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身价三亿的老板,有着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每个人都会为他的这种人生经历所感动。他只上过两年初中,因为家里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于是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还不到2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除了三亩田地以外,家里只有身体不好的母亲和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了。
20世纪80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丘水田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准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他听说养鸡能赚钱,就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了鸡瘟,全部死光了。他的母亲经受不了这个刺激,忧郁而死。为了挣钱还债,他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老天爷似乎从来没有眷顾过他,每一项工作他都没有赚到钱。
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嫁给穷得一无所有的他。可是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于是他四处借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后,已经支离破碎,成了一堆废铁。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依然屡败屡战,最终,他成功了。
有一次,某电视台记者采访他,是什么使得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的时候,他做了一个精彩的回答,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道:“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会摔在地上,碎了。”“那我试试看。”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他说:“我的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是的,一个用玻璃钢制作的杯子是永远不用担心会被摔破的,因为它本身就具有了抵抗外力的特质,人也是一样,一个从来就没有害怕过困难和失败的人,一个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人,又怎么能不取得成功呢?!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不可避免的要遭遇失败。正因为失败是一个人做事情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失败其实就不是那么可怕的,失败对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失败以后还是否有信心,能否继续保持或者拥有清醒的头脑。在许多成功者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这种不害怕失败的精神。因为一个成功者,是不会把失败看得那么重,他会继续努力,下决心要获得成功,并在失败的结果上认真总结,不是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环境和他人,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不足,发现自己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好,不到位,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那么他暂时的失败,就不是真正的失败,只是没有成功而已。反之,如果你做任何事情总害怕失败,你越是害怕失败就越可能失败。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走钢丝的大师,一生走钢丝如平地,从来没有失过手。他通过表演挣下了诺大个家业,于是决定来一场告别演出。演出的钢丝高度并不高,十米,这对于曾经在摩天大厦上都走过钢丝的大师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但不知道怎么的,这大师突然就觉得害怕起来,在上场之前他对老婆说,我这一次要是失败了怎么办?这一生的名声可都砸了。故事的结果是,大师从钢丝上掉了下来,摔死了。平日技艺精湛的走钢丝大师,因为在告别赛上太在意失败,害怕失败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结果在表演时真的失败了。真可谓,害怕失败就会真的要失败。诚然,一般人几乎都讳言失败,甚至有些人更是谈失败而色变。其实,失败并不可耻,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重要的是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是什么,是否能够反败为胜。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失败便一蹶不振,那么可以说,不是失败打垮了你,而是你那颗失败的心把你自己打倒了。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大多是一些令人痛苦的经验,甚至是让你的人生受到重创的体验。然而,无论是什么人,一生顺利且从未尝过失败滋味的人,估计是不存在的。
因此,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不付出代价的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你要想有所结果就必须付出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如何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能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失败的经历,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把失败当作你人生成功的基础,这是你最好的选择。
4、人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环境因素对命运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突出表现在:环境决定了人的生存条件,影响到人的精神、心理。环境通过影响人的精神、心理,进而影响到人的意念和行为。人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存在,有的人喜欢通过变换环境来适应自己,有的人则喜欢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这都是协调的办法。不过,对一般人来说,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远比变换环境来适应自己容易得多,因为人最容易把握的还是自己本身。
历史时刻在上演着大浪淘沙的戏剧性场面,许多英雄之所以能独占鳌头、名垂青史,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懂得改变自己的人。要想成功,抓住机会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适应这个时代、适应适合竞争的人。
很久以前,人类还是赤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村去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子,扎得他的脚又痛又麻,气得他又烦又恼。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全国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让大家不再受刺痛之苦。
愿望是好的,问题是哪里来那么多牛皮?就算把全国所有的牛都杀了,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这还不算用牛皮铺路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但既然是国王的命令,谁敢说个“不”字呢?
