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长跑,长跑意味着:曾经一个阶段的领先或者落后都只是整个人生过程中的插曲。在人生赛跑的过程中,开始是领跑了,你们是成功者。但是这只证明了你人生的1%是成功了,未来还有99%需要你去努力。
未来最重要的还是这个长跑的过程。而过程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每天的快乐和充实。
感悟之一:执着
人生的过程就像植物的生长,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小时候家里自盖新房,我的任务就是负责把地基需要的石子全部准备好。对于只有13岁的我来说,从河边捡回200多车的碎砖石实在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但是我没有放弃,每天下课后和周末,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严寒,我都坚持捡回一车碎砖石,然后在家里墙上的“正”(表示数字5)字加上一笔,说明今天又完成了一个目标。结果我终于完成了任务。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看似无法实现的事情,只要你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完成。
我是如何拿到北广留学名额的
1984年初,为了获取公派留学的资格,我毅然决定换专业考研,并取得了北京邮电学院全校总分第一名的考研成绩。本以为出国名额早已收归囊中,却在公布出国学生名单的布告里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我落选了。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追求。我逐个学校询问是否还有余下的出国名额,结果发现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还有,我马上争取。但是尽管争取到了,由于上报出国名单期限的原因,我的出国资格审批在教育部还是没有被通过。
从时间上来说,当时出国审批的期限已过,我没有机会了。我拿着北广开具的介绍信,来到教育部出国司。一位姓李的副司长一边看着介绍信,一边听我用战战兢兢的声调讲述事情的原委。听完后他把介绍信放进抽屉里,让我回学校去等消息。等了几天,当然不会有任何消息。我再一次去教育部,李司长说审批工作早已结束,已经报部委领导了。“你回家吧。”他说。
我该怎么办?从教育部骑车回住处的路上,我止不住地胡思乱想。各种念头,像路旁的电线杆子一样从我眼前一闪而过,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对于什么都没有的我来说,究竟还有什么?只有时间!
从第二天开始,我便每日准时到教育部去“上班”。李司长八点上班,我七点半就到了教育部门口,看见他走来,我就说:“李司长,早上好!”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还在门口等着,他一出来,我就迎上去说:“李司长,您出来吃饭了?”李司长吃好饭回来,我又迎上去说:“您吃好饭了?中午好好休息一下。”晚上下班的时候,看见李司长出来,我再一次迎上去说:“您下班了?走好。”
到了第四天早上,李司长终于对我开口说话了:“你是谁?为什么天天跟我打招呼?”我急忙告诉他,我就是那个没有被他批准出国的学生。他说:“哦,知道了。”中午他出来吃完饭回办公室,我依然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跟他打招呼。这一次,他让我去他办公室,在那里他对我说:“我们看了一下你的资料,各项都达到了要求。不过时间晚了。但你可以去北广、北邮补一些资料,说明转校的理由,等资料补来后我们再考虑是否给你申报出国名额。”
我立刻回去将该要的资料都拿来了。果然,我很快就从北广研究生处接到了教育部转来的出国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在那一刻,我觉得什么都值了,我甚至愿意去教育部门口再站四天。2001年9月,我已是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了。有一次在长春国际教育展上,我偶遇李司长。这时的他已是教育部的副部级巡视员。十七年过去了,但我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他。我走上前去,和他愉快地聊起天来。我向他提起当年为出国站在教育部门口陪他上班的事儿。
“您还记得那个学生吗?”我问。
李司长说:“记得记得。不过不知道那个人现在在哪里了。”他还颇有些惊讶地问我,是否是当年那个学生的同学……显然,李司长已经完全认不出我了。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我觉得,对任何一个机会,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份事业,一定要执着。如果我当时没有通过自己的执着得到留学的机会,也许我的职业生涯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把握离你只有一步之遥的机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我这个“唐骏模式”——站在那里就好。因为很多人一定会被这种执着感动。
