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卒保车”本为象棋战术用语。它已广泛运用到社会的许多领域。意思是:为了全局的利益,有时要丢失一些局部利益。它有时表现出被动的特征。“两害相衡从其轻”,为了“帅”的安全而舍车马,为了车的安全而抛小卒。
高明的谋略家,胸中时时都要装有种种利益的砝码,权衡利害,决心和计划不被小利所诱惑,也不为小害所影响,把握全局,措置自如。
体察民情乔治六世得民心
乔治六世登位之初,因为口吃这一生理缺陷,做事情畏畏缩缩,对王政缺乏足够的信心,无形中,在人们心里形成了一个“平庸国王”的形像。人们对比较精明强干的前国王产生怀念之情,而对新国王则不以为然。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当时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王室信任危机”。
乔治六世明白他所面临的严重局势。他在与口吃毛病作顽强斗争的同时,对王室的公务勤勤恳恳,从不马虎,终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王的“自我牺牲和奋斗作为”,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扭转了王室的信任危机。
欧洲大战爆发后,英国的一些名流贵人纷纷忙于安排自己的后路。他们或全家老小出走海外,或把家中财产、妻儿送往中立国家。当时,乔治六世的两位心爱的女儿分别才十三岁和十一岁,她们是王位的第一和第二继承人。臣下都非常清楚,战火纷飞中,万一两位公主遇上三长两短,大英帝王的宝座谁来继承?有一天,几位政府要员经过合计,去王宫觐见国王,请求道:“陛下,伦敦常被德国人轰炸,两位公主是否有必要先送到加拿大去,暂时避一段时间?”
对人们的好心建议,乔治六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做父母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女远离祸端?但乔治六世想到,自己身为英伦之主,在民族利益和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如果首先顾及自己家人的安危,怎能为臣民树立表率,使全国军民同舟共济,共御外敌?因此,乔治六世毅然谢绝了人们的好意,并且决定,无论德军对伦敦怎样狂轰滥炸,也决不离开王宫,他要将白金汉宫作为固定的司令部地址。
此后,乔治六世以一国之主的身份,与全国人民一道,同心抗敌,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伦敦遭受轰炸最猛烈的日子里,为了体恤民情,鼓舞士气,国王携同王后到首都各区和全国各地视察慰问军民,他甚至来到脏乱不堪的贫民区——伦敦东区去看望百姓,在工厂、商店的废墟中巡视。虽然他没有替人们解决多少实际困难,但国王体恤民情的作法,确实感人肺腑。因此,每当乔治六世来到一个地方时,成千上万的人便拥上前去,含泪高呼:“感谢上帝赐给了我们一位好国王!”
战争期间,乔治六世的足迹不仅遍布英伦三岛,而且几乎布满整个欧洲战场。他曾五次到国外巡视各地战场,到过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北非战场,访问过马耳他、意大利、比利时和雅典。乔治六世冒着生命危险的这些行动,对鼓舞土气、加强盟军的共同作战,从而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也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因而很快扭转了“王室信任危机”。战争结束后,邱吉尔首相在给国王的信中说到这一点时写道:“这场战争使王室同人民之间的联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了。陛下受到英国各界人士尊敬的程度,超过了以往历代英王。”
与士卒同甘苦,可以取信于士卒,与百姓同甘苦,可以取信于百姓,以一人之心,争取万人之心,精诚团结,患难与共,共渡难关,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因而,古今中外的帝王将相都把它作为治国治军的基本原则之一。
亨利王雪地长跪求教皇
在封建社会,人们往往把代表最高权力的皇帝和国王比作太阳,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却说皇帝、国王只不过是月亮,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权威,那就是教皇,只有教皇才配称为太阳。
