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64500000017

第17章 天命,还是巧合(2)

等到了元朝的时候,元军曾经大举攻打日本,在此之后没过多久,倭寇就开始对朝鲜进行有计划的侵扰,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侵扰,不仅仅是冲着财物去的,可以说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很多平民百姓都因此而丧命,这让高丽国王感到很大的压力。可是高丽国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和日本倭寇相抗衡,为了解决掉这个问题,高丽国王给忽必烈写了一封求救信,希望忽必烈能够派兵镇压,帮助高丽加强防卫。

到这个时候,倭寇已经初步形成了他们的规模和战斗作风,公元1307年,倭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抢劫,他们还身兼另一种身份——日商,他们借着行商作为伪装,等到了目的地的时候,就开始露出本来面目。这也是最早倭寇和商人结合起来的事例。

直到公元1335年,日本武士和浪人也加入到了倭寇的队伍中去,因为在当时日本因为战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这场战争当中,日本几大武士的势力有兴有衰,失去势力的武士命运很悲惨,要么贫瘠而死,要么被人追杀丧命。为了活命,也为了能够继续生活下去,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倭寇的队伍当中。

倭寇的形成,大部分原因都和日本当时不太乐观的经济环境有关系,人数逐渐增加的倭寇们也不再满足于对朝鲜半岛的掠夺,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到了更大更富强的中国。他们最早骚扰中国边境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那时的元朝政府早已没有忽必烈率领的强大骑兵,长时间的安逸生活让这些骑兵失去了最基本的斗志,再加上朱元璋的明军日益崛起,元朝骑兵只好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剿灭明军的身上,倭寇之乱只是很小的一波涟漪,掀不起大风大浪。或许就是元朝统治者这种放任的态度让倭寇越发肆无忌惮起来,等到了朱元璋上台之后,倭寇之乱早就成了沿海地区的一大隐患。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作风依旧雷厉风行、硬派,对于边防非常重视,所以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倭寇并未形成大患,而他颁布的“禁海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倭寇来袭的动机,来了也没东西可捞,所以在明初,倭寇问题不算什么。

明成祖朱棣既然敢于打开海上门户,他自然是需要做一番功课的,在公元1404年,也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前一年,郑和还做过一件事情,那就是出使日本。《日本一鉴·穷河话海》中记载着:“永乐甲申,倭寇直隶、浙江地方,遣中官郑和往谕日本王。”而明朝的冯应京在《皇明经世实用编》中这样写道:“永乐二年,倭寇浙直,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

既然倭寇并没有形成多么大的规模,对中国沿海城市的骚扰也屈指可数,为什么朱棣要让郑和出使日本呢?在明朝的几个皇帝中,朱棣的目光最为长远,他非常清楚,对于倭寇这个问题,明朝绝对有兵力、也有能力予以剿灭,可是这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事情,还关系到外国人,如果贸然剿灭了倭寇,那势必会影响到中日关系。别忘了,虽然日本国土少,但是离中国距离太近,如若他们突然来袭,对于中国的冲击,不可小视。出于这样的目的,郑和出使日本势在必行。而且这次的行程,也就权当给郑和下西洋练练手,让他熟悉熟悉海洋嘛!

郑和出使日本,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国的傲慢,相反,郑和对日本的统治者谦卑有礼,那一次,他们就商业贸易、倭寇问题达成了一个共识,并且签订了《永乐条约》。在朱棣执政的时期,倭寇问题似乎得到了长久的解决,可是在此之后的几个明朝皇帝,却越发的昏庸、懒惰起来,尤其是边防的松懈,则是给了倭寇一个“来抢我吧”的理由。

倭寇真正对明朝构成威胁是在嘉靖年间,到了这个时候,这台巨大的国家机器早已经是千疮百孔,需要整修了,可是嘉靖皇帝一门心思就是给自己父母正身,再加上明朝一贯“重文轻武”的政治方向,导致了国家军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很多官兵都疏于操练,而且更严重的是,有一部分的军饷都被克扣了,将领们拿不到俸禄,自然就不愿意留在军队等候皇帝的调遣。据史料记载,嘉靖年间的军户逃逸现象非常严重。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军户是统计军队兵力的考量标准,如果有户而无人,那么一旦打起仗来,皇帝说出兵十万,可实际上的兵力只有八万,那战争如何能胜呢?同样是因为军队逃脱人数太多,很多卫所实际上早就没有了兵力,最夸张的,只剩下一个人做看守,就连滨海前线的辽东、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卫所都只剩下30%的兵员。不要以为这些留下的兵力能够以一当十,这些当兵的,有很多甚至连马都不会骑,更不要提上阵打仗了,平时他们每天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公元1555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不仅震惊了嘉靖皇帝,也震惊了后人。在浙江绍兴,突然出现了一小股倭寇的踪迹,人数不多,也就几十人而已,就是这几十人,在短短数日之内,竟然“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倭寇所到之处,都有官兵去拦截,可是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当时的官兵能顶什么用?在这支倭寇队伍面前,官兵们就像是小孩办家家酒一样,毫无威胁。

