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也说自己是幸运的,不像班里有些孩子,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埋头学习,但学习成绩始终没有进步。父母看到孩子天天趴在桌前辛苦复习的样子也心疼孩子,可就是不知该怎么办。其实,许多孩子复习太辛苦的症结在于学习效率低!虽然表面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然而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被浪费了。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呢?
(1)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时,做任何事情都会更主动、效率更高。初三的生活的确紧张、忙碌、压力大,但如果认识到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而欣然接受,就能让自己更安心、更平和。反之,如果每天觉得无聊、烦躁、郁闷,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那么学习效率怎么会提高呢?乐观向上的情绪可以增加学习的责任感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优化学习策略。
学习也是一门学问,有其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再复习的步骤来学习,符合学习和记忆知识的规律,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而一天中什么时间学习状态最佳、哪种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对哪类知识最感兴趣、学习习惯上的优势劣势如何等,则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孩子自己摸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运用一些优选的学习策略来扬长避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果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些,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孩子的了解,在具体的学习的环节上给予些指导,包括预习时怎么找到重点、提出问题,听课时怎样记好笔记、跟上老师思路,复习时怎么总结归纳效果最好,作业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解决等,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3)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孩子半小时能完成,有的孩子一个小时也未必写得完,正确率还不一定高;在学校一节课可以完成的卷子,回家后可能两三个小时才写完。这就是学习效率的差距。而这与之前我们说的每个人自由学习时间的多少密切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和成绩。专心致志的孩子效率就很高,三心二意的孩子效率就低,但是只要限定时间,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女儿上小学时,和别的孩子一样也有写作业“磨蹭”的习惯,我们看着心里着急,在旁边催促也没有太大改观。我和老公商量后,想了两个办法。
第一,限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前,先根据作业量让她自己估计时间,如果是做卷子、做练习册则更要像考试一样规定时间。为此,我们还专门买过一个定时器放在女儿的书桌上。只要时间一到,马上“交卷”,完不成作业只好等着挨老师批评或惩罚了。
第二,在安排有其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先完成作业,而且也是限时完成,否则就取消活动。比如,女儿喜欢看电影,凡有大片上映就心心念念地要在第一时间观影。为此,她就会以最集中的精力、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当然,她吃过因为磨蹭失去观影机会的亏,下一次就会吸取教训;由此也佐证了她完全能提高效率,磨蹭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们会抓住一切这样的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她。从那次失去观影机会以后,女儿写作业的速度大有改观,磨蹭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父母不妨让孩子在家也模仿在学校时的状况,给学习任务“限时”或者给某段学习时间“限任务”,时间到或一项任务完成,就像课间一样休息,离开书桌。缺乏自觉性的孩子,可以由父母监督执行。
(4)在固定时间内复习固定的内容。
研究表明,一个人养成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类事情的习惯,可以获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规律,这就是人体生物钟现象。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学习中。只要时间允许,尤其是在自由的学习时间中,尽量养成固定时间内复习固定内容的习惯,比如晨起和睡前记忆力强,可安排复习英语、语文、政治、历史;下午演算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可安排复习数、理、化三科等。这样,习惯成自然,一到这个时间,孩子就能进入状态,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
