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一位皇帝,如果有人加以褒扬,实数不知深浅。但从万历从政早期看,他绝不是一位无能之辈。神宗是一位权利欲极强的人,万历一朝的大事,如万历三大征的胜利都是在神宗布置下进行的。
神宗对每一次军事行动,都十分重视,在战争过程中对前线的将领充分的信任,对于失利的将领果断的给予撤换,都显示了神宗的胆略。那么神宗是怎么从一个立志有为的皇帝,变成一个荒怠的皇帝,又堕落的如此厉害呢?一是神宗过于宠幸郑贵妃,造成宫廷即位之争失利,二是神宗及其厌恶和无力制止大臣的朋党之争,三是他过分贪欲酒色,身体虚弱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臣子误政。
神宗撤销了张居正的一切封赏,抄没了他的家产,也等于否定了他对朝廷的功绩与忠诚。这对于那些立意改革的忠臣,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目睹张居正的下场,不得不掂量如何做才能相伴这只老虎,如何才不会触怒于他以保全自己。时任首辅的申时行,这位来自苏州的老状元是一位典型的和事佬,他处处顺从皇上,又不得罪下属。他在任时,开创了两项很恶劣的先例。一是奏折留中,就是皇帝对大臣们的奏折、奏疏留在宫中,不予理睬既不批示,也不发还。二是皇帝不参加经筵,只送讲义,留滞宫中,看不看是皇帝的事。这两项惯例彻底切断了皇帝与大臣们交流的渠道。神宗早期年轻气盛,大有乾纲独断的心态,按照他的心理:皇帝既要亲政,大臣们就应当无为;皇帝既然无为,大臣们更应当谦逊的表示顺服。大臣们的过分顺服与神宗的骄奢怠政,符合了神宗的不正常心态,为朝政的荒废遮上了一片阴影。
张居正在世时,出于对他的敬畏,神宗还按时临朝理政,张居正一死,神宗惰性立见,他以“圣体违和”为由免除早朝。自万历二十年以后,万历晏处深宫,常年不上朝,大臣们很少见到他,奏章积压成堆,不予处理。甚至到了各衙门缺官不补,办事机构几乎瘫痪的程度。朝廷立法无人问津,先立之考成法业经废除,各级官员纳贿贪赃,上行下效,政务腐败。大学士赵志皋收受千金贿赂,首辅沉一贯纳贿闻名朝野。
民谚有:“署印如打劫”之说,神宗的怠政造成宫廷的腐败在民间及朝野上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神宗本人就是个贪财之徒,为了敛聚财富以供挥霍,并花费巨资修建陵墓;他设置了皇庄,大量征收粒银,皇亲国戚也随之狂占农田,双重的横征暴敛,大量的赋税压的农民喘不过气来,大量饥民四处逃荒要饭,民不聊以生计。不仅如此,万历派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各地征收商税,这些税监妄称粮田民宅下有矿,肆意敲诈民财。他们在城镇、关隘、路口设置税卡,疯狂的盘剥工商业者和平民,以至发生民变罢市。大臣们上疏劝谏,请求停止监税,神宗不准,还纵容包庇税官罪行。
张居正死后,吏治无度,昏庸之辈拜臣充相,这些人但求荣华,不心治国,为保其位,对神宗阿谀奉承。大学士沈一贯,对神宗加派矿监税使一事随声附和,“君乃不忍加派小民,才欲取足商税”对神宗的挥霍与奢侈加以辩解说:“宫中费用甚俭,无滥赏,无妄施,窃计一岁所节当不下数十万,此圣德也。”
少数有正义感的官员,对神宗的怠政和敛财提出批评,劝谏神宗御朝问政,撤回矿监税使,以减轻地方负担。在位实权的一些官员坚持正义,不徇私情,在京官考察中罢黜贪官污吏,降调平庸官员,大大冲击和触及了权贵的利益。他们所为不和神宗胃口,纷纷被神宗罢黜官职赶出朝堂。被废黜后他们自发的形成一股政治势力,用讲学的方式抨击朝廷,在朝的官员闻讯遥相呼应。当时最出名的是无锡的东林书院,被朝廷称为“东林党”。那些黑暗势力也相继组成浙、齐、楚、宣、昆等派系,对东林党进行攻击排斥。其中最受神宗信任的是以沈一贯、方从哲为首的浙党。他们先后被升任首辅主理朝政。
