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0500000015

第15章 金戈铁马:消失在战火中的戎装(1)

军服作为制式服装,是各个时期军事集团的文化素养、内在气质的形象外化,并以其形象烘托出民族的性格特点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可以说,军服是一个时代的形象记录,也是中国服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文化符号学的意义上说,军服还是一种标志性的符号,通过对这种符号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军事、经济、政治、科技、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而且细数铠甲发展、演变乃至消失的漫长历程,也可以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感受烽火岁月的残酷与和平年代的幸福。

《淮南子·说林》中有“人性便丝衣帛,或射之则被铠甲,为其不便以得所便”的记载。其意为:人之本性要穿着轻便的衣服才会感觉舒服,但在战争骑射之间,铠甲虽不便但又是最为方便的服饰。这句颇具辩证意味的话语充分表明了戎装铠甲的价值、作用,及其与便装的关系。

从审美的角度看,戎装本身又有其独具的魅力,历史上不乏“不爱盛装爱武装”的故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郑国大夫徐吾犯有个妹妹长得很美,公孙楚已经下了聘礼要娶她了,但公孙黑也看上了这个美女,硬托媒人送彩礼上门。这让徐吾犯犯了难,觉得两边都不好得罪,就把此事报告给执政大夫子产。子产说:“让你妹子自己选一个吧。”徐吾犯就对两个求婚者说,妹妹相中谁就嫁给谁。公孙黑先上场,他穿着华丽的服饰进来,放好了彩礼才出去。公孙楚穿着一身戎装进来,左右开弓,然后一跃上车而出。姑娘在房中观看后说:“公孙黑确实很漂亮,而公孙楚有男子汉的气概。”最终选择嫁给了公孙楚。

当然戎装虽有“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的威武与壮观,但在频繁与艰苦的战争中,它更体现了“将军金甲夜不脱”、“都护铁衣冷难着”以及“铁甲生虮虱”的悲凉与沧桑。战争是残酷的,不同时代的战场上,军戎服饰又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有的体现了统治阶层的政治需要和封建帝王的个人好恶,有的则是受到了当时文化艺术及审美倾向的熏陶。在这些服饰中,有一部分后来发展演变为当时的流行服装,且被后来的人们所使用,甚至在现代服装中依然可以看到它们的痕迹。

古代军队作战和现代截然不同,出战有战车,战将衣铠甲,威风凛凛,雄姿百态,八面威风。历代的戎装虽然与常装在风格品位上存在着一致性,但是由于功能的特殊要求,其衣、帽以及所有服饰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服饰体系,并经历了由简到繁,又从繁至简这样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显然,这样的变化是与当时的冶铁业、制革业、手工加工业、服装服饰业的发展状况,人们的审美观念及经济水平息息相关的。军戎可显示国威、士气,军戎也可以向人们述说它的功绩和败北的原因。

当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军队就是国家和政权的支柱,在国家政治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朝历代的帝王、政治家无一不对军队的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这其中自然包括督造、制定最能发挥军队战斗力、便于指挥的军戎服饰和服饰制度。所以,中国古代的军戎服饰是比较系统、规范的服饰,这种系统和规范的程度能体现出历代的战争、军队的建设和武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总体而言古代军戎服饰制度大致包括两大类型:一是戎装,一是防护身体的甲胄。戎服是军人在军营内和日常生活中穿着的便服,武官除这类服饰外有时还要加上一些表示官职的官服。甲胄是军人作战时用于防护的装备(有时在一些重要的典礼上也使用),如根据它的制造材料和作用来分类,应属于兵器一类。但因为甲胄是穿戴在军人身上的,直接影响军人的服饰造型,所以它又是军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胄鍪盔帽

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把护卫身体其他部位的装具称为甲,而把护卫头部的单独叫做胄,又因甲和胄是配套使用的,所以统称“甲胄”。胄是先秦时期的称呼,战国时又称“兜鍪”,北宋时则称“头鍪”,宋以后又多叫“盔”。“盔”、“魁”同音,以示夺盔者即如同高中状元之意。

