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潘金莲到了《金瓶梅》中,又是以受侮辱为荣的卑贱形象。她嫁与武大是为了方便与张大户继续幽会;她一看见武松,就毫不顾及什么叔嫂禁忌而去勾引小叔子;她遇到西门庆又“笑着上钩”了;她对西门庆竭尽逢迎之能事,是为了争床笫之欢;她又耐不住寂寞和小厮琴童偷情,与西门庆女婿陈经济乱伦,与王婆的儿子寻欢……而这一切既非出于情的依恋,亦非心的慰藉,而是为了欲的满足。还有李瓶儿、庞春梅等一批女子也都一样,她们活着的目的主要是****的充分满足。虽然《金瓶梅》通过直面女性的****使女性的生命存在获得了一种主体地位,使女性从以往不公正的扭曲中摆脱出来,这种对妇女性权利的公平正视,是人性得到尊重的一个基础。但是,却走上了一个极端,女性的形象大多成了“淫”的化身。从中既难以窥见作者的崇高美学理想,也未能真实地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妇女的某些本质方面。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都利用各种手段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作为封建伦理纲常,并以此制约女性,甚至连女性自己也奉为圭臬,把“贞操”“守节”“柔顺”“服从”作为妇女最完美的德行和最高的价值表现。她们生活在毫无保障、自由、权利、人格的社会最底层。她们的悲剧,也可以说就是古代社会的悲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当时的小说家接受和宣扬男尊女卑的观念,又深受轻视妇女的史传文学的影响,所以对已经演出了一两千年的女性悲剧,一直不放在眼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寥寥可数,又难称典型,她们仅仅是艺术的点缀、政治的工具、男性的附属、观念的标签。小说家们不能从哲学的高度来观察社会和人生,从妇女的角度反映生活。
相比之下,就能理解“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相比之下,才能看出曹雪芹是多么的伟大。他笔下的主要表现对象是浮沉在封建末世变与乱的历史激流中的青年女性,并对她们全部毁灭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深切悲悼;他笔下的女子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独立的人;他笔下的爱情悲剧,超乎崔莺莺、杜十娘的郎才女貌的爱情水平,而且《红楼梦》所反映的远不只是爱情悲剧,还有宗法制度的悲剧、奴隶制度的悲剧,等等。真是“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呀,有了曹雪芹才懂得中国女性的灵魂,并能这样细致而深刻地去看出她们的美丽、诗情、希望和痛苦;有了曹雪芹才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
曹雪芹,不愧是中国女性的伯乐。曹雪芹天才的创作热情就是被青年女性的优美灵魂和悲惨命运激发起来的。小说开宗明义写道: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
……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红楼梦》“大旨谈情”。作者在第一回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全书“谈”的是作者对他“半世亲睹亲闻的”的所有女子的“情”。这显然不是谈爱情,因为贾宝玉与书中着力描写并列入“金陵十二钗”名册的绝大多数女子之间并无爱情关系。再说,根据前八十回的统计,把不限于宝黛爱情悲剧的所有描写爱情婚姻悲剧的篇幅加在一起,也不过占了十分之三左右,估计八十回后也不会像现在续书这样来特写宝黛爱情悲剧的。
那么,作者对他“半世亲睹亲闻的”的所有女子要“谈”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呢?小说第五回明确点破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熟玩”的是“薄命司”里面藏着的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终身册籍”,实际上就是他后来在大观园里所看到的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的悲惨命运。警幻仙子招待他喝的是名曰“千红一窟”的香茶,饮的是名为“万艳同杯”的美酒。“窟”即“哭”,“杯”同“悲”。“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包含着作者多少辛酸和愤慨啊。香茶美酒正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无数纯洁美好的女子的悲惨血泪!而宝玉聆听的《红楼梦十二支曲》,更是倾注了作者对薄命女子的深切同情。一个个美丽无比、才华非凡的女子被封建社会所毒害、摧残和扼杀,殊途同归,全部走上了毁灭的道路。《十二支曲》既是对青年女性的赞美诗,更是对悲剧命运的抗议书,其功效犹如希腊悲剧中的合唱,一开始就唱出了群钗的悲剧收场。
《红楼梦引子》,极其精练地概括了《红楼梦》的主题——“悲金悼玉”。这里的“金”和“玉”并非狭义地指称薛宝钗和林黛玉,而是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中的“红”和“艳”一样,都是作者借以代表心目中“有价值”的人——纯洁美好的青年女性。《红楼梦》不仅沉痛地悲悼了以林黛玉为代表的美好的女性被封建社会所摧残、所扼杀,也深深地哀怜以薛宝钗为代表的纯洁的女性被封建社会所毒害、所蒙骗,最终成为牺牲品。曹雪芹正是通过这许多青年女性本身固有的美,以及这种美被毁灭的各种不同过程,无比深沉地向那一社会发出了责问的抗议的呼声。
