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这本书约有200万字,共52卷,记载了1892种药材,新增药物374种,记载处方多达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也作出贡献,就连达尔文也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除了这本能够影响全世界的《本草纲目》之外,明朝医学方面的著作还有《普济方》《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等书籍。
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之中,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科技的发展就能够提高国家的发达水平,到了明朝,农学方面也有了很多非常著名的著作问世。
公元1376年,俞宗本撰写了一本叫做《种树书》的农学著作,顾名思义,这本《种树书》记载的就是如何种植树木,其中就有很多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方法。
公元1406年,朱橚撰写的《救荒本草》问世,这个朱橚可不是普通的百姓,他是朱元璋第五个儿子,身为王爷的他对于江山社稷等大事似乎根本就不上心,反而对于医学和农学非常感兴趣。在他的一生之中,他撰写了四部书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救荒本草》,这本书中记载了414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那就是野生植物学。
中国封建社会之中,百姓们流离失所的日子并不少,尤其是在每个朝代末期,都会出现赋税繁重、灾害频繁的现象,到了这种时候,老百姓们也只能依靠草根、树皮果腹。朱橚得知了这种情况之后,就决定要描写一本专门记载这些野生植物的书籍。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记录了多种野外之物,并且还描述了这些野外植物的外观特征等,所以,《救荒本草》在植物描述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如花基数、叶脉、花序等。此外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能够简洁、确切地描述出植物特征的植物学术语,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除了种植物方面得到了发展,就连畜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过并不是指明朝出现了某种非常罕见的动物,而是出现了兽医方面的书籍,这就是由喻仁、喻杰合著《元亨疗马集》,书中记载了很多对动物的治疗方法,其中很多种治疗方案沿用至今。
农业和纺织业技术的发展,让明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科学技术则是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冷兵器擅长的军事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火药的广泛应用。
早在魏晋时期,火药就已经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但是没有什么科技含量,更多的则是用在药理方面,到了宋朝,火药才开始进入军事领域,但并未完全发挥其功效,直到明朝,火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才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甚至可以说明朝能够建立,也得力于火药武器。
想当年,朱元璋刚刚发展了自己反元的队伍,但是和蒙古骑兵相抗衡还是非常吃力的,就在这个时候,起义军中有一个叫做焦玉的人拿出了自己研制的火器,并向朱元璋说明其厉害程度。就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个宝贝,朱元璋的部队才能在和蒙古骑兵相对抗的时候取得绝对的优势。尝到了甜头的朱元璋赶紧让焦玉继续研究火器,以便对抗其他起义军部队。在此之后,当朱元璋和陈友谅交上手的时候,也正是因为合理利用了火药,才能够取得关键性战役的胜利,比如洪都保卫战、比如鄱阳湖大战。
也正是因为从火药之中得到了好处,所以纵观整个明朝,无论哪一个皇帝,都非常注重火药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甚至在自己的御林军之中也建立了专门使用火药武器的军队——神机营。
神机营并不像是东厂锦衣卫那样大名鼎鼎,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内卫京师,外备征战”,他们手中所持有的武器正是明朝最先进、最高科技的火枪。据史料记载,神机营成立于永乐年间,朱棣最开始的目的是要建立出一支炮兵精锐部队,完成特定的军事任务,这样说起来,有点类似现如今的特种兵部队。
可以说在明朝初年,他们所掌握的火药技术远远先进于西方世界,但随着社会治安的稳定,火药技术也停滞不前,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反而被西方世界所超过。在这个时期,葡萄牙的海军常常和海盗相互勾结,对于明朝的沿海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明朝负责抗击葡军的官员发现葡萄牙舰艇上的火炮,觉得这种武器不仅射程远,杀伤力也足够强大,如果中国的船只上面也拥有这样的武器,别说葡萄牙了,就连“苹果牙”也不敢来犯。