传说上古时代,在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中,蚩尤部落最先发明了防护头部的装具,并在顶部装上兽角,既能护头,又可触人,具有双重战斗性能。新石器时代的胄多是用藤条编制或用兽皮制作的。上古及殷商前后的甲胄既没有较为完整的实物出土,又没有发现其他的资料作参考,因此很难描绘出当时的形象,只能根据现有的实物进行推测、想象。这种藤甲用藤条编织而成,形如现代的坎肩,在胸前用麻绳系扎。为了增强防御效能,还在藤甲的表面蒙上鱼皮。胄也是用藤条编成的,后来,人们开始使用皮革制胄。曾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初年的皮胄就用18片皮甲片编缀而成,中有脊梁,下有垂缘护颈。这种皮胄是殷周时期皮胄最典型的代表。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器的普遍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武士服饰中出现了青铜盔帽。这个时期的盔帽形制各不相同,有用一小块甲片编缀成一顶圆帽的,有用青铜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在一些铜盔的顶端,还往往竖有一根铜管,以便在使用时插上鸟翎及缨饰等饰物。这种铜盔的表面大多打磨得比较光滑,但里面却粗糙高低不平,因此为保护头部需衬帻。铜盔的形式为上尖下圆,如倒置的盎,以御兵刃,用带束结于颈下。不少铜胄的正面铸有兽面纹饰,额部中心线是扁圆形的兽鼻,大大的兽目和眉毛在鼻上向左右伸展,与双耳相接,圆鼻下是胄的前沿,在相当于兽嘴的地方露出将士的面孔,显得十分的威严。胄上的兽面纹饰多作虎头状,外观雄武,所以古代称顶盔披甲的将士为“虎贲”之士。西周时的铜胄是整块范铸,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护耳,有的在胄沿宽带上凸出一排圆泡钉。

胄不但保护头顶,也能保护面部,因此戴上胄后别人就看不清他的脸。《左传·哀公十年》的这段记载正反映了这一点:“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若见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犹将旌君以徇于国,而反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这段话意在说明戴胄是为防盗贼之矢,但又因之而“掩面”,使民不可见其真面目。胄而掩面,这是古代的胄与今天的头盔不同的地方。

由于冠在古代社会中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不能随便摘掉,因此一般戴胄(兜鍪)时也不摘掉冠,而是在冠弁上加胄。头上戴着胄,见到尊者、长者时又会表现得不礼貌,因此就要摘掉。例如春秋时晋楚鄢陵之战中:“却至(晋臣)三遇楚子(楚王)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楚子使工尹襄(楚臣)问(存问而有所馈赠)之以弓。却至见客(即工尹襄)免胄承命。”(《左传·成公十六年》)又如秦晋肴之战前,秦军路过周的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按照周代礼仪,两国交兵,一国之臣遇到对方的国君,仍要行君臣之礼,即使俘虏对方国君时也不例外。

至每遇楚王就脱去胄,是按“礼”行事。工尹襄是楚君的代表,至同样要“免胄”致敬。秦军免胄而跳下战车,也是表示对周的敬意。而王孙们之所以还要批评他们“轻而无礼”,是因为周王是天子(虽然此时已有名无实),军队路经天子所居之地需要把武器收藏起来,铠甲卷起来,仅仅“免胄”是不够的;车上的战士虽然下车了,却又超乘而去,既不合乎“礼”,又表现出秦军的轻脱骄浮。这两段记述足以反映周礼的规范以及当时各地诸侯对周天子的轻视。

战国时期,铁制的护头装具随着铁兵器的发展应运而生,由于它的外形很像当时的饭锅——鍪,所以胄又被称作“兜鍪”。鍪本是一种炊具,圆底敛口反唇,及肚略大,鍪边翻卷。1965年,在河北易县燕下都一座古墓中出土的铁兜鍪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它是用89片铁甲片编制而成,全高26厘米。从顶部开始一层压一层编缀,自上而下共七层。整个头部裹护严实,仅留面孔部分。该鍪式样简单,没有特别的装饰。兜鍪的内部附有胄帻,平日戴帻,出征作战则加上胄。这种胄较商周的青铜胄薄而轻便,顶上常饰有红缨,有高而圆尖的胄帻,也有圆而似锅的胄帻,为秦汉两代武将、卫士出征时所用。

