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5200000012

第12章 春天的故事(2)

众导演也都很兴奋,纷纷献计献策,尽所有的想象力铺张浪费,挥金如土了半天,一算,最多也就能花出去两亿人民币。看来不拍电影,两亿美元是花不出去的。这时大家纷纷亮出各自的拍片计划,都是大片。开价最高的是张健亚.他要拍《大闹天空》,需要两亿;其次是何平,他憋了好几年一心要拍《天地英雄》,理想的搭配是高仓健和姜文联袂出演,算下来至少也需要一个亿。(后来,他的剧本终于被好莱坞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看中,投资8百万美元重金打造,刚开始选景,传来消息,张艺谋新片开拍,取名《英雄》,何平听说后鼻子都气歪了,据说,为了有所区别,何平忍痛割爱,将《天地英雄》改名为《大地武士》,截止到我写这本书时,《英雄》已经面世,何平的电影还在后期制作。)何平和张健亚瓜分了3亿,其他导演也都不示弱,预算都在几千万之上,都用电脑特技,大家都知道,不用电脑预算上不去。只有我的预算最低,才区区5百万人民币,我当时特别后悔,怪自己抓的题材不是大制作,恨不得当天晚上就回家连夜写出“越王勾践”“火烧赤壁”。

两亿美元一顿饭的功夫就被瓜分一空,最后竟还出现了赤字。买单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太便宜,吃一顿饭才花一千多块钱,真没劲。冲动之下,我奋勇接过账单,慷慨付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亿美元也得从小钱花起。

大约一个星期后,我们一帮导演应邀与老板座谈,地点也是在门头沟的山里,到了地方才知道原来是北京军区254医院。我当兵时,跑到门头沟画写生,曾经通过关系在这家医院的病房里借宿。这家医院有一个特点,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依山势而建,楼与楼之间有许多过山桥彼此衔接,看上去别具一格。医院的前身是一座古庙,如今古庙已不复存在,仅留一座山门矗立在翠柏苍松之中。

我们被引领着左转右转走进一个院子,看见一群人正围成一圈读报纸,这些人给我的印象是:小城市的知识分子。这时有人把老板介绍给我们,又把我们—一介绍给老板,我的印象中,老板那天穿得很朴素,一件白衬衫,挽着袖子,脚上穿着一双布鞋,看上去不像大财主,更像是参加“三夏四清”的机关干部,体形发式与当年的华主席有点类似。老板含笑和我们握手,同时告诉我们,他正在组织公司的年轻人讨论中国足球如何能够走向世界。之后,我们被让进一间会客室,会客室的墙上挂了许多面锦旗和奖状,桌上摆着苹果花生,让我想起了下部队演出时受到的接待。

老板手里剥着花生,说话声音很小,有点像自言自语。我没有完全抓住他的谈话要领,记住了一些只言片语,他的许多设想,至今令我匪夷所思。

他说:我们现在从事的是第四产业,世界上有一些人手里握有大笔的资金,但是没有用,比如说银行、基金会;世界上还有一些人充满智慧,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又苦于没有资金,比如说各位导演。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那些放在那儿没用的钱交给需要他的人,这就是第四产业。

他又说:我们现在正在论证一个惊天下的设想,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经尼泊尔吹进青藏高原,彻底改变那里恶劣的生态环境,摘掉那里的落后帽子,把青藏高原变成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我当时都听傻了,很多天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炸开喜马拉雅山的画面。事后,我问懂行的人,老板的创意是否可行?得到的答复是:扯淡!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道50公里宽的口子,至少需要数百颗原子弹的爆破能量,爆炸后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连青藏高原带尼泊尔王国的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至少上百年寸草不生;二是,一旦印度洋上的暖流吹到喜马拉雅山的北麓,积雪融化,青藏高原下面的十几个省全都会泡在水里了。虽然很扯淡,仍能看出老板具有超凡的想像力,那种立志为国的精神令人敬佩。后来拍电影《不见不散》的时候,我忍不住,借葛优的嘴把老板的惊世设想告诉了观众。没想到,影片试映时,惹怒了几位身为政协委员的科学家,写信告到中央首长那里,说我们剽窃了他们的创意。北影随即收到通知,由韩三平厂长亲自上剪接台将有关台词剪去。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哭笑不得,为我们的民族竟拥有这样几位理想如此远大的科学家瞠目结舌。

喜马拉雅山啊,你可悬了!雅鲁藏布江啊,你等着哭吧!

