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训或笋乃是制定伊斯兰教义的第二源泉。哈迪斯(圣训)的字面意义是,“通过聆听和启示传给人们的言语”。“笋乃”是行为的规则和方式或生活的方式。“这里哈迪斯是指先知的言语,笋乃指先知的行为。但实际上两者包括同样的根据,都用于他的行动、实践和言语。哈迪斯是笋乃的传述和记录,但“又包括了先知的各种历史要素”。每一段哈迪斯有两部分,那就是,依史纳得或萨纳得(意思是证明)和马题尼(意思是内容)。笋乃有三种:“可以是古里——先知的言论,费尔力——先知的行为和实践,或探格迪尔——对他人的行为和实践的默许”。
早在先知在世时,就觉得需要将他的言语和实践代代相传下来。伊斯兰的最重要的制度,如礼拜和天课宣布时,没有具体规定。尽管在这些方面《古兰经》有指令,是先知赋予其细节。在麦地那早期,当拉比亚部落的代表去谒见先知时,先知用下列言辞总结了他的命令:“记住这些,传给那些不在场的人”。在辞朝时,他作了有关穆斯林的责任和义务的演讲。他讲道:“这里在场的人必须将这一信息传达给不在场的人。”(《布哈里圣训集》3:37)。因此,可以说,在先知在世时就觉得需要笋乃。
穆斯林视先知的言行为指导源泉,他们迫切需要将哈迪斯保存下来,作为他们及其后代的指南。因此,他们不仅背诵下来,甚至为了保存,用笔墨记录下来了。关于这一点,阿布杜拉·伊本·阿玛尔说:“我常常描写叙利亚城市,如安条克、贝鲁特、大马士革、希穆斯以求学和文化中心而闻名。就是在这些学校,叙利亚学到了腓尼基人的书写字母,希伯来人的神学观念,希腊人的哲学思想以及罗马人的法律制度。所有这些学问帮助了叙利亚,对后期穆斯林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影响。穆斯林征服叙利亚之后,尽管阿拉麦克语和希腊语同阿拉伯语同时存在,阿拉伯语的古莱什方言则成为标准语。”
马立克、伍拜达和阿布·达尔达是叙利亚最初的伊斯兰教师。他们是由欧麦尔派去给叙利亚人教《古兰经》和教法的,作为《古兰经》老师,马立克在叙利亚度过了晚年。麦地那人氏伍拜达·本·萨米特,是收集过《古兰经》的人之一。阿布·伍拜达·加拉是宗教方面最有学问的人,以秉正执法而出名,另一位麦地那人氏阿布·达尔达,是先知的最有学问和最有修养的圣徒,他是大马士革的法官,在当地去世。当遇到任何困难时,他们可以会见先知,使问题得以解决。但先知去世后,出现了许多情况,从而使收集圣训成为可能。
先知去世后,随着伊斯兰的传播,先知的弟子们散居于整个伊斯兰世界。其结果,一个地方的人民不能取益于全部圣训,因只有在各个地区的不同弟子们才能背诵和记录圣训。因此,就需要收集圣训并记录下来。
随着伊斯兰国家的疆域扩展至各个地区,出现了关于政治、行政、社会和司法事务的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穆斯林想遵循《古兰经》和圣训的命令,但由于《古兰经》只论及广泛的原则,还有好多问题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穆斯林要步先知的后尘,深切感到了收集圣训的必要性。
先知去世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古兰经》,因此,对《古兰经》的正确解释产生了意见分歧。这种意见分歧导致了圣训的收集。“因为先知在圣训中对《古兰经》作了正确的解释和说明。”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许多熟知圣训的弟子们在战争中牺牲了,还有许多都去世了。他们的牺牲或去世,损失了好多珍贵的圣训,因为他们能背诵那些圣训。鉴于此,有思维敏捷的人感到有必要收集圣训。
各种圣训学校
当时有好多学术中心,其中麦加、麦地那、库法和巴士拉在圣训学历史方面为杰出者。建于麦加的圣训学校由伊本·阿巴斯、阿布杜拉·伊本·祖拜尔和他们的门弟领导。伊本·阿巴斯是许多圣训的传述人。麦地那成了伊斯兰圣训的第一个中心。麦地那学校的领导人是阿依莎、阿布杜拉·本·欧麦尔、阿布胡里里和他们的弟子们。在传授圣训方面,库法占有特殊地位。库法的学校由阿里·伊本·马苏德和他们的学生领导,巴士拉学校的领导者是巴士拉氏伊玛目哈桑和伊玛目祖赫里。前者是位知名的圣训学家,后者是第一位收集和编纂圣训者。麦加和麦地那的学校又称汉志学校,库法和巴士拉的学校又叫伊拉克学校,第三所学校,又称叙利亚学校,在大马士革出现了。
