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静
古马的《草纸梦》这组诗,与其说是写在纸上的梦,不如说是一组在雪与镜中的造影更准确。时间使人生如流,世事如流,而诗人总能用定格的意象来拦截这种挡不住的流淌。在这组诗中,古马找到了雪与镜子,这种透明的有光芒有锋刃的东西,将它的人生经验,心灵历史与形而上的感悟造出了一连串空灵而又沉甸甸的影像与诗意来。
雪与镜子的意象使这组诗获得了相当的空灵,深厚与自由。在一颗燃烧的星辰下,雪的“蓝色的光芒”中可以闪烁出“辽阔的虚无”;而在海鸥的白色翅膀中,诗人知道了“大海蜷缩在它黑暗的胃里”;与黑相对的是海鸥与浪花的雪白,但这白,如刀片般锋利而寒凉,诗人因此发出了“雪是刀,雪如孝”的感叹,使雪在诗中有了全新的意象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种意象的全新运用,不禁令人叫绝。另外,在一些相对写实的诗中,如记述对母亲、姐姐、恋人等的怀想时,雪与镜子的意象同样光芒四射,细心的读者可以在《上坟记》《短歌》和《1966年,从一场大雪开始》等诗中体会到此种意象的魔力。
细读古马的这组诗,许多诗是立体的,多向度或复式的,并不容易说出点什么,像《短歌》这样的诗,你可以说它是一首情诗,又不仅仅如此。如果说诗歌是诗人的心灵史的话,那么,写出这些诗歌的心灵应是复杂的,多样性的。在动与静,明与暗,冰与火,爱与怕中,我们看到诗人有一颗对世间美好事物无限眷恋和向往的拳拳之心。作为一个阅读者,面对古马这种风格题材不一的诗,就像面对散落一地的珍珠,我只能在这组诗中找到雪与镜子这两个意象,来串连起这些意绪繁复的诗来。
诗人对一种意象的发现,使用和热爱,有着诗人自身人生感悟、文化灵性乃至宗教情怀等多重渊源。当雪与镜子这组意象将我们带人这片迷离的诗境时,也为我们进入诗人的性灵提供了契机。
原载《星星诗刊》2008年第7期
附诗:
草纸梦
位置
——怀念在西藏的一个夜晚
我没有像一颗星辰那样燃烧
没有像一个牧羊人站立在
日喀则的山顶上拥有清风
和辽阔的虚无
我已经年过四十
我的胃里挤满了
高谈阔论的桌椅
隔夜的红酒
而不是清澈的阳光
从我眼睛中悄然淌出
多少年前那牧羊人的星辰
蓝色的雪的光芒
被雅鲁藏布江
带向更广大的宁静当中
我却一直没有回到
一个真实的位置
上坟记
厚厚的冥钱
用枯枝拨弄着
——烧化
在另外世界
深沟暗壑
想是可以用
灰烬的元宝填平吧
午后太阳朗照
积雪布满山川
也覆盖在
母亲头顶
寒鸦啼叫
鸦儿会有伤心事么
今天是大年三十
坟土透出酒香
母亲
我们不多说
拍拍膝盖上的土
站起身来
请跟我们回家
回家过年
请那些已经
长成椽子的白杨
在风中
看守墓碑
立式的穿衣镜
短歌
我的心在什么地方
你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空气就发蓝
我的眼睛在什么地方
你在大海边徜徉
贝壳中隐含着月亮
羞闭的光我要和海水说话
我要看着你和你说话和月光说话
骨头敲打马鞍黄沙飞扬从朔漠到海滩
九死一生我经历所有黑夜我要去
从潮水摊开的手掌里找回你,找回我眼睛
我的嘴唇在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的清晨朝霞从你梳妆的镜子里初次发现它小巧玲珑的标本红光湿润——永久珍藏你美和骄傲的镜子才配埋葬我的歌声
鸟儿是这么说的我心是这么想的
我的心已离你很近
像那些早早苏醒的鸟儿缀满花枝的露水
镜子
根不能扎破
水无处流淌
心无处去
水仙
水仙
水银棺材里
耳朵中充满了疑云的男子
他的名字在枯萎
水仙球状的根
他紧攥的拳头
他的名字只是:空无
水放大了
黄昏的脸
蝙蝠
星星的信使悄然现身
海鸥
我才艺的工具,唯有耻辱与痛苦
——博尔赫斯
雪白的翅膀
是阳光的尖刀
怕光
怕无辜的空气
一再划伤
大海
蜷缩在它黑暗的胃里
像个瑟瑟发抖的孩子
不,别拽
海鸥的尖叫
别拽我到苍茫
雪是刀
雪如孝
1966年,从一场大雪开始
——给大姐
纷纷暮雪断绝天下道路
只有乌鸦像黑棉鞋
走到一起仿佛提前的夜晚
在田野议论着白昼
牛粪贴墙井台结冰
祖父祖母的村庄
两棵杏树在春天永远是我姐姐的姐姐
一棵榆树三度砍伐,又三次成材,就像
空气和善良的继承人就像村里茁壮的小伙子
杏儿甜,榆钱嫩
狗怕冻嘴,穷人怕冷
大雪纷纷。大雪素净不见荤腥
乌鸦云集的日子我来了
纷纷暮雪天下道路断绝
我赤脚向我母亲走来,向我六岁的姐姐走来
踢毽子的姐姐
像一裸等待开花的小杏树转身听到
临产的母亲另一棵杏树开花结子的声音
牛粪填炕红布挂门
母亲的村庄姐姐的村庄我凭空而来
乌鸦合力驮起又放回雪地的村庄巳经悄然掌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