第二种问法却完全不一样了。你一开始就问“店里哪件衣服适合我穿?”说你胸无成见,无论什么款式,只要穿了合适就行;这也说明自己谦虚、不自作聪明地请教于人。这类问话的定义非常广泛,答者甚至可能会说“我们这儿的衣服都不太合你的气质”。因此,对方回答的范围是很大的。
再说被问者,你去请教他,把他当成一位服饰专家,他的自尊心获得了满足,心里已经很高兴,当然会帮你挑选最合适的衣服,达到最佳的效果。此外,既然你请教他,他就不敢不负责任了。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问话不仅需要技巧,还应当语气温和、态度恭谨。有的问话不能自己先存了成见。与其问“你讨厌他”或是“你喜欢他”,还不如问“你对他印象如何”,可是有些却不妨先装作有成见。对一位40多岁的女人问句“你今年应该有30岁了吧”要比直接问“你芳龄多少”要好得多。
提问的奥妙是千变万化的。此处仅是列举几例罢了,更多的内容,还需要您揣摩。
玩笑要开得有分寸
有句话说玩笑是生活的润滑剂,由于有了玩笑,生活才会变得这样生动有趣,充满了欢声笑语。然而生活之中也会由于玩笑发生一点不愉快,或是由于玩笑开过了头,或是由于某些人开不得玩笑,总是把开玩笑的友人弄得很尴尬。
实际上,每个人都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玩笑,同时也会抗拒某种类型的玩笑。心理学家指出,这种情形常常和个体内在压抑的心理创伤有关。某个玩笑若是碰到对方内心的创伤点,会激起压抑的痛苦记忆,所以就算是平时很随和的人,也有可能被某种玩笑激怒。由此可见,开不得玩笑是种心理问题。因此,玩笑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我们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所以,也要通过玩笑来增强自己心理的灵活性、柔韧性与机智性。
玩笑很大程度上属于智力游戏,从一个微笑细节联想开去,因此有的开玩笑高手一旦开口,常常就会开出一串的玩笑。若是不喜欢这种游戏,可能会感到压力,就易于排斥他人的玩笑。若是发生了这种情形,开玩笑的人也要明白自己的玩笑触动了对方的心理雷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马上认错,请求对方原谅自己无心的过失。从喜欢开玩笑的人来说,也应当懂得玩笑应有分寸。倘若乱开玩笑,也会给人际交往造成麻烦。所以怎样开玩笑和应对玩笑,其实是一种很不简单的生活艺术。有人曾经总结了日常开玩笑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内容高雅。笑料的内容是由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决定的。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的笑料,不光能给对方启迪和精神享受,对自己的美好形象也是一个有力塑造。
2.态度友善。态度友善,是开玩笑的原则。开玩笑的过程同时也是感情交流传递的过程,若是借开玩笑对他人冷嘲热讽,发泄自己的厌恶、不满情绪,那除非是傻瓜才会识不破。或许有的人不如你伶牙俐齿,你表面上占了上风,可是别人会认为你不尊重他,进而不再和你交往。
3.行为适度。开玩笑除了能够借助语言,有的时候也可通过行为和动作来引别人发笑。
4.区别对象。同样的玩笑,可以对甲开,不一定可以对乙开。人的性格、身份、心情不同,对不同玩笑的承受能力也各异。一般说来,下级不要对上级开玩笑;后辈不要对前辈开玩笑;男性不要对女性开玩笑。同辈人之间的玩笑,也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点和情绪信息。
对于性格外向,善于宽容忍耐,玩笑稍微开得大些也能得到谅解。对方如果性格内向,爱琢磨别人的言外之意,开玩笑就要谨慎。尽管对方平时生性开朗,可正巧碰上不愉快或是伤心事,就不要随便开玩笑。反之,虽然对方性格内向,可恰巧喜事临门,这时和他开个玩笑,效果可能出乎意料的好。
5.分清场合。总的说来,庄重严肃的场合中,少开玩笑,不然容易造成误会。
此外,几辈人共处时的玩笑要机智、幽默、高雅、乐在其中。这种场合之下,切忌轻佻放肆、大谈风流韵事;与残疾人开玩笑,要留心避讳。
谈话中的“卡壳”怎么办
人们交谈实践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引出了某一话题后,自己刚说上几句就感到没什么可说的了,或是刚两三句话后双方就都同时觉得没词了。什么原因呢?大家都了解,若是面团有限,再大的本事也不能做出根更长的面条来。同样道理,交谈中的这种卡壳现象也正是因为交谈话题有限,未能展开而导致的。
既然找到了这个原因,我们再来分析一番,从而让大家在日后交谈之中免于犯错。
第一,没有谈话积极性。交谈是双方甚至多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每个人都要积极地投身其中,才会形成一个热烈的谈话氛围。所以,不管是正式交谈还是私人间非正式交谈,参与者的合作精神都特别的重要。参加者之间如果别有心思,或互有成见,或自卑怯场,或情绪不好,都可能影响或挫伤对方的交谈积极性,进而使交谈话题难以深入展开:
第二,对话题没有兴趣。若是一位考古研究者正大谈高深的甲骨文,我相信,没几个人能够与他对决。所以,挑一个大家都会感兴趣的话题十分重要。若是话题不符合参与者的爱好、兴趣、心理或当时的心情,或是过于冷僻,超出大家的知识范畴;或是容易惹来是非,造成矛盾;或是关乎参与者的个人隐私;或是无聊、低级,一般来说都会败坏交谈的兴致,甚至根本就谈不下去。
