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02600000028

第28章 薛仁贵征东

可是呢,后世史书上却把征东的大功劳给了李绩。薛仁贵在灭高句丽四大战役,新城、金山、扶余、平壤中的金山和扶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消灭有生兵力最多的金山之战,和破城最多的扶余之战几乎由薛仁贵独立打胜的,同时他也参加了大部队都参加的平壤战役,并且救援了新城,没有让李绩的错误导致战局的崩盘,所以灭高句丽的关键性人物是薛仁贵。后世百姓也著写《薛仁贵征东》以纪念这位英雄人物。

高句丽杨广3次征讨,唐太宗几次征讨均告失败(两次大的战役和数次小的突袭),虽说薛仁贵时期,高句丽内部有政治分裂。但是薛仁贵能灭,可见其实力。

之后,高宗命薛仁贵率兵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作为地方长官,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立即投身于恢复和平,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的工作中。史书说他这时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句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句丽人都非常喜悦,忘记了亡国之痛(史书原文为“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

从这里看出可以使人忘记亡国之痛,可见薛仁贵的政治才能是非常出众的,同样他又当上了看门将军,不过是中国东大门的看门将军,也应了守天下之门这一说。总章二年(669)薛仁贵编撰《周易新本注义》这是世界第一部辩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军事价值很高,很了不起。这时期是薛仁贵最风光的时期,是他人生的顶点,但是人会有低潮的时候,随后薛仁贵进入自己人生的最低点。

要说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败仗,那就是青海大非川之败了,有的只知道薛仁贵简单事迹的人,看见薛仁贵的评论总会说,唐朝初年(唐高宗)薛仁贵青海大非川大败,是唐初最大的败绩,导致丢失安西四镇等重大损失,但如果不了解一件事情的真实情况的时候,请不要妄加评论。吐蕃进军西域,薛仁贵已经56岁了,只要稍稍仔细了解就可以知道薛仁贵的在这场战争中的计谋。唐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这是主帅薛仁贵同副将郭待封之间的一段对话,意思就是乌海路途远而且险要,车很难行动,如果带着辎重走的话,就把破敌的机会给延误了,我们打败敌人就班师回朝,如果再把辎重从远处来回搬运很麻烦。这地方瘴气很浓,大部队不留太久,这地方的地形正好适合安营扎寨,给你2万人留在这里看辎重粮草,我带兵快进破敌人。注意这句话“破贼即回,又烦转运”,灭完敌人就班师回朝了,运送辎重很麻烦,薛仁贵为什么要说这句话?难道吐蕃军会立刻主动来找他?就地与唐军结束战斗?那薛仁贵为什么要轻装前进去找吐蕃军?这不又走远了,况且这是大仗,不是消灭一万人可以解决问题的,为什么呢?这就是薛仁贵的计谋了--引蛇出洞,他前进到乌海干掉吐蕃一万来人,他算出吐蕃肯定判定唐军会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一定是轻装部队,而粮草肯定是放在后方了,吐蕃一定会马上集中兵力去找唐军的粮草,因此他的军队集结会仓促。后魏元忠弹劾薛仁贵的一句话也证明了这点“彼吐蕃蚁结蜂聚,本非勍敌,薛仁贵、郭待封受阃外之寄,奉命专征,不能激励熊罴,乘机扫扑。”而且这是吐蕃和吐谷浑的联军,而他到达郭待封的防守的地方的时候,郭待封是据险而防守,以逸待劳,用2万军队守城当住20万仓促集结的军队,阻挡他一段时间没问题,这时候薛仁贵再杀回来,由于薛仁贵的军队是乘胜而回,再鼓励他的将士去救兄弟,去救粮食,再者等到薛仁贵回来,吐蕃是疲惫之师,薛仁贵再从后面出现,郭待封杀出来,前后夹击,10万军队就可以大破吐蕃20万。这就是为什么他说运送辎重麻烦,因为他想的就是把吐蕃浑引出来,然后就地全部解决。薛仁贵之前可用2000人干掉好几万人过,这是多么周密的计谋啊,兵法曰“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人问了,薛仁贵这不是犯兵家大忌吗?恩,他就犯了,真正的艺术型军事指挥家是因地制宜的使用计谋的,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会按部就班的将军打不出漂亮仗。咱开国大将陈庚还使用过两次埋伏的计谋,这不也是兵家大忌吗?可是人家是大胜.可见薛仁贵的计谋到了何等地步。按照安排,吐蕃基本就栽在这里了,可是因为一个人,这一切都成设想了。