沈一贯等人遵从神宗旨意,排斥与残酷迫害立意改革弊政之仕,大量的敛聚民脂民膏,任用奸庸,政治的腐败使国力渐衰,对万历中后期的恶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619年大金铁骑侵入辽东,神宗主张速战速决,选用了浙党派系扬镐任兵部侍郎兼右金都御史,他不懂军事,判断指挥失误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四路大军四十余万人被各个击破,损失兵马四万五千余人,努尔哈赤趁机占领了辽东大部,并宣告成立政权。后金势力日渐强盛,羽翼丰满,时刻伺机问鼎中原。对明政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党争造成了明朝廷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国力空虚;大明王朝如将倾之厦危危可岌。
神宗一朝,虽没有直接导致灭亡,但由于神宗贪欲怠政,导致国力衰败,政治黑暗,已经濒临国运逆转,欲振不能的地步;神宗死后的二十四年后,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所以说万历是明王朝走向灭亡的罪魁。历代史学家们也一致评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神宗死后的三百多年后的1958年,定陵被挖掘,尸骨复员的结果是,头顶至脚的距离是1.64米,脊柱后突,是个驼背皇帝.奢靡的宫廷生活毁了神宗的身体,也毁了大明王朝的千秋基业。
明十三陵庆陵墓主-朱长洛
短命皇帝史称唯一,己为淫荡所害,害人者为郑妃,起因是她的儿子未成太子。宫廷即位之争历代如此,一代君王也成了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明光宗朱常洛,神宗长子。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生(1582);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立为太子(1601),四十八年八月初一继皇帝位(1620);九月初一逝于乾清宫,在位29天,享年39岁,葬于庆陵。
光宗虽是万历长子但不是皇后所生;一天,万历去母亲宫中请安,偶遇宫女见此女清秀美丽,欲生临幸致使王氏怀孕有了光宗。神宗对自己的皇后毫无兴趣,从不同宫而居,对给他生了皇子的王氏也倍加冷落。他钟情于淑妃郑氏并与之真心相爱,不足三年就将其晋升贵妃,地位高于光宗的母亲王氏,终日不离左右。皇后被冷落它宫,王氏更被软禁。神宗六岁时即请师教读,并立为太子。光宗到了十四岁还是个文盲,在众臣的督促下,才为光宗请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神宗横加干涉,致使光宗不时辍学。后来郑贵妃生子朱常洵,神宗意立为太子,并对他百般呵护,遭孝定皇太后与众臣极力反对,只好立其为王,留在宫中迟迟不去上任,在皇太后的百般督促下,神宗无奈忍痛送朱常洵异地为王。送别时神宗老泪纵横,惜泣而别。光宗立为太子后,方有幸砸开锈锁拜见母亲,王氏长期遭冷落、迫害,又不得与子相见,思念冷寂身心憔悴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母子相见抱头痛哭,王氏看到即将当上皇帝的儿子,悲喜交加,一悲一喜一命呜呼。
神宗曾许诺郑妃立常洵为太子,并写好手谕留郑妃保存,她盼望着儿子继位,自己理所当然的成为皇太后。立储前郑妃决定一搏,但保存的手谕已被蛀虫咬坏,无据可依,眼睁睁看着光宗立为太子,心中无比仇恨,她一直伺机策划谋取皇太子之位,并不择手段的对光宗进行谋害。
1615年的一天傍晚,一个手持枣木大棍的大汉,从东华门闯入宫中,打倒守卫太子宫门的内官,顺势冲到殿前的屋檐下被卫士捉住。后经发司会审,此案与郑贵妃的内官有关。此事神宗心知肚明,假意出面干预,没有查明就草草收场。史称“梃击案”。
光宗继位后,郑贵妃转而对光宗进行拉拢。她深知光宗的弱点,送与珠宝并挑选绝色女子送与光宗。光宗喜出望外尽情淫乐,病倒榻上,郑妃假意关心,派心腹内医崔文升为光宗看病,在郑妃授意下,崔文升下了超量的大黄等通利凉药,光宗体虚久泄每日达三四十次,病势更加沉重。久虚忌大补,这时,有个鸿胪寺承李可灼献上“神丹”,光宗服了含有参茸的热补之药,一丸下去尚觉舒适,服了第二丸时,寒热相搅痛失神脉,于第二天夜里死去。