第三,没把握好话题展开的方法。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让话题能谈下去,还能谈得有意义,参加者首先应当端正态度,也就是交谈者自己首先有强烈的参与积极性,善于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克服猜忌、孤傲、不屑一顾等不健康的心理。其次,参与者自身平常应不断地加强知识修养,交谈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家都愿意谈也能够谈的话题。另外,参与者要特别讲究话题展开的方式方法。话题的展开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怎样巧妙的延续话题,就是一个需要运用技巧的问题了。
一般说了,最常见的展开话题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激励法
这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对方言之成理,正在兴头上,有利于继续深化主题时,就应鼓励对方将话接着说下去,从而让对方能够更明确、更详尽、更清楚的阐述。具体的做法是:
①希望对方补充说明;
②提问问题;
③适时插话,可以简述你过去同样的经验来印证说话者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说出你对说话者观点的理解和赞同;
④注意变换附和语,不要老是“是”、“说得对”;
⑤保持目光的回应,做出积极的面部表情与身体反应。
二是倘若对方一向沉默寡言,或是因故沉默不语,就应采用积极的言语技巧进行赞扬和鼓励,来刺激他交谈的兴趣。比如“小张在这问题上非常有研究,我们来听听他的看法。”
(2)诱导法
抓住对方所说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引导,便于使交谈深入展开。这种引导语很多,例如“你这句话非常关键,大伙要能就此取得共识,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深谈不下去,也可直接提出关于话题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引起大家交谈的兴趣,例如“事出总有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会是什么呢?”
(3)补充法
交谈过程之中,倘若发现对方谈话有不够全面、深刻的地方,应该抓住机会进行巧妙的补充,从而让交谈的话题得到全面深刻的展开。这一方法在交谈实践之中经常被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显要或是见解高明而没什么补充的也要“补充”一番。
(4)举例法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样的话题,别人说起来就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而自己讲出来总觉得干巴巴,几句话说完就无话可说。很明显,善不善于运用举例的方法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实际上,说话与写文章一样,都要借助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和展开论点。交谈之中为支持自己的见解,列举几个事例可以起到说明与论证的功用,同时也有利于展开整个交谈话题。为表示自己赞同对方的论点,举例可以让对方感觉交谈得很投机,利于深入话题,即使列举反对或是否定对方论点的事例,也能引起对方的思考,进而有益于对方谈话话题的深入展开。自然,举例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所以,所选的事例一定要切题、典型,切不能滥用。
由于不善言谈而让谈话中断,一些小的细节问题也能救急。例如“这发型挺适合你的”或是“这地方的装修真不错”,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能够成为谈话继续的话题。
只要你愿意,完全能够消除谈话之中的“卡壳”现象,把谈话继续到底。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心理学理论中又叫同理心。它的含义是说,如果你想真正了解别人,就应当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沟通之中,同理心特别重要。有句英国谚语曾说:“想要知道别人的鞋子是不是合脚,就穿上他的鞋子走一英里。”也有的说“你坐那位置试试,也肯定这样做”,说的也就是同理心。然而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够了吗?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呢?我们将同理心分成两个层次。
表层同理心指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理解,了解他人的信息,听清楚对方在说些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做到了表层同理心。而深层的同理心则是理解对方的感情成分、对方的隐含成分,这才是真正听懂他人的“意思”,才是真正的同理心。举例说明:
你的朋友小张说,“我要减肥!”
