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没有轰轰烈烈的媒体发布会。我通过微博向公众宣布离任新华都总裁,正式出任港澳资讯董事长兼CEO的信息。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决定,我选择了港澳资讯成为我未来全部的职业。
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
至少我的心态还很年轻
2013年1月28日,没有轰轰烈烈的媒体发布会。我通过微博向公众宣布离任新华都总裁,正式出任港澳资讯董事长兼CEO的信息。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决定,我选择了港澳资讯成为我未来的职业。
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是的,我还年轻,记得2012年参加《波士堂》节目时主持人问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说:“我还年轻,至少我的心态还很年轻。”在发了“告别新华都,我重新出发”的微博后,我又发了“重新出发,港澳资讯”的微博。
微博:重新出发,港澳资讯
谢谢你们的关注和关心,你们用不同的方式给我祝福和正能量。过去的我喜欢给予,当我在这个时刻,自己获得的时候,我感动了,原来能量是互动的。
我们很幸运,我们港澳资讯能在中国商界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MBO(管理层收购),现在的港澳资讯已经是我们管理团队所控股和拥有的一家公司,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非常幸福的一分子。
今天的港澳资讯是一家不大的公司,但我们会进行多元化拓展,我们将进入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未来的三到五年,我们将进入三到五个全新的产业,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同时我们还会做收购兼并……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过去的一切都很美好,我们感谢。新的一切又开始了,我们重新出发。我们可以,因为我们还年轻,特别是我。
谢谢你们,这个世界因为有太多像你们这样的人,所以幸福。
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当年踏进微软大门时,我是一个程序员。在微软学到了很多,微软也给予了我很多。我从大家口中说的做技术的程序员做到了经理,做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次总裁,这是我职业经理人生涯的第一站。
离别微软后,我来到盛大网络出任总裁一职,这里对我来说很特别。微软是一家外企,而盛大网络是一家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在盛大,经历了许多我在微软没有做过的事情,有挑战性、新鲜感和成就感。在盛大的四年,从我个人来说,还是为盛大带来的贡献来说,我相信还是有了比较完美的结果。离开盛大的时候,我笑了,这一站很值得、很满足。
过去的五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得的五年,也是我人生中最深刻的五年。在新华都的五年,让我在职业经理人的生涯中思考了更多的东西。在新华都,我“认识”了港澳资讯,我想那次的“相识”,是我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新模式:港澳集团多元化发展
我喜欢挑战,我充满激情。放弃自己做老板的创业模式以程序员身份进入微软是一种挑战;从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上退休,跳出外企选择盛大这家民营企业是一种挑战;在盛大顶峰辞去盛大CEO,进入IT之外传统零售行业的新华都,也是一种挑战。
我的兴趣爱好都充满挑战,篮球、滑雪、高尔夫等,每一种运动都需要全身心投入,去取得一个更高的成绩。作为职业经理人,我经历了许多,我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要改变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现状,所以我要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经过MBO管理层收购后的港澳资讯,让我作为职业经理人有了对公司的决策权。职业经理人没有决策权是长期以来中国职业经理人抱怨最多的问题,是中国企业的弊病。现在,通过港澳资讯这个平台,我要向所有中国职业经理人、所有中国企业的创始人,展示职业经理人决策对公司发展的一种可能。
我觉得专做金融IT行业的港澳资讯,其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瓶颈。而且,和微软、盛大、新华都相比,港澳资讯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显得有些小,我要为港澳资讯开创出一套新模式。
经过MBO之后,港澳资讯正式集团化,我们把旗下业务分拆成独立子公司。集团多元化发展,我希望港澳以金融为核心,同时拓展医药、医疗服务、互联网、软件、金融服务和房地产六个领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产业平台。
2013年,对港澳资讯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生之年;对我自己来说,又是一次挑战。在多元化发展战略中,我希望自己也去做一些多元化尝试,希望给大家一个全新的唐骏,于是就有了《唐骏来了》系列。
我要做更多的尝试,因为我还年轻!