座谈会开得云山雾罩。之后,我们在老板的带领下驱车进山,沿途老板的手下不断指着一座又一座的山说:这是我们的地,这也是我们的山。同行的张健亚导演,座谈会时多喝了几杯茶,途中尿急。我说:你忍着点吧,别尿在老板的地盘上。他苦着脸说:谁知道老板的地盘有多大呀?车行了大约20来分钟,停在一道山口前,大家下来欣赏风光。张健亚说:应该出了老板的地界了,我实在憋不住了。撒完野尿,提起裤子,神情恢复了从容。他问老板的手下:这还是你们老板的征地吗?手下答:这里还是,过了前面那座石桥就不是了。

张健亚听后追悔莫及。

傍晚时分,我们又回到254医院。老板在医院职工食堂用屏风隔出的一角,款待我们吃火锅,用料都是从四川老家带来的,口味正宗。几杯酒下肚,老板又爆出一项惊人的计划。

大概的意思是说:他已经和俄罗斯方面谈妥,委托他们用3年的时间,发射60颗通讯卫星,把地球全都罩起来。

又说:光有卫星在天上飞着是没有用的,它只是一个载体,需要购买大量的节目来填充它,这样既解决了你们拍片的费用,又解决了片子拍完以后销不出去的难题。

我在心里算了一下,60颗卫星,3年发射完,平均每个月要发射两颗半。大买卖,这得给俄罗斯多少钱呀?不过我对老板的能力早有耳闻,几年前,这位老板获悉俄罗斯副食品短缺,于是抓住商机,用几车皮四川的腊肉和鸡蛋从俄罗斯换回了两架“图154”客机,租给一家航空公司,从中获得巨额利润。腊肉和蛋能换飞机,再搭点别的四川特产,换几颗卫星也不是天方夜谭。

那天晚上我们喝了不少酒,兴致所至,我也向老板倾诉了我的痴心妄想。当时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称:苏联解体后,“黑海舰队”划归乌克兰接管,因为舰队的军费惊人,乌克兰不堪重负,想把舰队还给俄罗斯,但俄罗斯也养不起,双方推来推去,险些动了解散“黑海舰队”的念头。

我对老板说:

您还不凑点钱,把伟大的“黑海舰队”租借到中国来,完成咱们的海上霸权梦想。就算咱们不想称霸,我也同意。但最起码,有“黑海舰队”在台湾海峡游戈,李登辉也不敢搞台独。

老板对我的想像力也是赞赏有加,双方都如见到知己。末了,临分手时,老板说:

你的贺岁片我投资。叫什么名来着?

我答:

《比火还热的心》,说得就是您这种人。

过了一段时间,正当我对老板的承诺有些失望的时候,北影厂传来消息,老板邀请一批着名导演和一批银行金融界的老总们在四川的乐山召开一个“影视投资座谈会”。其时,韩三平厂长正在为北影厂的影片投资发愁,眼瞅着已到年中,一大堆导演捧着剧本没有投资,开不了机。得到这个消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态,韩厂长决定亲自率队前往。

座谈会在那位传奇老板的主持下召开,导演们和金融界的老总们,兴致勃勃地讨论了中国电影的现状,去的时候说好了,重点是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感谢金融界的老总们对电影事业的热心支持,我们这么多导演现在都在家闲着没事,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会散了,所有与会的导演都跟我急了。大家纷纷谴责我乱讲话。腾文骥说:

来之前,我告诉他们,导演都忙着呢,抽不出身,还差点想管人家要出场费呢,你可到好,上来就说导演都在家闲着没事。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你?

李少红也说:

就你实诚,你也不想想,老总们一听电影业这么不景气,谁还敢投资啊?你缺心眼呀?

我当时真是无地自容,觉得自己很少说实话,好不容易说了回实话,还断送了大家的美好前程。时过境迁,这件事情演变成了笑话,被腾文骥和李少红广为传播。每次见到他们都要提起,每次描述都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快感。

从那次乐山会议以后,老板往北影的账上打了一笔起动剧本项目的订金之后,从此杳无音讯。

我的《比火还热的心》,也差不多快撂凉了。

一位贵人现身了,感谢上帝,在拍电影这件事上,他老人家给我派来了一位又一位的使者,算算,加起来足有一个班。

时任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的张和平约我见面。张和平有一个特点,干一行爱一行,原来做音像,推出了两部王朔的电视剧《爱你没商量》和《过把瘾》,后来当文化局长抓戏曲,又成功地推出了京剧连台本戏《刘罗锅》,演出时场场爆满。当时,他正好在全力以赴抓电影,紫禁城影业公司刚刚组建不久,一上手,就成功地推出了《离开雷锋的日子》,享誉全国。张和平是一位抓主旋律和市场两手都很硬的制片人,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我的动向。

