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曹雪芹编写了《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图册,列出了《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的等级、次序,标明了她们每人各自未来的命运。这是 《红楼梦》的读者都通晓的。秦可卿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处于末位,似乎是一个不太重要的人物。且在《红楼梦》全书中,秦可卿也不是主要角色。读者还可以感到,曹雪芹笔下有关秦可卿的情 节、文字,不仅不如对黛玉、宝钗描述的多,甚至还赶不上晴雯、袭人。所以,在文章的结构形式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第十二回后的一大段脂砚斋评语中,就明确写出:“黛玉乃书中正 人,秦为陪客,岂因陪而失正也。”似乎在整部《红楼梦》书中,秦可卿问题,仅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
另外,从文章的表面看,曹雪芹把秦可卿在贾府的全过程,写在整部书的前部。从她让贾宝玉在她卧室睡午觉(第五回),到她因病而请了一位大夫,开了一张奇特的药方(第十回),再到后来,她突 然死去,并给她安排了一个轰轰烈烈、显赫异常的葬仪(第十三回)等等,不过如此而已。所以,从表面上看不出秦可卿问题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也看不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的秦可卿问 题和整部书的关联何在?
但如经过仔细的分析、探讨,就不难看出,秦可卿问题,正是曹雪芹所隐写的一桩大事件,而且是和整部《红楼梦》中其他问题没有多少关联的一桩大事件。大约是由于当时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 因素,曹雪芹才不得不采用“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的手法,把它在《红楼梦》中创作出来。《红楼梦》中隐写的秦可卿问题,单从现今通行版本里,仍然是不能够看得很清楚,只 有经过对《红楼梦》的原始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庚辰本)的仔细阅读、思考,才能体验到秦可卿问题在《红楼梦》中确切的重要地位。而《红楼梦》原始版本中的“脂砚斋批语”,则是 解析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的几段“脂批”,就明显地表露出秦可卿问题对《红楼梦》著书的重要性。
(一)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五回内的《红楼梦十二支》曲词中,关乎秦可卿的《好事终》的最后一句“宿孽总因情”的下面,“脂评”写道:
“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二)在该书第八回的最后,有关秦可卿的出身那一段文中,她父亲的名字“秦业”二字的下面,有“脂评”如下:
“妙名(指秦业)。业者,孽也。盖云:情(秦)因孽而生也。”
(三)紧接“秦业”,在“现任营缮部”之后的“脂评”:
“官职(营缮部)更妙设,云因情、孽(秦业)而缮此一书之意。”
(四)紧接上句批语之后,在“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之下,又有一大段批语:
“出名秦(情)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秦)字。”
脂砚斋这四处批语点明,曹雪芹是因他心中蕴藏着“情与孽”的症结,为了“褒贬”这复杂的、可以让“天下哭”的“情与孽”所表征的“善与恶”,才来写这部书的。脂砚斋在关乎秦可卿问题的 上两处文字中,《红楼梦》中隐写的秦可卿问题,单从现今通行版本里,仍然是不能够看得很清楚,只有经过对《红楼梦》的原始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庚辰本)的仔细阅读、思考,才 能体验到秦可卿问题在《红楼梦》中确切的重要地位。而《红楼梦》原始版本中的“脂砚斋批语”,则是解析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的几段“脂批”,就明显地表露出秦可卿问题对《红楼梦》著书的重要性。
(一)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五回内的《红楼梦十二支》曲词中,关乎秦可卿的《好事终》的最后一句“宿孽总因情”的下面,“脂评”写道:
“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二)在该书第八回的最后,有关秦可卿的出身那一段文中,她父亲的名字“秦业”二字的下面,有“脂评”如下:
“妙名(指秦业)。业者,孽也。盖云:情(秦)因孽而生也。”
