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1600000011

第11章 部派佛教的主要思想及其差异(5)

原始佛教圣典《阿舍经》中,似乎没有说到虚空无为。所说的空,如六界的空界,空无边处的空,都是作为窍穴来讲的。《俱舍论》说“空界谓窍穴”,即是这个意思的透露。不论生命体上的各部窍穴,不论房屋门窗的种种窍穴,都是指的空界。在原始经典中找不到与虚空无有相契合的证据,有部的学者于是很巧妙地把虚空分为有为虚空与无为虚空。普通所说的虚空,是眼所见,身所触的质碍体,属于色法的一种,即所谓空一显色。虚空无为,则是眼所不能见,身所不能触的,虽然如此,但在万有诸法中,确有其无碍性的虚空存在。它不是物质,而与物质不相碍;而且没有这虚空,物质就无法活动。因此,有部在《婆沙论》中,以五义辨别有为虚空与无为虚空的差别,明显的指出有为虚空是色法,无为虚空是非色法。

1是色非色的差非:《婆沙论》与《俱舍论》说,空界是以光暗为本的,即从光暗中显出空界的存在,而光暗是显色的两种,证知这是属色法所摄。虚空但以无碍为其体性,无碍是即显示它的没有质碍,有质碍的是色法,无质碍的不是色法,证知这是属于非色所摄。

2有见无见的差别:以明暗为体而为一般所说的空界,如诸色法一样,是所能见得到的。无碍性的虚空无为,虽是确实存在,但不是任何人的眼所能见的。

3有对无对的差别:对即对碍,凡是有所见有所对待的,必然是色法,如五根所接触的一切,无不是互相对碍的,眼见身触的空界,是有对有碍的。如这空间既已容纳了这张桌子,其他物质性的东西,就不能放在同一个地方,证明是有对的。但若不受阻碍而放于此,是即无碍无对的,虚空无为正是如此,所以不同于有所对碍的空界。

4有漏无漏的差别:一般所说的空界是有漏的,因它不但为烦恼之所缘,而且随顺于烦恼,使烦恼不断增长;但以无碍为性的虚空无为,则是属于无漏的,因它虽也是烦恼所缘的对象,可不随顺增长于烦恼。

5有为无为的差别:光暗为体的空界,是有生有灭的,是有所作为的,说它属于有为,自然无人反对;无碍为性的虚空,是本来如此的真常性,根本没有生灭的现象可得,当然就是属于无为法。

假若没有这个虚空无为,有部认为有两大困难就不能解决:

1现实世间一切有诸法的生灭活动,必然要在无碍为性的虚空无为中才有可能,绝对不是眼所见而有对碍性的空界可让其诸法如此生灭活动的。因此,假定承认万有诸法确是不断地在那里生灭自由活动的,就得承认有这一非对碍的虚空无为存在不可。不然,就不无法说明一切法生灭去来的自由活动。

2如承认空界是色法,从色以变碍为义来看,那其必然是向变坏的路上走的。常说“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此可粉碎的虚空,就是指可变坏的色法说的。因诸有为法,必归坏灭的。但本来如此的真常性的虚空无为,是从不坏灭的,所以必须于色空之外另建立一个虚空无为。不然,不坏的空就无法说起。

学派中也有不承认虚空是属无为法的,而认为是有为法的一种。《论事十九品》第二章中介绍大众部的案达罗四部执说:“空是行蕴所摄。”行蕴是五蕴中的一蕴,五蕴都属于有为法。《俱舍论颂》说:“蕴不摄无为。”论文更说:“三无为法不可说在色等蕴中,与色等义不相应故。”而案达罗学派既将虚空摄在有为行蕴中,证知是不承认虚空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性。还有北传的《成实论》,亦引用他宗所说虚空是色处,否定虚空是无为性。该卷十六说:“经中不说无为虚空相,但说有为虚空相,所谓无色处名虚空。”原始圣曲中明显地说“无色处名虚空”,即有物质的地方不是虚空,无物质的地方才是虚空。以此而建立虚空无为,不仅《成实论》所引他宗不承认虚空是无为,就是与有部兄弟行的犊子部,亦觉得说虚空无为不大妥。《顺正理论》卷十七说:“或应许此是有为摄,如筏蹉子。”(筏蹉子就是犊子部的梵名,许此的此字,是指虚空,意即显示犊子部承认这个虚空属有为法所摄,不得说成为无为。)而《舍利弗阿毗昙》亦明白的主张虚空是有为的。