一见面,他就说:

我得给你捞出来,干活。

这句话听起来和韩三平对我说过的话如出一辙,就像他们事先商量好了一样。

张和平说:

有些东西,你的想法不错,可以先放一放,时机成熟了再拍,别跟自己较劲。给“紫禁城”拍一部贺岁片吧,我相信它一定能带热电影市场。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曹雪芹

    曹雪芹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叶挺传奇

    叶挺传奇

    全书分26章,记录了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书后并有附录叶挺生平。
  •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杜甫(712—770),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叫瑶湾的地方。杜甫从小体弱多病,但勤奋读书,十四五岁时便显露了非凡的文学才能。从20岁起,他先是游历了江南各地,后又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热门推荐
  • 青春韵语--这个夏,多愁善感

    青春韵语--这个夏,多愁善感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分为心情部落、行走部落、青春韵语三个板块,语言生动优美,向读者展示了精彩的人生。
  • 超级监狱长

    超级监狱长

    我,为你所活……还没告诉你,对不起,我爱你。“我始终相信,你一定会遵守千年的约定……”
  • 腹黑花少的傲娇小辣妻

    腹黑花少的傲娇小辣妻

    “某天”老公,我想吃辣子鸡,辣排骨,辣鸡翅..."花情"瞥一眼某女,薄唇轻启:那还等什么某女,立刻会意,扑倒男人怀里,mua,mua,mua好几口...真乖,先喂饱我,说完就把一脸意犹未尽墨小奔二楼主卧沙发上正玩游戏的某宝瞅了瞅二楼紧闭的卧室珉了珉唇淡淡的嘟哝了句:辣眼睛--!(男强女强,简单粗暴的宠文,欢迎入坑,么么哒)
  • 与君听语

    与君听语

    八卦心旺盛的李晓语在一次偶然中认识了初出茅庐的小明星韩君瑜。在两人的互相鼓励下,彼此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产生了好感。......温暖又温情的故事。感受她们的酸甜苦辣。谱写甜美的人生乐章。
  • 舞台剧团的正经日常

    舞台剧团的正经日常

    国内第一的舞台剧团“白夜行”因比赛失利而解散,团长白夜来到了一个刚刚组建两个月的小社团——风信子。可爱单纯的小社团社长风信子;满嘴骚话又腹黑的漫圈大神白夜;节能主义者副社长枫夜;治愈暖心学长副社长炫逸;高冷傲娇天蝎座女墨雪;爽朗洒脱欧内酱道具师鬼月……当男孩们与女孩们相遇,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他们的青春成长物语便就此开始!最正经(确信)的舞台剧团的不平凡日常,就此开幕!
  • 狱道剑神

    狱道剑神

    内心的世界,寂灭的眼睛!我能够受到的只有杀戮与绝望!杯酒泯尘嚣,一剑意恩仇,呵呵,我到底是谁?为寻她,此剑注定自残一生!
  • 重生之姐妹情缘

    重生之姐妹情缘

    以前,她做梦都想如果自己是姐姐,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该多好,她只不过平时在看重生类小说的时候YY一下,可是,她从来没有想过她真的成了姐姐!要知道,长这么大很不容易呢,更何况她才刚刚跟自己的那棵白菜确定好未来的日子由他来养,为毛现在又回到原点了呢?这,这,这。。。
  • 我很有钱花不完的那种

    我很有钱花不完的那种

    凌晨四点李子木做着香甜的梦,突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只听电话里说,儿子其实咱们家很有钱,具体有多有钱我也不知道,什么?!!!看看一个屌丝是如何一夜暴富的!
  • 爱夏太阳雨

    爱夏太阳雨

    在晋江先连载的,有你便是晴天。由于创世重名了就改了,在小说阅读网也在连载。这篇文主要是写宠溺女主的故事,只有甜到腻的,不会虐,具体内容看文吧,说了就没有新鲜感了。还有我是一个初三准毕业生,更新不定时,文笔可能会有点青涩稚嫩,还请大家包容,多指点我改正,谢谢。
  • 村里那些人

    村里那些人

    这是一篇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也是大大奔的首次试笔,不管反响如何,会陆续出几篇姊妹篇,都是农村题材的。老黑早年父母双亡,辛辛苦苦把弟弟拉扯大,找个女人又背叛了他,儿子虽然有出息了,但与他没有关系,转了一圏,老黑又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