秦朝的军士作战不戴胄,而戴帽冠,并依帽冠形式和甲衣色彩来区分官兵的地位。军官分高中低三级。其中将军头戴顶部列双的深紫色冠,橘色冠带系于额下,打八字结。中级军官头戴双板长冠,下级军官头戴长冠。士兵科头,头顶右侧挽圆形发髻或头戴赤钵头。

秦汉以后,铁兜鍪成为将士护头的主要装具。在兜鍪的后侧常常垂有保护脖颈的部分,称“顿项”。唐代以后,顿项又常用轻软牢固的环锁铠制成,以便于颈部活动。南北朝的兜鍪,额前伸出冲角,两侧增加护耳,这种形制和结构一直保持到隋末。

五代时甲胄已经十分规范,北宋曾公亮著《五经总要》记载,五代时甲胄形成定制,兜鍪呈圆形复钵形,后缀防护颈部的项顿顶部突起,缀一丛长缨以壮威严。尽管唐宋以后兜鍪被改称为“盔”,但其形制和结构基本保持了南北朝时期的风格。

关于兜鍪的形制和作用,不同朝代的文人墨客都曾作过描述,如杜甫《垂老别》中有“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的描写;辛弃疾《南乡子》则以“年少方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来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大军,兜鍪指代战士。因兜鍪也简称“鍪”,所以我们见到扬雄在《长杨赋》中用“鍪生虮虱,介胄被沾汗”来描述战争中士兵的艰辛。段玉裁认为是履,“鍪”是兜鍪,兜鍪又写作“兜牟”,正如《五代史·李金全传》中所说“晏球攻王都于中山,都遣善射者登城,晏球中兜牟”。

宋代的军士头上戴的叫盔,也称兜鍪,除了有铁做的头盔外,还有用皮革做成的盔。

蒙古兵卒多戴铁盔。13世纪蒙古首领铁木真率领骑兵西征时,剽悍的蒙古骑兵身披铁甲,头戴一种样式奇特的铁盔,面部有一个硕大的船锚形护鼻器,手持明刀快斧,骑着高头大马,样子十分狰狞可怖。刚入侵印度时,人们以为魔怪降世,惊骇之状应该不亚于我们现今对外星人的惊奇和恐惧。

明代的头盔大体上承袭了宋以前的遗制,有所改进的是御林军使用的锁子盔。这种盔的形制像一顶便帽,下沿内装锁子钢丝网,盔高八寸多,网长一尺左右,网环极为细密。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头盔的名目繁多,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便帽式小盔、可插羽翎较高的钵体式和尖顶形。一般普通士兵戴的铁盔比较简单,没有什么装饰,铁钵高大,眉庇较宽,整个盔面下宽上窄,呈尖塔形。军官用的铁盔雕刻有龙虎图纹,有的还用金银镶嵌,盔上有管,可插貂缨。随着火器的发展,铁盔的形制渐趋轻体化。具体来看,据《明会典》所载,明的盔甲有铁帽、头盔、钡子护项头盔、抹金凤翘盔、六瓣明铁盔、八瓣黄铜明铁盔、四瓣明铁盔、摆锡尖顶铁盔、水磨铁帽及头盔、水磨锁子护项头盔、镀金宝珠顶勇字压缝六瓣明铁盔、黄铜宝珠顶六瓣明铁盔、红顶缨红漆铁盔、黄铜宝珠顶红漆及浑帧金铁盔。这些盔目不同,但多以制作、形式和材料色泽上的不同而命名。

清代的盔帽主要由遮眉、舞擎、护领、护项等具有防护功能的部分组成。

无论是用铁还是用皮革制成的帽盔,一般都要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清代八旗兵的甲胄用皮革制成。此服供大阅兵时穿用,平时收藏起来。除满八旗外,在蒙古设蒙古八旗,在汉族设汉八旗,参加大阅兵的实为二十四旗。

清代太平天国的士兵平时只准扎巾而不能戴冠,临阵打仗时才许戴盔。一般所戴盔帽用竹、篾、柳、藤编成,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能,名为“号帽”,或叫“得胜盔”。

