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潘萍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并就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为加强我国职业教育,2002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2004年经国务院同意,七部委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笔者认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要改革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探索适合中职学员的教学模式。下面仅就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具体的看法。
一、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
(一)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改革,重视技能培养,不断调整课程设置
随着职教快速地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以德阳为例,德阳地处中国西部,与四川省会成都相邻,是新中国重要的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包括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厂、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在内的机械制造业落户这里,配套发展起来的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奠定了当地职教的深厚基础。近几年来,德阳市各类职业培训每年在50万人次以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德阳技工”“德阳旅游”“中江民工”“绵竹保安”等职教品牌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德阳正在加快建设西部职教基地的步伐,全市中高等职教院校已发展到30多所。从2005年起,市政府每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增加到300万元。很多职业院校为进一步使学生历练职场,学校都不断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压缩一些文化课的教学,突出实践课程教学。有很多学校增设了提高技能的选修课。以德阳城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上期开始,每个班级都增加了普通话等实用技能课程,并强化英语护理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针对各个不同专业开展相应的技能大赛。在技能大赛之前进行全员培训,本着让全体学员参与的精神实施技能大练兵,让学员通过比赛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整个课程设置逐步从重理论教学向重技能方向发展。
(二)尽管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学校办学共识,但整个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不够
由于学校教师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即使有到企业的机会,也是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一至两个月。企业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经济利益体,企业在发展,但学校往往缺乏相应的敏感度,一些企业上的先进知识往往不能及时交给学生,造成所学知识和技能相对滞后,加之我国很多职教教材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职教体系模式,造成了职教课程的滞后性。按目前的职教体系很难适应企业的要求。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很多中职学校讲授QB、VF等为代表的程序语言,一是学生极难掌握,二是在企业上也不实用,中职学生应加强“公办自动化”“平面设计”“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及维护”等为代表的实用技能类课程的训练,使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快速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以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制约着职教的发展,很多课程还摆脱不了普教的分数主义,应试模式
目前很多学校尽管从技能培养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很多改革,但是整个课程的改革是缺乏系统性的,更多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方法均还沿用普教的方式,教师教学观念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点传授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没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制度也仍然采用传统的普教方式,以传统的笔试决定该科成绩合不合格,这种课程评价体系将职业教育也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另一方面,在职校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本来就差,用期末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员就会打击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是由任课教师出题考试,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更谈不上一个相应的技能标准,这种考核形式制约了中职学校的发展。
(四)受传统智力观的影响,对中职学员的创新精神培养不够
现在的中职学校,有很多都是以前的老牌中专学校过渡过来的。以前的中专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考试选拔的初中优秀毕业生进来。现在,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很多初中分流学生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就读,这些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很多教师习惯了以前的学生,习惯了以前的教学方法,用传统智力理论去观察中职的学生,就会感到其素质低下,很多教师还会经常抱怨自己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很多教师按传统去组织教学,就会感到成效不明显,感到自己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事倍功半。由于这种现状,有很多中职教师觉得该教书本上的知识都没给学生教完,还谈什么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了中职学员就业后缺乏创新性。
(五)在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缺乏对团队精神的历练,并且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和认可
很多中职学校在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军训,军训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团队意识。但是,在进校后的教学中,我们较少专门设置历练团队精神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也总是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很少从一个团队来进行考核。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团队精神。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中职学校采用的是2+1模式,2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校内学习的两年时间,我们教给中职学生的是相应的职业道德,而对企业的文化感知较少,出现了有的中职学员就业后不能对企业文化认可,融入不了企业文化,出现频频跳槽的状况。
二、关于职教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校企联动制度
聘请学校的专家和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编写职教教材。教材编写要适应职教特色,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只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适应职教的教学内容才能使中职学员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教才能适应市场。此外,应建立教师随时到企业充电的制度,让教师掌握企业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高度的技术敏感性。
(二)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的认知模式,构建模块化教学,以任务为驱动,让学员自主学习,自我发现,从而不断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学会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运用现代智力观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相信中职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教学思想上,相信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理念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在课程设置上,刚柔结合,既使每位学生达到该专业所需的最低要求,又体现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使学生能扬长避短地学习、以形成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在教学组织上,张扬个性化;在教学评价上,彰显多元;总之充分考虑他们的智力强项并创设适当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针对学生个性特征,不断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改革职教课程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的笔试考试,重视技能考核,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相关学校和企业专家对相应课程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重在对学员技能考核制定相应标准。
(五)在课程体系中注重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成长训练营为例,他们每位送出去的学生都要经过成长训练营的训练。在成长训练营里,更强调一个团队的合作。经过成长训练营的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加了。笔者认为,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多开发培养团队精神的课程,并且推广这种课程。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员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例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不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再一方面,除了顶岗实习外,在学校学习期间,要加强实训课程和动手动脑课程,增加更多的企业见习时间,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而且是让学生感知不同的企业文化,不断认同不同的企业文化。
今天,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更重要的是职教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教育专业性,不断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大胆尝试适合职教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增强职教学生适应职场需要的各种能力,帮助每个学生成为职场能手。只有这样,我国的职业教育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本文曾发表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丛》2008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