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宽容大度化仇为友
1754年,美国独立以前,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选举在亚历山大里亚举行。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乔治·华盛顿上校作为这里的驻军长官也参加了选举活动。
选举最后集中于两个候选人。大多数人都支持华盛顿推举的候选人。但有一名叫威廉·宾的人则坚决反对。为此,他同华盛顿发生了急烈的争吵。争吵中,华盛顿失言说了一句冒犯对方的话,这无异于火上加油。脾气暴躁的宾怒不可遏,一拳把华盛顿打倒在地。
华盛顿的朋友们围了上来,高声叫喊要揍威廉·宾。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华盛顿部下听说自己的司令官被辱,马上带枪奔了过来,气氛十分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华盛顿一声令下,威廉·宾就会被打成肉泥。然而,华盛顿是一个头脑冷静的人,他只说了一句:“这不关你们的事。”就这样,事态才没有扩大。
第二天,威廉·宾收到了华盛顿派人送来的一张便条,要他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威廉·宾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华盛顿约他决斗。于是,富有骑士精神的宾毫不畏惧地拿了一把手枪,只身前往。
一路上,威廉·宾都在想如何对付身为上校的华盛顿。但当他到达那家小酒店时却大出意料之外。他见到了华盛顿的一张真诚的笑脸和一桌丰盛的酒莱。
“宾先生”,华盛顿热诚地说,“犯错误乃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则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我昨天是不对的,你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和解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宾被华盛顿的宽容感动了,忙把手伸给华盛顿:“华盛顿先生,也请你原谅我昨天的鲁莽与无礼。”
从此以后,威廉·宾成为华盛顿的坚定的拥护者。
当华盛顿被打倒在地时,是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悔恨终身的事的。可贵的是华盛顿能保持冷静,以宽容来解决问题,把一个仇人变成了忠诚的拥护者。
路易十六乔装出逃
1790年,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国王路易十六表面答应,私下与欧洲各国君主勾结,一心想镇压革命,并决定逃亡比利时,然后率领保皇军同外国干涉者一同打回法国。
路易十六要出逃,当然不能大摇大摆地公开走。经过一番密谋,路易十六拟就了详尽的出逃计划,由长期在法国宫廷混迹的瑞典人费尔塞纳负责把国王一家送出巴黎。东部军团司令兼洛林省省长布耶将军负责沿途的安全。为了确保安全,布耶将军亲令其子充当前哨。王后的女仆图雷尔夫人装成俄国人科尔夫男爵的夫人,并弄来了护照。国王扮作名叫杜朗的总管;六岁的王子男扮女装,与他十三岁的姐姐都装作“科尔夫男爵”夫人的女儿。王后扮作孩子的家庭教师。同行的国王的妹妹等人也一一作了相应的安排。
1791年6月20日夜间10点,图雷尔夫人与两个孩子上了费尔塞纳准备的停在杜伊勒里宫外的马车。王后留在宫内,装模作样上床就寝。在同一时间内,路易十六也在自己卧室里解衣上床。负责监视国王的拉法耶特见一切正常,便退出王宫。
午夜1点光景,路易十六蹑手蹑脚地起身穿好仆役服装,从暗梯走进王后卧室。此时王后已打扮就绪。三分钟后,两人手挽着手,若无其事地穿过宫内院子。卫兵以为是一对仆役趁主人安睡之际出去调情,因而未加干涉。国王的妹妹和两个女仆也如法炮制,溜出王宫。
全体出逃人员登上“科尔夫男爵”夫人那辆豪华轿式马车,很快驶出巴黎,向东而去,一路上安全地通过了好几个驿站。每到一站,扮作总管的国王还故作姿态地下车同车夫寒喧几句。路易十六出逃几乎成功,只是因为到了布耶将军的管区瓦伦太早,布耶没来得及迎接,才被驿站站长德鲁埃认出,后又被押送回巴黎。
乔装打扮,改头换面,最能瞒天过海,欺人耳目。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预期目的。路易十六出逃,其计划是无懈可击的,只是因意外因素而导致事泄,功败垂成。
拿破仑答非所问摆脱纠缠
1797年,年轻的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在意大利战场取得全胜,凯旋而归。从此,他在巴黎社交界身价百倍,也成为众多贵妇人追逐青睐的对象。然而,拿破仑不喜欢这一套,并且有些讨厌。可是,有些人硬是紧追不放,纠缠不休。当时的才女、文学家斯达尔夫人,几个月中一直在给拿破仑写信,想结识拿破仑。一天晚上的舞会上,斯达尔夫人头上缠着宽大的包头布,手上拿着桂枝,穿过人群,迎着拿破仑走来。拿破仑实在无法避开。当斯达尔夫人把一束桂枝送给拿破仑时,他说:“应该把桂枝留给缪斯(即文艺之神)。”斯达尔夫人认为这是一句俏皮话,并不感到尴尬。她继续没话找话地与拿破仑纠缠,拿破仑出于礼貌也不好生硬地中断谈话。
“将军,您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呢?”
