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药方>探秘》外一章
我很以为我对《红楼梦》第十回内的《秦可卿药方》的解释是合乎曹雪芹的本意的。因为,那些解释竟是那样的巧合,那样的不容置疑。
我之所以能够如此颇为顺利地完成这一课题,是因为我一生中,虽未从事过中医学的研讨,但却具有一些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中药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正巧结合上《秦可卿药方》的内容,真是“无 巧不成书”了。
我是如何具有那些浅显的中药知识的?事情还得从我的童年说起,而那些也确是我的童年的生活中的巧缘。
1932年前后,我幼小多病,常与药物相伴。从我的父亲在若干年后的叙说里,我得以知道,当时只有两三岁的我,有几次差一点儿就丢掉了性命。
我们家当时借住在山西运城一个偏僻的乡村里,每当我生病时,我的父亲就要到附近的镇上去请一位姓胡的中医大夫,而每次礼金总是大洋(有袁世凯或孙中山头像的银币)两元,而这位大夫每次都 能治好我的病——这也算是和我有缘吧。
常来常往的次数多了,于是这位大夫就成了我家的熟客。我的父亲,也着意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中医知识,且还特意买了一部线装的中医书《寿世保元》自学,从而他也就具有了浅薄的中医知识, 成了一位业余的家庭大夫。我六岁时,家从山西而河北,再去而河南新安、陕西西安。流转经年,常无定所。这一期间,我们家的人有了病,总是父亲写一药方,到药店把药取来,煎好服用,很少再 去请大夫。这样做也确能奏效,并解决了问题。记得有一次,我的眼睛出了毛病:一只眼睛的瞳孔旁,突然长了一个极小的小白点,疼痛极其难忍。而我的父亲只开了“四君子汤”加“竹茹”一张简 单的药方,我也只吃了一剂就完全好了。至于家里人经常性的肠胃小毛病,以及头痛发烧等等,我的父亲总是“参苓白术散”加减(即增加几味药或减少几味药),吃上一两剂,就可以治好病。所以,我 家里经常是以“参苓白术散”作为“看家”常用药方。而这一药方,连我们孩子们,也都是尽知的。
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或以前,人们有了病,都是找中医大夫来家中诊断、论病、开处方。几乎没有听说过谁找西医或到医院就诊、住院等等。即使是在大城市,情况也依然。
也就在1937年,我们暂住西安不久,我的母亲就得了重病。我的父亲的医术,就难以应付了。这时,几乎每两三天就有一位新的大夫,到我家给我母亲看病。大夫对其所开药方的讲解、论述,在一 旁的我,似乎也能领略一二。
待大夫开好药方,到药店去取药,就成了比我大五岁的哥哥的必然的任务,而我也总是陪伴跟随着他。这样的任务,几乎是两三天就有一次的。
那时,在我家附近有三家大的中药店,“生意”都很是“红火”。那里的中药店,都是三大间铺面,店铺内直线排开一条长而宽的柜台,把药柜、操作间和顾客分隔开来。
柜台并不高,坐在长凳上等着取药的人,可以很方便地一边看着药店店员抓药、称药,一边和他们研讨:什么药?货色怎样?上等的是什么模样,下等的又如何如何。听听他们的议论,我自然是很有 兴致,且很感有趣。
其实,这样的机遇,还不止于此。这些中药店的柜台上,总是摆放着很多的如桌子腿的四棱形、长半尺多的木质“镇纸”,是用以压住药方,使之不致被风刮走一种工具。在诸多的“镇纸”上,四 面都写着各种各样的药方的成方。如果是店内不忙,“镇纸”又不被使用的情况下,顾客还可以去读读那些成方,并可以与药店店员聊聊各个成方的用途。当然,在这些情况下,年纪尚小的我,只能是 旁听而已,一知半解地充盈到我的记忆之中。
虽然经过多方诊治,我的母亲终于未能痊愈,而在半年之后,她还是离开了我们,那是1938年的夏天。
不久,我家就从西安迁到了河南陕州,住在城南十数里外的一处山乡。在那里,我可以经常和小伙伴们,上山采集酸枣和野蒜、野菜之类,从而又有机会认识一些生长在山坡上的药材,如:满山遍 野的“远志”、“枸杞”,以及生长在大路边车道沟旁的“车前子”等等。
由于我的哥哥辍学无事,便自学“中医”。我从他那里,除了能“旁听”到“脉象”、“病理”之外,也能“旁听”到一些“药理”。
1942年初,我离开了家,独自一人走向了求学、求生之路。从而也就再也没有机会接近中医中药。
在我的幼年时代,于无意之间,对于一些中药药材性质,有了一些了解,从而与中药结下了浅缘。这虽非是我的专心致志之所得,然而,由于是儿时所记,且能常忆不忘。也正是因得益于这些关乎 中药的道听途说,才使我具有的这些极为浅显的中药知识,能运用于透析“秦可卿药方”的研究过程之中。最后,我还要在这里专门说一说“参苓白术散”和“四君子汤”,以便使读者了解它们对于 我解密“秦可卿药方”的重要性之所在。
“参苓白术散”这一成方,基本上是一种温补健胃方剂,由下列各味药构成:党参云苓白术半夏砂仁薏米莲子山药山楂甘草以生姜、大枣为引至于“四君子汤”则是由“参苓白术散”的前三味药,加上最后一味药“甘草”所组成,其药引则全同。将以上两药方的成方和“秦可卿药方”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其相似之处甚多。我也正是从上述两“成方”和“秦方”的“相似”和“非似”之处——如“白术”和“云苓”在药方中的顺序,“莲子”的使用方法等等,以及一些中药常识,让我能较为便宜地看出“秦可卿药方”的破译下钥之所在,并终于解析了全部药方。
我以一个外行,仅凭儿时记忆,在此谈论中医药方,真有些诚惶诚恐。如文中出现错误或不恰当的论点,敬希业内人士多多给予批评指正,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