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马虎的现象也很常见。有的孩子,做作业马马虎虎,只是为了快点写完,总觉得考试时不这样就成了,大人怎么说都不起作用。但“习惯成自然”,考试时难免会吃大亏,这是父母进行“事实教育”的最好机会--抓了“现行”,趁着孩子后悔莫及的时候和他谈谈,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逐渐纠正这个毛病。还有的孩子,说是马虎,实际上是学习能力的问题--不会审题、不会抓题干中的主要信息而出错,但老师讲评时又会恍然大悟,说“我怎么没看出来”。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要简单将其归结为马虎,而要从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各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有,书写速度问题。写得慢,一方面可能与前面说的磨蹭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习惯有关。首先,现在很多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影响运笔的灵活和书写速度,也影响坐姿、形体和视力,但这是从小养成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纠正;其次,面对一个题目时,不是先整理好思路、想好再写,而是边想边写、边写边改,不仅速度慢,作业本和卷面还不整洁。这时,不妨要求孩子每次做题时,先想清思路,甚至打个腹稿再动笔,表面看来这样耽误了时间,实际上是以退为进、磨刀不误砍柴工--等孩子养成了好习惯,速度自然就提高了,而且更有逻辑性、更整洁了。
每个孩子学习习惯不同,遇到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也不同,但共同点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纠正这些习惯,父母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开动脑筋,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慎选课外班和请家教
如今,给孩子报课外班、请家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谁都知道孩子的时间成本、父母的经济投入都很高,孩子更辛苦、负担更重了,可是看到那些“一线教师授课,提分多少”的宣传,看到那么多孩子都在上课外班、请家教,父母们又难免有一种从众心理--“人家都请家教,自己不请会不会耽误了孩子,让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于是,这成了让父母和孩子都很纠结的问题。
在对待课外班、家教的问题上,我常拿疾病与药的关系来说明。如果将孩子功课不好比喻成“疾病”,那么课外班、家教之类就是“药”。因此,上课外班不能盲目攀比,不能随便乱上,正如“是药三分毒”,不能把药当饭来吃一样。要对症下药,还要在正确的时间、按照合适的药量来用药。慎重对待、宁缺毋滥,是父母对待孩子上课外班、请家教问题应有的态度。
(1)一定要听取孩子的意见。
从教育的本质来说,没有哪个老师能保证他教的学生一定能考出什么样的成绩,学习的主动权“七分在孩子,三分在老师”。因此,如果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仅仅是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难免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即使孩子“很听话”或是无所谓地去上课了,上课时心不在焉,回家也不复习、不完成作业,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要权衡孩子的时间、精力,从长计议、全盘考虑。
(2)如何补习,因人而异。
补习的方式很多,各种机构开办的课外班(分大班、小班,基础班、提高班、竞赛班等)、一对几、一对一授课以及可以上门上课的私人家教等。如果孩子成绩好,可以选择精英班、竞赛班,超前学习、拓展思维,水平相当的孩子在一起能够互相追赶、互相促进;如果孩子的成绩中等,可以选择提高班,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拔高、增加难度;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就要选择基础班了,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解决问题。对于乐于学习的孩子,参加大班教学就可以;对于上课容易分心的孩子,最好选择小班,老师的关注度高,效果会更好;几个水平相当的孩子也可以选择一对几的方式,能够分摊费用,孩子互相比着学积极性更高。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差,基础非常薄弱,最好选择一对一,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更有针对性。
(3)一对一家教并非人人适合。
先说说哪些孩子适合一对一家教。首先,曾经因为没有学习兴趣、误课较多,跟不上学校进度或有偏科现象的孩子,需要制定纯粹个性的方案来进行补习;其次,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羞于向老师提问或曾经被老师批评、指责受到打击而丧失信心,甚至和老师较劲不学习的孩子,可以通过单独的教学为孩子讲解没有学会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孩子增强学习信心;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的成绩属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上,但学校总体水平不够,孩子感到“吃不饱”,可以通过一对一家教进一步提高分数,冲击高水平的高中。
而对于那些并非能力不够,只是懒散贪玩、不求上进的孩子,往往不宜请家教。因为这样反而会滋长孩子的依赖思想,在学校更无心学习,请了家教反而是花钱帮“倒忙”。
(4)选择一对一家教有技巧。