(5)穿插学习,效果更高。
长时间做一件事,人的大脑会出现疲劳感,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每天作业和复习时,可以把几科的内容穿插起来完成,比如文科类和理科类交替、计算和背诵交替、擅长的科目与弱项科目交替等,能起到保持大脑兴奋度的作用,学习效果更好。
(5)巧用零散时间,学习化整为零。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在初三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有些学习任务不一定非要安排在大块时间进行,可以化整为零,利用好一些闲散、短暂的时间来完成。比如背单词、背课文,或者把每科的基础知识做成一张张小卡片放在身边,以便随时拿出来复习、巩固;把英语听力资料拷到MP3中,上学放学的路上听,都可以节省出不少时间。
可以有选择地完成作业
为了抢时间、赶任务,也为了让考试成绩不至于太难看,做练习册直接抄答案的、一大早来学校抄同学作业的大有人在。从孩子的心理上:一是作业量的确不小,像词语、古文翻译之类往往还是重复很多次的,能偷点懒就偷点懒;二是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抄,我偶尔抄抄也无所谓;三是因为怕完不成作业老师批评、找家长。但无论什么理由,这种做法都是自欺欺人。
做作业的目的,一方面是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复习手段。比如,反复抄写词语、翻译古文是帮助记忆的好方法,眼到、手到、心到比单纯的背记效果好;老师让做文言文总结,虽然枯燥,但汇总到一起比较记忆就能提高效率,到最后的复习阶段也是一份很有用的资料;而某张卷子上的题目或许不难,但如果仔细分析,却是某一类问题的汇总或对比……因此,不要小看了任何一次作业。即使到了中考复习阶段,有些作业老师根本不收、不检查,只要求孩子自己对答案,只要有时间、有能力,都要争取完成。
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抄答案也是一种手段。但这个“抄”,不是简单地抄个A、B、C、D或得数就算完事,而是要在仔细阅读解析、搞清思路和方法并在答案的引导下再做一遍。这样,抄才有意义、才有收获。
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和老师协商,有选择地放弃一些作业,而事实上在中考总复习阶段老师也会留些机动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做。关键是怎么选!
(1)客观分析,准确定位。
必须明确选择做哪些作业、不做哪些作业,目的是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为了偷懒。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对自己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客观的定位,才能正确选择、合理分配时间。如果孩子自己没有这个判断,父母可以给些参考或者和老师进行沟通。
(2)心里有数,谨慎选择。
孩子可以放弃的作业主要有两种:一是已经完全掌握了肯定不会错的;二是即使花工夫,也肯定做不出来的。比如,语文词语、英语单词,如果能做到每次测验都不出错,纯粹抄写的作业就可以选择不做;基础非常好的孩子在作业很多、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纯粹的基础性练习可以忽略不做;基础比较差的孩子,综合题、模拟卷中最后的大题完全没有思路时,可以暂时不做等等。
对待机动作业,我们一直是让女儿自己决定做还是不做。
初三寒假,语文、英语都留了按照中考大纲抄写必会词语、句型的作业。因为女儿文科的基础很好,我们选择了先听写,做自我检验,并在听写中标出哪些是没把握的、不确定的,按照要求抄写那些不会的、错了的,包括没有把握的、不确定的。之后,这类作业基本上选择了不做,但凡是在测验、考试中出错的,则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了,都要自己抄写。
英语是女儿的强项,成绩一直非常稳定。为了把时间留给最需要提高的物理、化学,所有英语练习册和回家自做、自判的模拟卷中,选择填空题和阅读的A、B、C篇都忽略不做;其余的浏览一遍,曾经做过的、没有问题的题也放弃;而英语听力,就利用上学、放学路上用MP3来听。
敢于放手的前提还是基于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准确判断,能够让我们做到心里有数。而给孩子这样的信任,也让她的主动性、自觉性更强。
做出放弃部分作业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在能够准确判断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当然,这种选择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中考复习进度和孩子的情况做出调整。
让孩子给自己找个对手
到了初三,同学间学习竞争趋于“激烈”,这对孩子是有益的,尤其是在中考的关键时刻,但要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
在平时对家长教育培训时,我发现初三的孩子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盲目“拔高”--本来学习中等,却找班里成绩最好的同学比,恨不得一下子就能赶上人家,结果却越比越没信心;二是盲目“乐观”--每次考得不好就安慰自己,反正还有不少人在我后面、反正我比某某强,结果越比越落后。
