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者,无不是一门心思,殚精竭虑。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在寂寞中奋斗,在奋斗中积累,何来一鸣惊人?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受挫折,在受挫时,于寂寞中不断地进取、拼搏、奋斗、开拓,同时更要平心静气地享受寂寞,战胜寂寞,养精蓄锐,蓄势而发。
1、不安于现状,勇于去改变现状
尹明善,重庆力帆集团创始人,公司董事长。他是一个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的人,一个不安于现状,不停地进取去改变现状的人。
尹明善出生在重庆涪陵一个普通家庭。为了谋生,12岁的尹明善做起了货担郎,通过卖针,他学会了资金的调用和拆借。尹明善最先在乡下卖掉针,赚钱后再到重庆进货。而另一位相识的卖鸡蛋的朋友则是先在乡下拿钱收购鸡蛋,然后运到重庆卖掉。一年下来,尹明善从中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几十元钱,但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
有了这笔钱,尹明善便来到重庆求学。他不仅考上了公立中学,还因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后来,尹明善以优异成绩被聘为重庆电视大学英语教师,成为教研组长,后又成为出版社编辑。当时重庆外办下属一家涉外公司出现亏损,经人举荐,尹明善走马上任,一年便使企业扭亏为盈。企业大发展之际,尹明善递交了辞呈。1985年他创办了重庆教育书社,成为重庆最早也是最大的书商,尹明善编辑发行的《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发行突破千万册。
尹明善在出版行业做了3年之后突然宣布放弃,当时许多人都大跌眼镜。尹明善的想法是,尽管当时这个行业活跃异常,但就当时形势而言,它注定是一个做不大的行业。1992年,尹明善创立力帆集团。
从尹明善的事业进入快车道开始,他先后做过大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书商,最后到创业力帆集团造摩托车。纵观每一次职业的变换,尹明善都积极主动去做好下一个工作,不满足当前的职业,不断进取。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时刻想着提高和进步,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习惯。
伊明善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只有勇于进取,不安于现状,才能不断创造辉煌的事业,攀登人生的顶峰。愚公正是不安于现状,才能彻底改变了生活环境,也为后世留下极其宝贵的愚公精神,激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哥伦布正是有不安于现状的精神,才发现了新大陆,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工作者,正是有了勇于进取、不安于现状的精神,才使中国有了两弹一勋,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但是,总有一些人之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就是因为他们不敢冒险,裹足不前,安于现状,只能让你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被淘汰出局。
平凡的人之所以没有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太容易满足而不求进取,他一生只会盲目地工作,挣取足够温饱的薪金。
但是追求成功的人,就绝不是这样,他会尽力寻求对自己现状不满足的地方,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不满足,是进步的先决条件,不满足才能锐意进取,才能在人生中找到成功的路。
谭盾,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2001年,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20多年来,他创作的音乐受到许多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
当谭盾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个喜欢拉琴的爱好者。那时,他刚到美国,经济拮据,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
在街头卖艺过程中,谭盾认识了一位黑人琴手,他们非常幸运地抢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即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
过了一段时间,谭盾赚到了不少卖艺的钱后,就和那位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进入大学进修。于是,谭盾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提高音乐素养和琴艺中……十年后的一天,谭盾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
当那位黑人琴手看见谭盾出现的时候,很高兴地说道:“兄弟啊,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但那位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赚钱吗?”其实,他哪里知道,十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他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在门口拉琴卖艺。
我们会不会像那位黑人歌手一样,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不放,甚至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呢?你的才华、潜力、前程,会困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而白白断送掉。在激流湍急的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是失败。
有些人对现状心满意足,一心一意想要继续维持下去。然而,“要维持现状”这种观念是采取“守”的态度,终究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没有积极向前的动力,成长便会停顿。
安于现状是一种消极的不可取的人生态度。安于现状的人注定平庸下去,即使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即使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果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于黯淡下去。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天资不错,少有才华的方仲永,如果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定是前途无量,大有作为的。结果他安于现状,最终碌碌无为竟不知所终。
一个人想在这个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养成积极进取的习惯。如果做一份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工作而又不思进取,那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淘汰了。
人皆有惰性,一旦条件优越,就难免不思进取。然而,一个人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还是有一点危机意识的好,这样就可以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多一点生存的技能与智慧,对未来就多几分机会与把握。
类似的一些人由于满足于现状,不断降低要求,而失去了追求更高境界的意志,于是只会等待,难以成功。停滞不前、安于现状的人,将会被现实抛弃。
是花,总是要绽放一回;是爆竹,总要炸响一回;是金子,总要发光一回。如果沉没了许久,现在是呐喊的时候了;如果黯淡了许久,现在是灿烂的时候了;如果平庸了许久,现在是崛起的时候了。不要忘了,一切成功都源于勇于进取,不安于现状。
2、弱者只会生气,强者懂得去争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好些事,要与好多人打交道,生气的事会经常发生,许多人为此抱怨、苦恼,大声地哭诉着生活对自己是如此的不公,长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被泪水和无奈的情绪包围着。
德国学者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者最大的却是自己。”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生气是人类一种最愚蠢的行为。生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本来不如意的事情更加不如意。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成功,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有时你会遭遇挫折,会遭遇别人的嘲弄与排挤,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你面对自己的不幸与失意,需要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奋起,需要你在痛苦时寻找快乐,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失意时学会忘记!正所谓用争气代替生气!
