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等待不是办法,钓鱼只是幌子,观望了那么久的时局,姜子牙已做好准备,策划好计划,就要开始行动了。机会终于来了。
“渭水河边那个钓鱼的老头能断人生死,千真万确!”忽然有一天,城里面开始有了这样一个传闻。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姜子牙敬佩膜拜的时候,他只是一派淡然的神色。这不过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
就在前几天,渭水河边钓鱼的老地方,姜子牙遇见一伙人悲伤地赶着马车进城,问明原因知是这家的大公子,出门拜师求学途中突然昏迷,请了好几位郎中都说是得了不治之症,让仆从们赶紧将公子送回家准备后事。姜子牙掀开车帘看了看那位年轻公子的面相,断言了这个年轻人将会在三天内醒来,当时无人信他,但是当年轻人真的康复并且活生生地走到姜子牙面前。尽管这位年轻人家世不凡,生在当朝重臣之家,其父辅佐周文王治理国家,姜子牙婉言拒绝了年轻人要拜他为师甚至许以重金并要认他为义父的请求。在他看来,这连条小鱼都算不上。他还在等。
一次是偶然,两次呢?又一次,在渭水河边,他通过面相断定了一个人将会在七日内死去,果不其然,这个人在第五天突然暴毙。而这个人,周文王属下负责守城的副将。这下子,姜子牙彻底名声大噪。两次预言正确让人对他的能力更为信服,再加上被预言者的特殊身份,更增加了事件本身的故事性。这两件事在城里边一时间一个传两,两个传仨地传了出去,最终如愿传到了周文王那里。可惜周文王并未放在心上,的确,一个只懂钓鱼算卦的穷老头,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姜子牙心中有数,等了那么久,他不急于一时。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
一日,姜子牙如常在磻溪垂钓,樵夫武吉路过见他钓鱼方式奇怪,甚为不解,便停下来问姜子牙贵姓。姜子牙如实回答,武吉听完很是不屑。姜子牙毫不在意武吉的态度,只是看了看武吉的面相,说:“你今天进城会打死人。”武吉更为不屑。不料,武吉进城后,果然因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而招来杀身大祸,正在此时,西伯姬昌路过,知道武吉是个孝子,便送给他十两黄金,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秋后回来领罪。武吉回家后立刻带着老母来向姜子牙求救。姜子牙收武吉为徒。并教他兵法。又教他挖坑施咒破解了他的劫数。
秋后,西伯发现武吉并未守信出现,算了一卦,发现武吉已死,以为武吉畏罪自杀,此事便不了了之。
某日,西伯来到渭水河边打猎,忽然听到有人唱歌:“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隆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漫瞄寻贤路……”姬昌命人将唱歌的人找来,一看居然是武吉,很是吃惊:“你怎能骗我,没有及时去领罪,反而在这边唱歌?”武吉如实交待了一切,并说这歌也是姜子牙所作。姬昌认为姜子牙必是自己此次游猎临行前卦中所显示的贤能之辈,当即赦免了武吉,还命他带路寻访姜子牙。
河边幽静的林子里传来了阵阵马蹄声,喧哗的人声由远而近。姜子牙知道,大鱼来了。
然而,绿阴之下,坐石之旁,鱼竿漂在水面,不见子牙,姬昌心中甚是抑郁。原来,姜子牙为了考验姬昌,躲了起来。
“求贤远出到溪头,不见贤人只见钓,一竹青丝垂绿柳,满江红日水空流。”
西伯回去后,很是不甘。派一名士兵去请姜子牙。但姜子牙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是自言自语道:“鱼儿不上钩,虾儿来捣乱!”
西伯又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理睬来接他的人,只说:“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西伯这才意识到,这个姜子牙必是嫌自己诚意不够,要亲自去请他才好。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亲自去请姜子牙。
“西风起兮自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依?五凤鸣兮真主现,垂钩竿兮知我稀。”西伯到的时候听到姜子牙的歌声,甚是开怀,他终于如愿在河边见到了已放下鱼钩的姜子牙。二人把手言谈,聊得十分投机。姬昌发现姜子牙学识渊博,历史和时势无一不通,便问他治国兴邦之道,姜子牙立刻将心中酝酿已久的“三常”之说提了出来,“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这“三常”的意思呢,是说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和使用人才。西伯听后很得心意:“我祖上太公曾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说的应该就是您吧?我盼望先生这样的人才很久了!”
姬昌带着姜子牙一起回宫,拜姜子牙为太师,人称“太公望”。至此,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有了姜子牙的帮忙,周文王治国如有神助,在百姓心中的声誉渐高。商纣王开始怀疑姬昌图谋不轨,就趁机将周文王拘捕,于是姜子牙想尽办法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献给纣王,花了很大的代价赎出了文王。文王归国后,开始暗地里同姜子牙谋划伐纣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