那个人就是薛仁贵的副将,名将郭孝恪的二儿子,郭待封,也就是给薛仁贵看粮草的那个,那郭待封是名门之后,并且出征前官位甚至和这个农民出身的薛仁贵一样高,凭什么当他的副将啊,所以书上就写了“多违节度”,总违反命令。按照开始的计划实施,薛仁贵先打到乌海,胜利了,砍死一万来人。这下一步就完蛋了,郭待封没听薛仁贵的,继续带着粮草前进,薛仁贵知道这事情以后差不多就预感要完了,他再带部队回去接郭待封,在平地上让敌人的优势兵力给包围了,那就彻底完了,他下令让郭待封快点走,郭待封也没急行军。等快到了乌海了,还没碰上薛仁贵呢,人家吐蕃的20万军队真出来了,郭待封这小子把粮草辎重全丢了。薛仁贵听到这个,也就知道基本完蛋了。然后吐蕃纠集60万军队和薛仁贵这支7万人无粮食的军队决战,还是归于薛仁贵能打啊,才能保下一些军队,吐蕃应该也损失很多,否则他完全可以杀了薛仁贵,为什么不杀呢,他被薛仁贵这种气势给震住了,他们想象得到,这次他们利用了唐军将帅不和的矛盾,取得了胜利,但是如果再来一个薛仁贵,他们就受不了了,可以说后世唐朝再鲜有薛仁贵这样的人物了。这次战争并没有全军覆没,且《旧唐书》上也没有记载,只是宋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写了,但是议和罢兵和全军覆没明显矛盾,旧唐书的记载应该是真的。本来这场战争完全可以压制住吐蕃,估计也不会发生92年之后长安被攻破的惨景了。

任何战争的溃败都有其溃败的根源,大非川之战战败的根源其实还是源于唐朝的府兵制度的过时,和唐朝的第三代将领的匮乏,至薛仁贵、裴行俭后唐朝第三代将领几乎断代了,像后来的张守圭、薛讷、阿史那忠这些将领在薛仁贵死了将近20年才崭露头角,大非川之战前期选将当时成为唐朝最头痛的问题,以当时的情况看,薛仁贵作为主将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关键还是在于副将的选择。郭待封曾参与过灭高句丽之战,不过是作为李绩的副将,当然可以看成朝廷重点培养的对象,实际上在灭高句丽战役上面郭待封并无实质的战绩,而大非川之战将其用为薛仁贵的副将也理所当然的是为了将其栽培。

曾经刘仁轨上表提拔薛仁贵长子薛讷为薛仁贵的副将,不知什么原因被朝廷否决,以至于薛郭两人的矛盾显现出来。薛仁贵是个伟大的军事战术家,而郭待封除是郭孝恪的儿子以外,其实就是个草包,一个天才却由一个草包来做配合,那只会拖人家后腿。

根据大非川战前薛仁贵的分析和整个战役的具体部署,可以看得出,薛仁贵是对整个战局有着一个相当精确的分析。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真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制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郭待封首先不听命令,将粮草辎重带离防守区域,然后又以樟气和高原反应为理由将粮草缓慢押运,导致整个战役的崩盘,其主要责任是无法推卸的。大家都知道,苏定方灭了西突厥后,安西都护府久疏于战事,军队士兵的战斗力也是比较弱的。

本来此战的失败就非常具有偶然性,按照薛仁贵的战前部署,本身就是打敌一个措手不及,试想即使郭待封开始不听命令,但是如果将粮草及时押运到位,那结果又会是怎样?那么薛仁贵将马上切断吐蕃与吐谷浑的交通要道,以婆沙罗道为目标即可将整个吐蕃给瓦解掉。吐蕃号称60万,而且多在西域四镇和吐蕃国内,所以这40万军不可能全都是吐蕃人,除苏毗、羊同外,大部分应当是吐谷浑人。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队,也当多是吐谷浑军(也说明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这种联军的战斗力也不会太高,还有那么多人他有多少粮食来养?薛仁贵在战争前期的获牛羊万余,这说明他有意直奔敌军粮道而去,只要郭待封能按时将军需押运到,吐蕃40万将肯定面临灭顶之灾。