唐骏来了,唐骏真的来了
我经常去参加一些电视节目,很多是职场或者财经类的节目,作为嘉宾参加。在这些节目环节里,主持人主导了整个节目的发展,一个节目要做好,主持人非常重要。所以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我要尝试一下主持人这个角色。
很巧的是第一财经《解码财商》的制片人找到了我,希望我可以在《解码财商》做一期节目。我知道《解码财商》,以前也常去第一财经做嘉宾,但这一次是做主持人,感觉完全不一样。在和制片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给这期节目取了一个名字,很时尚的名字——“唐骏来了”。我们通过节目来解码全球和中国商界的风云事件和风云人物。
“唐骏来了”也是想说,我回来了。“大家好,这里是第一财经《解码财商·唐骏来了》,我是唐骏!”节目一经播出,马上引起了观众的反响,也引起了媒体界的注意。我马上接到了《人民日报》旗下《中国经济周刊》杂志主编的邀请:“唐总,您可不可以为我们周刊写个专栏,就叫《唐骏来了》……”
大连《新商报》也要求和我们合作“纸上谈兵”的《唐骏来了》。唐骏来了,唐骏真的来了。这一次我真正做了媒体的朋友。
在第一财经《解码财商》栏目里,我是主持人唐骏;在《中国经济周刊》专栏里,我是专栏作家唐骏。在微软(中国)的时候,我便被媒体称为“亲切的朋友”,现在我也开始做主持人,做媒体人了。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
为了迎接更多挑战,我需要去感受更多东西。我选择了去海外游学,去交流,去学习,去发现未来。
欧洲游学的启示
海外游学的起点,我最终选择了北欧。一方面是我一直都有一个北欧情结,三年前的情结,我怀旧;另一方面,我希望到这些欧洲国家的学校里去演讲,告诉他们中国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经济体,未来会有更多的机遇。
欧洲之行让我感触很深,也收获了很多,原来亲身去体验、经历了,才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原来很多事情在当地是这样子的,原来中西方的差异处处都是可以体现的。这不禁又让我回想起以前的那些经历。
这次的欧洲之行,让我又找回了当初的一些感觉。我对欧洲是有一种感情的,我喜欢这里的文化和人。为期两周的游学结束了,2013年5月11日,我回到了国内,继续忙碌于公司的工作。闲暇之余,我还是会回味在欧洲经历的点点滴滴。
在中国做企业的智慧:简单
中西文化的差异最直接地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语言的差异。我觉得一种语言其实就是代表着文化,你不觉得吗?你看看我们中国的字,它是有文化的,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造就了当今中国的汉字的文化。你再看西方的英语,才26个字母,你说它能复杂到什么程度呢?所以相对来说,西方人跟我们东方人比起来,要比较直接一点,相对简单一点。
我觉得一个好的CEO,应该是了解中西方优秀文化的,这样才能带领企业走向全球。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应该去吸纳各个民族的长处,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我们的企业管理当中,经常说中国式企业管理应该是怎么样的,其实中国式企业管理应该去吸收一些西方的管理模式、管理架构、管理理念。在这些理念当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是我非常认同的因素,就是我早年经常提出来的,简单的模式。
就像我们的商业模式一样,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就是简单的商业模式。如果你的商业模式当中有太多需要依赖别人的话,这样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我们说,我们应该崇尚简单。真正意义上的崇尚简单,才有可能让我们的企业在管理上面变得更加完善。只有当你的企业在管理模式、管理架构上,都变得简单,你的企业管理才会变得轻松。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关系让你变得最轻松自如?我相信不管是朋友关系、同事关系,还是其他的什么关系,都只有在简单的时候才能给你带来最舒畅的感觉。
北欧人的幸福源于知足常乐
2012年,央视记者在街头进行采访,问题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成为了全国的热门话题。2013年4月,俄罗斯总统****在和民众进行每年一次的互动问答时,也被问到“你幸福吗”。看来,幸福与否,已经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时髦话题。
我在瑞典的延雪平大学进行交流和讲学时,有机会亲身感受了北欧百姓的生活。在咖啡厅看着他们悠闲的表情,不慌不忙地开车上下班,我能感受到北欧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里的人过着平淡、悠闲、不奢华,没有焦虑也没有奢望的生活。你都不需要问:“你幸福吗?”他们的生活节奏已经给出了答案。
