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大宋皇宫沐浴着喋血的夕阳,沉浸在一片晚霞落红的悲壮肃穆中。
一骑快马踏破黄昏的雾霭在都城汴京的大道上疾驰,那匹飞奔的千里马在穿越京城的店肆商铺古桥林荫后,在王宫前的朱漆大门附近停下来,气喘咻咻的使臣扑通一声跳下地面,身旁等候的卫士早已经把马牵到一边去引水加料。那个神色匆匆的使臣快速地沿着汉白玉砌就的台阶向皇宫急急而来。
此时的皇宫里宋太宗的早朝从上午卯时就开始议事,然而金銮殿里已经点起了蜡台仍然没有散朝。宋太宗在金銮殿上焦躁地坐立不安,一会儿命令侍臣去殿外打探一下派往辽国的使臣回来没有,一会儿像热锅上的蚂蚁询问究竟如何退敌。
突然侍臣听到探马的激越的马蹄声“得得”地在金銮殿外回荡,赶紧出来早早地迎候,果不其然一袋烟的工夫,使臣就从迂回曲折的台阶下面出现了,侍臣赶紧兴奋地回殿里向宋太宗回禀。
宋太宗看到派往辽国的侍臣回来脸上显出兴奋的神情,赶紧示意侍臣拿过侍臣带回的书信宣读。侍臣会意立即展卷读了起来。
宋太宗亲启:
我大辽王国决定和宋国在中秋节交战,希望贵国宋太宗接到此函后迎战!
侍臣宣读完毕,宋太宗突然惊异地瘫坐在金銮殿龙椅上,殿下的大臣也很惊奇,纷纷熙熙攘攘地议论起来。
宰相文天义愤填膺地说,这个辽国国王耶律峰真是过分,我们大宋都已经给他进奉上等的珠宝玉器,割让位于杀虎口外的土地十几公顷,而且还给他送上宋国如花似玉的美女无数,他究竟是想怎么样?
大将军武德厚接过话茬直截了当地说,那还用说,我看他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还不是觊觎我们宋国的江山,我早就说过,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和平而向敌人低头,这下好了,他们得寸进尺狼子野心,这回我看不开仗是不可能了,我们就迎战吧!
一旁的大学士龙涵小心翼翼地说,我们能不能学习一下汉朝的做法,把宋国的阁阁给他送去和亲,也许那个化干戈为玉帛!
大将军武德厚白了他一眼气愤地用手指指着他说,你知道宋朝为什么只有屡次被小辽国侵略吗,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不敢打仗的文弱书生!
宋太宗这时也从听了辽国书信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他辉辉长长的衣袖打断大家的议论,忧心如焚地说,诸位爱卿,辽国忘我之心不死,这可如何应对?
大将军武德厚首先义正词严地建议,辽国既然宣战,看来这场战争是躲不过了,我们宋朝泱泱大国,为了黎明免受生灵涂炭,与他们曾经签订和好盟约,并且如月进奉珠宝美女,割让大片良田,但是这丝毫于事无补,才修好几年,他们就又背信弃义宣战,看来这个丧心病狂的辽国国王耶律峰是贪得无厌啊,既然他要主动撕毁合约,我们这次可不能再低三下四了,干脆组织精兵强将打他个落花流水,说不定会把我们失去的土地重新抢夺回来,还我们大宋****大国的煌煌威仪。
宋太宗听了大将军武德厚的献策不知道该如何表态,看看宰相文天,宰相文天略微思考了一番含糊其辞地说,我认为大敌当前,我们还是不要轻言战争,我们过去和辽国之间,不是没有打过仗,战争不仅给宋国老百姓带来灾难,而且损耗了我们大宋的兵力财力,与其让子民在战争的屠刀下亡命,还不如舍弃些钱财换来和平,我觉得大学士龙涵曾经带领侍臣去和辽国多次谈判议和,我们何不听听他的高见呢?
