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从政散论
现在二三十岁的人,是跨世纪的一代人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担将历史地落在他们身上。认识这一必然趋势和重大使命,是加强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自身修养锻炼的首要课题。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建设至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就要求那个时候的领导人才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扎实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华民族新的崛起和腾飞竭尽全力。二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三是要有战略观念,这个观念是危机感、紧迫感和坚定必胜信念的统一,信息、知识和战略思考的统一,专业化和综合化的统一,要敢于开拓,勇于进取,把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讲求实效,不图虚名。青年同志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面对未来,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选拔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庄重地提到全党的面前,并且对青年知识分子寄予厚望。在1979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就提出了建立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的问题,紧接着又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胆起用中青年知识分子干部”的号召,制定了选拔干部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1983年,党中央又明确提出选拔各级领导班子第三梯队的问题,用军事学上的一句术语,进一步强调了接班人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尽早地培养和选拔跨世纪的一代人才,中共中央组织部根据中央的指示,下发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指出“为了建设好第三梯队,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年轻而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党政领导干部,改善省、地、县(包括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结构,决定从今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每年都要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进行重点培养锻炼,几年后择优选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这是实现领导班子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应作为培养干部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选拔中青年干部极为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就讲:“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陈云同志也说:“必须成千上万地选拔中青年干部。”“成千上万,这是工作的需要”。“只有成千上万地提拔经过选择的好的中青年干部,才能使我们的干部交接班稳定的进行。”“只有成千上万,才能使兴风作浪的分子搞不起大乱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在培养选拔接班人问题上立场更加坚定。党中央把大胆选拔中青年干部,加强各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看成是有效地反对和平演变,打胜“无硝烟战争”,确保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永远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确保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决定性对策。为此,中组部还专门起草了“关于大力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意见”,对这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青年同志应当从党中央的这一系列决策和规定中,受到鼓舞,增强信心,认清形势,在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下,努力使自己适应形势的需要,做好承担跨世纪重任的角色准备。
现在的年轻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良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又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气氛中受到系统的教育,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和社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接触,思想活跃,信息灵通,勤于思考,勇于开拓。现在的问题是,年轻人由于各方面还不成熟,在看问题和处事上容易发生偏颇,在自我评价中往往也出现这种倾向。一种表现是,感觉到自己什么都不行,对自我价值和未来表现缺乏信心,对立志做一个跨世纪人才没有雄心壮志;另一种表现是,感觉到自己什么都行,再不需要接受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以及实践的锻炼,就可以担当重任。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对的。两种思想表现尽管形式截然不同,但其思想根源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出于小知识分子的患得患失。认识不到青年干部整体的优势,认识不到自己的历史价值和作用,是对前途缺乏信心无所作为的表现。青年人虽然年轻时显得稚嫩,不很成熟,但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和提高,总会成熟起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跨世纪的任务虽然繁重,但只要有一代敢于为民族为国家献身的人才,事业总会取得辉煌的成果的。因此,对自己和自己所在的这一支队伍,这一代人,缺乏信心是没有根据的。相反,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在不接受教育不锻炼提高的情况下就可以担当历史大任,那就更不对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炼不成才”,这句古朴的格言含有雄辩的哲学思考。青年同志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在现实生活中苦心磨炼。甘肃省从1980年以来,坚持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调优秀分子到基层培养锻炼,这些年轻人走出校门的时候,都是二十多岁,各方面显得都不成熟,但他们有做跨世纪人才的雄心壮志,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深入基层进行艰苦的磨练,在各级组织的关怀下,已经成为基层第一线工作中的一批骨干力量。与此同时,这些年按正常渠道分配到各条战线的一些青年同志,也有不少已经成才,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些事实说明,青年一代争做跨世纪的人才完全是有可能的,客观环境自不待说,主观条件也具备了这种可能。
争做跨世纪的领导人才,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信念。青年同志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快,但由于缺乏政治锻炼,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左右和支配。现在时常听到这样一种担心,说社会主义在东欧一些国家出了问题,在中国还能不能行得通,马列主义在好多国家都已经不吃香了,在中国,这面旗帜能够打多久。更有一些年轻人,在改革开放中接触了一些外面的东西,对西方的东西盲目崇拜,好像外国的东西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行。这些都说明了这些年轻人的无知和幼稚。中国革命和建设几十年的历史说明,中国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是没有出路的,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事无成的,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是要走邪路的,离开无产阶级专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要遭殃的。到了21世纪,尽管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对这些基本原则不能动摇。