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位置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北纬36°31′~37°55′,东经102°07′~103°46′之间。南接永登县,东靠景泰县,北邻武威市和古浪县,西北与肃南县接壤,西与青海省的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东西宽142.6公里,南北长158.4公里。总面积达7149多平方公里。属甘肃省武威市,辖8镇、11乡、172个村民委员会、17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末,有538710户、212957人。其中:少数民族82702人,占总人口的38.84%。县人民政府驻地华藏寺镇,东南距省会兰州145公里,西北距武威市135公里。
天祝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2040~4874米之间。境内4000米以上的大山有马牙雪山、雷公山、牛头山、歪巴郎山、代乾山、干沙峨博、磨脐山、响水顶、卡洼掌等。这里峰峦叠嶂,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涧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景色秀丽,矿藏丰富;巍峨的乌鞘岭如一道天然屏障,势控河西,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金强川、哈溪滩、抓喜秀龙滩、松山滩等地方有大面积肥沃的农田和优质草原;大通河沿岸有风景优美的天祝三峡(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和著名的天堂寺;乌鞘岭以南还有马牙雪山天池、石门沟景区,岭北有祁连布尔智、冰沟河、大小河、西大滩森林草原等旅游风景区。
二、历史沿革
天祝地区历史悠久,是甘肃河西走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已有人类活动。
西汉时,今天祝地区岭北分属姑臧、张掖、仓松县,属武威郡。岭南为令居县,属金城郡。南北朝时,岭北为昌松、莫口、林中、(即姑臧)。岭南为广武县(北魏并令居、永登、枝阳为广武县),属凉州。隋朝,岭北为武威郡(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姑臧、昌松县(初改为永世,后复)。岭南为允吾县(隋初废广武郡。建邑次,寻复广武,大业初改允吾县)。大业六年(610年)改名为会宁县,属凉州武威郡。五代时,由吐蕃折逋氏家族控制(后汉)。北宋时为西凉府,初由凉州六谷部潘罗支政权管辖,后于公元1036年为西夏所有,仍称凉州。元时,岭北初为西凉府。至元十年(1273年)降为西凉州,属永昌路(治所在今武威市永昌镇)。至元元年(1264年)在戎城(今古浪县治)设巡检司;岭南于至元元年设庄浪县管辖。明时,洪武九年(1376年),岭北置凉州卫。正统三年(1438年),巡抚都御史罗享信奏设古浪守御千户所。岭南于洪武五年(1372年)置庄浪卫。清时,岭北初为凉州卫,古浪守御千户所,雍正二年(1749年)改为武威县、古浪县。岭南为庄浪卫,康熙时降为所,雍正二年为平番县。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庄浪茶马同知,管理今天祝岭南藏区事务。
岭南岭北均的属凉州府。民国初,为平番县管辖,属甘凉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平番县改为永登县,属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公元1936年)设天祝乡,属永登县。
民国27年(1938年)为永登县第四区,民国29年(1940年)复为天祝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天祝区,属永登县,区政府驻华藏寺。1950年5月6日成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3年12月21日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县。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古浪县,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城设在安远。1961年12月15日恢复古浪县,原行政区域随之划出。
三、行政区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行政区域
明至清前,实行部落(藏语称措哇,即族)制及千百户制度。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置庄浪茶马同知,辖34族。民国3年(1914年)设置庄浪茶马厅理番委员,辖36族,14寺院。
民国20年(1931年),永登县设立九区,天祝为第七区。民国23年(1934年)调整区划,天祝改为第四区。民国25年(1936年),设置天祝乡,实行保甲制度。民国36年(1947年)天祝乡辖8保、101甲。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域
1949年10月~1950年5月天祝区辖9乡。
1950年5月~1951年自治区辖10乡。
1952年自治区辖6区、30乡。
1953年10月撤销四区的四乡、五乡,建立了茶岗、龙滩、那述、延禧、扎提、百灵6乡。县辖6区、34乡。
1956年县辖6区、40乡。
1957年撤销安远乡,设立安远镇。
1958年11月,全县6个区改为6个人民公社。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古浪县,其辖区并入天祝县。县辖17个人民公社、20个牧场。
1959年县辖11个人民公社、17个牧场、1个镇。
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古浪县,原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古浪县辖地仍划归古浪县。县辖16个人民公社、15个牧场。
1962年7月22日重设7个区工委。
1965年县辖7个区工委、40个人民公社、1个镇、11个牧场。
1966年2月2日撤销7个区工委。
县辖30个人民公社、1个镇、10个牧场。
1968年10月,30个人民公社合并为14个。1镇为安远镇。10个牧场。
1976~1980年县辖12个公社、106个大队、559个生产队,其中牧业大队1个,牧业生产队85个,1个镇,10个牧场。
1981年12月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祁连公社、旦马公社、旦马牧场划归天祝县。县辖14个人民公社、1个镇、11个牧场。
1983年5月4日撤销14个人民公社,设7个、34个乡;8月11日以11个牧场为基础,建立乡政权组织。县辖7个区、45乡、1镇、338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
1985年10月,撤区并乡。县辖5镇、17乡、215个村民委员会。
1987年共辖5镇17乡:华藏寺镇、炭山岭镇、打柴沟镇、安远镇、哈溪镇、天堂乡、朱岔乡、大红沟乡、石门乡、西大滩乡、赛什斯乡、赛拉隆乡、抓喜秀龙乡、松山乡、东坪乡、钱宝乡、朵什乡、东大滩乡、毛藏乡、柏林乡、祁连乡、旦马乡。
2002年10月,撤销赛什斯乡、石门乡、钱宝乡,建立赛什斯镇、石门镇、钱宝镇。
2004年9月12日,对县城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柏林乡,其辖区分划华藏寺镇和打柴沟镇;松山乡和钱宝钱合并,成立松山镇;撤销朱岔乡,其辖区划归天堂乡。县辖8镇11乡:华藏寺镇、安远镇、炭山岭镇、打柴沟镇、哈溪镇、松山镇、石门镇、赛什斯镇、抓喜秀龙乡、大红沟乡、毛藏乡、祁连乡、旦马乡、朵什乡、西大滩乡、东大滩乡、天堂乡、赛拉隆乡、东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