“是我的妻子。”
“这太简单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谁呢?”
“是最会料理家务的女人。”
“这我想到了,那么,您认为谁是女中豪杰呢?”
“是孩子生的最多的女人,夫人。”
他们这样一问一答,愈谈愈没趣。斯达尔夫人感到局促不安,也不想再自讨没趣,只得作罢。
摆在面前的请求,如果是强人所难,一般人的办法是拒绝了事。然而,针对不同对象,拒绝方式不能只有一种,有时需要直截了当,有时需要婉转隐讳。拿破仑心中不愿,又不便公开拒绝,而采取不冷不热、答非所问的办法,使斯达尔夫人自感无趣而告退。这虽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可见拿破仑为人处事的机智。
走私者蒙骗宪兵
彼得·克鲁泡特金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革命家。1872年他旅行去维也纳。在维也纳他购买了许多革命书籍和社会主义报纸的合订本。这些书报在俄国是根本见不到的,而革命者偏偏又极其需要它。
克鲁泡特金决心无论如何要将这些书报带回俄国。当时这些东西对俄国来说是绝对禁止的,通过海关绝不可能带进俄国。于是,克鲁泡特金找到在波兰和俄国边境做走私生意的犹太人,托他们把这些违禁读物偷偷运进俄国境内。
克鲁泡特金事先来到约定好的俄国车站,等候运书的犹太人。约定的日期到了,克鲁泡特金等在站台上。站台上沙俄的宪兵来回巡视,看见可疑的人和可疑的行李就走过去搜查。克鲁泡特金很紧张,因为他那包书籍包装很大,弄不好就会引起车站宪兵的注意和怀疑,以致前功尽弃。
不一会儿,克鲁泡特金看见那个帮他偷运的犹太人化装成一个搬运工从一列货车上抬下一大包行李,向他走过来。与此同时,巡逻的宪兵也注意到了搬运工扛着的大包裹。他慢慢地向这边踱过来,眼睛警惕地盯着前面的两个人。这时,“搬运工”冲着克鲁泡特金大声喊叫:“殿下,殿下,这是你等的行李,我为你拿来了!”
宪兵见搬运工高声大喊,毫不在意自己在旁边,没有任何心虚的迹象。同时,又听见他喊“殿下”,于是怀疑立时打消,不再向前走,又转身踱了回去。
原来,“搬运工”大喊大叫正是为了让宪兵听见,他还故意杜撰出一个“殿下”也是说给宪兵听的。
人们做违法事时,大都心情紧张,并会反映到脸色和言谈举止中。因此检查者常通过“察颜观色”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违法者。而聪明的人往往越在这时越理直气壮、从容自然、像平常一样,毫无心虚鬼祟、掩饰避人之态。这样就会使检查者完全放松警惕,打消怀疑,从而蒙混过关。
国王与北极探险
萨洛蒙·奥古斯特·安德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著名探险家。为了得到北极圈内有关的科学数据,填补地图上的空白,他组织了一次北极探险。
1895年,经过周密计算和安排,安德烈在瑞典科学院正式提出乘飞船到北极探险的计划。在此之前,安德烈曾在美国学习了有关航空学的全部理论,并且制造过由气球而发展起来的飞船,有关飞行试验在美国和欧洲曾引起轰动。因此,安德烈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信心。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他的计划感兴趣,新闻界就是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加以报道的,这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对此项计划的态度。随之而来的便是经费问题,由于人们对此不信任和不关心,因此也就很少有人提供经费。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说起。
安德烈整天奔波,挨家挨户去找那些大富豪和大企业家,但有谁愿意投资于一项与己毫无关系的事业呢?又有谁愿意投资于一项也许没有任何成功机会的冒险事业呢?安德烈每天总是带着失望和疲倦回到家里。
经过很长时间的奔波,总算有一位好心而开明的大企业家表示愿意提供赞助,他甚至还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同时他还向安德烈提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希望这项冒险计划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是不是削弱了这次探险的意义呢?
安德烈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两人经过商量,决定让安德烈继续去募捐、扩大影响。但是,尽管安德烈想尽办法、跑遍全城,人们的反应仍然很冷淡;安德烈非常着急,情急生智,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探险计划写成一篇极其详细严谨的论文,用大量证据论证了这项计划的可行性及其意义,然后,他请那位开明的企业家想方设法把这份文章呈献给国王。
经过很多周折,国王终于见到了这篇文章。他对这个大胆的计划感到很新奇,于是召见了安德烈,并询问了有关探险的一些具体情况,两个人谈得很投机,最后安德烈要求国王象征性地提供一些小小的赞助,国王慨然应允。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新闻界对国王关注此事予以了报道。既然国王都对这件事感兴趣,那么许多名流、富豪也都跟着对探险一事纷纷予以关心,捐赠了大笔费用。许多普通民众也因此开始对这项计划感兴趣了,大家都明白了探险的意义。安德烈的事业终于不再是他一个人苦苦奔波的事业,而是变成了一项公众的事业。安德烈终于成功了!