在先知在世时期,没有成文的圣训集。最早收集圣训的尝试是在第一世纪末(伊历)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进行的。据说,以伊本·什哈本著称的伊玛目祖赫里,是收集和编纂圣训的第一个人。他所收集的,尽管在其他早期作品中曾已提及过,但却失传了。欧麦尔·本·阿布杜里·阿齐兹,常常以“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欧麦尔二世”著称,他一直统治到伊历第一世纪末叶,他是第一位签署明确命令,要求将圣训记录下来的人。据传述,他写报告给艾布伯克·伊本·哈兹木:“凡是先知的话都要记录下来,因为我担心知识会失传,有学问的人会离去,除了先知的圣训外,不要接受任何东西。”第一部可靠的圣训集是伊玛目马里克·伊本·阿纳斯的《穆阿塔》。伊玛目在麦地那居住,创立了马里克法学派。他为研究圣训花了三十多年。伊玛目建立了一个名叫“圣训之家”的协会,其任务是收集圣训。他吸收远近各地的学生,其中一个来自喀什,另一个来自科尔多瓦。伊玛目马里克叙述的圣训以《克塔部·穆阿塔》为书名,由他的学弟穆罕默德·伊本·叶哈雅编辑下来的。伊玛目马里克的《穆阿塔》推动了圣训的收集。现在圣训的研究成为穆斯林学者的主要吸引领域,有关圣训研究的中心遍布世界各地。伊玛目沙斐的《克塔部·伍玛》和伊玛目艾哈曼德·伊本·罕班里的《玛史纳得》是次选的圣训作品。
真、伪圣训的区别
先知去世后,许多不安分的人,为了达到其目的,开始伪造圣训。不同的党派和宗派也向伊斯兰政权进行挑战,为了支持自己的事业,各派别决心要伪造、杜撰圣训。因此,在伍麦叶王朝时期和阿巴斯王朝早期,伪造圣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这样,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以考证圣训的正确性。对圣训学家来说,从伪圣训中鉴别出真圣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收集和编纂圣训时,圣训学家们用了两种方法,即,里瓦叶提和迪拉叶提。
1.里瓦叶提:里瓦叶提与圣训的传述有关。要考证凡是传述过圣训的人,都要以他的品德为参考。正如桂劳姆所说,“对保证人的品德进行调查,看他们的道德和宗教操守是否令人满意,是否接受过异端教条的教育,是否具有忠诚的声誉,是否有能力传述他们所听到的东西。最后一点,他们必须有能力在民事法庭上证明,谁的证言可以接受。”除此而外,他们尽力查明,传述可以通过各种必要的路径一直追溯到先知。下面是里瓦叶提的一些筛选圣训的原则。
(1)通过可信任的传述人系列,可以将每条圣训追溯到先知,但必须对传述人的名字、别名、家系和职业进行详细考证。
(2)要参照其诚实、虔敬程度和可靠性,对每个传述人的特性进行全面考证。
(3)倘若传述人是位杰出的人物,但其记忆力不强,他的传述就不能接受。
(4)倘若传述人在传述任何圣训期间有过说谎的现象,他的传述就不予考虑。
(5)倘若传述人在传述圣训时,有犯罪或疏忽现象,他的传述就不予认可。
(6)倘若传述人凭想象传圣训,或者倘若他持有自己独特的宗教观点,他的传述就不予理睬。
(7)传述人必须声明他在场或他听到先知亲口说出的圣训,或他必须说出可以联系到先知的一个完整的传述人系列。还必须由历史证据加以证实,否则,传述就要全部加以拒绝。
(8)还必须证实,每个传述人时代必须与他所听到的圣训年代相符。
(9)通过不同的传述人发展了一套详细的考证系统。
(10)因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所以,即使最小的偏差和差异也不会在正文中出现。只有细小的增加或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