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1300000016

第16章 借西还魂:英语世界论《文心雕龙》与西方文学体系(3)

李敏儒提出,刘勰正是以“文心”概念为核心,将文学的这三个重要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文心”的含义分为三个层次,恰好与文学的三个方面一一相对。在第一篇《原道》中,刘勰把自然万物看作“文”的来源,显示的是“文心”的自然秩序。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宇宙并非上帝的创造,而是自然变化过程的结果。刘勰在《原道》中将“文”上升到宇宙自然的高度,不露声色地为后文将“文”的焦点从自然扩展到社会,再延伸到个人创作这一转变打下伏笔。《原道》先从宇宙观的角度来讨论文学的意义,《征圣》、《宗经》、《正纬》则开始指向社会,比如《征圣》中“政化贵文”、“事迹贵文”、“修身贵文”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谈论文学的社会意义。一些学者把《辨骚》看成《文心雕龙》文体论的一部分,李敏儒则认为,《正纬》中已经谈到文学的审美功能,纬书“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到了《辨骚》,刘勰的焦点则完全从社会转向审美。可以说,刘勰对屈原的赞誉完全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因此,《辨骚》与《文心雕龙》的前四章一样都对全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前五篇中暗藏了严密的结构体系,而核心则是“文心”二字。他提出,刘勰的观点由三个重要因素组成,即道、圣、文。正如刘勰所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至高无上的道是文的源头,道可以通过圣人及其文章得到表现;圣人在道的指引下“担负起建立社会秩序和文学模式的重任”;文人谨遵圣训,按照圣人典谟中所体现的自然之道来展开文学创作,同时在经典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道、圣、文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刘勰通过核心概念“文心”将三个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了文学的三个层次,这恰好与叶维廉的理论模式相符合。

李敏儒在分析刘勰的理论模式时,特别注意刘勰对“三一”结构的应用,认为刘勰在许多细处也巧妙地与“三一”相合。比如谈宇宙观的“天、地、人”三才合一,谈《文心雕龙》内容的文、史、哲的合一,谈刘勰思想根源的儒、道、释三合一等,都有意强调数字“三”的特殊意义。李敏儒指出,这种“三一”结构并非由刘勰首创,刘勰只是将中国传统中已有的内在体系以更系统、更严谨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正因为中国传统中有这种强调融合的思想体系,所以并不适合用西方强调某一元素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西方文论常常偏向于某一要素或文学创作的某一阶段,因此用来解读作品时常会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发生冲突。比如新批评学派过分强调文本,认为洞察作者的意图是不可能的,而以中国传统思想来看,作者的情感通过文本被表现出来,是作者对世界的一种反应,好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并感受到类似的反应,因此读者是可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向作者的心靠拢的。和西方学者相比,刘勰所持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观点,对他来说,阅读与阐释的过程是在作者、文本、读者的共同影响下进行的。

李敏儒特别重视“文心”的核心作用,在他看来,刘勰使用“文心”这一复合词,说明“文”与“心”是分不开的。如果一定要套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模型,孔子所提到的诗的兴观群怨与四要素也可以相关联,“兴”强调的是读者的反应,“观”强调的是外在世界,“群”和“怨”则都与作者和读者有关系。李敏儒指出,刘勰的文心理论和孔子的兴观群怨相关,但前者更加完善。“文心”的功能可以分为三层:赞天地鬼神(serving Heaven and spirits);观人文社会(observing society)与重教化(education);玩文味(flavor or savor)。三者与宇宙、社会、审美秩序一一对应,表现出文心不可分割的各个方面。

在这篇论文中,李敏儒不仅对《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分析,还特别通过比较诗学的方法,对中西文论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从而提取出“文心”这一特别的概念。一开始,李敏儒就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不能套用西方文论的框架来解释,但他并没有完全排斥西方的理论,而是以比较的眼光,以西方理论为参照,对《文心雕龙》理论的种种特点进行阐释。他将刘勰的《文心雕龙》与模仿论、表现论、读者接受理论等相比较,指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异质性。李敏儒认为,刘勰的理论与西方模仿论一样,十分强调作品与世界的相似性;其理论还和表现论一样,十分注重诗人对情采的表达;刘勰提出的“神与物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理论”(objective correlative theory)。尽管刘勰的观点和西方一些重要文论有相合之处,但他们之间还是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世界观的不同而造成的。

