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100000032

第32章 慧炬长明 (6)

佛教在汉代,虽渐得一部分人之信仰,然正式出家,犹为功令所禁。苻坚时著作郎王度奏云:“汉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亦循前轨。”(《梁高僧传》卷九。原误作“卷十”,今改正。)《佛图澄传》引(注释:《高僧传》引文为:“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亦循前轨。”)此与唐贞观间许景教徒阿罗斯立大秦寺事同一律。盖我国历代相传“怀柔远人”“不易其俗”之政策也。至于本国人之信仰,则尚加以限制。《历代三宝记》卷三年表中于魏甘露五年条不注云:“朱士行出家,汉地沙门之始,”(注释:《历代三宝记》卷三“魏甘露五年”条下注文为:“颍川朱士行,景先出家,即汉地沙门之始也。”)甘露五年下距晋之篡魏仅四年耳,则谓此禁至晋始开焉可也。要之,秦景宪为中国人诵佛经之始,楚王英中国人祀佛之始,严佛调为中国人襄译佛经之始,笮融为中国人建塔造像之始,朱士行为中国人出家之始。初期佛门掌故,信而有征者,不出此矣。

最后尤有一事当置辩者,即所谓《牟子理惑论》也。此书旧题汉牟融撰,若不谬者,则汉代佛教,可云已极光大。而本章所考证者,皆为多事,但吾终不信此书为汉人著述,故未敢此遽易吾说也。

8.《牟子理惑论》辩伪

《理惑论》三十七章,全文见梁僧佑《弘明集》卷一,题汉牟融撰,附流云:“一名苍梧太这守牟子博传。”《隋书·经籍志》子部儒家类,有《牟子》二卷,注云:“后汉太尉牟融撰”,殆即是书。融,字子优,不字子博,《后汉书》有传。其为太尉,在明帝永平十二年,史不称其有著书。本书称“孝明皇帝云云”,其决非太尉融所撰,更不俟辩。即谓汉末有同姓名者,然书中自序,称“灵帝崩后……牟子将母避世交趾。年二十六,归苍梧娶妻,太守谒请署吏”,则苍梧平民,非太守也。故仅就原书标题论,已支离不可究诘。序中又言笮融事,而文义不相属。窃疑此书为东晋刘宋间人伪作。初托诸笮融,或以笮字形近转讹为牟,或因笮融不得其死,传此书者欲别依托一有令誉之人,偶见后汉名融者有一牟太尉,又事热心求法之明帝,与佛有缘,遂展转嫁名于彼。此所推测,虽不敢必当,要之,后汉初之牟融,决未尝著《理惑论》,而后汉末无牟融其人者,则可断言也。

此书文体,一望而知为两晋六朝乡曲人善属文者所在地作,汉贤决无此手笔。稍明文章流别者,自能辨之。其中更有数点最足证明伪迹者。

一、原文云:“仆尝游于阗之国,数与沙门道人(注释:原误作“道士”,今改正。)相见。”考《后汉书·西域传》:“于阗自王敬矫命造乱被戕,桓帝不能讨,自此与中国绝。”灵献之交,中国人安得游于阗?此必在朱士行西行求法以后,于阗交通盛开,作伪者乃有些言耳。

二、原文云:“今沙门剃头”,“今沙门耽(注释:原语作“既”,今改正。)好酒浆,或畜妻子”。汉魏皆禁汉人不得出家,灵献时安得有中国人为沙门者。据此文所述僧徒风极败坏,必在石赵姚秦极力提倡举世风靡之后,始有此现象耳。

三、原书凡三十七章,自云:“吾览佛经之要,有三十七品,故法之焉。”(注释:《弘明集》卷一原文为:“吾览佛经之要,有三十七品,老氏道经亦三下七篇,故法之焉。”)佛经皆译“章”为“品”。作伪者窃取斯义,考“三十七品”之名,始见于(维摩诘经》之佛国品,乃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之总名,亦名三十七法,非篇章之谓也。作伪者耳食误用,殊为可笑,即可证其书出支谦罗什所译《维摩》盛行之后矣。

四、原文云:“世人学士,多讥毁佛法。”(注释:《弘明集》卷一原文为:“世人学士,多讥毁之云。”)后汉人著述,亡佚虽多,其传于今者亦不少,至如单篇零札,裒而录之,可逾千篇,除襄楷奏议外,吾未见有一语及佛法者。王充《论衡》,专以批判为业,亦未齿及。此实汉代士大夫不知有佛学之明证。既无闻见,安有毁誉?此作伪者,道晋宋间情状耳。

