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知人者智
会议开始了,无能说:“刘邦用人成功,关键是知人者智。刘邦能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正确使用一个人。我们本次会议主题是刘邦的知人者智。”无能停下来,无智抢着说:“我赞赏刘邦,刘邦有独特的识人本领。刘邦在临死之前,通过更换太子这件事情,认识了吕后的可怕。刘邦断言:在他死后,吕后一定会改变他的国家姓氏。为了防止吕后在他死后,将国姓刘改变为吕。刘邦不动声色,做长远布局,并预见安大汉天下者一定是周勃。于是,在曹参之后,刘邦安排了一个三人团。这个三人团成员分别是王陵、陈平、周勃。刘邦认为王陵憨厚,忠诚可靠,但缺乏灵活性,处事能力经验不足。这方面陈平是长处,有经验,有智慧,可以协助王陵,弥补王陵的不足。但陈平也有问题。陈平的短处是没有担当,不能独挡一面。这方面,周勃有特别的地方。周勃沉稳、厚道,不怕事,但缺少智谋。把这三人组合在一起,就正好取长补短。于是刘邦临终之时,向吕后推荐了这三个人。另外,刘邦临终时,杀白马为誓,告诫功臣:‘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并特别叮嘱王陵、陈平、周勃等三人,让他们团结一心,坚守盟约。刘邦去世后,吕后果然不断地诛杀刘姓王,不断地分封吕姓王。王陵第一个出来反对,陈平面对吕后的权势胆怯了,不敢支持王陵。陈平这样做,一方面是胆怯,另一方面是认为现在斗不过吕后,不值得与吕后相斗。周勃更厚道,附和着吕后说:‘先帝在世,封刘姓王是对的;现在您当家,封吕姓为王也是对的。’吕后听了很高兴,结果是王陵排挤出局,陈平得到重用,周勃被架空。陈平与周勃耍滑头,避免了相斗,避免了两败俱伤,保存了实力。才有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得以铲除吕氏势力,为刘姓夺回政权的机会。这里虽然不关刘邦什么事情,但是刘邦知人者智,提前做好了布局,才得以保持大汉刘姓江山的稳定。”
无智说完,无法补充说:“有个叫周褋的人,是刘邦的P县老乡,曾是刘邦的参乘,以舍人的身份,跟随刘邦在P县起兵,后来随军到霸上,向西进入蜀郡、汉中,然后回师平定三秦。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有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利的时候,始终没有背叛刘邦的想法。后来,刘邦做了皇帝,每次叛乱,都御驾亲征。周褋十分痛心,流着眼泪说:‘当初,秦国攻取天下,秦始皇未曾亲自出征。如今皇上时常领兵征战,难道是您身边没有派遣的人吗?’刘邦听了也很感动,认为周褋是在保护他。因此刘邦特别恩赐周褋,进入宫殿大门不必行趣步礼。杀了人也不判死刑。从周褋的例子看,说明刘邦看人入木三分。刘邦相信周褋的忠诚,所以让周褋做自己的参乘。周褋也没有让刘邦失望。刘邦身边的同乡大多如此。”
无能也补充了一个刘邦知人者智的例子。无能说:“只有了解人,才能放心用人。刘邦的家令用得很成功。刘邦很有孝心,做了皇帝也是这样。刘邦每隔三五天就去拜见一次父亲,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跪拜行父子礼。刘邦的家令劝说刘邦的父亲:‘天上并无二日,地下并无二主。现在皇帝虽说是您的儿子,可他还是天下老百姓的君主;您是皇帝的父亲,却是臣下的身份。怎么可让君主跪拜臣下呢?像这样的话,君主的尊严和尊重就无法显示。’之后,每当刘邦跪拜他父亲,他父亲就怀抱扫帚,迎在门口,向后倒退着走。这个家令的可贵,就是不忘自己的职责。家令官职虽小,事关天下。把自己的职责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家事国事世事,事事关心;儿子老子天子,子子有序。为构建大汉第一家庭做出了贡献。刘邦的伟大是为父亲配备了一个好家令;家令的了不起,是不忘自己的职责。刘邦能为父亲配备一个好家令,是知人者智。”
无能补充完这个例子,无智还想继续发言,无能说:“今天的会议时间已经用完,不妨我们明天接着这个问题继续讨论。”
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用人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