(三)紧接“秦业”,在“现任营缮部”之后的“脂评”:
“官职(营缮部)更妙设,云因情、孽(秦业)而缮此一书之意。”
(四)紧接上句批语之后,在“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之下,又有一大段批语:
“出名秦(情)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见来:
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秦)字。”
脂砚斋这四处批语点明,曹雪芹是因他心中蕴藏着“情与孽”的症结,为了“褒贬”这复杂的、可以让“天下哭”的“情与孽”所表征的“善与恶”,才来写这部书的。脂砚斋在关乎秦可卿问题的 上两处文字中,《红楼梦》中隐写的秦可卿问题,单从现今通行版本里,仍然是不能够看得很清楚,只有经过对《红楼梦》的原始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庚辰本)的仔细阅读、思考,才 能体验到秦可卿问题在《红楼梦》中确切的重要地位。而《红楼梦》原始版本中的“脂砚斋批语”,则是解析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的几段“脂批”,就明显地表露出秦可卿问题对《红楼梦》著书的重要性。
(一)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五回内的《红楼梦十二支》曲词中,关乎秦可卿的《好事终》的最后一句“宿孽总因情”的下面,“脂评”写道:
“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二)在该书第八回的最后,有关秦可卿的出身那一段文中,她父亲的名字“秦业”二字的下面,有“脂评”如下:
“妙名(指秦业)。业者,孽也。盖云:情(秦)因孽而生也。”
(三)紧接“秦业”,在“现任营缮部”之后的“脂评”:
“官职(营缮部)更妙设,云因情、孽(秦业)而缮此一书之意。”
(四)紧接上句批语之后,在“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之下,又有一大段批语:
“出名秦(情)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秦)字。”
脂砚斋这四处批语点明,曹雪芹是因他心中蕴藏着“情与孽”的症结,为了“褒贬”这复杂的、可以让“天下哭”的“情与孽”所表征的“善与恶”,才来写这部书的。脂砚斋在关乎秦可卿问题的 上两处文字中,以“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揭示出了曹雪芹必欲采用历史纪实的手法,以秦可卿问题作为写作《红楼梦》的创意、动机与出发点。就明确地说明了秦可卿问题对《红楼梦》成书的 重要性。秦可卿问题在整部《红楼梦》书中的重要地位在于,曹雪芹在此问题上寄意并阐发出他对当时与秦可卿有连带关系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的“情与孽”、“善与恶”、“褒与贬”三种表象的看 法。我认为,秦可卿问题中的“情与孽”、“善与恶”、“褒与贬”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中:
1.秦可卿的出身家族的高贵及其消亡。
2.秦可卿来至贾府、在贾府中的地位及其对贾府衰败的影响。
3.秦可卿对贾宝玉的深沉的恋情。
4.秦可卿的悲惨结局以及她极为显赫的殡葬仪式。
在上述的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当是第一方面,它是影响另外三个方面的主要方面。以下结合其他方面着重分析这一主要方面。
从本文前面提到的《红楼梦》第八回最后关于秦可卿出身的描述,结合脂砚斋的评语,再加上第十四回“当日的八公(不计宁、荣则为六公)”及东、西、南、北四王的后代给秦可卿送殡,而且北静 王还说及秦可卿:“因想当日彼此祖父有相与之情,同难同荣”等,可得出如下结论:秦可卿既不像书中正文所写的:“出身养生堂”,而且也不姓秦。联系《红楼梦》中关乎秦可卿的全部文字,可以 看出:秦可卿的娘家,也应是一个王者之家。按清代非皇族不能封王的规定,其娘家自然是皇族,曹雪芹笔下的秦可卿其人,实际上应该是一个皇家的女儿,所以,她应当姓皇家的姓。
秦可卿的娘家既是皇族,为什么会有大不幸呢?对于当时皇室内部某一支家族的突发性的不幸与衰亡,结合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具体历史情况,当与皇位之争相关联。舍却这种原因,对于皇族家庭 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再有别样的原因的。有资料表明,曹雪芹的祖辈、父辈,正处在康熙朝的“九王夺嫡”的时期。曹家当时和康熙几个儿子的关系相当密切,只是和后来继康熙皇位的雍正关系最差 。雍正继位登基之后,和曹家关系密切的家族,相继失势和败亡。秦可卿的父亲,大约就是在这场斗争中失利,家族也由此衰败。随之而来的是:曹雪芹家族也因之发生了极大的变故。曹雪芹著写《 红楼梦》之时,他已是中年,腥风血雨早已时过境迁。但在他幼年时代,其家族所经遇过的“善与恶”、“情与孽”的等等情景,在他的记忆里总是难以磨灭,而且总是耿耿于怀。这就使得他必欲将血 泪凝就的涉及皇家和他曹家的“善与恶”、“情与孽”的故事,公诸于世。这就是他想通过对秦可卿短暂一生的历程,以“褒与贬”的方式,描述并揭露其内在的“善与恶”、“情与孽”。只是由于当 时的政治环境,他才不得不在写作时,采取“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等等的隐蔽方式。