薛仁贵是整个战役的负责人,对于战役的失败自然逃脱不了干系。他不是白起,宁做断头将,不做辱国将,没必胜的战争他就不去,薛仁贵是完全可以说受命于危难。记得他败后说了句话:“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说明他早就料到结果了,但他还是要去。原因还是派不出将,将一个安东将军派到安西去。在这种条件下,换成世界上任何一位将领恐怕谁也应付不了。因为朝廷权臣相斗弹劾,战败罪责完全由薛仁贵承担,本来死罪,但是高宗念其往日功劳巨大,贬为平民。但是薛仁贵的震慑力在这时候又体现出来了,薛仁贵离开辽东朝鲜以后不久,高句丽立刻发生叛乱,没办法,唐廷再次将平民薛仁贵起用平乱,薛仁贵到朝鲜。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因为一起杀人案(史料未清晰记载)有牵连,又被贬去象州,到了60多岁不得安宁。

不久,朝廷大赦,他又回来了。高宗毕竟还是念旧,召见了薛仁贵,说:“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我都变成鱼了。你还曾经为我消灭过九姓突厥,高句丽,中国北方、东方的向中国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我怎么会忘记你呢。但是,有人在我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于失利。这件事让我非常遗憾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我指挥打仗去呢?”就这样,薛仁贵被重新起用了,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由此也可知,郭待封打了败仗后,回朝廷没有少给主帅薛仁贵栽赃。

开耀元年(681),已经68岁高龄的薛仁贵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场光辉战争.开耀元年,薛仁贵拜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长史,不久,******不断侵扰唐北境,薛仁贵又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都督。次年,突厥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招集突厥流散余众,扩展势力,自称可汗,于永淳元年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反唐 。同年 ,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便诈称检校突厥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于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因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突厥兵马,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同年冬,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领兵去云州,就是今天的大同一带,和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战。突厥人问道:“唐朝的将军是谁?”唐兵说:“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薛仁贵于是脱下头盔,让突厥人看。因为薛仁贵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经打败过九姓突厥,杀过许多人,突厥人提起他都怕,现在看见了活的薛仁贵,立即下马跪拜,把部队撤回去。薛仁贵来了就是打仗的,哪里会因为受了几拜就客气,立即率兵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于雁门关去世,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薛帅的传奇的一生结束了。

在象州,薛仁贵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被正史的有限篇幅给去掉了,但是人民不会忘记,在河东薛氏的家族志以及其他一些史书上清晰的记载着他感人的故事。在被贬象州期间,薛仁贵协助州官,治政安民,首先平息了匪患,又动员富户救济灾民,当久旱逢雨之时,又率领农民拦水浇田,其他打抱不平、调解纠纷、敬老爱幼等仁风义不胜枚举,州民感之不尽。当薛仁贵奉命再次出征离别象州时,州民当道跪留,哭声震天。当次年得知薛仁贵病故时,州民建庙建冢以祀,感恩戴德。

在平壤,1400年前的薛仁贵庙依然好好地伫立在那里,受着当地人的崇拜祭祀。薛仁贵,一个征服者,在被征服的土地上竟然受到这样的礼遇,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史书原文是“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句丽士众皆欣然忘亡。”这个字意上的“侵略者”却在他的征服地被人们真诚地膜拜着,因为那里的人们念着他的好,念着他的贡献。薛仁贵在朝鲜的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朝鲜人民的服装上,有位朋友在抗美援朝期间,曾亲眼看到朝鲜老百姓,绝大部分穿的是白色衣服,就询问了当地的“阿巴尼”(长老),据说“我们穿白色衣服是为了纪念白袍薛礼(薛仁贵),我们很多州县还有薛礼庙。”当时部分志愿军还组织参观了平壤东郊凤凰山的薛礼庙。这与《新唐书》记载的薛仁贵在高句丽“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是完全一致的。薛仁贵创造了中外历史上为占领国人民建立殊勋的历史奇迹。