我大学里是如何追到女孩子的
我在大学里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男生,我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喜欢上了另一个系的一个女同学。人家会接受我吗?我知道没有机会,但是我依然努力、执着。我决定给她写信,这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方式。
第一封信里我告诉她:我叫唐骏,身高1.82米,体重127斤。江苏常州人,家庭出身工人。父亲政治面貌党员,初中文化程度。母亲是普通工人。家里三兄弟,我排行老二……简单地说,我是交了一份简历给她。后来我想,这样投一份简历人家会来理我吗?不可能。连我同学都劝我:“唐骏你别写了,你再写也就是给中国的邮政事业作贡献而已。”
可我却没有打算就此放弃。于是继续写第二封信。我当时的想法是,至少也要让她记住我。
第二封信仍没有回音,但这不能阻挡我写出热情洋溢的第三封信。第三封信我写道:“也许现在的我看上去平凡,甚至平庸。也许现在的我,对你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我很勤奋、很努力、很执着,你给我5年、10年、20年的时间,我一定会变成一个不凡的人,那时候我绝对不会让你后悔!我不奢望你会喜欢上我,我只有一个要求,只要让我默默喜欢你就可以了。无论我有没有可能和你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希望你记住一点——唐骏在今后都会想着你,都会记着你。”
写好第三封信后,我感觉这个女孩子再也没有理由不感动了,连我自己都感动了。后来她真的答应跟我见面,我还和她一起看了场电影,然后开始很认真地交往起来。
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在战略上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剩下的就是要执着地追求。其次,除了战术上要结合实际,还要搞好合理变通,我把这种思想称为“战略现实,战术浪漫”。
一位被面试者感动了我
在上海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做总经理时,我曾面试过一位员工,我对他印象很深刻。第一次面试时看到他,我感觉我是不可能录取他的,因为他的笔试成绩在我面试的所有人中属于低的。但是让我感动的是他的那种执着,他对我说自己认准了微软公司,一定要努力进来工作。一次面试不行,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最终第四次面试,他通过了。一般人面试一次失败了,就不会再去第二次,但是他就是这样执着,这让他走进了微软。
很多人总是觉得成功离自己很遥远,但其实我们与成功可能仅仅只是隔着一扇门,只不过我们没有找到开启这扇门的钥匙,才会与成功擦肩而过罢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人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可就是在面对成功的大门时,因为缺少了这把关键的钥匙而与成功无缘。那么这把钥匙是什么呢?是执着!
无论是谁都需要执着的精神,一旦有了这种执着的精神,世上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不那么困难。
执着,盖茨终于给我回信了
人无完人,公司也是这样,即使像微软这样近于完美的企业,产品上也会有各种漏洞。软件业内的术语,漏洞就是Bug。我很快就在身边发现了一个超级Bug。
当时我还在微软总部Windows NT国际部门任职,我所属的部门负责设计、开发并发布Windows NT国际版本,包括德文版、法文版、简体中文版、日文版和韩文版等非英语国家及地区的Windows NT软件。微软当年开发多语言版本的思路是:先开发英文版,然后再将英文版移植到其他语言版本上去。
拿Windows 中文版为例,从英文版移植到中文版,并不只是翻译菜单那么简单,许多源代码都得重新改写。比如Word里打完一行字会自动换行,可英文是单字节的,中文却是双字节,一个“好”字,就很可能“女”在上一行末尾,“子”却到了下一行开头。所以最初的Windows 3.1上市后,中文版过了一年多才上市,Windows 95情况稍好,也差了将近六个月时间。
我想改变微软的开发模式,如果可以改变Windows NT的内核构造,把英文内核变成国际化语言的内核,这样国际版本的开发便大大简化了,只需进行简单的界面翻译即可,而且可以做到与英文版同步上市。
思路确定以后,我需要做出改造模块的样本。Windows操作系统有2800多个模块,如果我一个人将这些模块逐一做出来,可能要花50年或者100年时间。因为Windows的操作系统分三大部分,我于是认真分析这三大部分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终找出一种模式可以同时应用于这三大部分。然后我每部分各选做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块,这样便可以充分显示我思路的正确性。