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传统习惯以二元对立的方法来看世界,现实世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人们对现实世界和艺术创作关系的不同看法,将西方文论引向几个极端。一种思路认为诗人通过虚构的作品来表现具体的现实现象,尽管作品的艺术表现和现实有区别,诗人要尽可能地贴近现实,客观地模仿世界,尽量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这就形成了以世界为中心的模仿论,与此对应的基本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另一种思路则把诗人看成创造者,诗人用新的形式将外在物质世界表现出来,作品所表现的是理想的世界,作者的想象乃是文学创作之源,因此作者的个性、才气均为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这就形成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表现论,与之相对应的基本创作方法为浪漫主义。千百年来,西方文论思想便沿着这两条主线不断波动前行,西方文论史表现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断分离、融合、交叉的过程。不少学者试图用西方文论体系侧重一极的方式检视《文心雕龙》,却发现刘勰总是在作者、世界、作品、读者之间游离不定,因此得出刘勰理论体系自我矛盾的结论。事实上,这种观点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李敏儒认为,《文心雕龙》不像西方文论那样挣扎于主客之间,而是具有综合有机的特点,这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相符。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论把世界看成天人合一的整体,不存在现实与想象、世界与作品之间的矛盾。刘勰从未把世界和作品彻底割裂开来,对他来说,失实的描述是不成功的,而不融合作者情感的所谓绝对客观的作品也是失败的。刘勰认为创作过程中神思、文心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和西方表现理论不同的是,刘勰的“心”不仅仅是作者的“人心”,还是“天地之心”、“道心”。表现论认为艺术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而对刘勰来说,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定义,因为在他眼里,自然世界与理想的艺术创造从来就没有被分开过。李敏儒指出:“模仿论和表现论在文论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刘勰的理论中和了两者的精华,这可以看作刘勰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此外,李敏儒博士将刘勰的阅读理论与英伽登(Roman Ingarden)的读者接受理论进行比较,认为刘勰对阅读的认识并不逊于西人。英伽登认为一切文学作品从结构上看有四层次,分别为语音层次(word sounds and the phonetic formation)、意义单位层次(meaning units)、图式化方面及方面连续体层次,四层次相互联系,任何人都应该同时从这个四个层面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就提出,读者欲理解文意,必须“先标六观”(观位体、观置辞、观通变、观奇正、观事义、观宫商)。李敏儒认为,刘勰的“六观”说与英伽登的“四层次”理论有许多重合之处,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更值得注意。他指出,仔细观察刘勰《知音》篇和英伽登的读者接受理论可以发现两处主要差异。

第一个不同点是二者关注层面的顺序不同。刘勰首先提到的是位体,最后才是语音,而英伽登则恰恰相反,先谈语音。李敏儒认为,这个小小的顺序问题不可忽视,因为从中可以窥见刘勰和英伽登的不同出发点。事实上,英伽登的顺序是不可颠倒的,因为他的研究方法是线性分析式的,故他由最基本的单位出发,一步步走向更高级、更宽泛的层次,其间反映了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而刘勰“六观”的顺序则随意得多,读者可以任意切换角度,这正说明刘勰的综合式思维方式。

第二个不同点是作者在文学作品和阅读过程中的地位不同。英伽登讨论阅读过程时,有意忽略作者的作用,四个层次都是针对文本而提出的。英伽登认为作者的一切包括他的“身世、经历、心理状态,都完全在文学作品之外”,而且,“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也不构成作品的任何组成部分”。显然,英伽登有意将作者的影响降到最低,他这么做,是为了保证文本阅读的纯粹客观性。刘勰提出的“六观”却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作品优劣的评判也不是最后结果,观文的目的是“见心”。因此,阅读过程中,作者的身份并没有缺失,作者之心和读者之心通过“文心”这一纽带联系在一起。由此看来,阅读过程就是读者追随作者经验感受的过程,作者的身份仍占有重要的位置。李敏儒指出,西方理论家把语言当作现实的再现,因此,英伽登的四层次中有一层是再现客体,分析文本中再现的世界。而在中国古代,语言不是外在世界的表现,而是通向叙述者内心世界的通道,因此刘勰关心的是读者如何通过揣摩作者的创作体验得到其言外之“意”。

同类推荐
  • 金瓶梅之谜

    金瓶梅之谜

    《金瓶梅》因其大胆描述中国几千年伦理道德中最为害羞的一面,自其问世以来引发了古今数百年的争论。作为一部文学巨作,它不但像是一幅古代社会世俗的巨幅画卷,又有着深厚、浓郁的特定时代经济文化所衍生的思想内涵。如何正视《金瓶梅》,一直是文学界乃至社会探讨不休的话题。《(金瓶梅)之谜》的创作缘起便是希望通过历史、公正的态度,科学的、严谨的考证将该书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给读者,给大家正确对待该书提供一个参考。全书本着缜密探究经典文学作品的精髓、帮助读者解惑答疑之宗旨来创作。书中内容间或出现些许有关《金瓶梅》书中关于性的叙述,仅为研究需要,供读者加深对书中人物特性的理解,希望读者能够正确面对。
  • 春在云坊