生活给予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伤痛的体验。有的人能够很坦然的面对一切,知耻而后勇;有的人却悲观丧气,怨天尤人。为什么不想想,如果自己足够优秀,别人还会对你冷眼嘲讽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明出身农村,家境贫寒,大学毕业,正忙于找工作,为了面试有个好形象,他节衣缩食想买一套西服。一次他去一家时装店挑选西服,在付账时,竟发现自己看错了标价,而那套西服的价格,远远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于是,他知趣地把西服放了回去。可是等他转身要离开时,背后突然传来时装店老板的一个刺耳声音:“没有钱就不要耽误我的时间嘛,看你也不像买得起这套西服的人!”李明心中顿时猛地一颤,脸通红,气得双手直抖。他努力压抑着心中的怒火,笑着说道:“是的,我的确是买不起这套西服,但只是现在买不起,并不代表我以后也买不起!”老板听后,有些心虚了,连忙低下头整理西服了。
回到家里后,李明反复琢磨着时装店老板的那句话,彻夜未眠:“那个人虽然非常过分,可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如果自己不尽快改变现状的话,那么以后还会受到屈辱。别人看不起自己,那是因为自己有让人看不起的地方。与其躲在家里生闷气,倒不如奋勇而起,想办法去创造奇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给人看。”此后,他不仅没有消沉下去,反而将这些耻辱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上班后,靠着这股拼劲儿,几年之后,他从一个毕业不久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
当一个人的事业遭受挫折,人格遇到冷落、嘲弄甚至侮辱,如果只是生气是无济于事的。生气只会让别人感到你小气,无可奈何。李明在面对别人的蔑视与侮辱时,非但没有击倒他,反而激发起了他对于成功的强烈愿望。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生气不如争气,人就是要有这种精神。
生活中的每个人应该争气,而不是生气。争气我们才能知道我们错在哪;争气我们才能明白我们该怎样做;而一旦我们生气,而且常常生气,那只有埋怨,而于事无补。
是的,生活并不以你理想中的方式表现出来,它从来都是残酷的。如果你只是一块平常无奇的鹅卵石,就没有生气抱怨的权利,因为自身还没有被注意的闪光点。此时,就需要学会争气,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最终成为一颗耀眼的珍珠。那时的你,说话才能理直气壮、掷地有声,最终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希尔顿,号称全球“酒店大王”。但他从小是个孤儿,四处流浪,乞讨为生,备受屈辱。一天半夜,他在睡梦中被饭店的门童抬起来,扔到雪地上。从睡梦中惊醒的希尔顿,大怒质问门童:“为什么把我丢到雪堆里?”门童趾高气扬地说:“这是饭店经理交代的。”希尔顿咬着牙,握紧拳头道:“你们给我听着,总有一天我一定要开一家比你们饭店更大、更豪华的酒店,记住我现在所说的话!”从此以后,希尔顿不断地努力工作,存下他所赚的每一分钱,终于创立了第一家“希尔顿大饭店”,并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饭店集团之一─“希尔顿饭店集团”。
希尔顿遭受屈辱,没有生气,没有报复,反而以此来激励自己,化生气为争气,化屈辱为力量,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气。弱者只会生气,强者却会把生气化作锻打自己成材的炉火,锤炼自己成器的铁砧,砥砺自己坚忍性格的磨刀石。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冷眼笑疯,总会碰上人生低谷时的落进下石,总会体会到一波三折时的潮起潮落,总会,太多的总会。
面对屈辱与挫折,你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自暴自弃,而是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瞧得起自己?我是不是有志气做“最好的自己”?我是不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劳”?没有人会在乎一棵不起眼的小草的生气,与其生气,不如争气。生气不能为你带来成功,因此,不要抓住生气不放,因为那样你腾不出手去抓住机会了。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处处是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练。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极、愚蠢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只有你自己。
生气不如争气。要争气,就要有为自己争一口气的毅力和气魄,与其总生别人的气,不如学会自己争口气。生气是没有用的!只有跟自己赌气,自己去争气那才是唯一的出路!
3、不要害怕失败,就能够获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步行的人,因为路不平而摔了一跤,他爬了起来,可是没走几步,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于是他便趴在地上不再起来了。有人问他:“你怎么不爬起来继续走呢?”那人说:“既然爬起来还会跌倒,我干嘛还要起来,不如就这样趴着,就不会再被摔了。”这样的人,你一定认为他是一个可笑的人,因为他被摔怕了,所以不敢再起来继续往前走,因而他也就永远无法到达他的目的地。
人生99%都是失败,只有不害怕失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你想干一件新的工作,你最好准备用50%的时间去失败,因此,如果是害怕失败的话,那么就绝对不可能向新的工作发出挑战,就算是挑战了也必然会失败。
生活总是无法摆脱失败,失败无所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失败的可能。因此,直面害怕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经历的。你不应该把承认失败看成是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重要的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你能够在摔倒的地方再次爬起来。只要你依然有着勇气,你就可以自豪的说你不完全是一个失败者;如果你可以依然站起来的话,你完全有资格对着世界大声喊道,你是一个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