就在大家为此发愁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大臣大胆向皇帝谏言说:“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这样不就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吗?”国王一听,当下醒悟,于是立刻收回命令,改用这位大臣的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把全国的所有道路都铺上牛皮,这办法虽然可以使国王的脚舒服,但毕竟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笨办法。那个大臣是聪明的,改变自己的脚,比用牛皮把全国的道路都铺上要容易得多。按照第二种办法,只要一小块牛皮,就和将整个世界都用牛皮铺垫起来的效果一样了。
可见,想改变周围的环境很难,而改变自己则容易得多。与其改变环境,不如先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自己,你周围的环境也就跟着改变了。所以,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周围环境不尽如人意:自然条件的恶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工作压力太大,报酬太低……面对这种种烦恼,不少人整天抱怨生活待自己太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明白,即使是皇上,也没有能力让周围的一切如他所愿。对周围的环境,我们可以想办法来改变它,将现实中不令人满意的成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改变环境是很困难的,这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路还是原来的路,境遇还是原来的境遇,而我们的选择灵活了,路和境遇所给予我们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环境的时候,尤其是环境不利于我们的时候,就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
有这样一则寓言,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一天,狂风刮起断了一棵大树。大树看见弱小的芦苇却没受一点损伤,就问芦苇:“为什么这么粗壮的我都被风刮断了,而这么纤细的你却什么事也没有呢?”芦苇回答说:“我知道自己软弱无力,就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免了狂风的冲击;而你却凭着自己强硬有力,拼命抵抗,结果被狂风刮断了。”尽管这只是一则寓言,但其中却包含了大智慧。自然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不断调整自身适应环境,人才能获得巨大发展。
世界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些外在的条件,我们真的很难改变。所以有人说,我改变不了别的,我改变自己。这句话实在经典,是的,改变自己求生存,这是最明智的选择。19世纪中期,美国的苹果大面积减产,原因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害虫——苹果蛆蝇。刚开始,人们以为害虫是被从欧洲带过来的。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苹果蛆蝇是由当地一种叫山楂蝇的变化而来。同于苹果树的大量种植,许多本地的山楂树被砍掉了,以山楂为生的山楂蝇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性,开始以苹果为食物。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山楂蝇进化成了一种新害虫。
山楂蝇为了适应环境,竟不惜改变自己的习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令人可敬可叹。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你不可能让周围的环境改变,否则你会碰得头破血流。努力地改变自己,让自己进步,适应这个世界。如果你感到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是因为你还做得不够好。这个世界总会有阴暗面,一缕阳光从天上照下来的时候,总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的眼睛只盯在黑暗处,抱怨世界黑暗,那你只能自寻烦恼。
“这份工作太没劲了,我再也不想干了”!一个年轻人怒气冲冲地对自己的哥哥说。
哥哥充满关心地看了他一眼,沉默了一会,然后说:“我觉得你已经养成了挑剔工作的坏习惯,这对年轻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你要换的不是工作,而是心态。一味挑剔的人,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感到满意!”哥哥的话犹如当头棒喝。是啊,如果总在挑剔,就算是跑到天边去,就算换一百份工作,结果又能好到哪里去?
于是,年轻人决心潜下心来,把现在的工作好好做好。
就这样,通过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努力,他不仅得到了公司的重用,最后还成了享誉世界的著名企业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日本高科技时代最著名的企业领袖、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
对于稻盛和夫当初的抱怨,我们很多人是不是感觉很熟悉?类似的情景,是不是也曾经或正在我们身上发生?
在生活中,有的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单位如何如何地不好,工作如何如何地难做,自己不受重用,于是就来回地选择单位,结果在那个单位也不行,他总是待不住,更加地不受重用。为什么?因为他不懂调节自身去适应自己的单位环境,没有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不想改变自己,总是企图改变其它,所以自己失败。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5、在寂寞中忍耐,在忍耐中不断前行
常人快乐一时,痛苦一世。智者痛苦一时,快乐一世。觉者,视一世为一时。虽然同在一个世界,人生境界却是千差万别。要提高自己,必须要忍耐一个痛苦的过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成功者必经之路。
古往今来,凡是成功人士无不具备忍耐的性格。他们以大局为重,在忍耐中用知识和经验武装自己,提升自己,通过努力和实践最终成为胜者。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遇事要沉着冷静,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了确定的目标而做到小忍以避免出现更多的麻烦,只有忍耐才能不断朝着目标前进。
林国光,著名的贤林灯饰的董事长。他生长在台湾,年轻时去美国创业,在美国花了四年的时间开了家进口公司并做的有声有色。但是他的大哥在台湾开办的灯饰公司当时正负债累累濒临倒闭,又身患绝症,没有办法,临死前把林国光招回国,希望弟弟能支撑起危局。面对大哥的嘱托以及家族的荣誉,林国光接下了这份重担。
接手贤林公司后,林国光把自己的房子以及可以变卖的家产都变卖了,先还了一部分现金,剩下的债务确实无法筹集了。他把所有的债权人召集到一起,说服他们延缓还款期,等他把生意支撑下去一定会还钱给大家。
此后的日子里,林国光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一直做到晚上二、三点,他和妻子两人吃的菜还不如一个小工。有一次在阳台上,望着脚下的万家灯火,真想跳下去,一了百了。但是自己一跳倒是解放了,债务还得由妻子承担,他最终还是咬牙挺了过来。就这样经过四年的忍辱负重,林国光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并决定把贤林灯饰公司成功做了起来。
之后他又做了一个人生重大的举措,到祖国大陆去发展。这在当时许多人的眼里也是非常冒险和不靠谱的。但林国光正是看准了大陆的广阔市场以及发展空间。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现在的林国光已是拥有多家超市、KTV、灯饰企业的亿万富翁,成就了中国灯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