然后,通过我的各种论证,证明这个模式改造对公司开发模式和产品发布是非常有利的。我在提交给上级的报告中指出,如果采用我的方法,可以就此改变Windows操作系统的多语言开发模式滞后的问题,而模式的创新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效应。这将让微软产品进入中国、日本及欧洲的非英语国家时,节省很多市场费用。同时也没必要再设立多语言开发部门,将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我于是下决心给盖茨写了封信,我说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帮助微软、改变微软未来的开发模式,这是个统一语言版本的开发模式。在邮件里,我把自己新开发模式的想法、内容悉数写下来,附件里再附上模块范本所得出的详细结果。这封信写得很长,但他没回。于是我又给他写了第二封,我跟他说:“写信之前,其实我已经问了我的经理、总监、副总裁,他们都没有认同我。所以我才来给您写信的。但是我还有一条,如果您不回我的信,我以后每过一个星期就给您发一封信……”但他还是没回。于是第三个星期,我再次给他写信,并强调我上封信说过的每星期都会给他发一封信这一点。
就这样,在执着地写了一封封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信后,盖茨终于回信了,我当时觉得他应该是烦了才回信,但事实不是如此。他把我的第一封邮件转发给了我当时部门的副总裁,他说:“我建议你和Jun沟通一下,看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
就这样,因为我的这一次执着,改变了我的命运。这是我第一次收到盖茨的私人邮件。
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提出的模式如今已成为微软Windows软件的多语言版本的基本开发模式。我的设计思想最初被Windows NT4.0采用,我还成了Windows 2000多语言平台的主要设计师,Windows 2000在英文版发布了三个星期后,就推出了中文版。我为微软抢夺了市场上的主动,之后所有的Windows 版本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7,以及Windows 8都采用了这个多语言统一版本的技术架构,达到了全球同时发布多语言版本的效果。这是我对微软的一项技术贡献,虽然我也知道这个贡献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盖茨对于微软的所有人来说,就像神一样。他是不会随随便便见谁,更不会随随便便跟谁说话或者发邮件的。但是我做到了。
我坚信,很多看似普通的小事,只要你重复地去做,就必定会有所收获。
感悟之二:勤奋
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机会是不平等的。它给予勤奋的人、勇于争取的人、超前地多跨了一步的人,会多一点。勤奋不但是追求成功的必需方法,更应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很多人问我:“唐骏,你刚加入微软时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七年时间怎么就可以成为微软中国区总裁?”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答案,唯一的秘诀就只有勤奋。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勤奋到我自己都会感动。
是谁让我学会了勤奋
在我的人生里,如果说有人实实在在教了我很多东西的话,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板仓老师无疑是其中之一。由于板仓老师的一些“伤害性语言”,我和他发生了争执,在读博的最后半年,我放弃了我的博士学位,我放弃了日本。有人曾经问我,你恨板仓老师吗?我的答案是当初很恨,现在不恨了。因为我从板仓老师那里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做事的方式,这些对我的未来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日本留学的五年里,我一直在他手下作研究,他给我的印象,甚至可以说就是日本给我的印象。我原来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我甚至认为不用勤奋同样可以做好工作。但到日本留学后,在板仓老师的高压之下,我拼命熬夜工作。为了一周能出一个课题进展,我开始特别讲究速度和效率。所以无论是我工作时讲究速度的方式,还是对待事情勤勉认真的态度,都是从他那里学到的。同时,他对我在论文演讲方面的指导,也使我学会如何抓住重点,将纷繁复杂迅速归纳为简单明了。可以说,板仓老师的教导,让我养成了“勤奋”的做事风格。
所以,我非常感谢和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