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教会本来只是管理宗教事务的团体,但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教皇成了各国国王的共同的太上皇;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神权高于王权。不仅如此,教会还在各个国家拥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并且向各国居民收取“什一税”(即每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交教会);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等都必须为教会和神学服务。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监狱和刑法,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人如果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也就失掉了;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教皇则想加强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在矛盾激化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忏悔。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教皇。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一个个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遂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最后客死他乡。
显然,亨利的“卡诺莎之行”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特别是内部群雄并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想利用苦肉计取得和解,赢得喘息时间,以便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再和教皇较量。结果,他成功了。
千载难逢的独立良机
1945年8月9日,日军败局已定,其南部军最高司令官寺内寿一在西贡召见了印尼民族领袖苏加诺、哈达等人举行会谈。协议8月19日召开“独立筹备委员会”,24日宣布给予被它占领的印尼“独立”。但是,亲身经历荷兰、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印尼人民已不愿再受骗上当,决定利用日本帝国主义溃败和荷兰殖民主义者一时无力重返的时机,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民族独立。
8月14日,在日本通讯社里工作的印尼地下革命青年得知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雅加达地下抗日青年小组的领导人马上召开秘密会议,商讨印尼的民族独立问题。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日本投降意味着独立的时机已经到来,决定立即宣布独立。
8月15日至16日,苏加诺和哈达在抗日青年小组的支持下决定宣布独立。8月17日晨,苏加诺在其雅加达住宅前举行仪式,宣读了印度尼西亚独立宣言,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告印度尼西亚的独立。独立的喜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千岛之国,广大群众奔走相告,全国迅速掀起革命高潮,夺取日军武器,解放了许多城市。后来虽然荷兰殖民主义者卷土重来,妄图扼杀新生的印尼共和国以恢复失去的天堂,但是,“一旦独立,永远独立”的印尼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终于在1949年12月赢得了胜利。
印度尼西亚人民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反抗外来的殖民统治,但都没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8月的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苏加诺和印尼人民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战败、西方殖民主义者尚未返回的千载难逢的时机,利用这一权力真空及时发动起义,宣布独立,在国际上造成既成事实。这样,即使殖民者胆敢重来,践踏印尼民族的意志,必然激起强烈的反抗。
马歇尔选拔艾森豪威尔
1939年,马歇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以后,就以很大的精力为陆军选拔人才。
1941年7月,身为上校的艾森豪威尔被调到得克萨斯州的第三集团军任司令部参谋长。他在一次大规模的模拟演习中受到了司令克鲁格将军的赏识。正是这次演习结束后,马歇尔要求克鲁格推荐一名适合任陆军作战计划处处长的人选。克鲁格当即推荐了艾森豪威尔,并且作了很高的评价。马歇尔把艾森豪威尔的名字记了下来。
艾森豪威尔的仕途上还有一层障碍。他长期跟随麦克阿瑟,被人们看作是麦克阿瑟的人,而马歇尔与麦克阿瑟是有隔阂的。尽管如此,马歇尔仍然认为,个人的恩怨不应影响对艾森豪威尔的使用。
