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由多种交互作用的因素构成,包括生态、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这些环境因素根据对公共部门决策的影响程度,实际上又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指作为整个公共部门决策背景的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心理、公共管理文化观等;而具体环境则指对公共部门决策、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组织内部的环境等。
环境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系统思考和特定模式或工具,分析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以及组织在这一特定背景下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奠定战略规划的基础,这一种环境分析通常被称为SWOT分析(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
2.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在环境分析基础上形成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公共部门战略规划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活动:
(1)确认重要的环境变化及趋势的议题。
(2)提出问题和确认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是明确本身是什么组织并且组织将如何发展?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什么?服务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应当进入什么样的领域进行服务?等等。
(3)决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注重或强调的主要价值。
(4)通过战略分析,选择组织应当进入的领域,并设定基本明确的策略方向。
(5)通过战略选择,确定组织应当采取的战略类型。
(6)设定执行所选战略的行动方案,即将战略选择的结果进一步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品种规格、功能战略和资源分配等方面。
3.战略实施
所谓战略实施,是通过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战略实施是战略规划的延伸,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都涉及政府管理或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职能,但二者不仅涉及的职能各有偏重,而且有根本不同。一般来说,战略规划是一个思维过程,是在行动之前部署力量,整个规划重在目的的有效性,在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协调的是少数人,涉及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但偏重在计划职能;而战略实施是一个行动过程,是在行动过程中管理和运用力量,整个行动实施中关注效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更广泛的行动者,总体上偏重于组织和协调职能的发挥。战略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确定实施目标及实施的具体指标。
(2)进行功能战略的选择,就是针对关键因素,强化关键环节。
(3)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4)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使之与战略相匹配。
(5)建立和发展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6)促进变革,克服阻力和障碍。
(7)通过政府及社会营销,促进战略实施。
4.战略评估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需要建立一种反馈机制,这就要依靠战略评估。所谓战略评估,就是对战略实施进行监控,并对绩效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战略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1)检查战略基础。主要是明确一些关键问题:优势是否是优势,优势是否得到加强;内部弱点是否还是弱点,在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弱点;内部机会是否变化,是否有新的机会;外部威胁是否存在,是否有新的威胁等。通过弄清上述关键性问题,以了解构成现行战略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弱点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衡量战略绩效。就是将战略规划中的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实施战略规划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通常,科学地衡量战略绩效,有赖于确立明确并且尽可能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回答一些重要问题:组织结构是否与战略要求相一致;战略是否与外部环境要求相一致;战略规划制定及实施是否达到了资源最佳配置;战略涉及的风险程度是否合适;战略实施的时间表是否恰当;等等。
(3)战略的修正与调整。这是一个对已有战略进行重新决策的过程,即通过战略基础检查和战略绩效评估,决定是否继续实施战略,或是调整战略,或是重组战略甚至终止战略。
总之,公共管理部门战略管理是一个主要包含了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四大环节的完整过程。公共管理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能适应环境需要和变化;另一方面,促进组织本身不断变革和学习,保证公共部门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点:
1.以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为出发点
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制定战略应当建立在社会公众的客观需要基础之上,而公共部门也只有不断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才可能存在和发展。具体到一个中低层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共管理机构,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也就足满足一定区域内公众的需要、公共产品市场的需要。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公众偏好的变化,采用不同形式满足公众需要。
根据这一原则制定公共部门的战略,必须真正认识公众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以及公众的价值准则是什么。公共事业的内容是一定时期内公众基本生活的共同需要,虽然现代社会公众的需求已呈多样化趋势,但纳入公共管理范围的不是少数人特殊的需求,而是多数人的与他们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需求。
2.使战略管理过程尽可能简单化和非程式化
一般来说,制定计划是要防备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制定战略则是要利用可能发生的变化,因为变化意味着机会,一个组织正是要随时把握机会以获得成功。实际上,战略管理正是一种促进组织学习和行动的过程,是让组织在学习和行动中不断把握机会、取得发展的过程。因此,进行战略管理时虽然必须设定管理环节,但不能仅仅将这一管理只视为一个正式的控制系统,必须尽量避免程式化行为。
为此,公共部门在进行战略管理时,更应该将其视为一个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可以不断使用的分析工具、管理工具。为了尽可能简单化,应消除过于专业和神秘的计划术语;为了避免程式化行为,可以对任务分配、团队成员、会议形式及计划日期进行适当变动;同时要激发管理者和组织者的创造性,要强调以数字支持但以文字叙述为主的计划,要建立一种可以使战略管理的作用和基本目的得到理解的文化,等等。