为了剿灭这支倭寇,朝廷派出了许多官兵,尤其是弓箭手,他们想要依靠城池的优势,一举歼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的描写,郭靖大侠站在襄阳城的城墙之上,也是派弓箭手在城墙上候命,辽军在城墙下面不敢造次。可是,就在南陵县之外的城墙上,同样有众多弓箭手蓄势待发,几十名倭寇就在城墙下面。将领一声令下,弓箭手的数十支弓箭齐齐发出,可是,那些倭寇脚一蹬地、大手一挥,竟然将箭囊入手中。

如果这些倭寇在明朝去考仕途,肯定能够中个武状元回来,明朝的科举制度对于武官的武艺要求非常低,只有一个标准,考射箭,射十箭中了三箭就算合格。难怪这些将领们连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倭寇队伍都无法拿下呢!

一个数十人组成的队伍,已经连续破了四个省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种侮辱。不过,这份侮辱并没有结束,因为这支倭寇队伍竟然开始攻打南京!

南京作为明朝最开始的首都,即便是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这座城市也派重兵把守,而且能够在这里任职的将领也都是朝廷中数得上号的,算是军队中的三线人员,一线人员自然是要驻守北京,二线人员自然是驻守边疆,三线人员虽然不是什么重量级人物,可总比那些虾兵虾将来得可靠些。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它总是能够带给我们惊讶、惊奇,到了南京城外,这几十名倭寇一没有乔装打扮,二没有挟持人质,反而是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进攻起来。

南京城里最大的官员是兵部尚书张时彻,估计那时候还在睡梦之中,只听到外面吵嚷起来,大多数百姓都惊恐地大声喊道:“倭寇来了!”

这又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情报不准。

想那倭寇自从浙江绍兴登陆之后,一番大肆抢劫,距离如此之近的南京竟然半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又或者是南京的地方官员非常笃定,这些倭寇不会贸然来犯南京城。总之,对于倭寇这样的举动,南京城上上下下都处于极端的慌乱之中,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张时彻还算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下令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于是南京城的百姓们就过上了守城的日子。

时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文人何良俊在笔记里愤愤不平地挖苦道:“贼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日诸勋贵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日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

在中国历史上,这算是一个耻辱,仅有几十人的倭寇,竟然敢于攻打南京城,而南京方面,竟然在短时间之内,慌了手脚,全然没有招架之力。如果说这股倭寇势力并不仅仅数十人,而是数千人,那南京又该陷入怎样的局面呢?

眼看着攻打南京是没有可能了,这支倭寇并不恋战,马上撤离了南京,想要到无锡和另一股倭寇会合,几十人毕竟势单力薄,再加上打了这么久,也是筋疲力尽,就想要抄近道。可是人生地不熟的,又看不懂当地的地图,想来想去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抓两个百姓给他们带路。

这两个普通百姓在几百年前上演了一出“英雄王二小”的戏码,这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在前面带路,他们故意带着倭寇走人比较多的地方,用地方方言通知路人,让路人去给官府报信,说倭寇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无力再和官兵打了,不如就趁此拿下他们,地点在苏州城外。路人一听,好事啊,就屁颠屁颠地去了。就这样,倭寇在苏州走进了官府设下的埋伏之中。

在苏州带兵的是苏松提督曹邦辅、副使王崇古率领检事董邦政、指挥张大纲、把总娄宇等人,曹邦辅是嘉靖年代素有“知兵”之名的大臣,后来还总督蓟辽等处军务,是个比较能够带兵打仗的人,他手底下的兵自然也都不是酒囊饭袋之辈。

这群倭寇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只听得曹邦辅的一声令下:“士皆骨栗,殊死战”,就看到一队人马冲了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抄过来。霎时间,倭寇也慌了手脚,只剩下本能的逃跑了。苏州临水,湖面上自然停泊着许多船只,但是曹邦辅早有准备,命令手下的人守在船只旁边。

想走水路是没希望了,那就改成陆地吧,趁着混乱之际,其中有一些倭寇跨过了横泾前马桥,躲进了平民的家中。他们最初打算劫持人质,可民房里哪里还有人啊,早就跑光了。这也是曹邦辅设下的局,最终这群倭寇死在了火攻之下。

不管怎么说,区区几十个倭寇的翻江倒海,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一直使中国人深深警醒。这一小股倭寇如入无人之境的长驱直入,就好比一柄锋利的尖锥,刺进了明王朝这头臃肿懒散巨象的中枢神经。