明朝一直自恃是全世界最富强的国度,所以不会轻易承认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所以有了危机意识的大明王朝又重新重视起火药技术的研究。不要以为“山寨货”只是现在才出现的,明朝同样也有,他们仔细研究了从葡萄牙战队中找来的火炮,也做出了同样的国产山寨火炮,不仅如此,在技术上还有了全新的突破,所以在火药装备上又重新回到了世界先进的队伍中。
提到火药,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明朝曾经有人通过火药,完成了一次“飞天”旅行,这个人就是万户。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尾期,明朝在科技方面有很多高明的东西,至少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高科技的产物,还真是不少,虽然不至于让人眼花缭乱,但掏出来也是响当当的。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那些所谓的大侠除了会轻功之外,还有一种方法飞,那就是借助风力,远离地面,类似于现如今的飞机,当然武侠小说中的飞行器材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中国封建社会并没有实现的可能。可是在明朝,却出现了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这个人叫做万户。
在元朝,万户是一个官衔,相当于万夫之长,可到了明朝,却成了一个人名,一个不怕死的、勇敢的人。关于万户这个人的身家来历,也有诸多种传闻:
有一种说法是,他原先是一名木匠,手艺非常精巧,丝毫不比鲁班的差,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研究如何来制造飞鸟。后来的一次机遇让他走进了兵营,平日里除了操练之外,就是喜欢改良那些刀枪车船,这样的一个人才赢得了班背大将的垂青,很快两个人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通过平日的交谈,他们还惊喜地发现,原来彼此都有一个远大的梦想——造飞鸟,这个发现让两个人的关系更进一步,是比朋友还要交心的知己。不过这个班背大将是一个性情耿直的人,在朝廷之中从不趋炎附势,不拉帮结派,也正是这身傲骨让他得罪了当朝的右中郎李广太,不仅官丢了,就连自由也没了。这个李广太,平日里最擅长的就是溜须拍马,常常搜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来博得顶头上司的好感,当他知道万户手艺精巧,又希望能够制成飞鸟,于是就软硬兼施,想让他赶紧造出来。万户一方面敷衍着李广太,一方面想要营救班背大将,然而等他赶到大牢之中才发现,原来班背大将早就已经被奸人所害。带着知己未完成的夙愿,万户发誓,一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中,制造出一架真正的飞鸟来。
另一种说法是,万户并非是什么木匠,而是一个“富二代”,他饱读诗书,却玩物丧志,对仕途经学嗤之以鼻,或许是家教太严厉,让他没有自由,所以他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只鸟,想要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万户这个人手里应该是有一些积蓄,不会为了生计发愁的人,而他一心一意就想要制造飞鸟。他首先盘算的就是风筝,这风筝可是有了千年的历史,凭借着一点风力,就能够在空中自由地翱翔,羡煞旁人。万户心里清楚,风筝能够飞起来,首先就是它自身够轻,风才能够吹得起来,可是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怎么也得有一百多斤,这得需要多大的风力才可以啊!
好,方法一,失败。
万户并不气馁,他要找出另一种方法,明朝的时候,火药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了,火药在爆炸之后,能够产生非常巨大的威力,于是万户就异想天开,如果人坐在椅子上,在椅子腿上绑上一定数量的火药,点上火,那人不就可以飞起来了?说是飞出去,还不如说是被炸出去更合适,不过这万户也懂得,如果只是单纯地被炸出去,没有一个平衡力和浮力,他的飞行轨迹就是个抛物线,所以他又想了个好主意,借助了火药的发射力之后,再借助风筝,两者结合起来,不就飞起来了?
不得不说,我们必须要佩服一下万户的想象力,他能够想到借助火药和风筝之力,来达到飞天的目的,真是不简单。说做就做,他令自家的下人去商铺买来将近五十支威力最大的火箭,用绳子将这几十根火箭一一绑好,拴在椅子腿上,又找来两支非常大的风筝绑在自己的胳膊上。
这副怪异的模样让下人们看了都惊吓不已,有一个跟了他许久的下人站出来劝道:“老爷,奴才觉得这个方法实在不妥。”
万户挑了挑眉问:“有何不妥?”
下人心里头泛起了嘀咕,这还能有何不妥,那火箭的威力那么大,之前也没有做过实验,一个不小心,飞不上天是小事,被炸死了才是大事吧,就算是飞上了天,掉下来也得摔个半残,这还能有何不妥?
当然,下人说话自然要有下人的技巧,他当然不能说怕老爷摔死,只好委婉地说:“老爷,您看这火箭威力巨大,万一弄不好,您出什么危险,让我这做下人的……”
听到下人这样说,万户反而仰天长啸,脸上也露出了飞扬的神采,他说:“飞天之梦,是我的夙愿,为了这个夙愿,我整日钻研,而今,梦想眼看就要实现,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哪怕是粉身碎骨,我今天也不会放弃,你们不用害怕,赶快助我飞天成功!”