大学士龙涵只好向宋太宗奏道,我们大宋王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和一个北方小国计较什么,有道是狗咬了人,难道人也需要咬一下狗回敬吗?这一诙谐幽默的比方引得大堂之上的众臣纷纷哈哈大笑,倒是确实把刚才笼罩在金銮殿上的阴霾驱散了不少,大家开始露出平静的神色。他接着说,臣倒是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宋太宗看看他不便对着重臣讲出策略就格外开恩地示意侍臣把他带到近前来讲,大学士龙涵赶紧感恩戴德地小驱几步到宋太宗身前觐见,在宋太宗的耳朵旁耳语几句,走回了殿下他上朝的位置。
宋太宗在听了大学士龙涵的耳语后脸上顿时露出久违的悦色,他下令侍臣召太史令苏赞上殿议事。
不多工夫太史令苏赞跪拜在殿下,宋太宗让他平身,他才从地上站起,这个太史令苏赞虽然年逾六十,满脸皱纹双鬓染霜,但是精神矍铄一双剑眉倒竖两目散发着炯炯有神的光芒,他掷地有声地说,依臣愚见,我觉得虽然辽国挑衅在先,按常理我们该慷慨应战,但是过去有澶渊之盟的明鉴,我认为当前我宋朝经历多年战争国力虚弱,再加之多年给辽国上贡,财力空虚,如果此番再起战争,必然招致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恐怕天下有变。再者南方叛军盘踞多年虎视眈眈,如果我们一旦出战,势必遭受前有外敌进攻后有叛军围困的窘境,所以臣认为当前我们应该俯首称臣休养生息表面答应辽国的条件,暗中练兵演习,待假以时日国力充盈兵强马壮后再交战不迟,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认为面对辽国宣战的情势,应该派一人到辽国说服辽国国王耶律峰停止战争,这才是孙子兵法讲的不站而却人之兵的上上之策!
宋太宗听了十分中肯,佩服得点点头表示同意,他着急地询问,可是那位爱卿可堪此任呢?
殿下再也没有人应声,宋太宗也精神萎靡地向泄气的皮球一样在龙椅上扁了下去。
结果长时间的可怕的沉静后,太史令苏赞又走出来呈奏,老臣愿率儿子苏歌躬身前往辽国议和!
宋太宗的热情再一次被须发苍白的太史令苏赞激奋起来,他饶有兴趣地问道,爱卿年事已高我担心车马劳顿路途遥遥你的身体到那边会吃不消,况且爱卿为国建功屡有建树,我担心一旦议和不成,辽国撕票斩杀来使将会让寡人懊悔终生,你还是收回你的忠言吧,爱卿忠心可昭日月,寡人心领了。
然后宋太宗再次扫视殿下一应群臣,始终没有敢于赴辽国谈判的侍臣。
大学士龙涵上前进谏道,既然太史令苏赞欣然前往,我们何不就依他的愿望呢,大家不会忘记,太史令苏赞文武双全,年轻时曾经带兵打仗,年事高后转入史志编纂,曾经亲自赴大宋周边各国考察整理舆情,再者其公子苏歌年方二八正是报效国家的年龄智勇无敌文韬武略,刚刚被选为武状元,由其父子前往辽国议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同意他们的提议,我大宋王朝将会躲过此劫赢得重振旗鼓的大好机遇,希望吾皇肯准!
宰相文天也表示赞同,他有感而发地说,太史令苏赞忠心耿耿其情坦荡值得在下钦佩更值得国人学习,其言辞灼灼思路清晰傲然风骨大义凛然,必定能够不辱使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你就听臣一言吧!
大将军武德厚虽然还想坚持自己应战的意见,但是看到殿下一多半的大臣都同意议和,也就把气憋在了肚子里。他不敢在力挺应战的主意了,因为前一段时间他刚刚才从被宋太宗怀疑的阴影中走出来。那是因为南方的叛军吴王起兵造反,吴王为了瓦解宋朝宋太宗的阵营,故意给他密函联络他一起里应外合,专门让密函落到宋太宗手里,起到离间的作用。当时多亏了太史令苏赞出来为他辟谣,他才得以解脱,否则他早就被宋太宗斩首示众了。所以面对太史令苏赞的建议,他念起曾经在危难时刻的旧情没有妄加评论。
宋太宗见大家也赞同太史令苏赞前往,就充满嘱托地说,太史令苏赞,爱卿你就领命前往辽国议和吧,希望你完成使命载誉归来,寡人静候你的佳音!
太史令苏赞跪拜着谢过,当即回府准备。
拖拉了一天的殿前议事这才在华灯初上的十分散朝。众臣在疲惫地站立了一天后唉声叹气地揉揉有些麻木的腿脚踱着方步开始慢慢腾腾地鱼贯走出金銮殿。
此时的皇城汴京掩映在灯火辉煌和星汉灿烂的依稀梦幻和迷离虚妄中,谁也不知道下一步的京城表面的繁华和奢华会不会被骤然间打破。
空寂的皇宫在一天的吵嚷后又归于平静之中,在大臣门次第作者马车离开皇宫后,朱红的大红发出吱扭吱扭的散发着腐木味道在夜色中迟钝地关上了,是在为大宋****王国危在旦夕的不测命运叹息,还是在隐隐地宣泄着一个没落王朝即将被沦丧的悲情情绪。
也许只有在连绵起伏的深似海的宫殿兽脊和瓦当上停落的夜莺才那个参透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未来的走势,它们兀自像得道的高僧吟诵梵语一样在无精打采的浓重夜色中有气无力地低吟着,是在附和渐渐合围的淹没了光明和灯火的夜色,还是在为即将上演的悲剧蓄积婉约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