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年轮更替。他在渭水河边钓鱼已经很久了。
时间在蹉跎中随着渭水东流而去,而他的头发,早已从花白变成了全白。唯一不变的,是每天坐在同一个地方,用同一个姿势垂钓。如果走近他便会发现,他用的是直钩钓鱼,鱼钩上也没挂香饵,而鱼钩,居然离着水面有三尺远!
人人都道他已疯而成魔,彼时正值殷商王朝统治时期,统治者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以致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到处都是怨声载道。来去匆匆的路人,为了生计忙碌奔波,无暇驻足停留,无意去关注这位渭水河边闲得无聊的渔翁,偶尔留下的,也不过是各种嘲笑和讽刺。那只言片语,随风而来,转瞬即逝。他不过捋捋胡子,微微一笑,投竿抛饵,继续“垂钓”。而他两膝跪踞的石头上,居然磨出了两道浅浅的印。垂钓多年,依旧毫无收获,有人劝他换个方式钓,也有人直接劝他放弃,他听了,依旧捋捋胡子,微微一笑,投竿抛饵,一成不变地用自己的方式钓鱼。
他是姜子牙,他只是在等,等待一个时机。
姜子牙,姜姓,吕氏(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姓”指的是“女生”,后来到了父系氏族,以男性为主有了氏,直到春秋战国以后,随着氏越来越多,姓和氏才逐渐合二为一,发展到现在,成了所谓的姓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姜尚的先世是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故为吕氏,也称吕尚。
年轻时候的姜子牙,在朝歌宰过牛,又在孟津卖过酒,虽然生活贫寒,但是胸怀大志,一直研究着安邦治国之道,以期大展宏图,能够为国效劳。
岁月蹉跎,转眼已是白发苍苍。纵然一直都怀才不遇,纵然大半生都蹉跎在穷困潦倒中。他从未怀疑过自己,他一直相信,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胸怀济世,总有一天会实现。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在他看来,不过是世俗的偏见。
直到暮年,才在商纣王朝中担任“下大夫”一职。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一直怀才不遇,后来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愤然离去,弃官逃到西岐。届时的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在前途未明之际,他隐居在渭水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里,以待时机,并且钓鱼解闷。旁人都道他傻,说他一辈子都不可能钓到鱼,然而他何尝是真的在钓鱼?
之所以逃到西岐,是因为他听闻西伯姬昌一直都施行仁政,实行勤俭之风,以仁义治国,人心安定,国力日益昌盛,天下民众都倾心于生活在这种统治之下,周围各大诸侯都有依附之势。姜子牙人老但是志气未老,知悉姬昌为了安邦治国,正在大力招纳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了商朝,远离了纣王的残暴统治,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由,以静观世态的变,希望有一天能获得姬昌的赏识,从而实现他内心的抱负。
平常的鱼儿忍不住诱惑,一个不小心便失去自我。他要等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大鱼,一条能让他实现愿望的“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