合理的竞争能促进学习,但先要找对竞争对手。首先,可以让孩子把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看看谁的进步大、进步快,谁的成绩更能稳定提高;其次,也可以让孩子把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但平均排名最好相差不太多,比如差个三五名、十名左右,需要自己付出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才更有意义;最后,几个好朋友之间也可以成为竞争对手,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成绩提高了,友情也加深了。而竞争对手也应该随着学习的进步不断调整,或许不用多久,班里成绩最好的同学就是孩子的下一个目标。
同学之间不仅要学会竞争,还要学会合作。平时多和同学交流探讨,不明白的问题积极请教,互教互学、取长补短,不仅对学习有利,还能增进同学感情,缓解学习压力。
女儿所在的班级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帮学小组,即由同学们自愿组合,由成绩好的同学辅导作业、指导复习,互帮互学。虽然到初三以后老师对帮学小组没有硬性要求了,所谓的小组也不那么固定了,但这个好传统却一直没丢。
女儿有个物理帮学小组,一共三个人。“小老师”是个理科成绩相当了得的同学,也是个非常负责任的孩子。每周他会就所学的内容做一些“提问回答”式的复习,有问题的地方和不会做的作业可以随时讨论、辅导,还会不时找些习题来要求女儿和另一个同学在作业之余完成,还会一一批改。如果遇到他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一起去请教老师……其实,很多孩子遇到问题不好意思问老师,问题堆积得越来越多,而问同学、和同学讨论就容易多了;两个被帮助的孩子,等于同时关注和研究了彼此的问题,互相促进、互相弥补,也是一种良性竞争;而这个“小老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巩固和提高了自己,毕竟自己明白和给别人讲明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女儿还参加了英语小组、数学小组。在英语小组里,她是“小老师”;在数学小组里,几个孩子水平不相上下,他们之间是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帮助的关系,大家的成绩你追我赶,都在不断进步。
作为父母,鼓励孩子竞争是对的,但要注意方法。
首先,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一点,做父母的要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正确看待分数和排名,正确看待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以正面的鼓励为主,切不可总以“你看人家谁谁谁,再看你”“人家能考前几名,你怎么就不行呢”之类的言语指责、刺激孩子。
其次,帮助孩子找对竞争对象,尤其是那些盲目乐观的孩子,大多成绩不理想、不稳定。这时,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好朋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一定是孩子蹦一蹦能够得到的,让孩子从小目标开始努力,体会到竞争获胜的喜悦,再鼓励他不断超越别人、提高自己;而盲目拔高的孩子,很可能会因为竞争对手的强大遇到挫败。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安慰、鼓励,告诉孩子“虽然你没有赶上他,但你已经进步了”,并劝告孩子先与水平相当的同学比较,不要试图“一口吃个胖子”,坚持下去、努力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孩子常常最“痛恨”父母拿自己和别人,尤其是比自己强的人比较。如果孩子对于这点很在意、很逆反,父母不妨让孩子把“过去的自己”当成竞争对手,只要不断进步、超越自己就是胜利。
规律生活,保证睡眠
人是规律动物。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饮食起居规律有序的生活习惯对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规律的生活使人体自然形成一个生物钟,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身体各部分机能都能井然有序地工作、休息,身体自然更加健康;与此同时,张弛有度的规律生活也能让人的心理、精神得到应有的放松,带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并在充分的休息、调整后进入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状态。
有关调查显示,生活没有规律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生活中过于随意,想干什么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缺乏基本的规则、规律、计划、持续性,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折射到学习上也常常出现思维和表达凌乱,缺乏应有的框架感、层次感和逻辑感,缺乏条理性、计划性,做事随意、不认真,不求甚解、不能坚持等问题,造成学习状态不佳、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学习障碍。
其实,父母、老师常常会发现,如果一个假期里让孩子处于无规律的生活,如熬夜玩游戏,早上睡懒觉,没有节制地看电视、看小说,暴饮暴食或是三餐不定时、饥一顿饱一顿等,很容易使生物钟出现紊乱。一旦没有及时调整,开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都会处于情绪低迷、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稳定的状态,无法迅速适应新学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