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同他们的态度恰恰是截然不同的。
成功者在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后,总是以强烈的进取精神千方百计地去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从而大大增加了自己成功的机会。即使遇到挫折,他们也会积极进行分析,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进行新一轮的努力。而当事情有了进展,他们往往能充分肯定自己的已有成就,并以此来增强自己前进的勇气。
人生来就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许多人做出了成绩,往往期待着别人来赞许。其实光靠别人的赞许还是不够的,何况别人的赞许会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难以符合你的实际情况或满足你真正的期盼。要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功信念,不妨花些时间,恰当地给自己一些奖励。
有一位美国作家,他是靠着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去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于是,在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著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们从来不曾听到过来自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时,便会倍觉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他的这一剖析,确实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给自己激励,决不同于自我陶醉,而是为了更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当你取得了成就,做出了成绩,或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鼓掌。当你对自己说“你干得好极了”或“那真是一个好主意”时,你的内心一定会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而这种成功途中的欢乐,确实是很值得你去细细品味的。
自我激励有时候能创造奇迹。任何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面对着一个严重的个人问题时,自我激励语句就会从下意识心理闪现到有意识心理去帮助他。在紧急情况中,特别是在当死亡的大门即将开启的时候,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拉尔夫·魏卜纳的情况就是这样。
这是午夜零点30分。在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两位女护士正紧张地工作着——每人各抓住拉尔夫的一只手腕,力图摸到脉搏的跳动。因为拉尔夫在这整整六个小时里都未能脱离昏迷状态。医生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然后离开了这个病房,给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拉尔夫不能动弹、谈话或抚摸任何东西。然而,他能听到护士们的声音。在昏迷状态的某些时间里,他能相当清楚地思考。他听到一位护士激动地说:
“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回答是:“没有。”
他一再听到如下的问题和回答:“现在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没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须告诉他们。无论如何我必须告诉他们。”
同时他对护士们这样近于愚蠢的关切又觉得很有趣。他不断地想:“我的身体十分良好,并非即将死亡。但是,我怎么能告诉他们这一点呢?”
于是他记起了他所学过的自我激励的语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他试图睁开眼睛,但失败了。他的眼睑不肯听他的命令。事实上,他什么也感觉不到。然而他仍努力地睁开双眼,直到最后他听到这句话:“我看见一只眼睛在动——他仍然活着!”
“我并不感觉到害怕,”拉尔夫后来说,“我仍然认为那是多么有趣啊!一位护士不停地向我叫道:‘魏卜纳先生,你在那里吗?……’对这个问题我要以闪动我的眼睑来作答,告诉他们我很好,我仍然在世。”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拉尔夫通过不断的努力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另一只眼睛。恰好这时候,医生回来了。医生和护士们以精湛的技术、坚强的毅力,使他起死回生了。
如果你想的是厄运和悲哀,那么悲哀和厄运就在前面。因为消极的心态会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能给人以鼓舞和支持。面对失败,你需要获得一种良好的感觉,首先要往好处想,要对自己自我激励。
在这个世界上,你最应欣赏的人就是你自己,连自己都不欣赏自己,还有谁会欣赏你呢?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付给我们去雕琢的宝石,而且需要一生的时间去雕琢。所以,每当有一点一滴的成绩,我们都应该为之欢呼、鼓舞、欣然雀跃,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最终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
变被动为主动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一个人如果沾染上被动的性格会怎样呢?当然肯定无疑,他会继续错误和继续失败。其实,任何人的被动局面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每当出现错误时,我们通常的反应是:“真是的,又错了,这次是哪里不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更应该说失败是进步的里程碑,是勇者、强者与懦夫的天然国界。当出了差错,或遭受某个挫折,造成了某种损失后,成功者会汲取教训,设法补救,以扭转不利局面,变被动为主动。
一个人如果沾染上被动的性格会怎样呢?当然肯定无疑,他会继续错误和继续失败。其实,任何人的被动局面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下面,不妨我们一起来探讨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的观念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影响。
人的一生是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交织的一生,每个人都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苦苦挣扎,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成功与失败是人生的两个极端,又只在咫尺之间。有人把它们称之比邻而居的门户,也有人说它们不过是前后步伐,其结果相距那么遥远,又如此紧密相连,成败的转换只是瞬息之间,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恒的成功者。只有经得起成功,更经得起失败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在遭遇失败时,我们不妨自己说:“失败只是暂时停止的成功而已!”
从另一方面看,有创造力的思考者会了解错误的潜在价值,而说“看这个!它能使人们想到什么?”的话,然后他会利用这错误当做垫脚石,来产生新创意。事实上,整个发明史充满了利用错误假设和失败观念来产生新创意的人。哥伦布以为他发现了一条到印度的捷径。开普勒偶然间得到行星间引力的概念,他是由错误的理由得到正确假设。再说爱迪生还知道上万种不能制造电灯泡的材料呢。
当出了差错,或遭受某个挫折,造成了某种损失后,成功者会汲取教训,设法补救,以扭转不利局面,变被动为主动。
19世纪初,欧美各国的采矿业日益发展起来,但矿下作业的照明工具还十分落后,矿工们需要举着蜡烛在黑暗的矿下艰苦采掘,稍不留神,烛火点燃了瓦斯就会发生可怕的爆炸,许多矿工为此惨遭死亡。应矿界要求,当时身为皇家学会会长的英国科学家戴维,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发明了一种用铁丝网罩着“烛火”的“安全灯”。由于这种灯不容易引起瓦斯爆炸,因而深受矿工欢迎。然而,以“清高”自居的戴维,竟在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的情况下,就轻易公开了这一发明成果。于是,不法之徒见利忘义,乘机纷纷粗制滥造,一批又一批的劣等商品抛到了市场。结果,矿工们用了“便宜”的劣等品,事故叠起,死伤的人数急剧增加。戴维耳闻目睹此种惨剧,于心不安,深感悔恨,逐渐明白了是他昔日的失策导致了无数矿工的死亡,这实在太蠢了。如果他当初及时申请发明专利,那就会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不会允许他人侵权,就会进一步激励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在他发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研制出一代胜过一代的“安全灯”。
戴维放弃了专利申请,造成了意外的严重后果,他的悔恨已为时晚矣!可惜,可叹!