我国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的公共管理者与西方的公共管理者面临着某些类似的困境,我国的公共管理迫切呼唤战略思维。在新时期,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府机构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来自国际、国内双重变革的压力和挑战日益增大,研究我国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它是回应这些压力的最好办法。
一、提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能力的理论价值
“战略管理”是作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正当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在理论和实践的质疑声中陷入“四面楚歌”境地,无法反映出现代公共服务所需承担的角色时,以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引人注目地登上了公共管理的历史舞台,并引发了公共管理领域一场新的革命。提升我国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能力,对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和克服传统公共行政的局限性,意义重大。
1.克服传统政治——行政二分的缺陷,将行政引入管理领域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遵从威尔逊和古德诺的范式,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执行既定政策或达成既定目标。有关政治、政策的问题,属于政治学范畴,政治不要干扰行政,行政是科学的问题,可以也应该保持价值中立,以追求经济和效率为目标。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他们的任务仅仅是忠实和有效地执行政治官员制定的政策。政治与行政二分不断地受到理论批判与现实挑战,行政学者罗伯特·达尔和沃尔多都曾指出,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传统行政模式的不切实际之处在于,政治与行政必然相互关联,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的公共行政只是一个神话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政治与行政的整合。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被动消极执行命令的弊端,更加关注行政的政治性,强调了行政在制定政策中的重要性,为政治与行政的整合提供了催化剂。
2.突破韦伯科层官僚制局限,将组织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整合
传统公共行政学以内部取向,关注行政过程和日常管理,文官被假定为仅仅是执行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与法律,他们不必考虑组织的外部环境、长远目标以及如何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去实现目标,把组织看作是一个静态和封闭的系统,并以行政效率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在传统公共行政学中,很少考虑外部环境、长期目标或组织未来等问题,战略思维是没有地位的。
战略管理途径力图克服传统公共行政学的这些局限,可以看作是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失效所作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它将关注的焦点由内部转向外部,从注重日常管理转向组织未来的发展管理;着重考察组织的内外环境,确定组织的目标和使命;面向未来,为组织正确定位,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认为,外部环境是公共组织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并将其作为研究重点,以期达到内外整合的目的。
3.克服传统行政模式中非决策人员的惰性,激发社会活力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犹如一个铁笼,将人固定其中,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忽视了组织成员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和人性发展。同时又注重人员稳定以及提升中的论资排辈现象,助长了组织中成员的惰性心理。
在传统公共行政层级结构中,处于金字塔最上层的人员进行决策,并严格按照层级来缓慢进行信息沟通,效率低下,还会造成上下级信息不对称和下层人员缺乏激励现象。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强调将上层人员和中下层人员进行整合,共同参与决策,这样就增强了中下层人员的使命感和参与热情。最终决策权固然在高层决策者手中,但是通过让中下层的决策执行者参与到决策制定中来,必然会激发他们的活力和热情,不仅会形成一种上下和谐、政令畅通的局面,而且也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提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能力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背景的影响下,我国公共部门机构经常面临重组、合并和私有化的威胁,并被置于与私人部门竞争来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境地。公共部门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未来高枕无忧了,公共部门管理者提升自身战略管理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意
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分配不公引起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日益突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提供的资料,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1989年前者为后者的2.28倍,1997年为2.047倍,2002年为3.11倍,2003年则扩大为3.23倍。二是地区收入差距过大。2000~2003年,西部12省(区、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7%、86%、85%,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三是不同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平均工资,1978年金融保险业是农、林、牧、渔业的1.30倍,1990年为1.36倍,2000年为2.60倍,2003年则扩大到3.00倍。四是高低收人群体的收入差距过大。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最高收入户是最低收入户的8.50倍,是困难户的10.31倍。到2002年上半年,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10%最低收入的家庭只占1.4%。
日益凸现的贫富差距已引发许多社会冲突和利益对抗,市场竞争中诸多不合理、不合法因素的存在导致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任务艰巨,走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道路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不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是社会内部各群体、各阶层、各民族的和谐,还是同外部环境的和谐,都需要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能力,需要公共部门加强自身的平衡能力、危机应对能力和全面领导能力等。
2.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是我国走向世界、应对国际挑战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