此书龂龂辨夷狄之教非不可用,此盖在顾欢《夷夏论》出世前后,其他辨毁容,辨无后,皆东晋闻三教辩争之主要问题。而作此书之人,颇以调和三教为职志,亦正属彼时一部分之时代精神。故断为晋后伪书,当无大过。但理既肤浅,文复靡弱,其价值又出《四十二章经》下矣。

惟有一事足资旁证者,著书之地,托诸交趾。原序云:“时交趾(注释:《大正藏》本《弘明集》卷一《理惑论》原序为“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此或为汉末交趾佛教颇盛之一种暗示,盖当时中印交通实以日南为孔道也。

9.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

玄奘法现为中国佛学界第一人,其门人慧立,本住持幽州昭仁寺,贞观十九年,奘师初归自印度,开译场于长安之弘福寺,诏征天下晓法能文之僧襄焉,立以其耳年六月应征至,任缀文,自后追随奘师二十年。奘师寂,立乃综其生平,作《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都八万余言,而彦悰为之笺,悰亦奘门弟子也。此书在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其后关于奘师传记之作品,尚有道宣之《续高僧传》、智升之《开元释教录》、靖迈之《译经图记》、冥详之《玄奘法师行状》、刘轲之《大遍觉法师塔铭》。宣、升、迈、详,皆奘门人,惟轲之铭,作于开成四年,距师寂一百七十五年矣。诸家所记,什九皆取材于慧立之本书,故本书实奘传之基本资料也。

本书近百余年来,英、法、德、俄文皆有译本,为之疏证者且不少。其在本国,则因《大藏》外无单行本,见者反甚希,研究更无论矣。清季,扬州刻经处始从藏中抽印,学者便焉,然讹脱尚不免。此本为民国十二年季冬,支那内学院所校印,欧阳竟无生先以朱印本见寄,读之欢喜踊跃,举其特色如下:

第一,文字的校勘。依日本弘教正藏本,对勘丽、宋、元、明四藏本,凡文字互有异同处,皆斟酌其义理较长者改正,复用可洪(注释:原语作“可珙”,今改正。)《音义》、慧琳《音义》校勘俗字,文字上殆已精审无憾。

第二,记载的校勘。取《大唐西域记》及道宣、智升、冥详、刘轲所记述,其事迹有异同详略处,皆旁注比对,令读者得所审择,最为利便。

第三,遗像及地图之附录。卷首有奘师遗像,神采奕奕,竟无师系以一赞,能状其威德,令读者得所景仰。复有刘定权所制《玄奘五印行迹图》,盖参考西籍复制,大致甚精审。

第四,年岁之标记。本书自贞观十九年以前皆不记年月,读者茫然不能确得其时代,最为憾事。校本卷端标列年号及奘师岁数,实为年谱之雏形。内中奘师西游之年,本书及一切传记皆谓在贞观三年,吾尝考定为贞观元年(《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二五至一二九页),竟蒙校者采用,尤觉荣幸。

本书得此善本,吾深为学界庆幸。惟于卷端所列年岁,有未能释然者。吾三年前尝发心造《玄奘年谱》,牵于他课,久而未成,今亦未克赓续,偶因读此本,触发旧兴,抉其要点,先制一简谱以就正于内学院诸大德云。所征引书及其略号如下:

(原名) (略号)

《旧唐书·玄奘传》…………………………… 史传

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即本书)………… 本书

道宣《续高僧传·玄奘传》……………………… 续传

智升《开元释教录》…………………………… 开元录

靖迈《古今译经图记》………………………… 图记

冥详《玄奘法师行状》………………………… 行状

刘轲《大遍觉法师塔铭》……………………… 塔铭

以奘师之如此伟大的人物,其传记资料如此其详博,而苦不能得其详确之年代,洵学界一异事也。其圆寂岁月,为麟德元年二月五日无可疑者,惟生年不详,而享寿岁数,诸家多阙不载,或载而不实,因此,撰年谱者遂无从着手。今列举异说如下:

甲、五十六岁说。《旧唐书》本传云:“显庆六年卒,时年五十六。”此说纰缪特甚。师年逾六十,佐证甚多,观下文所列举自明。且师卒于麟德元年,岂尚有疑议之余地?况显庆只有五年并无六年耶。官书疏舛,一至于此,可叹!