《顺正理论》卷三还介绍了经部关于虚空的观点说:“彼上座及余一切譬喻部师咸作是说:虚空者不离虚空,然彼虚空非实有,故虚空体亦非实有。”非实有体的虚空,是否定了色法而显示的,见既见不到,抓也抓不着。如一张桌子放在那里,那里当然不是空,若把桌子搬开,当下就显出了空。由取消物质性所显出的空,空的实体自是不可得的。印顺大师说:“虚空是色法的否定,显出它的本来没有。没有的,不能说是有为,故归于无为;这无为是否定性的,不是真实性的无为。”

二、大众系的无为说

自说一切有部三种无为的思想出现以后,各部派对这一问题不断研究,慢慢地觉得只说三种无为不够,于是有九种无为之说。大众部、分别说系及化地部皆说有九种无为,其间虽有部分的名词不同,但于九无为中同样承认有缘起支性无为与圣道支性无为两种。缘起与圣道,在佛法中,被认为二大理性,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两大重要思想。

所谓圣道支性,就是八圣道支。凡佛教徒如能依八圣道,就可离一切的惑业杂染而得生死的究竟解脱,所以经中称为古仙人道。这在《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得很清楚。不论修学大小乘法,都要循此古仙人道去行,始能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知道此古仙人道有其必然的理性在,亦即有常住不变的法则在,所以学者特别把它称为圣道支性无为。

所谓缘起支性,就是十二缘起。这缘起法是有为还是无为,部派佛教争论甚烈。其中,有部把其看成有为,大众部分别说系说是无为。佛陀在经中所说的无为定义是不生不灭,由此不生不灭的定义看,部派佛教的学者已经建立起很多的无为法。大众部说缘起是无为,亦即是从不生不灭的理性观点出发的,因为万有的诸法,在现象上尽管是千变万化,但缘起的理性,必然是如此如此的。缘起理性有其必然的条件和不变的规则性,不容有其丝毫紊乱的。如生缘老死,老死必然由生而来,这是一定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释迦牟尼佛不能改变它,即使十方诸佛出世,亦不能违反这不变的规律,所以它是不生不灭的永恒不变的真理,是无为法。以有情缘起说,其条理必然如此,谁也不能把佛陀说十二缘起法的次第随便加以前后颠倒,否则,不但颠倒因果事实,亦违反因果法则。大众系的学者看清了这一点,因此说缘起是无为。

大众分别说系等各学派坚定地主张缘起是无为法,是从缘起钩锁的道理来看的,如无明缘行等的十二缘起,就是一个个互相钩锁着的,彼此间有其前后必然性。如此以无明为因,必然引生行果,决不会引生其他,同样由行引生识果,行识之间所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其必然不容改变的法则在,任何人也没有办法改变它。大众部分别说系的学者,从这出发加以推究探讨,追问缘起法为什么定要如此?这必有其所以然的原因在,只有把这理由找出来,才能对这作决定无疑的解释。经过一个时期的缜密思考,他们发现必然如此的原理,就是在缘起法的因果之间,有其常住不变的理则性在,循此理则性的轨道而行,无明则必然生行,行必然生识,而且常常时、恒恒时都是如此不变的。

依此可说缘起是贯通因果事相的必然理则:如无明缘行,无明是因,行是果,这是因果事相,谁也不能否认,可是贯通于这因果事的,则是缘起法的理则性。因果生灭所以必然如此,无非是循此理则而如此的。这必然的理性是佛陀发现的,所以佛陀说一切皆缘起。有部说缘起是有为,大众系不承认缘起是有为,于是两派发生激烈的争论。综合两派的思想而言:主张缘起是无为的,把它看成理则性,具有常恒不变义,这是属于哲学上的问题,即是站在哲学的观点来看缘起法的。主张缘起是有为的,把它看成因果的事相,具有生灭迁流义,这是属于科学或者常识上的问题,一般人在常识上可以体认到如是因生如是果。但缘起有为说与缘起无为说两派的思想不同,是否可以调和呢?其实从根本教理的思想去看,两派都只各得如来教说的一面,不能把握如来思想的全面性。依大众部系所说,似在因果事相之外,另有一个独立理性,不免有离事有理之失,在理论上自然不在圆满,因平常说事理,必从事相上去显理,离了诸法的事相,没有独立的理性,理性是不能离于事相的,离事说理是不怎么圆满的。一切有部的学者把缘起说为有为,是忽略了因果事相内在的理则性、贯通性,于道理上说亦不免有所欠缺。如是因如是果,不用有所怀疑。可是其中若无它的因必然贯通性,又怎知未来有如是因必感如是果?从必然的理性上推知有这道理,所以缘起无为说是不能加以否定的,假若否定了这个,无异否定了从理则性中去推论未来的何因感何果,使得未来的因果混乱,等于破坏了一切法。依此,理性的存在,是不能否定的。总之,两派的思想,各得佛说缘起的一面,如将二者统一起来,就圆满地显示了缘起而不致于各有所偏。