雍正朝皇位之争,所引发的后果令“天下”晾。所以,脂砚斋才在《脂评石头记》(甲戌本)第八回秦可卿的名字下面,写了“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的评语。当然,事必关乎“天 下”,才可让“天下哭”,才是合乎情理的。
总之,秦可卿问题,是《红楼梦》中一个独立的部分,它和《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大环境几乎是不相关联的。它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分离于宝玉和黛玉、宝钗诸问题之外的特殊的情节而处于《红楼梦 》之中的。秦可卿除了和荣府的贾宝玉有过深深的恋情,和王熙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及和宁府的尤氏、贾蓉存在着婆媳、夫妻关系之外,和荣、宁二府的其他人均无任何来往。因此,我认为,秦可 卿的问题依其在整部《红楼梦》书中所处的位置,和其独特的情节,说明了它对于《红楼梦》创作的重要性。曹雪芹正是通过秦可卿事件,来阐发对于雍正王朝皇权之争中的“善”与“恶”,以期达到 其“政治”目的的。所以,秦可卿之事,是作为一个“政治问题”,出现在《红楼梦》之中的。因此可以判定:秦可卿问题是曹雪芹《红楼梦》中描述的第一重要问题,秦可卿自然是《红楼梦》中的第 一关键人物。
【附记】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经常使用谐音字,以表达其别有的意义。诸如:“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等等。但有些字,按照标准的“汉语拼音”的读音,却并不合乎要求。 如:“秦”和“情”、“业”和“孽”,就都算不上是谐音。按说,曹雪芹从幼年到老年,在北京住了那么长的时间,依照北京方言,他似乎不应该出现如此的不协调。
前些天,有朋友从美国寄来一篇文章,刊在美国纽约的《世界日报》。题目是:《红学研究山西出现新说》。文中说到:出生于山西新绛县的赵存义先生,历经50年的研究,在近期出版了他所辑 成的《<红楼梦>生活语言与绛州口语》两大本专著。书中指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生活语言均出古绛州,即山西新绛县的地方口语,并考查印证得出曹雪芹青年时期曾在绛州生活近十 年的结论。”如上所说若属实,则《红楼梦》中的一些谐音字,就合乎要求了。
我最近在北京未找到上述赵先生的专著。不过,上文提到的山西省新绛县,地处山西省南部。我的童年,曾生活在这一带。就我所知,在六十多年前,山西(不限于晋南)人的口音中,不仅“业”“ 孽”同音,都读“业”,而且“秦”“情”也同音,都读“情”。这样看来,《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谐音用法,就是有根据的了。以上《附记》仅作为参考吧。秦可9印孽孽一一兼析秦可卿与贾宝 玉之恋。
【释题】
《诗经·卫风·硕人》有句:“庶姜孽孽。”《古代汉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注释:“孽孽:衣饰华贵的样子。”另又注释:“孽:坏事;罪过。”秦可卿一生,来也去也,自然都是“衣 饰华贵的样子”。但是她的一生,也添有几多的“恶孽”,环绕并侵袭了她。
在此,我以“孽孽”二字,寓“华贵、悲惨”双义。借以总括曹雪芹笔下秦可卿的一生,兼切曹雪芹“宿孽总因情”之深涵。
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下了很多活灵活现的人物。而对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十二个女子,在曹雪芹笔下写得有始有终者,仅秦可卿一人。
曹雪芹虽描述了秦可卿的一生,但相当梗概、粗略,半明半晦,难以捉摸。我们从《红楼梦》原文中,仅能隐隐约约地体验出秦可卿华贵而悲惨的生命过程。只是通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脂砚 斋评语的揭示,后人才能略见端倪。但如她的出身已是含含糊糊,及至她的“淫丧天香楼”,文章虽已写好,却又被删除。对此做法,可想而知的是:当时当地的曹雪芹,自有其难言之隐,不得不如此 处置。我们后来的读者,只能依其尚存的信息,去解析其中的奥秘。
《红楼梦》书中描绘:秦可卿和贾宝玉之间,产生过深沉而痴迷的恋情,随着这些梦幻般恋情的泯灭,加之其他的更为重要的因素,终于促使秦可卿无可选择地走向了“画梁春尽落香尘”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