清朝末年,西式钢盔传入中国,成为步兵通用的防护器具,其形制已与古代兜鍪大不相同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步兵作战装束是迷彩服和钢盔。

护身铠甲

古代战事中,战将们身着护身衣,这就是所谓的“甲”。“甲”由于外形似坚硬的壳而得名,是一种用于防御的装备,属于功能性极强的服装。据《释名》中解释:“铠或谓之甲,似物孚架以自御也。”在铜铁尚未出现之前,甲是用皮革制作的,主要是很厚的犀牛皮和青色的野牛皮,因此那时只能称“甲”不能称“铠”。古代几乎每个武士均装备甲,有的马匹也着甲。春秋战国之交,铁兵器出现后,皮甲不能抵御锋利兵器的打击,逐步让位于铁铠甲,但皮革作为轻便防护装具仍沿用达千年之久。

甲的制造与使用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周代制革业已有相当规模,并设有专门负责鞣革制甲的“函人官”。据《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当时的制甲业已经取得一定经验,分犀甲、兕甲和合甲三种。这三种甲的质地坚硬,犀甲可以使用100年,兕甲可以使用200年,而以更厚的“削革裹肉而取其表”的合甲,由于其坚硬程度,可以使用300年。

“甲”穿在身上,按衣和裳的位置分布,可分为腰以上部分和腰以下部分。记载中也有将“甲”分成三部分的,即盔、领和裹腿。也有分成上身、下身和绑腿的。从出土文物来看,甲还可以分为戎衣、胸铠、腹铠和披膊四部分,也就是战袍、胸甲、腹甲和两肩上的披膊。所谓胸甲,可以从西安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的俑衣上见之一二,在当时称为“裆”。

当时的甲片被分别涂漆上色以区别各军阵之容,其颜色甚为鲜艳。比如,有白裳、素甲、白旗;红裳、红甲、红旗;黑裳、黑甲、黑旗。周代的戎服除甲、胄外,其余部件几乎全用红色。古代战服之所以多用红黑二色,据现代军事心理专家推测,这两种颜色属于保护色和隐蔽色。一方面为预防因流血引起战士的心理恐惧,一方面为保护战士的战斗情绪而采用避血的色彩。兵将在服用甲衣时,也曾将战袍披在甲衣之外,以防甲衣暴露出来。

战国是诸侯争霸、群雄割据的时期。在这个时代里,我国古代的各种思想学说、科学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军事装备的制造技术进步也很快。战甲除皮甲之外,还包括“练甲”和“铁甲”。练甲使用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铁甲的出现与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有着紧密关系。燕地的人首先会制甲,燕国的铁甲质地优良,各国竞相效仿。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连缀而成。

由于甲胄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很重视甲胄的制作。春秋战国之际齐国官修的《考工记·函人》详细记述了制作皮甲的复杂程序、工艺以及甲胄的形制、尺寸、结构和各部位的比例。而在秦国,由于连年进行兼并战争,到秦昭王以及秦王政(即秦始皇)时更加注重使用甲胄。秦国作战依靠步兵、骑兵和战车兵,而这三种兵种所着甲衣有所差别。这可以从西安兵马俑坑发现的千余士兵、百余战车和万余马匹的阵势中得以证明。

秦朝甲胄的日趋成熟和完善绝非偶然。一方面,当时各国之间的战争使甲胄备受重视;另一方面,从甲胄自身的发展阶段来看,经过原始社会末期以至秦代2000多年的漫长发展,皮甲胄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完善,可以称为皮甲胄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铁甲胄这种新的甲胄种类也有所发展。所以,秦代是两种质地的甲胄并存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甲胄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秦代军官铠甲分为三种。将军身着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铠甲,下着长裤,足登放口齐头翘尖履。中级军官身着长襦,外披彩色花边前胸甲。下级军吏身着长襦,外着铠甲。按照兵种分,骑兵身着胡服,外穿齐腰短甲;车兵身穿长襦,外穿无臂膊(臂甲)的铠甲;步兵中轻装步兵着长襦,外无铠甲,重装步兵外罩铠甲。