    春在云坊

    李永清的散文,显然跟他专修的哲学专业有关,在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思辨的哲学意味。他在后记写道:“当生活的扇面和着季节的表情,推来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的空气或障目的云翳时,心底的浪花依然会随着或高或低的起伏,让思想的耕耘在喜怒哀乐中翻山越岭。”他在那些俗常的“喜怒哀乐”中寻找着生命的哲学意义。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本书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把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关系作为一个复杂个案,作为鲁迅与20世纪中国这一大论域一个要件、一个逻辑环节,进而探讨鲁迅与20世纪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从这种关系探究之中解构知识与权力、知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勾连,在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过程中的鲁迅的还原与诠解之间寻找“鲁迅的存在”。
热门推荐
  • 青瓷

    青瓷

    他是湖南省高院院长吴振汉贪污受贿案的涉案人员;他白手起家,在“权钱交易”中摸爬滚打,短时间内聚积了上千万的财产;他在失去人生自由三百零六天的时间里,创作出了这部带有强烈亲身体验的图书。这是一本你看了想说好,但不一定大声“叫好”的书,想说坏,却又忍不住想偷着学两招的书。
  • 修了个绝世衰神

    修了个绝世衰神

    原名:《大佬快来渡我鸭》《大佬修神欢乐无比》《绝世衰神》地球暴走群中——【院长老子】:“苏妲己,你又兼职接私活,说了多少次了,身为共享修神世界老子学院的老师,一定要注意优雅的身份。”【开天老铁】:“苏小妹儿别怕,盘哥哥这里新出了一批神兵利器,抽空过来整哈广告代言啥的,价高,量大,管够。”【姻缘一线牵,远离单身汪】:“有没有搞对象的?没有,我等会再来哦。”【想追太阳】上线。【想射太阳】上线。【最后一只金乌】上线。……【帅得你发慌】@全体成员:大家好,我系渣渣水,全名划清水。……【瞄人缝】:圈子懂不懂?【鸭神鬼三多】:cp懂不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双眼变异了

    我的双眼变异了

    星空下,万族争锋。人族少年叶欢,双眼变异。过目不忘,那只是基操。武技,看一遍就会。功法,看一遍就是在修炼。丹药,看着看着炼制过程就出来了,还能优化。元果、元草,看一眼年份就增加了。万族功法、秘技,看着看着就变成人族功法、秘技了。……星空下,叶欢看服了万族。
  • 贵婿上门

    贵婿上门

    他是豪门贵少,因为试炼,被家族遗弃,成了上门女婿。丈母娘随意打骂,小姨子冷嘲热讽,养母尖酸刻薄,让叶青成了滨海市名副其实的窝囊废。可他怨恨家族的遗弃,不想继承家产,管家想方设法逼迫诱惑,一点点剥开叶青的身份。
  • 宁晗的校园纪实

    宁晗的校园纪实

    期待着栀子花开不败~~等待着天使归来~~
  • 绝世圣王

    绝世圣王

    被家族放逐的废材少年在小镇上尝尽人间冷暖,机缘巧合下获得了梦境中修炼的神奇能力。从此,他一骑绝尘,征战天下!外出多年的他能否重归荣耀?不同于他人的修炼方式又能让他的实力强横到何种地步?
  • 漓落三生

    漓落三生

    空手抚云,看淡世间烟云,前尘不染,只想一心修成神,却在那一日,心迁往你身……我苦寻九世,万千轮回,心却拿不回……若有来生,还愿化身为劫,降临我身……
  • 遗迹打捞者

    遗迹打捞者

    2018年10月1日,存在大量“遗迹”的影界位面通道被打开,地球人有的想发财,有的想提升个人武力,有的甚至想长生不老,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纷纷以打捞者身份进入影界。方痕为了救活半小时前被逼跳楼的姐姐,冒着生命危险选择以“肉身”进入影界,寻求让人起死回生的灵药。。。。
  •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

    本书由生意场交际的现实问题入手,一一为读者详尽解析其中要点、关节、理清其中繁杂关系,提供给读者建设性意见、有效解决方案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