一部《红楼梦》,以“金陵十二钗”为主要表现对象,以“金陵十二钗”全部毁灭的命运悲剧为主要线索,以悲悼浮沉在封建末世变与乱的历史激流中的青年女性为主题,这真可谓是空前的独创。
学员4:听老师这么一说,闭目静思,《红楼梦》中首先向我走来的确实是神态万方的青年女子,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又一定是光彩各异的十二金钗。
徐卫东:嗯,你这“神态万方”“光彩各异”用得好。《红楼梦》中的女性不再是《三国演义》中的工具而任人摆布,《水浒传》中的符号、****而被人蔑视,也不再是《金瓶梅》中的****让人不堪入目。作者充分展现了中国女性的真、善、美,使女性形象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更加鲜活,和从前的小说写好人完全是好、写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例如,主人公林黛玉,作者就真实地描写了她既尊重自我又尊重别人、既敏感又笃实、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的思想性格特征。对王熙凤,作者在写她阴险、毒辣、狡诈、贪婪、虚伪的同时,也写她能说会道、处事干练、逞胜好强、足智多谋等特点。人物绝不简单化、漫画化、脸谱化,更多的是从美学角度塑造、赞扬她们,非常注重体现女性的精神存在、女性人格独立和纯洁,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和反抗精神。小说甚至一反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借贾宝玉之口,宣扬男子浊臭逼人、女子纯洁美丽的女性优越观。
学员5:语文教材上说,《红楼梦》是写封建四大家族兴衰史的小说,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还有人认为,《红楼梦》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小说。对此老师怎么看呢?
徐卫东:我读《红楼梦》,貌似看到小说只写了贾家这一大家族。薛姨妈母子三人,只是寄居贾府的客人,并没有作为薛府的主人出现过。史湘云也是常来贾府的客人,并没有作为史府的侯门千金出现过。王府的王子腾、王子胜更是从来没有露过面。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说法,也只是一般的泛论,同在一地的几个贵族官僚世家之间的关系,一般都可以这么说。《红楼梦》里其实并没有着力表现这方面的情况。贾府的显荣,靠的是自家的女儿封了贵妃。写了贾府“一荣”,并没有看见写出史、王、薛三家如何因此而“俱荣”。所以,小说并没有什么四大家族的兴衰,而只是写了一个贾府的兴衰。但是,一个贾府的败落,就能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吗?这你们懂的。
至于认为《红楼梦》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人,十有八九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而又很可能看过《红楼梦》的越剧电影。记得30年前全国影院24小时放映《红楼梦》,影院里是呜咽声一片。越剧《红楼梦》集中表现宝黛爱情悲剧,真切感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其名曰《红楼梦》而非《红楼二玉》之类,于是就误导了大家对《红楼梦》主旨的理解。其实,看过原著的人,或者后来看过《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人,就会觉得越剧《红楼梦》太单薄了。因为宝黛爱情不是小说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主要内容,曹雪芹笔下众多的女性悲剧是很难用爱情悲剧来贯串的。
但是,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否认宝黛爱情悲剧是作者着意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描写爱情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的漫漫长河中,犹如一条汩汩溪流,那么,宝黛爱情描写就是耸立于其中的一座浪峰。它突破了以往任何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的思想和写法。
第一,《红楼梦》突破了“男才女貌,一见倾心”的传统套路,描写了青年男女在长期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上的真正爱情。虽然小说也写了男女主人公的美貌,黛玉也是个“美人儿”,但是小说并没有着意渲染她的倾国倾城。宝黛初次相见,小说写宝玉觉得林妹妹“与众各别”,既表现了宝玉对黛玉容貌的羡慕,也表现了他对这个“神仙似的妹妹”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在黛玉眼里,宝玉也不过是生得齐整一些,有点吃惊的只是觉得非常“眼熟”,“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作者并没有像才子佳人小说通常所描写的那样,宝玉如何为黛玉的美貌而神魂颠倒,黛玉因宝玉而脉脉含情,娇羞不能自抑。之后,宝玉常常敬羡的,主要是黛玉高雅的格调、飘逸的风姿和特异的才华。在他们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作者没有像一般小说那样,一味写他们如何递柬传情、互相挑逗,如何海誓山盟、相思成病。而是依照生活的本来面貌,以大量篇幅写他们如何结社吟诗,读书写字,有着相同的志趣;写他们如何探病问候,互相体贴,培养了彼此的感情。这种以生活理想一致为基础的爱情,同那种一见倾心式的爱情相比,确实使人耳目一新。