秦兵俑中的铠甲样式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古时铁甲,每副至少几百片,分领叶、身叶、分心叶和腋窝叶等。秦汉时期除使用铁甲以外,常见的还有铁片和革片共用。其特点是:甲身前长后短,裆式可套头服用,两肩披膊。当时的铠甲片已不是单一形状,有方形、长方形、扁方形,还有加以修饰的鱼鳞状或龟纹状。

汉承秦制,铁制铠甲普及,逐渐成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汉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兵将着甲,有七种不同形制,这七种形制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指挥人员着装,甲衣用整块原料制成(皮革或其他),其上嵌上犀牛皮或金属的甲片,四周留边。高级官员军戎甲片采用经过修饰的鳞片甲,有的还绘有精致的花纹。二是兵士着装,在战袍外采用裆形式,从头上套进,两肩用带钩相扣连接,方形甲片组缀排齐,甲片比较大,排列简单,胸前和背后的甲片钉牢不动,领部、双肩、腹部和腰部的甲片采用活动形式,这样排列有利肢体活动。为了战事需要,步兵甲较长,骑兵甲较短。

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己,抵御敌人的武器伤害,冷兵器时代的人们更加强化了战时护体之服的功能和作用,使得这一时期的铠甲在服饰史上独具特色,出现了三种十分著名的铠甲:筒袖铠、当铠和明光铠。

铠甲的命名与祭服的命名不同,祭服常以冠式命名,如弁服、冕服等,但铠甲的命名多以胸甲的形式。故此,除筒袖铠之外,当铠和明光铠都是以胸甲的特点来命名的。

当铠也称“当铠”,是南北朝时将士的主要装备。这种铠甲早在三国时已经出现,只是当时只出现于皇帝的赏赐记录里,其他未见记载。南北朝时,这种铠甲不仅用于士兵,而且被指定为武官的甲制。

当铠通常由胸甲及背甲两片组成,肩上用皮带搭襻前后扣联,腰间用皮带系扎,头戴盔。甲片下端略作小圆角形,也有作鱼鳞形或有带椭圆形者,且大体已具有甲裳(腿裙),分左右二片。也有上身穿当甲而下身着大口裤,即大口裤褶上加当甲,此式多为仪式者的甲式。

明光铠是一种在胸背之处各装一面金属圆护心镜的铠甲,这种圆护心镜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得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这种铠甲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曹植在《赐臣铠表》中就曾经提到过它的名称。不过其真正普及还是在南北朝后期。《周书·蔡右传》记载了蔡右穿着光明铠杀入敌阵所向披靡的情景,敌人哀叹“此是铁猛兽也”。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自明光铠出现后,当铠便屈居其下,直到隋唐时期,明光铠仍是军队将官的主要装备。

筒袖铠是在东汉铠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铠甲。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小块的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连属前后,穿缀成圆筒状的甲身,并在肩部装护肩的筒袖,从而得名“筒袖铠”。穿此甲戴头盔是西晋、三国时军队的主要装备。

在南北朝时期除男子穿铠甲外,女子也着铠甲。《南齐书·魏虏传》载:“太后出,则妇女着铠骑马,近辇左右。”这应该是一种仪卫的排场。

除了人身的防御外,为保护战马不受伤害,人们也多在战马身上也加以铠甲,称之为“马具装”,又称马铠。马铠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保护驾战车的辕马,另一类用于保护骑兵的乘马。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因为马拉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就已经出现了马甲用于保护驾车的辕马。马甲主要是皮质的,面上髹漆,并常画有精美图案,一般分为保护马头及躯干的两个部分。至今发现的最早的马甲实物是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初期髹漆皮马甲。秦汉以来,骑兵成为军队中的重要兵种,随之出现了用于保护骑兵乘马的马甲。东汉时期,已经使用起部分防护作用的马甲,如保护马前胸的皮质“当胸”。到三国时期,出现了全副马铠。自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骑兵的作用大大提高,产生了人和马都披铠甲的重甲骑兵—“甲骑具装”,马铠的结构也日趋完备,并从此称为“具装铠”或“马具装”。具装铠有铁质的,也有皮质的,一般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组成,使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铠甲的保护。隋朝以后,重甲骑兵日渐减少,但马铠仍是军队中使用的一种防护装具。在北宋成书的《武经总要》中就绘有整套马甲的图像,包括面帘(附有“半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和搭后五部分,没有寄生。在宋、辽、金之间的战争中,交战各方都使用过装备马铠的骑兵。到明清时期,骑兵的战马一般不再披这种笨重的马甲。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仍为