这是我国人民几十年来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近几年一些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局势的演变和发展,固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压力和困难,但应该看到,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发展中出现的曲折和暂时现象,不代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流。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研究中国国情,没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总认为外国的什么都比中国的好,这是数典忘祖,赤裸裸的奴才思想。我们不否认外国的先进技术和一些好的方面,对于这些我们要认真学习、大胆借鉴,但我们也不能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盲目地崇拜别人会丧失自信心,盲目的菲薄自己同样会瓦解军心,涣散斗志。有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道德不加分析而全盘否定,难道这是公正的吗?有人对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旗帜指引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视而不见,难道这是用心善良吗?因此,从某种意义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的前提,当代青年一定要首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了,才能够树立雄心壮志,为民族为国家的前途奋斗终生,才能够和党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同心同德,保持一致,才能够具备做一代跨世纪人才的起码标准和条件。
立志做跨世纪的领导人才,要认真学习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树立群众观点,加强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培养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不良倾向。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几十年来进行革命和建设无往不胜的传家法宝。毛泽东同志就曾多次指出,青年知识分子要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当前我国青年队伍的状况来看,这个教诲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联系群众深入实践方面,当代青年中的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有这方面的认识和自觉性。但是有些倾向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种表现是,自命清高,看不起工农群众,好像农民的脚上真的有“牛屎”,工人就是做工的“机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第二种表现是,否认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认为知识分子既然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就没有必要向工农群众学习,更没有必要接受工农群众的教育和领导,知识分子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导阶级。第三种表现是,害怕艰苦,贪图安逸,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到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第四是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得工农群众的感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去认识问题,解释问题,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人民群众不买他的账。第五是价值观念发生严重扭曲,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出人头地的思想严重泛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步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待遇一步步提高,知识分子作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的社会作用和重要贡献,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好评。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到,知识分子既有作为劳动人民一部分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一面,又有必须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接受教育甚至改造的一面。接受人民群众教育和实践锻炼,这是由知识分子这个阶层的特定形态决定的。知识分子如果脱离了实践,脱离了群众,就成为孤家寡人,尽管一肚子“阳春白雪”,但“和者盖寡”。如果认为地位提高了,就可以翘尾巴了,就可以瞧不起工农群众了,就可以不和工农群众结合了,那就完全错了。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土壤和摇篮,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良师和诤友,怎么能脱离人民群众自闯码头呢?所以,要做跨世纪的领导人才,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绝对不能动摇,在这个问题上若有动摇,就将失去根本和基础。
立志做跨世纪的领导人才,还要不断学习、探索、进取,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为了适应跨世纪全方位领导工作和新形势的需要,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观念的确立和更新是第一位的事。不能认为青年人就一定观念新,头脑反应快就一定信息灵通。要通过刻苦学习,广泛采集信息,不断更新观念,使思想始终紧跟历史发展的节拍,意识超前站在指导工作的风口浪尖。观念的确立是成功的一半,认识跟不上去就无法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不断拓展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具备作为跨世纪领导人才的真才实学。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任何一种专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更何况在人生二三十个年头里所经历的事情,在大学四五年间所学到的知识,比起苍茫人生,浩繁社会,真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所以,对现在年轻的知识分子来说,在专业知识的深造和拓宽上还不是满足的时候。不要认为大学毕业了,文凭到手了,就什么都有了,什么都能做了。到了21世纪,恐怕真正使自己为难的,还是学而不深,专业知识不够用。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及早进行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化的练习和准备,特别是要认真学习行政管理和组织领导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向广、博、杂的方向发展。从事社会科学专业的青年,要学习经济预测和分析,要学习价值规律,要学习电子计算机;从事自然科学的青年,要学习社会发展史,要学习文学、学习哲学。组织领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宏观控制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是每个跨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讲求务实高效的工作方法,反对任何哗众取宠和华而不实,从一开始就养成扎扎实实,不尚空谈,多干实事,多出成果的良好作风,把敢想敢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要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出人头地、标榜自己和患得患失的习气,不搞吹牛撒谎,不搞急功近利,不挑剔怕难,不贪功推过,一步一个脚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当代青年中,现在存在这样一些倾向:有的人热衷于交往,成天黑夜跑跑颠颠,但不知道坐下来学习学习;有的人喜尚空谈,但不愿去干具体工作;有的人说起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但做起来处处受阻甚至一窍不通;有的人自我意识很强,考虑问题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稍有不顺,就向组织讨价还价。如此种种,抑或是作风问题,抑或是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但不管是什么方面的问题,只要问题存在,就会影响成为合格的跨世纪领导人才。青年同志一定要警惕这些不良倾向的影响,要和这些不良思想做斗争,把双脚深深地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沃土之中,使自己沐浴党的路线和政策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成为对祖国对民族真正有用的栋梁之材!
(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