1984年,日本富士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主管,从事外汇投机买卖,连续干了20次,亏损似滚雪球那样骤然增大,达115亿日元之巨。若头几次买卖发生亏损后,立即进行反思,败局还不致如此,甚至还可反败为胜。失败后的反思,可顿悟而自知。美国立后得董事长埃德温·兰德,在创业时先后研制的汽车用品,就产品质量而言,是无可挑剔的,但都遭到了失败,或因已经有人发明,或因用户拒绝购买。他冷静反思,终于悟出了失败的原因,开始在技术与市场的交叉点上开发新产品,研制成风靡全世界的1秒钟相机和即时显影技术。
商战中遭遇失败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损失继续扩大,也防止再次重复所犯的错误。亡羊补牢虽有点“马后炮”的味道,但是十分必需和必要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更应该说失败是进步的里程碑,是勇者、强者与懦夫的天然国界。
坚强的人不仅表现在敢于与逆境抗争,而且表现在敢于与失败抗争。
在人类的实践史和认识史中,失败的事件和不正确的认识曾耗费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以这样说,成功往往是从失败开始,并伴随着失败而获得的。
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敢于冒险,敢于失败,并从失败中领悟和学到某些知识及某些经验,才有可能抓住通往成功的道路的梯子。
走在人生漫漫的旅程上,你或许有过多次这样的体验:成功确确实实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但是,当你想接近它,它却退避了,不迎上来与你握手。而你自己呢?反而陷入莫名的泥潭,被失败的泥浆糊了一身。
为什么会这样?是世界不公平吗?是命运与你开玩笑吗?
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心理专家认为:不是因为别的,归根到底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足够多失败的缘故。
许多人生探索者都有这样一种共同的认识:尝试任何事,只有敢于冒险,敢于失败,并从中领悟和学到某些知识,某些经验,才有可能走上通往成功的大道。
如果你还未曾失败过,你也许习惯于一种懒散的状态,随波逐流,几乎不想或不愿去冒险,去挑战,以免让自己品尝到失败的滋味。这将会使你失去可贵的进取心。你或许在学校里和在爱情上可能有过较小的挫折,但这不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失败,因此你可能不会留有深刻印象。
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个人都拥有相等的机会。没有一个人命中注定要过一种失败的生活,也没有一个人命中注定要过一帆风顺的生活。
机遇要靠自己去探索,去把握,去牢牢地抓住;要想成功,就要敢于冒险,敢于失败。
还是一位大哲人说得好:对于一个具有成功性格的人来说,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敢于面对现实,不怕失败的灭顶之灾,人们才可以达到成功的彼岸。这样才能把被动变为主动!
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初到美国留学时,决心主攻实验物理学。后来,在导师的启发下和自己的研究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美国同行在实验能力上远远优于自己,而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则明显逊于自己。于是,他便积极主动地调整原定的主攻方向,由主攻实验物理学转到主攻理论物理学,结果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数年之后,他同李政道博士一起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荣获学术上至高无尚的荣誉——诺贝尔奖。像杨振宁博士这样,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及时改变所确立的奋斗目标,并积极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趋向于改变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主动性性格意志特征的体现。主动性强的人,往往会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事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丧气,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主动性相反的性格意志特征是被动性。这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不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是固守己见,表现得任性。他们放任自己的性子,不自觉约束行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因而在变化的情境中显得十分被动。
为什么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而成功者却很少?那是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具备了不少成功的条件时,仍在苛求更多的捷径,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却从不等待万事俱备、所有的时机都完全成熟。主动的性格是自己去创造机会,被动的性格只能错失良机。主动和被动的差距,起初看起来并不大,结局却凸显出二者的天壤之别。
面子法则
——让自己事顺,让对方心顺
永争第一是绝大多数人竞争的一种性格,但成大事者不在于处处争强,而在于适当地保存实力,在不必要的琐事上、在不值钱的面子问题上,把第一让给别人。
拿破仑的家务总管康斯坦在《拿破仑私生活拾遗》第1册73页曾写到,他常和约瑟芬打台球:“虽然我的技术不错,我总是让她赢,这样她就非常高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永争第一是绝大多数人竞争的一种性格,但成大事者不在于处处争强,而在于适当地保存实力,在不必要的琐事上、在不值钱的面子问题上,把第一让给别人。
处处要争第一名就是争强好胜。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如果控制得好的话,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永葆充足的动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争强好胜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对它加以有效地控制的话,它也很可能会成为影响我们正确发展的一项弱点,成为我们得罪别人的罪恶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