难怪人家总说,天才和疯子仅有一线之隔,万户的勇气让我们佩服,可是他却没有做好实验前的诸多准备,于是乎就“杯具”了。当将近五十只火箭一同被点燃之后,他就如同一支箭一样蹿了出去,成功地飞行了一段距离,可是光靠着风筝根本就无法承受住他的体重和椅子的重量,仿佛就是在眨眼之间,他就从空中掉落下来,由于火箭在爆炸的时候,炸出的碎片早就击中了他,又从高空坠落,毫无生还希望。万户的飞天梦想就在这瞬间化做泡影,然而我们却不能否认这种飞蛾扑火的精神,万户,是中国飞天第一人!
万户之所以能够一飞冲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想飞之心,更重要的还是火药的支持,在明朝时候,火药技术已经逐渐完善,并且发明了当时的“手榴弹”和大炮,当然啦,明朝人叫做“神火飞鸦”和“震天雷炮”,据说这两种武器威力非同小可,“神火飞鸦”借助了乌鸦的形状,在里面填充一定数量的火药,而乌鸦的翅膀外面则是绑好了芦苇等易燃的物品,在和敌人作战的时候,它能够飞翔到100丈开外,也就是四百米左右的距离吧,是明朝时期的手榴弹。而“震天雷炮”就更不一般了,它能够依靠火药的燃烧推进,并不需要太多人操作,威力却非同一般。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经就是依靠着火药的威力,使得倭寇闻风丧胆,成为历史中的佳话。
或许看到这里,有的人会不敢相信,明朝的科技这么领先,为何后来还会被西方国家“欺负”?我们不得不说,尽管明朝在火药装备上要远远领先于西方各国,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于害怕汉人通过火药进行“反清复明”的行为,火药被划入了严禁使用的范围之内,就连燃放烟花爆竹都需要政府批准,就好比我们现如今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一样,所以火药技术迅速倒退,鸦片战争爆发之际,有官员找到了明朝的火炮,其结构、技术丝毫不逊色于八国联军,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
只能说,我们错失了一次遥遥领先的机会。这就如同赛跑一样,在枪声刚刚响起的时候,有一个人箭一般地蹿了出去,领先于其他的选手,可谁料想到在中间的路程中,他摔倒了,最终却成为了最后一名。历史中同样如此,我们不能盲目地沉浸在某一个朝代中沾沾自喜,也不能将某一个朝代贬低到底,这就是历史,这也是真相。
郑和下西洋
能够展现一个国家实力的舞台不仅仅是在陆地之上,海洋则是更大的舞台,尤其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那个时候的人类还没有能够征服天空,海洋成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最密切的联系枢纽。明成祖朱棣所促成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里程碑,它将明朝的历史风姿展现在全世界人面前,也让世界认识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明成祖朱棣派人去航海,目的何在?这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至今在历史学界的说法也并不一致,从外表上来看,这航海队伍所经过的地方,主要是进行一部分的贸易往来。然而,在这贸易往来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会让郑和带领船队?
众所周知,郑和是一个太监,或许就是因为带队人是一个太监,才会让很多人怀疑起朱棣的“良苦用心”,于是乎就传出了两种下西洋的说法:
相传,大明江山之中还藏着一座宝藏,这座富可敌国的宝藏藏在某一片不知名的海域之中,郑和明着是去西洋那边联络各个国家,互通有无,实则就是为了寻找这座宝藏的下落。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朱棣发动“靖难”的时候,朱允炆最终没有了踪迹,就如同穿越时空了一般,凭空消失了。虽然朱棣是天不怕地不怕,却唯独怕这个江山坐不稳当,朱允炆的行踪就如同一根刺一样,时时戳痛他这根脆弱的神经,如若不能够找到朱允炆,他是寝食难安。在追查了很久后,有消息传来说朱允炆已经离开了中国的领土,似乎在西洋出现过,于是不放心的朱棣决定派郑和到西洋去,明着是要贸易往来,实际上是为了寻找朱允炆。
如果说“贸易往来、扬我国威”更像是官方说法,那么寻找宝藏或者是朱允炆下落则更像是民间传闻。朱棣当初靠着“篡夺”坐上了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可是他不甘心自己这一生都要背负这种罪名,更不希望自己唯一的业绩就是将朱允炆拉下马。在历史上,比较成功的篡夺皇位的皇帝就是唐太宗,朱棣从心里希望,自己的功绩能够超过李世民,于是他也学着李世民的样子,要将中国变成“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盛世光景。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他才选择让郑和扬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