2013年,联合国首次发布了“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其中北欧国家名列前茅: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度,芬兰第二,挪威第三,瑞典第四。
从这份报告中,我们看到,较幸福国家倾向于较富裕国家,最不幸福国家集中于受贫穷和战火洗礼的非洲国家。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幸福就是财富,如果是这样认为,那就肤浅了。财富是幸福的一个因素,但是并无必然关系。
什么是幸福?25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霍华德·金森进行了一次有关幸福的调查,在他收到的问卷中,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其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普通的家庭主妇,有卖菜的农民,有公司里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最后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2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那71名平凡者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还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曾经的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极少数人觉得非常幸福。
沉思两周之后霍华德·金森最后纠正自己二十多年前的调查结果: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泊宁静,继而产生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哈佛大学著名的幸福公开课曾经提出,幸福=金钱/欲望。在分母上的欲望显然主导了幸福,欲望越多,幸福越低。
在全球幸福感最高的丹麦,我问当地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幸福,得到的回答是:“不奢望自己能取得大成就,不用担心会穷困潦倒;没有什么能让人兴奋,也没有什么会令人愁苦。”
即使在大半个欧洲还挣扎在债务危机泥淖中、债务国政府为紧缩财政而人心不安的时候,超过90%的瑞典人仍对本国表示有信心。
究竟是什么让北欧人能够如此无忧无虑地幸福生活?我想,应该是北欧人的好心态,他们怀着一颗知足者常乐的心。
我眼中的东欧
我继续着我的欧洲游学之旅。还记得六年前,我第一次去的东欧国家是阿尔巴尼亚。因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和阿尔巴尼亚有着特殊的关系,阿尔巴尼亚曾是西方唯一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并支持中国的国家,中国也给予了阿尔巴尼亚最大限度的支持,在中国还很贫穷落后的时候,就无偿把书、书包、文具等物资给予这个“西方”国家。当我来到阿尔巴尼亚时发现它只是一个200多万人口的小国。当时住的宾馆就在阿尔巴尼亚国家体育场旁边,那个国家体育场的大小就和我初中的学校操场差不多大,我无法想象这就是当时阿尔巴尼亚唯一的国家体育场。而阿尔巴尼亚首都最大的大学——地拉那大学,整个大学就是一个三层楼的建筑。这就是我当时亲身见证的东欧。
我这辈的人对东欧有着很浓的情结,东欧的那种红色记忆,是永远不会褪色的激情。东欧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更多的是经济和文化。曾经,中国最早的进口轿车是华沙牌的,现在已经被日韩车、美国车、德国车彻底替代;曾经,抱着对东欧思想文化的无限向往,想方设法去看电影《布拉格之恋》……这些,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现在去东欧的人并不那么多了,在当时像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都是热门,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做生意。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它们和中国关系走得近,另一方面是在那边有商机。当时一个风油精能卖1美元,而且还非常畅销。华沙、布拉格等城市有“跳蚤市场”的地方肯定有中国人,并且大多数是中国人。中国人的“东欧梦”一点也不亚于当时的美国梦。现在,这个梦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来到波兰,我就喜欢上了波兰。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很美。华沙的老城,透露着那个年代的繁荣和兴亡,虽然是二战后重建的,但是这些建筑几百年后仍然能留给后人。这是很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