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此打开的《打造蓝色》一书,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温泽尔的作品,由宁春翻译。您将走进两个法国退休工人安德烈和绿西的私密空间:听他们说话、跟踪他们的视线,发现他们的无奈、烦恼和焦虑。您会问:除了那长此以往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还有什么能将这两个人继续拴在一起呢?您会抱有一丝的同情,而这同情将会变为柔情,因为安德烈和绿西在一个已经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维系着生存,而这世界或许从来就不曾属于他们。他们最后的救赎是梦想;然而,对于梦想,我们有义务付之与柔情。
让-保罗·温泽尔,作为法国当今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其笔下既有最实在的日常生活,其中包括熨斗坏了和酸奶过期的细节;又隐含着深刻的形而上学,布满尼采思想的烙印,即超越人类和永恒回归的主题。
每个人都会在这个剧本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提出一些贯穿我们时代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消费的社会里,人的位置在哪里?如何“打造蓝色”呢?
这种表达方式来自井下作业的工人,他们所谓的“打造蓝色”就意味着重返地面、回归自由。而安德烈和绿西,这两个主角将在整个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打造其自由的蓝色。解读这个剧本,既像是欣赏一幅时代的特写肖像,又像是翻阅一篇哲理童话小说。他们的对白充满了童真、幽默的诗情画意,比如安德烈整天盯着电视机打发时间,始终沉浸在科幻电影和纪录片的世界里:“我看着地球的诞生就睡着了……好在我事先录上了”。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天平也很有趣,相比安德烈野性疯狂的一面,绿西却尽力脚踏实地,把握日常:“安德烈:宇宙大而无边。绿西:明天我做鱼。”让-保罗·温泽尔为一个平凡无奇的世界奏响了华丽的乐曲。
我们是否因此而陷入荒诞的境地呢?虽然与让-保罗·萨特、塞缪尔·贝克特、尤金·尤涅斯库的作品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让-保罗·温泽尔却不是一个荒诞派剧作家。他的剧中人或许能逃脱社会强加的一些潜规则,《打造蓝色》中的两个退休人员可能要面对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但是温泽尔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所给出的情节并不是脱离现实的,跟随着他,我们走进了一个社会缩影,他的作品正因此而充满力量。这样的戏剧创作令人联想到17世纪荷兰画派的风格,法国当代散文作家兹维坦·托多洛夫曾就此在1993年发表了《日常的颂歌》。这些人物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行动也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对话是实实在在的,甚至他们的梦想也是实实在在的。
说到底,这一切都可以引用《打造蓝色》中最动人的一句对白:“绿西:我们总能梦想一下吧。安德烈:我一点儿也不反对。”
一点儿也不反对梦想——这就是我们喜欢戏剧的原因,而这也正是由法国驻华使馆资助出版,宁春所译的译本之魅力所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为梦想开辟通道!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
2011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