首先,进行一对一家教的老师要具备相应学科初中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最好有一定的一线教学经历;其次,要有亲和力、有耐心,有做一对一教学的经验,能针对学生的弱点和不足提供可行的方案;第三,老师的脾气秉性最好能适合孩子,能让孩子有亲近感、能信服,孩子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必须在开始上课前将孩子以往的作业、考卷等给老师看看,让老师尽量详细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出一个教学计划,让家教的每一次课都有明确的目的、目标,以免灵活、个性化的优势演变为无计划、无章法的拖沓,浪费时间。
颖颖的化学成绩不好,父母决定给她找课外辅导。
第一个老师是个在校理科生,高考化学成绩优异。但上了2次课后,妈妈发现,大学生老师只起到了陪同做作业,有问题随时解决的作用,颖颖作业的质量的确提高了。问题是老师并不熟悉北京中考的情况,也没有系统的计划安排,而且因为不是真正的老师,对颖颖的管理不严格,有时候两个人说着说着就开始闲聊了。
第二个老师是教育机构一对三辅导安排的。机构的教学计划安排没的说,老师也不错,但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三个孩子的水平有差距,不能全照顾到;二是老师的每次课都是以讲题为主,连带复习基础知识,对于颖颖来说,达不到系统串讲知识点、巩固基础的目的。
第三个老师是朋友介绍的,虽然也属于一个教育机构,却曾经是在职教师。颖颖妈妈先给老师看了颖颖在学校两个多月来的考卷,老师在第一次课前又做了些简单的测试,并在第二次课前用E-mail把教学计划发给颖颖妈妈--每周上课25小时,用15小时串讲加上为颖颖答疑,剩下的1小时做习题;习题按照题型分类完成;第一个月后,根据进展情况再调整计划……第二次课后,颖颖就认准了这个老师,一直上课到二模结束。
无论是课外班还是请家教,都不要轻信对于提分、升学率的承诺和宣传,一定要做好试听、试讲环节,才能保证效果、节省宝贵的时间。
教辅在精不在多
书店里各类教辅书名目繁多,每本书的前面都写着名师主编、重点推荐等字样;每到开学前后和进入中考复习时,书架前人来人往,不少父母都在忙着为孩子选购教辅书;还有的父母听到看到别人说哪本、用哪本,就“照方抓药” 也给孩子买回来;中考之后,一个孩子前前后后拥有几十本甚至上百本教辅书,最后卖废品都能卖几十公斤的不在少数,而其中有很多还是全新的……
在这一问题上,我的一贯做法是:老师建议、女儿提出买的才买,父母绝不“强买强卖”。同时,对女儿买教辅书的数量给予明确限定,绝不是想买就买。
(1)教辅书不宜多。
初三的孩子时间相当紧张,老师会留各种作业,也会要求统一购买各种教辅书、练习册,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不是有的放矢买回真正有用的书,只是觉得买回一摞摞的书堆在家里心里有个安慰,而不管孩子是否会看、会做,反而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和压力,起到相反的作用。
(2)针对孩子情况选择教辅书。
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同,对教辅书的需求也不同。如果孩子的基础有问题、不扎实,最好选择配合课本、大纲体系,对每部分知识点、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等都有说明和分析的教辅书,能帮助孩子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弄清楚重点、要点都是什么,也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如果孩子在解题思路、方法上不够熟练,要选择以练习题为主,并且答案一定要包含详细解析的教辅书,能让孩子在做题的同时了解遇到各种题型应该如何审题、分析,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才是正确的;如果孩子只是某一方面有欠缺,还可以选择专项练习,如英语的阅读专项练习、完形专项练习等。
(3)分阶段选择教辅书。
第一轮总复习时,应该买指导性的、复习大纲类,以帮助孩子认识中考的所有知识点、考点;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时,应该购买中考真题、权威的经典模拟题和反映考试新动态的练习题,提高对中考题型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在一模前,可以不必在意真题、模拟题是什么地区的,从全国各地的考试中甄选最好的题目;而到一模后,由于中考是各省单独命题,则要选择针对当地中考大纲和命题特点而编写的应考教辅书,必要时还可以购买志愿填报指导类图书。
(4)选择正规出版社的、形成品牌的教辅书。
教辅书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一定要挑选专业的出版社,并且挑选那些已经形成品牌的系列书籍,因为其编辑队伍多是由有一线经验的老师组成,图书比较实用、有针对性,且紧跟教改和中考政策的调整。
(5)正确使用教辅书。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教辅书的使用率能在50%左右就可以说物有所值了。因此,要有选择地使用、有选择地做题,尤其是自己学习的时候,这个甄选工作更重要。首先,在进入任何一个阶段之前,都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做个评估,然后根据结果确定下一步复习重点,选择最有效的教辅书;其次,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可以选择一本符合当地考试大纲的、包含全部知识内容的教辅书,以备随时翻阅查找。
如果孩子、父母都对这种甄选没有把握,可以去向老师请教、咨询。
初三一年,除了老师统一要求购买的练习册以外,我女儿主要用了三种教辅书。
第一种,为物理、化学两个薄弱的科目买了指导性的、复习大纲类教辅书,配合课本温习所有的知识点,掌握知识结构、每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种,各地的中考模拟题集,在寒假到一模前,根据学科情况有选择地做练习。数学、英语等强项科目,做中等以上难度的题目,在于保持状态、争取最好的成绩;物理和化学则主要做填空、选择这类基础题以及部分实验题,主要目标是巩固基础、努力提高。
第三种,是北京市近年中考真题和模拟题汇编,从一模前后到中考前拿来做练习,目的在于熟悉北京中考的题型、巩固复习成果、保持稳定状态。当然,仍然要根据各个学科的不同情况做出取舍,选择自己最需要的那部分;并在时间充裕的时候,按照中考的时间要求,完成整套模拟卷,以便熟悉和适应考试的题量和节奏。
就算这样,这几本最常用的教辅书,女儿的学习使用率也就在60%左右。
教辅书并非越多越好,有针对性才会对孩子起到辅助作用,只要适合自己、有效果就好,省钱、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