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要常常强调“我们”的观念。如果有谁做错了什么,就是我们的错,然后去检讨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观念,应该从你的职业生涯开始就树立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在公司才不会形成对立,公司或你的部门就能真正团结成一个整体。
如果你能在你的公司、你的部门或你的工作团队中做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中你们禁止用“他们”这个词,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结果会怎样?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对话:
经理:我们来开会吧。张亮,你的项目最近进展得怎么样?
张亮:还好啦,但是,并不怎么样。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经理:问题?王丽,你也在做这个项目,你也遇到了与张亮相同的问题吗?
王丽点头说道:恐怕是这样。
团队领导:张亮,那你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
张亮:好的。X部门对我们不太支持,他们显然不跟我们一条心。
经理:他们?没有所谓“他们”。
张亮:噢,对了。好吧,……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自己的心不齐。
经理:为什么会心不齐呢?
张亮:我不知道。你还是要去问他们。
经理:又是他们?
张亮:嗯,不好意思,你不必非要去问谁。我的意思是——我们,但是这里说的我们并没有出席今天的会议。
经理:那好,也许我们应该召集所有的我们,才能最终把事情搞清楚。
张亮:嗯,也许吧。
王丽:这是好主意,我为什么不试着去找,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我们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呢?
经理:好。如果我们现在不能来,就应该尽我们所能,尽快地制定一个时间表,以便我们把问题解决。
王丽:我会的。
张亮:好的。
瞧,你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用词上的变化所产生的效果了吧?没有了“他们”二字,这个会议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讨论中只有“我们”和“我”。
在你的团队里试试这一招……只需一个礼拜。把它当作一个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看看这样的试验会带给你的团队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再用“我们和他们”作为讨论的话题,而要用“我们和我”。语言是很有力量的,不信就试试看。
4
你没有任何理由犯错
人们在工作中都有一个习惯,一旦自己犯了错,就喜欢说:都是因为什么。好像他犯了错误还有很多正当的理由似的。
甚至有的人还说,犯错误是难免的嘛,以此来开脱自己的责任。
我们允许人们犯错误吗?无论是普通经理人还是高级经理人经常自豪地说,他们允许公司员工犯错误,并认为这样做显得很先进。
现在我只想问几个问题:如果你知道某家航空公司允许飞行员犯错误,并引以为荣,你还会乘坐他们的飞机吗?如果一家医院的行为准则上说允许医务人员犯错误,你还会带你的妻子、孩子和父母去那家医院看病吗?如果一家医药公司对犯错误还加以表扬,你还会去那儿买药吗?
回答总是:啊,我指的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你是什么意思?如今大量胡言乱语充斥于管理理论,而经理人不加甄别,全盘接受,真是令人惊讶。毕竟,经理人是承担重任的人,人们把经济资源和人类的命运都托付给了他们。
“允许人们犯错误,但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许多人觉得自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是大智大慧。确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但这还不够完善。有些错误根本不能犯,一次都不能犯,难道能允许药剂师多次配错药吗?
还有另外一种普遍认识:犯错误可以,但是必须从错误中接受教训。这也是难以容忍的。如果一位护士用错了针剂而置病人于死地后再从错误中学习,对死去的病人来说是无济于事的。
事实上,错误会发生,最完善的管理也会出现错误。但是,如果认为因此就应该允许犯错误,而且引以为荣,那就很危险。绝对不能犯错误,这是我们应该在管理中遵循的信条,同时作为一个原则,这是我们的行动基础。
只有当这个原则被接受时,才有可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当公司在开展一些试验性工作时,有可能出现错误。但是,这与上文提到的“允许犯错误”的概念毫无关系。试验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实验阶段出现的错误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同样,如果员工是新手,正处在接受培训和熟悉工作的阶段,我们也应该容忍他们所犯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开始时还需有人监督和指导他们,直到有理由确认他们不会进一步犯错误了,才可以放手。这就是培训的意义所在。
错误不应该发生,这是现代社会所有的工作和职业准则。该准则适用于外科医生、审计员和飞行员。为什么不把这个准则同样运用于经理人和公司员工身上呢?当然有一些所谓的管理大师相信这个准则不适用于经理人和公司员工,并相信他们的一生都可以像孩提时在沙坑里玩沙子一样无忧无虑。他们似乎居住在一个不讲职业道德,不讲对别人应尽义务的世界里,他们似乎还没听说过责任这个词。不幸的是,有些经理人没有意识到应该去阻止这样可怕的观念的产生,或者没有勇气去严格要求自己和下属。
请允许我再说一遍,不允许犯错误,这必须成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何时、何地、何人,在何种情况下,错误可以发生,什么错误是绝对不能发生的。有了这个保证,我们的企业才能以责任来进行管理。
所以,当我们一旦犯了错误,就没有任何的理由去抱怨和辩解,我们必须去承担因为自己的错误而造成的责任。
5
不要抱怨老板和公司,
要多看看你自己
不少的员工总是在想着自己“该要什么”,抱怨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却没有问自己:“我从事的职业自己还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做得够不够。”