第二,《红楼梦》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热衷演风流韵事的俗滥框框,歌颂青年男女爱情的纯洁、持久、专一。在过去的爱情故事中,还有一个套路,就是每写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间必然有一段幽期密约的插曲。大家熟知的《西厢记》,就是这样处理的。这在“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的时代,是有直接向封建礼教挑战的进步意义的。但到后来这种描写越发展越成为许多戏曲和小说的一种传统的套路,那种幽期密约的描写,也就逐渐失去了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尤其是一些才子佳人小说,更是肆意描绘男女淫邀艳约、云雨媾和。《红楼梦》开宗明义第一回,就针锋相对地痛斥了那些才子佳人等书,指出这些小说的内容,不过是“偷香窃玉,暗约私奔”;描写则“胡牵乱扯”,悖逆事理,且“终不能不涉于淫滥”。
在曹雪芹看来,描写爱情的作品,要写出青年男女的真情实感,写出爱情的真诚纯洁,以免“荼毒笔墨,坏人子弟”。《红楼梦》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出来的。在宝黛关系上,没有任何“****污臭”的描写,可以说,它是第一次把真正的爱情同简单的性的关系区别了开来。宝玉和黛玉由耳鬓厮磨、两小无猜,到互为知己,到产生爱情,到爱情被毁灭,始终莹洁无瑕,没有任何涉于淫滥的行为。他们的情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爱情,主要是通过琐细的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这样的描写,看来似乎平淡无奇,但符合生活的实际,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并且,写宝玉和黛玉,从开始产生爱情,到最后爱情失败,一个魂归“离恨”,一个撒手“悬崖”,他们的爱情一直是专一的,是至死不渝的。
第三,《红楼梦》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创作了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一些较早的戏曲故事,写大团圆结局,那只是对爱情生活理想的讴歌;而那些才子佳人小说,竭力渲染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团圆模式,那不过是对封建制度的肆意美化。《红楼梦》的出现,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从此,人们耳目所接才不再是虚幻的荣华富贵,而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多少年来,宝黛的爱情悲剧,一直叩击着读者的心灵,是那样动人心弦,历久犹馨。读者从他们不幸的爱情遭遇里,自然会体味出:在封建桎梏下,青年男女的爱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然而,一些封建文人,采用拙劣的手法,或续或改,纷纷为宝黛爱情悲剧翻案。一时间,什么《后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等纷纭出笼,结果就把宝黛爱情又纳入到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僵硬的故套之中,完全歪曲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曹雪芹不仅别具一格写出了爱情大悲剧,还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识,写出了婚姻大悲剧、家庭大悲剧,使《红楼梦》以“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作结。毋庸置疑,曹雪芹的笔下一切都是悲剧,是悲剧的时代,悲剧的社会,造就了曹雪芹这位伟大的悲剧天才。
学员培训感言选录
应苹:《红楼梦》《水浒传》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但又从未“吃透”的经典作品,徐教授说古论今的讲述,特别是对小说中贾宝玉、诸葛亮、林冲等小说人物的性格分析,吸引了每一位学员;其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又时常博得大家的阵阵笑声和掌声。大家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感受到了徐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
郑方方:短短几天的培训,让我意犹未尽,于是回到家,我找来《红楼梦》再次回味。但一个人品味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自己的底蕴太过于浅薄,无法领略大师笔下的神韵、意韵,所以,还是希望能多参加这样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充实自我,丰满自我。
王伟儿:徐老师对经典《红楼梦》的剖析重新激发了我对红学的兴趣,回校后,一定要认真研读《红楼梦》。希望下半年宁波教育学院继续开办国学培训,有机会再次聆听徐老师精彩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