大臣们纷纷要求将崔文升、李可灼下发司拷问,治以重罪。新登基的熹宗仅有十几岁,宫廷之内,郑妃势力很大,她肯定不会站在大臣们一边;外廷之臣为保官职诸派充斥党争。如此复杂的境况,熹宗也根本无法查清。最后只处以崔文升、李可灼流放罪;郑贵妃安然无恙。一个皇帝的死亡,竟无人坚持彻查缘由,草草了事,一个郑贵妃如此妄为,竟屡次躲过追查,可见当时朝政烂到何等地步。因光宗服之丸丹呈红色,史称此朝廷大案为“红丸案”。
光宗在位时间短暂,未跨年度,经大臣们议定,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七月以前仍为万历年号。这样,在明代历史上就出现了一年有两个年号的情况。
明十三陵德陵墓主-朱由校
农民运动云起,后金势起,外忧不断。内有客魏专权,培植党羽,诛杀忠义之臣。熹宗玩物丧志,不理朝正,宠信阉党,大明江山以近风雨飘摇。
熹宗朱由校是光宗长子。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泰昌元年(1620年)继位,次年改元天启。天启七年(1627年)逝世,在位8年,享年23岁。死后葬于德陵。
熹宗不是一个安邦定国之君,继位时内忧外患,长城以北的后金势力逐步强大,已攻取了东北的辽阳、沈阳等城市,大兵压境蓄机向关内进犯。由于边戊松懈,荷兰趁机攻占了台湾。倭寇在近海骚扰沿海边民。地方专权横行盘剥百姓,内地农民起义频频发生。
熹宗不思治国务政,整日沉迷于营造游戏与玩乐之中,他操斧锯凿,自行雕制小型楼阁,手艺精湛,胜过工匠,干得高兴时解衣裸体盘地而坐,花钱置物不惜工本,不改顽童性情。
熹宗的父亲年幼包括当了太子时,一直遭受冷落和排斥,更不要说良好的文化教育。可想而知他的儿子更不会受到重视和受到太子般的正规教育。什么治国之道为君之道,更是一窍不通。这与熹宗的政治报复淡薄不无关系。剩下的只是卿卿我我,玩乐风尘的小家子气。他不思任用贤臣,以求攘外治国之策,最宠信的是他的乳母客氏与司礼监秉笔太监宦官魏忠贤。此二人侍宠妄为,成为主使宫廷内外大事的显赫人物。
客氏,河北定兴县候二的妻子,十八岁进宫,被选为熹宗的乳母。她丈夫死后,一直侍奉熹宗身边达十六年。熹宗称之:业业兢兢,节宣周慎,艰险备尝。对她感恩备至,封她为“奉圣夫人”。她侍宠锦衣束带,甚至乘轿行于宫中,威行宫掖好不威风。
魏忠贤,不过是河北肃宁的一个混混,通过客氏阉割入宫,他百般奉迎又善钻营,加之客氏的推介,被熹宗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熹宗不理朝政,他利用替熹宗处理奏章的权利,在朝内培植党羽,形成了一个能左右朝政的政治势力,史称为“阉党”。魏忠贤内有客氏支持,外有阉党策应,作威作福,专权独断,残害忠臣,使得朝政黑暗国无安宁。
辽东经略熊廷弼守卫辽东有功,被他们网织罪名诛杀。内阁大学士孙承宗曾是熹宗的老师,他督师辽东,经过四年的战斗,收复失地700多里,深得熹宗信任;魏忠贤出于嫉妒制造谣言中伤被革职。
谋略双全英勇善战的兵备佥事袁崇焕,在宁锦大战中,指挥部队与金军激战,努尔哈赤在战斗中被炮火击伤,最后取得全线胜利;被金军视为劲敌。这样的忠勇之将亦不堪阉党的猜忌与迫害,引病辞职。副都御史扬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等大臣上疏揭发魏忠贤的罪恶被残酷迫害致死。他们依恃恩宠,残害忠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即使是熹宗的后妃不如其意,他们也敢不择手段的加以迫害。使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廷内外藏污纳垢,朝政腐败不堪。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十八日,熹宗到地坛祭祀归来,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转道到西苑游玩,先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然后又与王体乾、魏忠贤以及两个小内侍,划着小船荡漾在碧波之中,玩得正高兴,一阵大风刮来将船掀翻,全部落入水中,被救起后惊吓着凉一病不起,一躺就是两年,经御医多方调治,病情反而更加沉重。