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有功必赏
这一次无法抢着说话。无法说:“无能与无智两位仙友,卿卿我我,礼尚往来,本仙落后了。这次会议我抢着先说:“有功必赏,这是做大事者都能做得到的,都会奉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法宝。我这里要说的是刘邦不同的一面,刘邦除了重视对武将的重赏外,还十分注重对文人谋士的奖赏。刘邦的奖赏随便、随意,但又别出心裁。文人对之也很受用,也让文人服服帖帖。刘邦身边有个叫陆贾的读书人,刘邦平定天下后,整天在刘邦耳边不断地叫嚷诗经、尚书一类的话题,让刘邦心烦。刘邦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骂陆贾说:‘你老子我是在马上得天下的,不需要什么诗经、尚书?’陆贾说:‘你马上可以得天下,但马上治不了天下。历史证明治国还得要有文化,还得靠仁义。’刘邦听了不耐烦的说:‘那你就写几篇文章给我看看吧!’陆贾一连写了十二篇文章,每写一篇就读一篇给刘邦听。刘邦听了很高兴,给陆家的书赐名为《新语》。皇帝给陆贾的书赐名,陆贾感觉很有面子,抬高了自己的身价。所以陆贾对刘邦的忠诚是永世永生。后来陈平与周勃能平定吕氏之乱,就是陆贾的主意。还有一个叔孙通的儒生,为刘邦制定朝仪,安定了朝廷秩序,让刘邦享受到了皇帝的尊严。刘邦对此感叹说:‘我在今天才享受到了皇帝的尊严!’就这么一句话,让叔孙通感到无限荣光,一方面激励叔孙通对儒家学说的坚持与追求;一方面激励叔孙通为刘氏王朝殚精竭虑地奋斗。后来,刘邦要更换太子,叔孙通为了维护宗法制,为了维护刘氏江山,拼着性命与刘邦抗争,最后让刘邦屈服。刘邦看似无意的奖励,却具有特别的意义,特别的作用。其特别的意义就是能激励受奖者感到自豪,铭记终生;其特别的作用就是激励受奖者终生为刘邦效劳,甚至以死相报!”
无法一人自说自话,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无智趁无法喝茶的空当插嘴说:“无法仙友,你有点累,休息一下,让我说两句。说到刘邦对文人的奖赏,我补充两个例子。一个是张良的例子。汉六年正月,刘邦分封有功之臣。张良并未立下战场上杀伐的功劳,但汉高帝刘邦却说:‘在军帐中出谋献策,使千里的战场取得决战的胜利,这是张良的功勋。让他自己在齐选择三万户。’张良却说:‘我从下邳起事,在留会见皇上,这是天意让我归属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并不时取得成功,我自愿分封到留就感到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分封。’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对张良的信任、尊重,也可以看出张良为刘邦的汉朝所建立的功勋以及张良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我们还可以看出刘邦这一随意的奖赏给张良带来的感动。还有一个陈平,他长年跟在刘邦身边,白登之围,陈平献计,解了白登之围。南归途中,经过曲逆县,来到城楼之上,看到城里的房屋十分宽大。刘邦感叹说:‘这个县好壮观!我行遍天下,只见到洛阳和这个县是这样。’回头问御史说‘曲逆的户口有多少?’御史回答说:‘当初秦朝时有三万多,中间连年战乱,很多人逃亡藏匿,如今现存五千。’当时高帝便命令御史,改封陈平为曲逆侯,尽享全县各户的赋税收入,取消以前所封的户牖乡。此后陈平曾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帝征讨陈豨和黥布。他一共出过六次奇计,每次都增加了封邑,一共增封了六次。奇计有的颇为隐秘,世间无人得知。陈平虽然怕死、玩心计、耍滑头,但却不改对刘邦的忠诚。刘邦也深知陈平的为人,临死之前,将江山社稷托付给陈平等人!”
无能喝了口茶,对无智说:“你也畅所欲言了,现在会议时间已到,我们去进膳,散会!下一次会议主题研讨有过不究。”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有过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