不仅仅在国外,薛仁贵在青藏高原战败后被贬到象州当了个小官,在象州,薛仁贵爱民象州城的表现也足以说明其仁慈宽厚的博大胸襟。

同类推荐
  • 大胤天下

    大胤天下

    殷朝末年,世家公子崔胤于出仕过程中结识了好兄弟慕容金城。“为什么救我。”“不为什么,只因你曾邀我共乘。”“我曾邀过很多人同乘,这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不一样。”然而这并不是他的真心话。从相遇的那一刻起,他们便注定了今生将羁绊在一起。当慕容金城遭牵连被污谋反,是崔胤不顾家族前途舍命相救。只因他欠他一个承诺,欠他一条命。崔胤与家族反目,叛出洛阳,慕容金城千里相迎。崔胤要与祖父为敌,要推翻他大哥的统治,慕容金城义无反顾为他起兵造反。当他亲率大军攻破洛阳,慕容金城要杀尽洛阳权贵的时候,崔胤却不许。因为他也想要天下,他也想当皇帝。想当皇帝,他就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他提出与他共享天下,但是他却拒绝了。他不想要什么天下,也不想当什么皇帝,于是他黯然离去。当那些世家大族联合起来要推翻他的时候,当他们设计要毒杀他的时候。慕容金城义无反顾再次回身相救。但是他们注定今生必须分别,只因一在朝堂一在江湖,一个醉心权力一个淡泊名位。他们是好兄弟,更是好朋友,但是一山却难容二虎。
  • 爪黄飞电

    爪黄飞电

    一场火灾。身在二十楼的他无力逃跑,决定跳楼自杀后竟不慎引火上身。下方,正是这幢大楼唯一的出口!他活生生的拉了近百个人陪葬!虽然无意,却遭到了老天的惩罚,被判重生成了一匹野马。不甘命运的他如何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如何才能不被当做妖精?被别人屠杀?奴役?且看一匹野马闯荡三国的故事。
  • 大明小地主

    大明小地主

    信春哥者,穿越不死,彪悍依旧!王森威武,纯爷们精神光芒万丈!魏忠贤是我小弟,天启是我学生,洪承畴,他最喜欢向我早请示晚汇报;“王森把持军权,专横跋扈,淮北百姓知王森而不知天子。祸国蠹虫,求陛下杀之以谢天下!”东林党们如此说。“王森据良田数十万顷,铁厂盐场丝厂钱庄无数,国家财货,半入其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阉党们说。“不杀王森,大事难成!”通古斯酋长骂道。“王小哥是大好人,带领我们走向富裕新生活。”全国的灾民们说道。“辽东数十万军士,唯王阁部马首是瞻!”毛文龙、洪承畴、祖大寿、赵率教等跪于马前,齐声喝道。“该怎么写这个人呢?”史官咬着笔杆,挠头不已。
  • 良渚王国奇幻之旅

    良渚王国奇幻之旅

    5000年前,在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座雄伟的良渚王城崛起了。建造良渚王城的,就是我们的祖先之一,良渚人。5000年后,在这块土地上,几位年轻人正在仔细地鉴赏着一块良渚玉壁王。突然,玉壁王上的神鸟印打开了时空之门。穿越回良渚王城时代的主人公将会遇到什么?神鸟崇拜与玉文明的形成,稻作文化的传播,水利工程与大洪水来袭,玉石之路的繁荣,三星堆的访客,还是凶狠的海州之民?神奇探秘之旅等待您去开启~
  • 县官崛起记

    县官崛起记

    一个无意中回到过去的人,莫名其妙的成为了18世纪四川的梅县县令。县衙破败,捕快懒散,刁民不断,土司争权,异族抢粮,更兼乱世风雨欲来,看他如何应付。
热门推荐
  • 我能直播未来三千年