乙、六十三岁说。《行状》述师语云:“今麟德元年,吾行年六十有三。”其年即师之卒年也。本书校本即从其说,以得寿六十三推算,定为生于仁寿二年。但据吾所考证,《状》文误记也(详说下)。且《状》中又云:“贞观三年,年二十九。”若以六十三岁推算,其年仅二十八耳,自相矛者一年。

丙、六十五岁说。《续传》云:“麟行德元年……告门人曰:……行年六十有五矣,必卒玉华。……”此与《行状》所记略同,惟易“三”为“五”。

丁、六十一岁说。本书未记得寿几何,惟于武德五年条下云:“满二十岁。”于贞观三年条下云:“时年二十六。”今依此推算,则麟德元年应为六十一岁。

戊、六十九岁说。《塔铭》云:“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夜……春秋六十有九矣。”《塔铭》虽晚出,而所记最得其真,在本书可得切证。校者主六十三岁说,乃据他书以改本书,大误也。今例举其文:

一、显庆二年。本书校者标眉云:“法师年五十六岁。”然其年九月二十日师上表云:“岁月如流,六十之年,飒焉已至。”(本书卷九页二十一)以六十九年推算,是年为六十二岁,若仅五十六岁,无缘用“已至”二字。

二、显庆五年。校者标眉云:“法师年五十九岁。”是年为初翻《大般若经》之年,本书于本年条下记其事云:“法师翻此经时,汲汲然恒虑无常,谓诸僧曰: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本书卷十页三),依《塔铭》六十九岁推算,是年正六十五岁,与本书合,《续传》及《行状》致误之由,皆因误记法师此语之年岁,盖以初译《般若》时所言为译成《般若》时所言也。其实依本书所记,语意甚明,盖六百卷《般若》,诚不易卒业,师以耆年任此艰巨,故当削稿伊始,作“加我数年”之思,以此自励励人耳。若如《行状》所记“今麟德元年,吾行年六十有三。……”此语成何意味?而校者乃据以破本文之“五”字,益支离矣。

总之,慧立著本书时,偶遗却“享寿若干”之一句,遂令吾侪堕五里雾中,犹幸《塔铭》有明文,而本书所录此两条为极强之佐证,故奘师年谱之成立,尚非绝望。今试根据本书,正其矛盾,为简谱如下: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西纪五九六)法师生。

仁寿三年(六○三)八岁。能诵《孝经》。

炀帝大业四年(六○八)十三岁。始出家。

大业十一年(六一五)二十岁。始受具戒。

唐高祖武德五年(六二二)二十七岁。在成都坐夏学律。

案:本书云:“年满二十,以武德五年于成都受具坐夏学律。”疑是误并两事为一事。

武德六月至九年(六二三——六二六)二十八至三十一岁。遍游京师江汉河北诸地,从师问学。

太宗贞观元年(六二七)三十二岁。是年八月,犯禁越境,西游求法。冬间抵高昌,为其王曲文泰所礼待。

案:师之西游,本书及一切记载皆云在贞观三年,误也。所以致语之由,盖缘师在外十七年,以贞观十九年归,从十九年上推至三年,恰得十七个年头,遂相沿生误。今考“历览周游一十七载”之语,始见于师在于阗所上表,而其表文实作于十八年春夏之交,三年八月至十八年三四月,何从得十七年,其不合一也。师曾在素叶城晤突厥之叶护可汗,而叶护实以贞观二年夏秋间被杀,若三年乃行,则无从见叶护,其不合二也。师在某处留学若干年若干月,往返途中所历若干里,本书皆有详细记载,非满十七年不敷分配(看本谱贞观十六年条下案语),若出游果在三年,所记皆成虚构,其不合三也。师出游冒禁越境,其所以能然者,则由霜灾饥荒,搀在饥民队中以行。《续传》所谓“是年霜俭,下敕道俗,随丰四出,幸因斯际,西向敦煌”是也。考《唐书·太宗纪》云:“贞观元年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正与《续传》所记情事相应。若贞观三年,则并无“霜俭”之事,其不合四也。以此诸证,故吾确信师之出游乃贞观元年而非三年。其详见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中。

同类推荐
  • 点亮心灯的善缘

    点亮心灯的善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冷漠,本书作者星云大师以朴实无华的笔法,讲述了人生在世和善与幸福的关系,以此温暖这个社会。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另类的财富

    另类的财富

    本书为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清新,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作者此类短文集结出版后很受欢迎,在台湾地区成为众多读者的口袋书、床头书,在大陆也十分热销。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8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热门推荐
  • 双生双妃