巧借他人的力量和威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韬略。安德烈正是借助国王的力量,才使自己的探险事业取得了成功。
巴顿寄还雪茄烟
1942年8月,巴顿被任命为进攻北非的“火炬”战役中美军部队的主要指挥官。在同盟军将领制订具体计划时,他费尽了口舌。由于争论激烈,他一支接一支不停地吸烟。没多久,自己的烟就吸光了,于是不得不向在一起工作的海军助理布彻中校要烟抽。起初,布彻也客气地送几支烟给巴顿,但是欲壑难填,布彻苦心积存的大哈瓦那雪茄烟也全部被吸光了。临别时,巴顿怀着感激之情对布彻说;“谢谢你的雪茄烟。我一回华盛顿就会给你送一些来。”布彻听后,只是笑了笑,他认为巴顿仅是随便说说而已,然而,半个月以后,布彻果真收到了巴顿从美国寄来的一大批雪茄烟。原来,巴顿一回到美国就立即订购了大批雪茄烟,并叮嘱立即寄出。布彻收到烟后,十分感动。他根本没有想到,巴顿在百忙中还会记得随便说出的一句话。事后,他以赞许的心情对艾森豪威尔将军说:“乔治(指巴顿)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人要讲信誉。只要答应过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言必信”。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
瓦尔兰以言行劝友节俭
主持巴黎公社财政工作的瓦尔兰原是装订工人。他每天经手巨款,但从来不私自动用分文。一天深夜,瓦尔兰在审查公社委员会办公费用的单据,发现一张帝国服装商店的6000法郎帐单尚未支付。他经过调查,发现这是公社委员爱德做将军制服的账单,就提笔批了几个字:“公社没有钱购买这样贵重的衣服。”并对会计说:“这份账单不能支付,请你退给爱德将军。”
爱德将军知道后很生气,他找到瓦尔兰,不满意地说:“难道公社连这点钱也没有?我就不信!”
瓦尔兰态度温和地对爱德将军说:“您身上的制服确实已经很陈旧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公社财政方面的情况十分严重,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凡尔赛和普鲁士的军队包围着我们,我们前线的物资供应十分紧张,这点您比我更明白。”瓦尔兰拉着爱德的手继续说,“你我都是穷苦人,过去替资本家卖命,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想到昂贵的制服?现在工人选举我们管理公社,我们应该对工人阶级负责啊!”
瓦尔兰的一番话说服了爱德将军。他看了看瓦尔兰:身上仍穿着那套装订工的陈旧衣服,衣袖与两肩早已磨破,一条黑色军裤也有几处补丁。爱德将军惭愧地说:“是的,我不应该这样做,感谢您的帮助,请相信我吧!”说完就告辞。并亲自去退货。
循循善诱,娓娓动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是做说服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上面这个故事中,瓦尔兰之所以很快说服了爱德,除了方法得当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瓦尔兰自己的衣服也破了,但没有以权谋私换新的。律人者先律己,自律方能律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山鲁佐德使国王回心转意
山鲁亚尔是萨桑国的国王,为人公正,深得国民喜爱。一日山鲁亚尔出去打猎,他走后,王后打扮得花枝招展,同一群宫女、奴仆在御花园中纵情欢乐,直至日落。山鲁亚尔回来得知此事后,就杀了****的王后及宫女、奴仆。他愤怒异常,认为女人是最不可信任的,她们的爱情充满着虚伪,她们的衣服里充满着阴谋。从此山鲁亚尔厌恶妇女,由此产生报复心理。他每天娶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继续了三个年头。在国王的虐杀下,萨桑国的妇女,不是死于国王的屠杀下,便是逃之夭夭。可国王的报复之念未有丝毫减退。
这一天萨桑国的宰相跑遍全国,也未找到一个女子。他满腹忧虑、恐惧回到家里。宰相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山鲁佐德,小的叫敦亚佐德。山鲁佐德喜读历史书籍,熟悉古代帝国传记。她那天见父亲忧愁而归,便问何因,父亲对她讲了事情的经过。
山鲁佐德听完父亲的讲述,深为那些无辜被杀的女子惋惜。她决心要去牺牲自己,去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她向父亲提出了要求,宰相坚决不让自己的女儿去投虎口。但山鲁佐德固执己见,一再向父亲请求,最后宰相终于答应了自己女儿的要求。山鲁佐德胸有成竹,她要通过向国王讲故事,来使国王延长她的生命。时间越久,国王就会越发现她的聪明和知识的渊博,最终会放弃他那种对女人的荒唐见解。在临去时,山鲁佐德对敦亚佐德说:“妹妹,我进宫后,就打发人来接你。你到我面前的时候,对我这样说;‘请讲个故事给我听,让我们快快乐乐地消遣一夜吧。’若是安拉愿意,我所讲的故事也许能救人活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