大众部系缘起无为说,颇与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的理型相近。依其思想说,缘生的一切事物,必以理型为塑型,一切唯有透过这个,事物才能有条不紊,不然一切都将陷于混乱中。柏拉图的理型,以概念所认识所了知者为理型。概念,由感觉来认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认为理型是有实自体的,如缘起无为离因果事相而有实自体一样。透过感觉认识而有的事物,是生灭变异的,与佛法缘生有为的生灭现象大致相同。

大众系除了承认择灭、非择灭、虚空的三种无为,并说圣道支性、缘起支性的二种无为,另外还建立四空处无为,就是空无边处无为、识无边处无为、无所有处无为、非想非非想处无为。结合上所述之五种无为,共为九种无为,即是大众部的九无为说。后四种无为,可以总称为定境无为,即是显示于定境中,有其不变的理则性在。但是有部、经部都不承认有定境无为,说空无边处等四无为不过是大众部系等妄执。

四空处无为即四无色定,据大众部说,不一定要生到无色界才得,在欲界中修定,亦可得这四空定的境界。依《阿含经》说:行者修观时,心中作是思惟,现我如住于村庄,有村庄即有人群,修定要远离这些。于是便作离村人想,先空有情世间,到了观行纯熟,不但观有情世间空,即观器世间亦空,因器世间有物质在,还是一大累赘,如果修行日久,空无边处空即修成功,抑止生色界的烦恼,生于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天。

断色界烦恼上生无色界天所显示的当下之体,就是无为,亦即生无色界后有情心行的依处。色界有情的生命,依于山河大地,无色界、有部不承认其有色,有情心行是依离色界而得,当下之体即有情心行所依。大众都认为无色界有色,所以上生空无边处有情心行所依的自体,是最极微细的清净色,既不如欲界的粗,亦不如色界的显,而为凡夫肉眼之所不见的。

有情生于空无边处天后,最初当然是感虚空静妙的,可是得此境界一个时期以后,渐渐感到外在的空虽离色界的物质性,但此空的范围未免太过广大,不够理想,于是对此天的无边之空又生厌离,厌其虚空的粗障,欣识无边处的静妙,因而一心一意的依之修持,到达识无边处观成,断生空无边处的烦恼,离空无边处所显的自体,就是识无边处有情所依处。如是一层一层的修上去,直至非想非非想处观成,上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皆是这样。大众部系所以将这四空定立四无为,亦是根据其真实不变的理性这一观点而来。因为不管什么有情,只要将四空定的观行修成,那他所得的境界,必然都是一样的。

大众部的九种无为,是将一元的理体约其德用分为九种?还是宇宙间有九种无为常住法?这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虽说有部说择灭与非择灭二无为是别体的,但大众部却认为是一体的,不承认它们各有独立自体。可是这一元理体的无为,据大众部所说,其本身是有作用的。《婆沙论》卷三十八说:“分别论者(大众部系同)说有为性羸劣故,不能生法乃至灭法;无为性强故,便能生法灭法。”据此,无异是说大众部所主张的无为,具有生起万法的力量。正因为无为本身是有作用的理体,所以否定缘起有为说,肯定缘起无为说。大众部系的无为说既有作用,则后代大乘所说的真如缘起思想,可以说是从大众部系无为有作用的思想而展开发展起来的,亦即无为缘起说为真如缘起说的萌芽。虽然后代真如缘起说讲得比较具体而圆满,但若不理解大众部系的无为说,是很难发现真如缘起说的思想来源。

三、化地部的无为说

化地部所立的九种无为是:择灭、非译灭、虚空、不动、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道支真如、缘起真如。其中前三种和后二种无为,完全同于大众部系所说的无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派的思想是受大众部的影响。不同者,在于中间的四种无为。