    双生双妃

    新书《斩清愁》请多捧场!https://m.86315.cn/info/1015567014楚小溪陪伤心的好友泡吧,却遇到无良的哥!莫名其妙的来到一个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朝代,成了相府庶长女!穿越了?可为什么总有些奇怪的梦境伴随自己?梦里很多事情居然还能和现实衔接上!自己到底是谁?
  • 我可爱的细胞

    我可爱的细胞

    跳脱又可爱的少女,意外拥有了“超能细胞”,她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 热剑

    热剑

    在未来时代,人类所拥有的科技力量越来越强大,然而这却是灾难的伊始,有些人为追求更强大的力量开始在暗处自主研发新型武装道具,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更有甚者,有人已经完成了基因上的突破,有的人成了超能力者,有人却成了怪物。社会上开始存在各大研发部门的暗斗,以及随着基因突破所造成的社会混乱,事态严重到甚至连政府即便察觉也难以镇压,同时时不时会出现有平民被波及而伤亡的事件。高中学生东方辰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对生活抱有一种厌倦的态度,只希望社会现状能改变。然而有一天,他能够真正深入那些神秘的组织圈子,却因自己弱小的力量无法改变什么而苦恼。突然,外祖父的去世成为他彻底走上另一条道路的契机……
  • 快穿之逆流统生

    快穿之逆流统生

    她是究竟谁,她也不知道呢。因为从她有记忆开始,她就知道自己带着一个拼命想要活下去的执念。虽然这个执念无零头,但是自己什么记忆都没有,只有这么一个执念。那么就好好的带好眼前作死的宿主吧,她叹了一口气。希望宿主好好完成任务,不要自己把自己蠢死了。自己不介意换一个宿主呢,1006眼睛闪过一道蓝光。“宿主,该进行下一个任务了。”1006的机器音在空旷的响起。“emm,1006我刚刚不是刚刚完成了吗?我想要休息一下下,亲亲不要让毫无人性的完成任务,我好累QAQ。”“好的,宿主。”1006操作中,10个小时后。“你大爷的,1006等我回来,再来找你。”“呵,我等着。”一道机械音响过。“嗷。”某人的惨叫声。(无男主,女主是一个系统。)
  • 拽少爷恋上冷千金

    拽少爷恋上冷千金

    儿时的伤害致使她们想复仇,让那些伤害她们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付出应有的代价。可往往在复仇路途中总会有出其不意的事情发生,他们相遇相识相爱,可却成为了复仇路途中最大的困难,她们能成功吗?他们会像童话故事中白马王子和灰姑娘幸福的生活下去吗?
  • 元破主宰

    元破主宰

    一位无知少年,只因路遇黑帮火拼,竟然穿越到了以元气为尊的元气大陆,一场探索未知世界的故事开始了……
  • 花样萌鬼来袭

    花样萌鬼来袭

    一大波花样萌鬼来袭,古籍中记载的各种鬼怪,叫出名字就会退下的山魈,会叫人名字的美女蛇、唤人蛇,叫声如婴儿的九尾狐,山海经中记载的国家,凶残但是丝却可以止血的山蜘蛛……古籍中记载的各种有趣的鬼怪都在这里。ps:这是一本正经的欢乐吐槽文,本文第一人称,女主外表高贵冷艳内心吐槽不断,神似王大锤、新八酱,风格有点像十冷、万万没想到、银魂。pps:无男主(大概吧),无cp(大概吧),有主线(大概吧),文文轻松搞笑,不恐怖,不灵异,不打怪,不升级,不惊悚,主打搞笑温馨。
  • 罪大滔天

    罪大滔天

    罪大恶极的疯子,百条生命的罪人,谁是他,他是谁?
  • 宋学渊源记

    宋学渊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空走廊的主人

    时空走廊的主人

    一个大三的学生,得到一个名为时空走廊的东西。时空走廊其实是个宝物库的名字,宝物的定义是稀少的有特别价值的东西。这样宝具啊、功法、动物、植物都在其范围之内。但刚刚得到时空走廊的叶倾,只能兑换四样东西,而这个时候的时空走廊仅仅只有1000多件藏品,而且只能从兑换适合自己的。叶倾的任务是为时空走廊中的藏品寻找合适的主人,然后把宝物给他,之后收集能量到其他世界收集宝物。如此循环,这样才有使用其他宝物的资格。那么,叶倾和他散布的宝物在个个世界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