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正在磨牙的老虎时,它知道对方是一个劲敌,但是只要自己不恶意地挑起争端,对方是不会轻易出手的,而且即使双方争斗起来,只要自己养足了精神,大多数时候肯定不会吃亏。
看到向自己献媚的狐狸时,它既对狐狸做作的笑容感到嗤之以鼻,又觉得有几分受用——有谁不喜欢被赞美和奉承呢?
之后它又看到了对自己充满警惕的野牛和惊慌失措的麋鹿,它心里感到几分满足和可笑。它刚刚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现在只想好好地消化消化,不过看到它们对自己畏惧的模样还是满足得很。
接着它看到了几只灰褐色的田鼠,这些小东西吃起来没有多少肉,而且长相又难看,实在不值得自己一顾。这样想着,它大模大样地从田鼠身边走过去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巨狮的运气都不怎么好,它没有逮到美味的食物。现在它饥肠辘辘,真是怀念上一次猎到的美食。正在巨狮饥饿难耐之际,它又看到了那些难看的田鼠。也许可以用它们来充饥,这样想着,巨狮很快行动起来。
可是令它吃惊的是,自己居然没有捉住这些小东西!更令他气愤的是,这些家伙居然像和自己玩捉迷藏一样,一会儿跑,一会儿停,一会儿钻到洞里没了踪影,一会儿又从另外一个洞口钻出来。看到它们那一双双贼溜溜的眼睛,巨狮更是感到被嘲弄般的侮辱,它当时在心里发誓一定给这帮小东西好看。终于,它抓住了一只刚从洞口中钻出的小田鼠。这个小家伙显然还不知道自己面前的正是森林之王,更没有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面临的杀身之祸。小田鼠一边吱吱乱叫,一边用尖锐的爪子抓挠巨狮嘴角的几根胡子。
刚才已经被那些田鼠激怒并且饥肠辘辘的巨狮一口便把小田鼠吞到了肚子里。可是巨狮还是感到不满足,因为这小小的田鼠根本就不足以填饱自己的肚子,于是它又开始追逐其他动物。此时它没有注意到,从自己吞下小田鼠的那一刻起,便有两双充满恨意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自己。
终于填饱肚子了,巨狮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依然像往常一样惬意地享受着其他动物的顶礼膜拜,不过今天它突然看到身边多了两双仇视的眼睛。这两双眼睛其实早就这样盯着自己了,只不过它刚刚发现。一开始它感到了这两双眼睛带来的阵阵寒意,但是当看清这阵阵寒意来自两只不起眼的田鼠时,巨狮又感到一阵无聊。
几天之后的一个夜晚,巨狮终于和那两双充满仇视的眼睛直接对视了,因为那时它已经被这两双眼睛的主人咬断了喉咙——那天夜里,沉睡中的巨狮其实感到了喉咙处有些不适,但是它白天实在跑得太远、吃得太饱,更何况它看到使自己感到不适的只是两只小小的田鼠,所以它又翻过身进入了梦乡。当它感到喉咙中有股咸热液体流出的时候,为时已晚。巨狮被两只自己不屑一顾的田鼠咬断了喉咙,这两只田鼠就是它以前吞到肚子里的小田鼠的父母。
故事启示
在我们所听到的和看到的人物故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位身经百战、功高盖世的大英雄,最后却被某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氏给意外地轻易拿下了,致使英雄善始不能善终,令人好不扼腕叹哀呀!我们从这些故事中应当汲取些什么样的教训呢?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能轻敌。面对竞争对手,不管对方看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或是不堪一击,都不能骄傲地懈怠,而应该冷静地对待每一个对手的每一次战斗,认真地分析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永远都不要掉以轻心,每一次都要全力以赴,用心地做自己的常胜将军。
如果把竞争对手比作是“狼”,你就得“与狼共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也变成“狼”,然后变成比“狼”更“狡猾”的“狐狸”。
——佚名
)第十一节 屠夫遇狼
从前有一个屠夫在市场卖肉。有一天天色渐黑,屠夫挑着担子从市场上回家。肉都卖光了,竹筐里只剩下一堆骨头。
在经过一片荒丘的时候,他听见背后有沙沙的声音,回头—看,有两只饿狼瞪着绿眼睛,呲着白牙,不紧不慢地跟着他。屠夫走,狼也走;屠夫停,狼也停。
屠夫吓得心惊肉跳,连忙从竹筐里丢出几根骨头,想把饿狼打发走。谁知一只狼啃着骨头停下来,另一只狼仍然尾随不舍。屠夫又丢出一根骨头,这只狼低头大啃,后面那只狼又舔着嘴巴追上来。可是没过一会儿,骨头就丢完了。两只狼看见屠夫不再扔骨头了,又并肩紧跟在他的后面。
屠夫急得浑身冒汗,唯恐狼从两面夹攻,腹背受敌,可能就没命了。他急忙向四周打量,远远看见田野上有个打麦场,场上堆着高高的麦垛,像小山一样。他慌忙奔过去,背靠麦垛,扔下担子,手里举起明晃晃的割肉刀。
这一下,狼不敢轻举妄动,只好鼓着凶贪的眼光盯着屠夫。相持了好一阵,有一只狼仿佛等不下去了,调转屁股远远走开了。另一只狼蹲在地上,好像疲倦似的,慢慢合上眼睛,神态悠闲,打起瞌睡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屠夫看到狼没有防备,唰地跳起来,冲到狼的跟前,一刀劈中狼头,又接连几刀,结果了这只狼的性命。
屠夫松了口气,转身回去拿担子刚想要走,忽然发现麦垛里面有东西在轻轻动弹。他悄悄绕到麦垛后面定睛一看,原来是先前走开的那只狼正悄悄地拱进麦垛,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露出半截屁股在外。屠夫放下担子,急忙上前,奋起一刀,将狼劈做两截。
屠夫这时才醒悟过来:原来一只狼佯装瞌睡,诱他麻痹,为另一只狼做掩护;另一只狼则假装远去,其实想拱进麦垛,从背后咬住他,多么狡猾啊!