夭折的大航海,这已然不再是郑和一人的遗憾,也是整个大明王朝留给后人的遗憾,摆在航海道路上的三个阻力——本钱、禁海令和倭寇横行,造成了在明朝中后期航海技术的失传,海上霸权就这样从我们手中溜走了。

当然,这并非是最遗憾的,更加遗憾的是,在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奉行的是绝对意义上的闭关锁国。如果说明朝的闭关是为了抵挡倭寇,那么这种闭关的程度是随着倭寇的气焰而有所调整,倭寇来了,我们关上门,倭寇走了,我们再打开门,至少还有打开的时候,可是清朝呢,不管有没有倭寇,我们都关着门,结果大家都知道,门,被倭寇撞开了。

农业文明的全面衰退

在前文中我们说到过,明朝的经济非常强大,在农业上也有所进步,但是那只是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休养生息而采取的措施,在那之后,直到张居正变法之前,这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农业并没有太多的发展。

张居正的变法,让明朝的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建立在耕地数量增多的情况之下,并非是在农业技术本身寻求到了发展渠道。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可以说是天灾不断,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非常迷信,如果发生了点什么暴风骤雨、日食月食,都会和老天爷挂上关系,要说这老天爷也真是够忙的,动不动就是天要亡我。不过这句话用在明朝,却也合适。

在历史之中,明朝经历了一场“万年之寒”,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历史上管这种现象叫做“小冰河时期”。

关于“冰河时期”,很多人都知道,至少看过《冰河世纪》之后都知道,那时候地球上气温骤降、冰雪覆盖,很多种类的生物全部灭绝。那么“小冰河时期”究竟冷到什么份儿上呢?我们可以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整个“小冰河时期”最冷的时期应该算是公元1580年至公元1644年,这段日子里的气温要比现在冷上十多度,而最冷的时期就是公元1600年到公元1644年,恰好是明朝末年。如果要将先后一万年的气温画成抛物线,那么无疑这段时间则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据说在“小冰河时期”,太阳黑子消失了长达七十年,在这一段时间内宇宙射线的流量降低,而同时气候变冷。

天气,有时候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历史要素,很多人在说明朝灭亡原因的时候,往往都会说明朝内部腐朽啊、宦官危害啊、农民起义啊,但是却唯独忽略了自然条件对于一个王朝的限制。

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农业是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和筹码,毕竟在广大的土地上,农民所占的比例是最多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在田地里,盼的就是有一个好收成。然而,在“小冰河时期”,这样的愿望都成了奢求。因为天气变得寒冷,刚刚播下的种子,还没等到长芽,就被冻死了;这些种子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冷的春天,到了夏天却又遇到了干旱。这样的情况,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达七十年。尽管在这期间,并不是连年如此,可是这样的寒冷却也让农民们吃不消。

或许,在明朝统治者心中,自然灾害只会降临到那些穷苦人家身上,但是他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没有什么银子了。天灾发生之后,如果想要有效地解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赈灾,不管是给予一部分粮食,还是钱财,哪怕是有效的疏导,都能够让受灾的百姓从心中感到一种温暖和希望。可就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明朝却拿不出银子赈灾。

没有钱赈灾,受灾的百姓就没有粮食,他们不能坐在那里等死,只能寻则依靠自己的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粮食。在明朝末年,有大批的流民出现,这些流民多半都是因为天灾而离开了故土,朝廷又没有拿出一个有效的措施来安置他们。流民最终演变了反朝廷的暴民。

为了吃饭,年轻力壮的男丁决定拿起手中的武器,加入到农民起义的行列中去。

为了生存,没有武力的人,只好铤而走险,做起了小偷。

为了活命,没有任何本领的妇孺、老幼,只好选择卖儿卖女,或者干脆等死。

天灾过后,往往会伴随着疾病的传播,朝廷没有实施有效的赈灾,这些流民四处流浪,病菌也就是这样传播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明朝末年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并不仅仅是农民们吃不饱饭,还有更坏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物价上涨,因为灾害,长达几年时间,重灾区的地方都是连年颗粒无收,作为政府,自然是要给予一定的物资,可是明朝末年时期,国库之中已经没有太多的积蓄。粮食变得越来越珍贵,那自然的,钱就越来越不值钱。平民百姓们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一袋米会变得那么贵,他们只知道一条,就是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

同类推荐
  • 剑指朝堂

    剑指朝堂

    小皇帝“你丫的朕要的呲花呢?快给朕做出来,皇后都好把朕的耳朵给磨破了。”苏锐“臭小子,你跟我说的天雷呢,不会是你在老夫面前放的屁吧,我大燕国的将士还等着用呢,这次老夫要把那群蛮子炸上天。”张颜儿“相公,妾身的香水用完了,你什么时候再给我做一个呀,这次妾身要茉莉花味的。”别人穿越享福,而我呢,唉。
  • 梦回天汉