同类推荐
  •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创刊,始终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以优质内容服务用户,以专业和高度推动商业中国发展,秉承移动优先的方针,大力拓展新媒体业务,旗舰产品21财经APP下载量已经突破6000万,传播力、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居同类客户端前列,并不断积极开拓知识付费、研究智库、内容电商等创新业务。本期为《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文旅产业专题。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走进定西

    走进定西

    本书侧重于收集人文方面的背景资料,在定西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通过它的景观、民俗和民间艺术,给读者展示了定西简明的历史脉络。
  • 人类灾难全档案

    人类灾难全档案

    英法百年战争、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洛克比大空难、欧洲黑死病、唐山大地震……只有在面对灾难时,人类才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这些灾难很多无法避免,也有些本可以不存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翻阅那些人类文明的伤痛历史!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思考成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思考成才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侠道浮生录

    侠道浮生录

    本作架立与一个虚拟的时代康朝汲取众多武侠因素门派也是早有或其它作品之中人物情节多处借鉴主要依据不同人物视角来描绘武林故事没有绝对的主角只有一个完整的江湖
  • DNF尘封的光

    DNF尘封的光

    一个穿越过来的废材,一个神志不清的瞎子,一个要洗清罪名的纨绔,三人颠覆这个世界的故事
  • Paul Prescott's Charge

    Paul Prescott's Char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问剑独行上九天

    问剑独行上九天

    世人常说,穿越可得随身戒指,附赠绝世功法,可偏偏,老天仿佛给白墨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这个混乱奇异的世界里,没有娇妻,没有老爷爷,没有大神通,到头来,种种过眼烟云不如手中的利剑来的实在些,他如是想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亡夫要出棺

    亡夫要出棺

    死而复生?不,他根本就不是人!他说我是他前世亡妻,他沉睡百年只为再次遇见我。可爷爷说,人鬼殊途,人鬼殊途,不可能有好结果。他说,就算有一天全世界都反对我们在一起,我亦不离不弃,岁月相随。
  • 需要勇气奔向你

    需要勇气奔向你

    暗恋一个人,就是当你突然看到迎面走来的TA时,那种措不及防的如遭雷击的触电感,虽然你会表现的很镇定自若,满脸微笑和淡定的与TA打招呼,可是却难以掩饰心里的那份紧张慌乱,羞怯和不安。#南言:顾久安,你知道吗,你是除了我妈以外唯一一个处处管着我,却让我甘之如饴的人顾久安:言言,你就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上辈子的我只敢远远地看着你,但现在我想得到更多我一直在关注你,用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任何方式。
  • 重生之赵容

    重生之赵容

    怀有身孕的赵容活生生的被烧死,再次重生,赵容绝对不会放过伤害自己的人。丧尸要吃脑子?异能在手,丧尸放马过来。嫡女来打压?赵容跨级挑战。斗完小BOSS又来大BOSS,赵容:“来一只打一只,来两只打一双。”前夫和小三来袭?赵容表示打狗棒法已经练到第九重,狗男女来练练手呗!************************************************************新书开坑,已有完本作品,大家放心跳坑。另外求包养,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咬手帕,作者很便宜的,酷爱包了我吧!
  • 我在西游是个猴

    我在西游是个猴

    一条五彩石吊坠,6000年一遇的九星连珠。罗川身处洪荒大世,成了一只天生石猴200年后孙悟空将破石而出。787年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下。1417年后西游开始罗川这只猴,是该帮猴还是帮神?
  • 成就一代雷神

    成就一代雷神

    少年林泽机缘巧合之下,获得雷皇传承,融合雷源,掌控万雷,成为一代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