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老师和15岁的学生
1906年,17岁的胡适转学到中国公学,先读书后教书。班上有名学生杨杏佛,非常有个性,胡适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两个人虽说是师生,但更像是同学。当时的上海是个眼界并不大的城市,许多市民看到中国公学里剪掉辫子穿着西装的学生自己办学堂,都感到十分新奇。杨杏佛对胡适说:“我就是冲着这份新气象来的,你看看内地的一些学堂,那些老先生扎着小辫子,带着老花镜,捧着水烟袋,半天吸一口半天吸一口,然后满嘴之乎者也,这样的死书要将人读死。”
胡适与杨杏佛自此就成了知己,后来杨杏佛到南京临时总统府做了孙中山的秘书,与胡适交往颇多。********袁世凯后,他和胡适的朋友任鸿隽一同出国留学。当时胡适在美国,为了和胡适在一起,任鸿隽和杨杏佛商量后,也选择了胡适就读的康奈尔大学。胡适接到他们的来信,高兴极了。1912年12月1日,胡适亲自将两个昔日中国公学的同好接到自己的宿舍暂住,再陪他们去买衣服、租房子。杨杏佛看到胡适如此热情,有点过意不去,开口闭口就说:“胡老师,打扰您了。”胡适说:“我们是中国公学的同学,别跟我这么客气。”在他眼里,他只比杨杏佛大两岁,何况那时在中国公学,他是边读书边兼课,所以他一直当杨杏佛是同学。可是杨杏佛却不这样想,同学就是同学,老师就是老师,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那也是老师。吃饭时,他一定要向胡适老师敬酒,几杯酒下肚,他的鼻子通红通红。本来他就是个大鼻子,现在大鼻子变得通红,惹得胡适哈哈大笑,给他取了个绰号“杨大鼻子”。
杨杏佛后来回国,成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而胡适则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不管权力大小官职高低,两个人一见面仍然十分要好,杨杏佛每次都要向老师行大礼,慌得胡适手忙脚乱。但是再如何制止,杨杏佛执意要行弟子大礼,如此行礼一直伴随着两个人的交往。胡适制止不住,只好任其自然,只是每次行礼时他都喃喃地说:“你这个杨大鼻子啊。”
叫杨杏佛为杨大鼻子,似乎是胡适的“专利”,只有胡适能这么叫,其他人纵然知道杨杏佛的绰号,也不便叫出口。这个绰号也是胡适叫出名的,纵然杨杏佛一百二十四个不愿意,也只能由着胡适这么叫,谁让胡适是他的老师呢?据说有一次,胡适约好时间找杨杏佛谈正事,到点去了杨家,杨杏佛却不在。胡适等了一会儿,杨杏佛仍然没有回来,失落的胡适忽然想起了古诗《寻隐者不遇》,禁不住玩了一把恶作剧,让仆人拿来笔墨,当场写下一首诗——《致杨大鼻子》:
鼻子人人有,
唯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
倒挂两烟筒。
亲嘴全无份,
闻香大有功。
江南一喷嚏,
江北雨蒙蒙。
写罢胡适得意得哈哈大笑,忽然背后有人大叫:“好诗,好诗。”胡适回头一看,正是杨大鼻子。二人对视片刻,又抚掌大笑。
左一次骂老师右一次骂先生
胡适、蔡元培、陈独秀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受到了万千学子的爱戴,但是责骂胡适的人也不少,杨杏佛就是其中的一个。
胡适听人说杨杏佛在一次集会上,当着几千人的面恶毒地责骂自己,他一时难以相信——他提倡新文化运动,如果是一些官僚、名流、宿儒骂他,他还能接受;一向是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亦师亦友的杨杏佛也当众骂他,他难以忍受。后来胡适想了一个晚上,忽然释然了——因为现在的杨杏佛已非当年的毛头小子可比,身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有时出于某种需要,也需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胡适这样安慰自己:谁让我是他的老师呢?老师都不原谅学生,哪谁能原谅?胡适决定不计较这件事,就当它没有发生过。
可是没过一星期,蔡元培就带着杨杏佛来到胡适的办公室。原来杨杏佛骂过胡适后,深感后悔,找到蔡校长,说出了心中的烦恼。蔡元培表示愿意当说客,两个人当即来找胡适。胡适一听蔡元培代替杨杏佛“赔礼道歉”,连忙将话题扯到别的地方,蔡元培笑了,说:“开个玩笑,你以为我真的来赔礼呀?学生说老师几句没什么,我是借机到适之这里来讨酒喝,吃一顿免费的午餐。”胡适会意一笑,将蔡元培、杨杏佛带回家。蔡元培经常来胡家喝酒,江冬秀已经知道蔡校长的胃口,先端上正宗徽菜一品锅,再上来一盘蔡校长最爱吃的东坡肉,把蔡元培乐得眉开眼笑,三个人当下坐着吃喝起来。胡适举起酒杯与杨杏佛碰了一下,杨杏佛又开始“赔礼道歉”。胡适一听,就举起酒杯连忙制止。杨杏佛以为胡适不肯原谅他,一时束手无策。胡适见状,将酒一饮而尽,趁着酒劲笑着说:“西游记》里第八十一难,我觉得原文写得太寒伧了,我想把它改写过来。”蔡元培与胡适碰了一下酒杯,问道:“怎么改法?”胡适说:“唐僧取经回来,还要遭一难,因为这时在取经路上被他的三个弟子打死的许多冤魂冤鬼,都来报仇了。唐僧情愿舍身,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喂给一班冤魂冤鬼,他们每吃一块唐僧肉,可以增长一千岁。唐僧说:‘我来舍身,使他们可以超生,可以报账。’”
杨杏佛听罢不说话,胡适给他夹去一块东坡肉,说:“吃吧。”蔡元培自斟了一杯酒,说:“好样的,我没有白来。”胡适又为杨杏佛斟上酒,说:“杨大鼻子,虽然我反对你加入什么党派,但是,我还记恨你吗?干杯!”杨杏佛想了半天才想明白,原来胡适将他自己比作西天取经里的唐僧。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杨杏佛负责孙先生治丧委员会的全部工作,受到宋庆龄女士的高度称赞。后来他与宋庆龄、蔡元培、胡适等成立“中华民权保障同盟”,并任总干事。因为一场风波,胡适被同盟会开除——据说决定是否开除同盟会北京分会主席胡适,同盟会曾专门开会讨论,但有人反对开除胡适,此时杨杏佛大义灭“亲”,啪地放下记录本,站起身大义凛然地说:“谁说胡适是名人,就不能开除?简直像个笑话!”
因为与宋庆龄走得太近,杨杏佛被自己的太太误会,也因为树大招风,他最后被戴笠暗杀。据说暗杀杨杏佛的唯一理由,就是“杀杨吓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