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隐写方法的探讨我颇以为:曹雪芹著作《红楼梦》是在记述他本人的一些往事的基础上,并注入了与他以及他的家族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再经过充分地艺术加工,由是才 造就了这部“博大精深”的伟大的文学名著。
曹雪芹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在《红楼梦》中隐写了诸多问题。我觉得要研究曹雪芹著作《红楼梦》的出发点和书中之所隐之事,以及探询其中一些问题的真实内在涵义,无需作很多的“旁敲侧击”,只需依其原文“按文索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我在本文中要说的,就是研究《红楼梦》的一种工艺,即用书中一些关键字的“谐音”关系,去剖析一些关键事体。
只是,在这里我必须先说明:曹雪芹在使用“谐音”字时,除了使用合乎“北京话”读音的字之外,间或还夹杂了一些其他地方的“方言”,如“晋(山西)南话”读音等等。因此,请读者对此多加关注。另外,此问题请参阅本书《秦可卿乃<红楼梦>中第一关键人物》一文中有关文字。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清楚地告诉读者,他是如何运用“谐音”字,作为写作红楼梦的一种方法的:
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故日:
“甄士隐”云云。
曹雪芹在这里就明白告诉读者:“甄士隐”就是“真事隐”,他就是这样使用“谐音”字的。接着他又再次举例说明:他使用“谐音”字方法。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故曰“贾雨村”云云。曹雪芹又一次告诉读者:“假语村言”就是“贾雨村”,其实,也就是“假语存”。
以上这两处谐音字的运用,就是曹雪芹给我们所做的示范。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八回的最后,曹雪芹写到“秦可卿”的“出身”。在这一段中,曹雪芹于“脂评”和“正文”(笔者认为:此处的“脂评”或“正文”,都是出自曹雪芹一人的笔 下。)中,大量地使用“谐音”字,以期使读者真正弄清楚“秦可卿”其人的真正出身,以及和“秦可卿”相关的重大问题。这一段原文是这样写的:
(她)父亲秦业(脂评:妙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现任营缮部,(脂评:官职更妙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脂评:出名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是非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这一段“谐音”字的使用,是这样的:
秦——情,业——孽。
按其“谐音”字所示,秦可卿的父亲的名字,变成了“情孽”的表象。下文接着说的“情因孽而生也”,说的事和“秦可卿的父亲”已全然无关,而是关乎“情孽”所涉及的“别的什么事”了。
至于“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则直接点出:曹雪芹正是因为这一“秦业——情孽”的内涵,才著作《红楼梦》的。再接下文:
“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出名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
“出名秦氏”的“可儿”,为什么又“不知系出何氏”呢?
其实,按照“谐音”,曹雪芹在这里说的是:
秦可卿——情可亲。
秦可卿既变成了“情可亲”,当然就“不知系出何氏”了。但从中可以理解到:“秦可卿”其人其事所影射的“情”是“可亲”的。于是,这才有了:“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的结果。 在这里,曹雪芹还指出:他在书中,是通过“情”来“寓褒贬,别是非”的。那么,《红楼梦》中,“情”的内涵就太“广大”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第十回的“秦可卿药方”则大量、 集中地运用了“谐音”字。其药方如下:
人参
白术(土炒)云苓
熟地
归身(酒洗)
白芍(炒)
川芎
黄芪
香附米(制)醋柴胡
怀山药(炒)
真阿胶(蛤粉炒)
延胡索(酒炒)
炙甘草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两枚按“谐音”字译出,则成:人甚败输,徒吵。云令:“熟地归身。”就悉白稍朝穿胸。皇岂享福迷志,促差护,坏山约,抄。真恶交,各纷抄。延胡索,就抄。(十四)见连字,期立去心。早!早!此药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本书《(秦可卿药方>探秘》和《四个(秦可卿药方>的比较》二文。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十三回中,所能看到的和“谐音”有关的字、词等也甚多。
首先,这一回的“回目”就很令人奇怪。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龙禁尉”顾名思义,他应当是皇帝的“护卫”,对这种解释,读者大约不会有异议的。但是,秦可卿已死,怎么去做“护卫”呢?况且,她又是一个“女流”,皇帝的“护卫”怎么能让“女流”辈来担任呢?所以这一回目在文字的内涵上,是说不通的。
如果这一“回目”的最后两个字,以“谐音”字来代替,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了。
秦可卿死封龙“近位”
这一改换的结果,是说秦可卿死后,皇帝给她加了一个“封号”。而这个“封号”的“品位”距离皇帝很近,那自然是“公主”或“郡主”一类的“封号”了。这一解释也是完全合乎此回书的内在涵 义的。
在肯定加给秦可卿“龙近位”的“封号”这一点上,曹雪芹在书中并没有明写,我们也是通过“谐音”字,才解析出来的。他先说: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脂评:妙!大权也。)……亲来上祭。
按照“谐音”关系,“戴权”就是“代表大权”即“代表皇帝”而来的。
接着曹雪芹又写出:
贾珍忙接待,让坐至“逗蜂轩(脂评:轩名可思。)”献茶。
“逗蜂轩”的“谐音”:“都封!宣!”
这岂不是给贾蓉和秦可卿都加了“封号”了吗?什么“封号”呢?
秦可卿的“封号”,就是“龙近位”。
以上有关第十三回的这些内容,可参阅本书<《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析>一文。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前的一段文字和诗,也包含着一个用“谐音”写着的重要“隐言”,原文是这样的: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
自相戕戳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耐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可(以)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矣。……这一段文和诗,内在涵义是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原文和“脂评”都出自“某人”的笔下,但可惜“失其姓氏”。
在诗的后面这段话里,点明:
诗句警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矣!
前半句是说:作诗的人,很是知道“著书”的“来龙去脉”。
但是,惜乎!失石矣!
对于这五个字,初看一时难解,它们和前半句,以至于和这里的其他文字,似乎都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如果把这五个字用“谐音”字代替,则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嘻乎!失(音)——石矣!
然后,把这一变化,“代入”这段文的第一句: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石”其姓氏,就是说:写诗的人姓“石”,“石”,就是“贾宝玉”,而“贾宝玉”,就是“曹雪芹”。何其确切。
此部分文字请参阅本书<脂砚斋与《红楼梦》>一文第三部分。
结语
这篇文字主要表述了曹雪芹在他著作《红楼梦》的过程中,运用“谐音”方式,在书中所“隐”写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概况。从这里所揭示的诸多问题中,我们大体上可以体会到:运用“谐音” 方式,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入了大量的“真事隐(甄士隐)”、“假语存(贾雨村)”的主要方式。因此,破译《红楼梦》中更多的“真事隐”、“假语存”,依靠“谐音”方式,应该是一个主要 的方式。这篇文中所涉及的问题,在本书的其他有关各篇中,有的也已说到。只是由于解析问题的途径、方式等的不同,才另写了这一篇。而这一篇的写作目的,是希望读者也能了解到:曹雪芹在《 红楼梦》中运用“谐音”字,“隐”写“真事”、“假语”的基本情况。至于本书各篇中过多的内容重复和过分罗嗦之处,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