故事启示
商场如战场。商场上的每一位竞争者都是不可小视的,一旦自己出现一点点失误,竞争对手就会敏锐地抓住机会给予自己沉重而致命的打击。轻视敌人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别看表面静如平镜,实际暗流涌动。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就要求我们应有庞大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迅速更新信息,时刻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我们要具备科学严谨的战略制定机制,可以使我们在竞争对手改变行动方针时迅速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使我们的决策做到快、狠、准。
竞争者就如同故事中的狼,狼天生就是一名优秀的猎手,善于在对方弱点暴露时进行攻击,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不轻易出手,出手必是杀招,给予猎物致命伤害。竞争者有时会放出各种迷惑我们判断的烟雾弹,伪装自己真实的意图,来诱导我们进入他们所设定的范式当中,错失决定成败的关键机会。
我们应警惕竞争对手,但更要清楚自己的实力,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敌人是凶恶而狡猾的,与对方周旋,必须万分机警,不可掉以轻心。
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美国自由党领袖大卫·史提尔
)第十二节 小猴种瓜
小猴很爱吃瓜,看到小熊种的瓜又大又好,就跟小熊要了一些种子,准备自己种瓜。小猴从小熊那里拿到瓜子后,就在自家门前向阳的地方开垦了一块地,按照小熊告诉它的方法种了下去。
小猴每天精心照顾它的瓜田,每天要为瓜田浇水、除草,虽然很累,但小猴觉得很有趣。
不久,在小猴的精心照顾下,瓜田里的瓜苗逐渐长大、开花了。瓜苗上开出的花很多、很漂亮,小猴开心极了。
小猴瓜田里的花引来了许多蜜蜂,它们在瓜田里忙忙碌碌采集着香甜、可口的花蜜。小猴看到蜜蜂在自己的瓜田里采蜜,非常生气。它想:如果蜜蜂把花里的蜜都采走了,自己的瓜肯定不甜了。于是它不时地驱赶着来自己瓜田采蜜的蜜蜂们。
蜜蜂们看到小猴不愿意它们在自己的田里采蜜,就纷纷离开瓜田去其他地方寻找蜜源了。
到了瓜成熟、收获的季节,小熊的瓜又获得了大丰收,而小猴的瓜田里却没有几个瓜。
我们都知道,蜜蜂在采蜜的同时也起着授粉的作用,它们在采走花蜜的时候,顺便完成了植物授粉的任务。可以这样说,蜜蜂在植物花朵上采蜜,对蜜蜂和植物来说是典型的“双赢”。小猴因害怕蜜蜂采走花蜜后自己的瓜不甜了,于是把采蜜的蜜蜂赶走了,致使自己的瓜苗授粉不好,从而影响了瓜田的收成。
故事启示
“双赢”是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在涉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等的时候,“双赢”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可“双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自私心理的作祟,使本应该顺利进行的合作破产,“双赢”也便成了空谈,关系各方各自应得的利益也就成了泡影。
营销学这样认为,“双赢”是成双的,对于客户与企业来说,应是客户先赢企业后赢;对于员工与企业之间来说,应是员工先赢企业后赢。“双赢”强调的是双方的利益兼顾,即所谓的“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这是营销中经常用的一种理论。多数人的所谓的双赢就是大家都有好处,至少不会变得更坏。“双赢”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与西方市场竞争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人强调“和谐高于一切”,有人提倡“竞争才能生存”,而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是社会化专业协作的大生产,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运作中,竞争与协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倡“合作竞争”,提出了“竞合”概念、“双赢”模式,旨在说明企业之间团结合作,在竞争中共同创造价值,才能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共同取得前所未有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对企业来讲,公共关系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是一个协调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利益相关者长期关系的过程。企业利益群体包括内部的股东、管理者和员工;而外部利益群体则包括与企业组织直接相关者(顾客、中间商、零售商等)和间接相关者(如政府、媒体、协会、社区组织等)。因此有效的公共关系目标就是协调企业组织内外两种关系,使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这种关系对维持企业的良好市场环境,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有重大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