    梦回天汉

    回到大汉,刘进不得不从孙子做起;因为他的爷爷,乃是高高在上的汉武大帝。天汉四年,刘进必须从此加倍努力;因为他的老爹,正是岌岌可危的太子刘据。巫蛊之祸,悬而未落;匈奴大敌,磨刀霍霍;刘进说:“既然我来了,那么,一切都应该有所改变!”
  • 圣唐时代

    圣唐时代

    唐末藩镇林立,民不聊生!从他喊出这句话起一切都改变了!从朕出生那一天起!朕的是朕的,你的也是朕的!
  • 两晋风云

    两晋风云

    两晋是一个思想相对非常宽松自由开放的时代,一个没有道德边界,人性张扬的时代,欲望在这里得以尽情地泛滥恣肆,而这一切都以血肉横飞的方式触目惊心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几乎没有一天消停过,激情和欲望在这里交融碰撞,电闪雷鸣一般,直至朝代的大厦轰然倒塌。贾后专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渡北伐,淝水危机......乱纷纷,这个唱罢我登场,那份热闹!大家进来看看吧。
  • 续汉志

    续汉志

    一觉醒来,发现身旁躺着两个赤膊壮汉,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穿越汉末刘玄德,我为大汉续一拨!魂穿刚刚起兵的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战幽州,下中原,护送卢植回京,立志养望,名传天下。投皇甫,灭黄巾,转进青州,开启种田大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末群雄说

    汉末群雄说

    熹平元年,此时曹操在谯县闭门闲居,袁绍尚在洛阳暗聚党羽,刘备还在尚以游侠度日。此时一舞象之年少年迈入了动荡的帝国之都,开始了太学的生涯,不知少年一人又能激起何样的涟漪。万人读三国,且有万种三国,金戈铁马,且看今夕天下之势。
  • 地狱在肚皮里

    地狱在肚皮里

    地狱坍塌,他领取了建造地狱的任务,鬼魅重生,桃花村厄运连连,收猛鬼,筑威信,一代鬼王统天下~
  • 末世之我的选项系统

    末世之我的选项系统

    “叮,三项选择系统已激活,请开始选择”叶小白“:那我选……”QQ聊天群:146153809有兴趣的话可以加一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爹地来了

    爹地来了

    此文名五界无神非常抱歉,作者大大实在没有办法该名字简介你是谁,你是否还记得?他是谁?哪个是他?一者冰冷狠辣,一者嬉笑无厘她是谁?哪个是她?一者随性无害,一者无情心深亦或,这些都不是?罢了,只要你懂我,只要你识我,这便是我。与你携手的我。五界无神,暗烽四起,执子之手,与你并肩。仇深似海,恶意暗起,屠尽满门,倾城一笑。嗜血奇賦,入怀轻眠,山巅一览,俯视众生。
  • 那年我们未完的青春

    那年我们未完的青春

    一场巧合,造就了李沐一次重生。“这辈子,我不要权倾天下,不要富可敌国,我只想谈一次轰轰烈烈的恋爱。”面庞略带稚嫩的李沐披上外衣慢慢走向赤龙二中那个梦开始的地方。那年我们未完成的青春,就让它再奏响一次。那年你要看的雪,我想陪你看。-《那年我们未完的青春》
  • 偏执的他拥我入怀

    偏执的他拥我入怀

    [伪霸道不羁女主×真学霸偏执男主]高中的时候,许孽冷淡漠然,避所有女生三尺之外,整个人被冰冷围绕。分班时,他却拉住了苏堕的手,将人强行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许孽不是不喜欢女生,而是不喜欢除了苏堕之外的女生。后来,有人问许孽,你喜欢苏堕什么?他说,只是她。苏堕知道有一人从多年之前爱自己如生命,恰好,她也喜欢他。……许孽再见苏堕时,他的小可爱正在线打人。男人骨节分明的手落在她的发顶,安抚似的揉了揉:“手疼吗?”“我有点矫情,你心疼我我就不疼了。”
  • 绯月传说之血瞳

    绯月传说之血瞳

    金国高手北齐霄遇上鬼族少女夏晚樱,人鬼对决谁是赢家?又有谁在这场战争中输了真心换来无情?
  • 请你叩响我的门

    请你叩响我的门

    生命的起承转合,可以是绚丽多彩的,可以是暗淡无光的,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但这生命中,不是特殊年代,你就可以成为大人物或是小人物,应该由你说了算。因为,生命的意义似乎是在于你做了些什么吧。本书,在写一个人物的命运,至于是大还是小,有什么影响,就以观后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