这个时候,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何来做回应呢?你是鼓励她怎么做?你点头倾听她的话吗?还是和她一同抱怨减肥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实际上表达同一句话,里面蕴藏了需多种不同的感情成分,有无奈、抱怨、建议、征求意见、希望指导等。可以听懂对方表面的意思是初级水平,关键是要听懂他说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内容。下面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说“我需要减肥”的话。观察一下不同说话方式,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你看小丽真是苗条啊,我要减肥了!”说这句话时,小张正在将自己和小丽做比较,话语之间流露出不自信。这时候她需要你的安慰和鼓励。你可以这么说:“你也非常苗条呀,不用减肥的,继续保持就很好了。”
“这一段体重增加了5斤,真是该减肥了!”这样说,表示小张现在比较苦恼,想要一个迅速减肥的方法,你应及时和她探讨一下相关的减肥知识,给她一些有益的意见。
以上例子表明,对方表达的“内容”是同样的,可是由于表达的语气不同,因此带给你的感受也不一样。
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觉得给对方一些建议是较为妥当的办法。然而若是当对方仅仅是向你抱怨时,你却做出了指导建议,人家会想什么?他或许想:“就你知道,就你厉害,难道我就不知道要怎么做?凭什么教训我?”他当然不会和你说的,表面上还会附和你的话,但是很可能里面有很多不耐烦。最后的后果是你好心帮忙,还会落下坏印象和一个“好为人师”的坏名声,实在不划算。
当对方抱怨的时候,他其实自己明白要怎么做,只是想要发泄一下而已。这时候他要的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你只需听就行了,恰当的时候也可发表几句无关痛痒的抱怨。
当对方感到无奈时,你只需安慰他和一起分析原因就可以了。
当对方没有自信时,你只需给他鼓励。这时你如果鼓励他,并与他分享你的经验效果会不错。
当对方是来寻求你的帮助时,你就应该与他一起来分析情况,提出你的意见。然而需要说明,这些都仅仅是你的一点建议而已。
沟通之中,仅有表层的同理心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深层次的同理心,这样才可以真正听明白对方的“意思”。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不善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观点,很多情况都是希望对方懂暗示,“猜”出来。倘若不知道通过“感情成分”与“隐含成分”来探得真实信息,就可能造成交流的障碍。
交谈要有好的结束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所以,在交谈之中,人们往往重视开头,可对谈话结束,总是满不在乎。话讲完了,说一句“再见”不就得了吗?实际上,结束谈话绝不是如此简单。比如说,一方还没讲完话,对方就不想听下去了,如何结束?两人在交谈之中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怎么结束?两人的谈兴正浓,可客观条件又不容许继续谈下去,又应如何结束?
一次氛围很好的交谈,想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效,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那么,如何结束谈话,才可以给人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呢?结束谈话的时候大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切忌在双方继续热烈讨论某个问题时,突然把交谈结束,这是种十分失礼的表现。若是一时出现了僵持的局面,要设法改变话题,一旦气氛重新缓和就赶紧收场。
2.不要勉强将话拖长。当察觉谈话内容已渐渐枯竭时,就要立刻道别。不然,会给他人留下一个言语无味的印象。
3.要小心体会对方的暗示。若对方对谈话失去了兴趣,或许会使用“身体语言”做出希望谈话快些结束的暗示。例如,有意看一下手表,或不停地改变坐姿,或举目四顾、心神不定。看见这些情况,最好立即结束谈话。
4.把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在想要结束谈话之前,先预定较短的一段时间,以便可以从容停止。突然告结,匆忙离开,会给人留下粗鲁无礼的印象。
5.微笑是结束对话的最佳句号,最后的印象,通常也是最深的印象,能够长期留在对方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