化地部所建立的不动无为,有说是约断尽苦乐受的定障所现的无为法,与后代大乘所说的不动无为有着实质上的不同。虽则如此,但大乘的不动无为思想可以说是由化地部的思想展转而来的,从思想的脉络上来讲,化地部的不动无为,其内容实际是指四空处,不过名称不同而已。因为四空处的安立,是从修道次第所得定境而来,其中就有不动的名义。如《小空经》即将空、无相、无所有叫做行不动道、无相道、无所有道;这不动,就是四空处。证知不动无为说,并未越出四空处的范围,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还有一些学者说,到了第四禅天,一切身行语行,彻底予以远离,不再受身语行所动,真正获得清净,称为舍念清净,至此即得不动。由于有其不变的理性在,所以化地部依此安立不动无为。而建立此说的根据是《中阿含经》中曾说,修禅人的心寂然不动,亦不燥热,常住不变。“这由离所显的湛寂不变法,就是无为法。”由此可知化地部所立的不动无为,不唯总指四空处无为,就是不为身语行所动的第四禅天亦包括在其中。由于内在有其一贯所依理法,所以化地部把它立为不动无为。

同类推荐
  •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内容简介:我生于莲花净地,门隅,藏语里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藏历火牛年(公元1697年)我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同年十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勘破、放下、自在”,此为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然我穷其一生,也未必参透。转眼几度春秋,当我回望那一世,三百年的红尘轮回,不过我一人而已。有人踏浪而来,有人乘风而去,几多风尘不朽,我就在这里。而我爱的人,便也随我留驻在时间的长河里。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旅途的脚印

    旅途的脚印

    这是“放生堪布”索达吉上师的日记,记录了堪布一年中在俗世修行的心路历程。文中不乏印藏大德的殊胜窍诀,以及上师对世间生活诸多现象的体会和感言,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开示之作。本文语言精练,耐人寻味,所涉及的内容多与生活相关,将佛法禅机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在轻松阅读中得到内心的宁静。
  •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是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佛教的创建,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介绍了佛家的修炼,其中有面壁参禅、四禅八定、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藏密功法、观音咒、和超自然的功能——神通等。还有佛家的剃度、受戒、佛事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热门推荐
  • 神秘娇妻难驯服

    神秘娇妻难驯服

    白天,她是他安守本分,蕙质兰心的妻子,夜晚,她是他热情如火,风情万种的情人,他蒙在鼓里毫不知情。伴君如伴虎,谁知她却用两个身份在他身边玩转的游刃有余。直到有一天,摘下她的面具,发现原来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自己居然被她玩弄了!她知道他招惹了一个牛逼哄哄的大人物,收拾细软想跑路,却被他一路通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乞儿弯弯

    乞儿弯弯

    没有老天特别照顾,所有异能特长都跟她没关系,所谓的穷酸破落户,就是最真实写照,五脏庙空空,身体发肤遭灾,填饱肚子是她每日必要为之奋斗的目标。纵然三番五次历经磨难,始终未曾变的便是那一双明眸中能燃烧天地的火热!好在…雁儿成双,佳人成对,这便是苦尽甘来吧!!!
  • 傲娇小萌妃:玩转空间异能

    傲娇小萌妃:玩转空间异能

    “愿为你成魔成佛,火海之中,愿与你执手,相思白发。”某男深情款款道。“说人话!”“老子稀罕你”此文绝宠,仅此一文,天下独绝,污污污污
  • 前世解忧店

    前世解忧店

    传言数万年前,在一个深远的山林里住着一位妙龄少女,都说那位少女不死不灭,长得甚是好看,活着只为等待那解忧店真正的主人。传言都说那解忧店有缘人才能见到,甚是奇异。而一百年后,店主还是那位妙龄少女……“您好,这里是解忧店,能来的都是有缘人。”……直到某一天,一名男子出现在店内。“您好!这里是解忧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这名男子邪魅的笑着,缓缓像她走去……每一位客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在这里会一一呈现出来哦,这里,每一位客人都是这故事的主人,包括店主她自己呢!an:〔欢迎关顾哦~〕^0^~
  • 瞳神

    瞳神

    带着一双可以看穿生死,掌控轮回的神秘之眼重生了。`
  • 神奇宝贝之叫做百慕龙上的训练家

    神奇宝贝之叫做百慕龙上的训练家

    守在路口,等你归来。最后幻想,终究破灭。谁为谁死,谁将寂寞。静等归来,幻如泡沫,终究结束这场错误的人生。
  • 霸道总裁爱上小职员

    霸道总裁爱上小职员

    刘小峰是CR集团的一名小职员,在一次偶然下遇到了公司的李子金总裁,看刘小峰是如何追求她,请看章节
  • 我家剑仙有毒

    我家剑仙有毒

    圣品灵魄斩圣剑,太虚霸剑毒医绝,一剑风华帝域启,帝域之内我为主!
  • 大小姐的最强弃少

    大小姐的最强弃少

    曾经的武道天才,一朝落魄,成为家族弃子,被放逐都市,却意外地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修真路!守护大小姐,拳打恶少,俏皮萝莉,温柔可人,绝色老师,肆意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