有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愤然离开了好几个老板,抱怨老板的种种不是。三年后,当他在自己最喜欢的事业上被老板辞退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是自己一直欠缺一种必备的能力,而不是原先的老板没有赏识他。
很多员工都在抱怨自己的老板,抱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除强扶弱、劫富济贫的心态。对那些超越我们、管理我们的人天生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对穷人的剥削。直到今天,这种财富的原罪观始终没有从人们的头脑中消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为富不仁的报道,内容不过是对老板如何奸诈的揭露,以及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也许我们的确应该同情那些无家可归的弱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老板。从表面看,他们拥有巨大的可支配的财富,但是他们能享受和消费的却并不比我们多。相反,他们却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更值得我们同情的人——同情他们即使下班铃声响过很久,他们都无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同情他们因为改变员工而付出的努力;同情他们忍受社会及员工不公正的评价和议论。那些指责老板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老板的辛勤努力,许多人的命运会更为悲惨。
有一个年轻人去深圳打工,起初,他和公司其他的业务员一样,拿很低很低的底薪和很不稳定的提成,每天每月的工作都非常辛苦。当他拿着几个月的工资回到家,向父亲抱怨说:“公司老板太抠门了,给我们这么低的薪水。”慈祥的父亲并没有问具体是多少薪水,而是问他:“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财富?你拿到的与你给公司创造的是不是相符?”他没有回答父亲的问题,但从此再没有抱怨过老板,也从不抱怨自己。有时感觉自己这个月做的业绩太少,对不起公司给的工资,进而更加勤奋地工作。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公司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工资待遇提高了很多,他时常考虑的仍然是“今年我为公司创造了多少?”
有一天,他手下的几个业务员向他抱怨:“这个月在外面风吹日晒,吃不好,睡不好,辛辛苦苦,大老板才给我1500元!你能不能跟大老板提一提增加一些。”他问业务员:“我知道你们吃了不少苦,应该得到回报,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这个月每人给公司只回了2000元,公司给了你们1500元,公司得到的并不比你多。”业务员都不再说话,以后的几个月,他手下的业务员成了全公司业绩最优秀的,他也被老总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这时他才27岁。他去人才市场招聘时,凡是抱怨以前的老板没有水平,给的待遇太低的人一律不招。他对我说:“持这种心态的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会抱怨别人。”
一个人如果总想着自己应该得到多少,永远都不会满足。如果遇事先想想自己做了多少贡献,就会发觉生活并不曾亏待过任何人。也许在某个时间段内,有的人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有的人付出的少,得到的多。但从整个人生来看,付出和得到最终会相符的。
人们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实际上多数时候并非如此。就像农民种田,付出同样的劳动,在不同的土地上会有不同的收获;同样的土地,气候不同,光照不同,雨水不同,收获又会不同。抱怨土壤,抱怨天气,并不会带来好收成。在漫长的春夏,你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耕耘。秋天到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流过的每一滴汗珠都没有白流。去改变你能改变的,来适应你不能改变的,永远不要抱怨。
此外,员工的抱怨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企业忠诚度的缺乏。因为抱怨,很多员工抵不住更多机会的诱惑或者不能承受企业暂时的困境,所以消极对抗或者另谋门路。比如一个技术人员,刚到一个小工厂,在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遇到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老板不断变化思路等特点,这时候他抱怨:你是请我来干事业的,不是来和你们变来变去的。他认为这样的企业和老板不值得效力,准备跳槽。其实抱怨的员工可能不明白,这是很多小工厂必须跨过的一道难关,而一个员工在这种时候不仅要做事,还要学会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还要共同创造做事的环境,并且与老板共渡难关。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企业得到了发展,企业成功的那一天,一定也是你成功的那一天。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一首诗吧:
不必抱怨,你总有诉不完的遗憾!
成长的路上,从来都不会是平坦无险;
不必抱怨,你总有未了的心愿!
求学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不解的疑难;
不必抱怨,你总有讲不完的辛酸!
创业的路上,谁不会碰到商海中的激战?
不必抱怨,别人为什么总是幸福美满!
人生的路上,谁都要越过沟沟坎坎;
不必抱怨,你为什么总是事事艰难!
成功的路上,并不总是处处如你所愿;
不必抱怨,为何同龄人能笑傲一方!
开拓进取的路上,总会留下跋涉的经验;
朋友,请不要有太多的抱怨,
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去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