    我能直播未来三千年

    未来直播系统绑定!可以在未来直播间内直播!你以为未来3000年会变成末世吗?当然不会,那是一个科技及其发达,医术繁荣昌盛的世界,什么你的头坏了?换颅!什么?5G手机?都已经5T了!什么?大米?那东西还存在吗?这是一个分为污染区,隔离区,安全区,曙光区,专属区,世外区的世界类型直播!看凌云何一招变成他们眼中的大神豪,如何在未来大赚货币?如何破解难题?如何揭露人性的丑恶?如何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来这里,世外区大神带你走进这个世界!
  • 他一直爱我

    他一直爱我

    【第一季比较虐,到第二季会好些的】女主雨源初中喜欢一个“不良”男孩(男二王梓厚),并且男孩对她一见钟情。可是高一因为女二茜嘉钰的捣乱,他们俩的感情一次次破裂,女主于是开始喝酒,抽烟。高三的时候男二知道了女主的用心表示歉意,可为时已晚,女主已经伤透了心,并不再理他。大一女主遇见了男主安邈,后来发现。。。(后事请见原文)
  • 言灵的逆袭之乌鸦嘴

    言灵的逆袭之乌鸦嘴

    注定的开端,不一样的结局以为会幸福,却是梦一场结婚的贺词早已备好,可惜我却不是你要娶得人只愿君心似我心
  • 魔为仙狂

    魔为仙狂

    一个回来送剑的现代人,落入她三世的轮回.一个被困少年和一个等待命运的少女.一个为天地痴狂而执着的魔?还是一个想找回情根的仙。他的到来到底是拯救还是毁灭,每个人的身份引发着不一样的人生。一场注定好了的千年之劫即将发生,而他们又该怎样从中得到所谓的解脱。
  • 异世期梦

    异世期梦

    【本文采用双女主视角,微苏,微虐,慎入】
  • 甜蜜恋情

    甜蜜恋情

    这是关于三小只的爱情文,大家想看就看,不看无所谓。
  • 七仙女传奇

    七仙女传奇

    林玉茹,天庭七公主,为了一段人情,亲自下凡报恩。玉茹下凡投胎却阴差阳错的投错了胎,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让玉茹与自己相爱的人在了一起,两人历经艰难,终于决定在一起时,却从天降下了一个晴天霹雳的结局,玉茹最终知道了自己不是白家亲生的骨肉,她痛苦不已,决定离开自己心爱的人-柳依琪。途中经过了风风雨雨,两个有情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玉茹产下女儿的半年,由于母后的寿辰,她不得不回天宫,玉茹与依琪约定3年后再见,可玉茹就一去未回,依琪得知爱妻死后,最终抛弃家人,落发为僧……
  • 李义山诗集注

    李义山诗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妃难驯:误惹冷魅腹黑王

    狂妃难驯:误惹冷魅腹黑王

    【本书系列文《萌妃吊炸天:帝君你挺住》已上传。且看扮猪吃虎腹黑小痞子如何攻陷美貌如花伪高冷男神!】她是被逐出家门的废材小姐,“未婚先孕”,受人唾弃;他是艳绝天下的妖孽邪王,却疼她、宠她、爱她入骨;太子来退婚?他抖出一纸婚书:“不好意思,你来晚了。三界为聘,六道做礼,她已是我娘子!”公主来找茬?他摆开百万魔军:“谁敢动我家媳妇一根寒毛,我就灭谁一个国度!”却不料,她横眉冷对,一脚踹出:“谁是你娘子?拜堂了吗?领证了吗?”他不慌不忙勾唇邪笑,抖出一只无辜毛团:“诺,儿子都有了,莫非你想赖账?”
  • 情夫住隔壁:女人,乖一点

    情夫住隔壁:女人,乖一点

    第一次见面,她把女人最珍贵的第一次给了全然陌生的他。他问:“为何会找上我?”她答:“因为你长得很耐看啊!”他说:“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她笑:“当然是能让我快乐的东西…”他:“……需要我负责么?”她:“拜托,这都什么年代了!而且,我就要结婚了,我不愁嫁的!”只是,说好的各取所需好聚好散呢?大半夜的爬上她的床又是怎么回事?PS:这是一个女人逃离虎穴又跌入狼窟被吃干抹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