回到华盛顿以后,马歇尔把助手克拉克将军召来,请他也推荐10名作战计划处处长的人选。克拉克说:“我很乐意做这件事。但我想推荐的只有一人。如果非要10个不可,我只能在此人的名字下面标上9个‘同上’”。“那么,这个人是谁呢?”马歇尔追问说。“艾森豪威尔”。不久以后,马歇尔便任命了艾森豪威尔为作战计划处副处长。
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不了解,因此想亲自考察一下。在艾森豪威尔报到的那一天,马歇尔简明扼要地向他介绍了西太平洋上的军事形势,然后问道:“我们的行动方针应该是什么?”艾森豪威尔沉默了一会儿说:“请让我考虑几小时。”几小时后,他把结论告诉了马歇尔。这一结论正和马歇尔自己的结论是一致的。从此,马歇尔便十分信任艾森豪威尔了。不久,马歇尔又提升他为作战计划处处长。
艾森豪威尔任处长期间十分称职,而且解决了许多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1942年6月,在马歇尔的提议下,艾森豪威尔越过了陆军中许多高级将领,成为欧洲战区司令。同年11月,又由于马歇尔的提议,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进攻北非的盟军统帅。
艾森豪威尔的私生活不够检点,他在欧洲任战区司令时,曾从伦敦选了一名美貌迷人的女司机。她名义上为艾森豪威尔开车,实际上成了艾森豪威尔的情妇。这一切都没影响马歇尔对他的信任。1943年12月,在马歇尔的支持下,艾森豪威尔又成为盟军最高统帅。
战后,美国陆军部长****生十分钦佩马歇尔慧眼识人的本领,曾对马歇尔说:“将军,胜利的首功应该归于您,因为是您选择了艾森豪威尔。”
慧眼识人对一项事业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人才,则应不拘一格地提拔。
罗斯福巧用比喻打击孤立派
1941年5月21日,美国运输船罗宾·摩尔号从纽约到开普敦的途中,被德国潜艇击沉。事件发生不久,海军部长诺克斯乘机提出美海军护航的主张。国会中孤立派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他们指责说,护航就是宣战,将导致与德国的全面战争。孤立派费什甚至要弹劾诺克斯。国会中主战派与孤立派争论十分激烈,双方互不相让。
正在双方争得难分难解之际,1941年9月4日,德国潜艇炮击了美国驱逐舰格里尔号。罗斯福认为这是反击孤立派的好时机。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罗斯福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又用其惯用的打比方的方式说:“如果不理会这种攻击,就如同一个当父亲的,当他的孩子们去上学的路上遭到埋伏在树丛中歹徒的射击,尽管没有打中,他却不能不闻不问。他应当去搜寻这些树丛,抓住这些歹徒,把他们消灭掉。”9月11日,罗斯福指令美国军舰对德国军舰“见了就打”。他又比喻说:“在响尾蛇摆开架势要咬你的时候,你不会等它咬了你才把它踩死。”两天之后,他又下令对北美到冰岛航线上的美国船只进行全面护航。
罗斯福是一位闻名世界的演说家。他善用比喻法,使他在许多问题上获得成功。
前苏军轻取布拉格
1968年8月,前苏联最高领导人经过反复研究,认定捷克斯洛伐克以杜布切克为首的现任党中央企图反对前苏联、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捷克斯洛伐克正面临着“反革命”复辟的危险。因此前苏联决定,立即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对其实行武装占领。
8月20日夜11时,捷克斯洛伐克首都万籁俱寂,人们大都进入甜美的梦乡,街上悄无声息,一片和平安宁。只有党中央大楼里,捷共中央主席团成员正在开会,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做准备。这时,一架前苏联民用客机忽然飞临布拉格机场上空。飞机不断地用急促的讯号向机场控制室呼救,说飞机发生机械故障,要求机场准许紧急着陆。老大哥前苏联飞机有难,自己怎能不管。机场领导迅速决定,准许前苏联客机紧急降落。
飞机慢慢着陆,机场工作人员迎在机舱门口,准备随时给予前苏联同志一切帮助。舱门终于打开。机场工作人员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飞机上蜂拥冲出的哪里是什么游客,原来是一群群全副武装的士兵!
还没等机场工作人员醒过梦来,飞机上冲下的苏军突击队员已迅速奔向机场各个角落。刹时间,守卫机场的捷克军人被缴械,机场全部落入苏军突击队手中。
紧接着,一架又一架装载着坦克、装甲车和空降部队的苏军巨型运输机从天而降。当天夜里,苏军就不费一枪一弹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布拉格的各个重要据点。
“特洛伊木马”是历史上一个著名战计,这种战计的核心就是,把军队隐蔽地、让敌人毫无察觉地渗入敌人的心脏,然后突然中心开花,迅速控制敌人心脏地带,里应外合,一举占领敌人阵地。前苏军占领布拉格用的正是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