天启七年(1627年)夏病情加剧。八月三十一日召见异母弟朱由检,招呼弟弟说:“来,吾弟当为尧舜”,继位后好好物政,次日又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日见信王,朕心甚悦,体察稍安。”十天之后病势沉重死于懋勤殿。临死前,他还召集内廷官员,说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
熹宗一朝阉党乱政,不如说是熹宗荒废朝政。究其根源是与神宗一朝的荒诞昏庸,立储不利,没有远见卓识的发展眼光有关。明朝的衰败以至灭亡,确切的说,归咎于皇帝的昏庸与朝政的腐败。
明十三陵思陵墓主-朱由检
崇祯继位后惩治阉党,励精图治,整吏治平复冤案,恭俭勤政。崇祯前朝弊端重重,边关后金崛起势盛,连年灾患,饥民奋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厦将倾已无回天之力。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光宗第五子,熹宗的胞弟。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天启二年封信王,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在中极殿继皇帝位。次年改元崇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自缢身亡。在位17年,享年35岁。
崇祯在明代帝王中,是个恭俭勤政的皇帝,他继位时,前朝遗留重重恶政,边关战火不断,连年蝗旱灾害,国力衰弱,他审时度势力主节俭。免除苏杭丝绸贡品,宫人女眷禁衣饰奢华及金冠袍带;自己的御用之物也仅用铜锡及木制品。不论盛暑祁寒他经常召集群臣,在文华殿议政、批阅奏章常常至深夜。
历代亡国帝王,多荒淫无道疏理朝政。而崇祯则比较勤政,一些史学家认为,崇祯亡国是“有君无臣,祸贻邦国”;崇祯自己也认为,他不是亡国之君,而大臣们都是亡国之臣。通观崇祯理政的得失,其亡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崇祯继位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还把持着朝政。朝廷上下吏治腐败,贪污成风十分黑暗。崇祯头脑清醒,果断采取措施,先翦除了魏忠贤的羽翼,最后惩治了魏忠贤。随后罢免了追随阉党的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等内阁成员。将全国各级阉党酷吏尽力扫除。为遭迫害的忠义之臣平反翻案。崇祯的这些政治举措,清算了魏忠贤为首的政治势力,从而巩固了崇祯初期的政治统治。
明朝,从朱元璋起,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四朝,无不兢兢业业,勤政爱民。英宗虽经“土木之变”改朝更替,但其与继承人朱见深开始怠政,走入没落;后又经弘治为之一振,但短暂的振兴后,奢靡无道的宪宗朱见深与统治达45年之久的世宗,又重蹈覆辙,政体败坏。穆宗虽也做了一些有利振兴之举,但一到了神宗朱翊钧,政治、经济、吏治、军事逐步走入崩溃的边缘,神宗继位时年仅十岁,他继位的前十年有太后与主辅张居正辅政,政通人和,他亲政后,怠政荒淫、政治的腐败、宦官作祟、贪恋民财、奸佞横行、朋党之争、继位风波使得明王朝急近风雨飘摇,国力衰弱,给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一个沉重的伏笔。随后短命的朱长洛与昏庸的熹宗朱由校更加重了王朝的衰败。到了崇祯纵有回天之力也无力挽回这种行将灭亡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