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62

第62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1)

洪州宗是南岳怀让门下马祖道一(709-788)开创的门派。因马祖住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带)大扬禅风,故名。继承马祖道一禅法的沩仰宗、临济宗以及从临济宗演化出的杨歧派和黄龙派,均属洪州法系。此系被后世公认为禅宗之正系。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仅论述马祖道一及其门徒百丈怀海、大珠慧海、怀海的门徒黄檗希运、沩山灵祐以及灵祐门徒仰山慧寂等人的心性思想,至于临济宗的心性思想则独立成章另行论述。

自马祖以来,洪州禅沿着慧能、怀让的性净自悟的方向,进一步突出禅的鲜明而强烈的生活意味,认为众生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是真理的体现,众生的起心动念,扬眉瞬目等一切活动和表现,都是佛性的显现,都具有真实的价值和意义。洪州禅提倡“顺乎自然”,休息心思,对善恶也不作思量,进而逐渐构成为“平常心是道”的心性论新体系。“平常心是道”这一心性论命题是洪州宗推行生活禅的理论基石。“平常心是道”就是“即心即佛”,又表述为“非心非佛”,后来又有“无心是道”等说法。洪州宗的心性论和宗风,与北宗的以日常分别动作为虚妄,牛头宗的一切皆如梦幻、本来无事的观点,有较大的不同;与荷泽宗的立言说和重智慧的风格也颇有殊异。

平常心是道与触类是道

洪州宗人为了追求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继续探寻众生觉悟的源头和成佛的根源,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命题,把平常心看作众生成佛的根源。何谓平常心?何谓“平常心是道”?马祖道一如是说: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40页上。]

马祖道一的门徒千周泉普愿(748-834)在接化赵州从谂(778-897)时,也以此作开导,史载: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州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州于言下顿悟。[注释:《无关门》,《大正藏》第48卷,295页中。]

文后又有颂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持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注释:《无关门》,《大正藏》第48卷,295页中。]

所谓“平常心”是指“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的心,是“无闲事挂心头”的心。就是众生具有的不有意造作,不作分别的本心、圣心;就是包括迷与悟,而不偏颇任何一方的整体的心;也就是众生日常现实的心。平常心具有天然性、整体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平常心见于日常的行住坐卧等起居动作。如上所引,所谓“道”,“道即是法界”,此处“法界”即指佛法的境界。道一又说:“道非色相”[注释:《古尊宿语录》卷1上册,2页,北京,中华书局1994。],道是无质碍无形相的。又认为,“道即是心,不可将心还修于心”[注释:《圆觉经大疏钞》卷3之下,《续藏经》第1辑第14套第3册,279页。]。这是说,道就是心,心自身无法修于心,这样,道也不属修持而只能体会,所以又说要“体会大道”[注释:《古尊宿语录》卷1上册,5页。]也就是说,道是一种体会(直觉)的对象境界。普愿也说,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道不属知,不属不知”,在知知不知的二元相对模式中兜圈子,是悟道的严重障碍。可见这里说的“道”即是佛道,是超越现象、超越形相、超越时空、超越认识的成佛境界。这种境界犹如太虚,广大、空阔、寂静、透彻。道是超越的,离一切相的;又是内在的,不异于心的。“道即是心”,这个心不是别的心而是平常心。众生随顺现实之心,无有取舍,无所执著,不别是非,如此自然动作便体现了“道”,也就是“道”。这就是“平常心是道”。这样说来,洪州宗人是把现实人心和佛道联系、沟通了起来,把两者视为相通、相等的,从而为成佛的根源、途径提供了新学说。

洪州人对“平常心是道”的命题进行了论证。论证有两个层次:一是认为心是万法之本;二是强调心的活动即是佛性的作用。后者是论证的重点。

慧能、怀让一直宣扬心生万法的思想,怀让“示徒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注释:《古尊宿语录》卷1上册,2页。]。道一说:“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40页上。]道一的再传弟子黄檗希运(?-850)也说:“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注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80页中。]这里所说的“法”主要是指佛法。南宗禅师认为佛法乃至其他存在都是从心所生,不在心外,以心为本,由此强调心是众生修行的根本,宗教实践的枢纽,最具关键性的意义。但是,只是一般地说心的作用还比较空泛,于是洪州宗人进而又从心的活动、表现方面来论证。

在论证心的活动就是佛性的作用方面,洪州人又从现象(“立处”)与真如,心与性的关系两上相关方面展开。道一禅师说:

种种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尽是妙用,妙用尽是自家。非离真而有立处,立处即真。尽是自家体。若不然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即解脱,解脱者即真如。诸法不出于真如,行住坐卧,悉是不思议用,不待时节。[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40页上。]

意思是说,一切现象、事象都是自家心的妙用,并不是离开心的真实(真如)而另有现象,现象即是心真如。一切现象都是佛法的显现,一切现象都出于真如,众生的行住坐卧都是心真如的不可思议的妙用。“非离真而有立处,立处即真”是僧肇《不真空论》的名句,是说明真理的世界与现实的存在间的不离相即的关系,这是在中国固有的理想与现实相连相即思维影响下形成的非常重要的理念,对于后来佛教学者理解、把握宇宙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众生与佛的关系,乃至现实行为与本原真心的关系等,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道一引用僧肇这句话,并引申为众生的现实心灵全体都是真实,众生的日常行为都是心真如的作用,把非宗教修持范畴的寻常世俗行为,都归结为佛性的表现了。

对洪州宗的认为人的一切动作都是佛性的作用的论据,宗密总结说:

四大骨肉,舌齿眼耳手足,并不能自语言见闻动作。如一念今终,全身都未变坏,即便口能不语,眼不能见,耳不能闻,脚不能行,手不能作,故知语言作者,必是佛性。[注释:《圆觉经大疏钞》卷3之下,《续藏经》第1辑第14套第3册,279页。]

这是说,在洪州宗人看来,人的肉体自身不能用语言动作,之所以能语言动作,是佛性支配的结果。这是从现象和本体的关系的角度强调现象本身是受本体支配的。“佛性非一切差别种种,而能作一切差别种种。”[注释:《圆觉经大疏钞》卷3之下,《续藏经》第1辑第14套第3册,279页。]就是说,佛性不是现象而是产生现象的根源,而现象是本体的显现,从这一意义上说,现象与其产生的根源并无区别。洪州宗认为,众生的平常心整个或全体都直接发挥佛性作用。宗密对此论说,洪州宗只是“随缘用”而缺乏“自性用”。也就是说,只是随缘任心性活动,不是心性内在灵知的作用,不分真妄,不利于佛教修持。

洪州宗的主张也被南阳慧忠禅师(弘法年代为722-769)归结为“身无常而心性是常”的观点,并斥之为外道的“形灭神不灭”思想。史载:

南阳慧忠国师向禅客:“从何方来?”对曰:“南方来”。师曰:“南方有何知识?”曰:“自主知识直下示学人:即心是佛,佛是觉义。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善能扬眉瞬目,去来运用,遍于身中。挃头头知,挃脚脚知,故名正遍知。离此之外,更无别佛。此身即有生灭,心性无始以来未曾生灭。身生灭者,如龙换骨,蛇脱皮,人出故宅。即身是无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说大约如此。”师曰:“若然者,与彼先尼外道无有差别。彼云:我此身中有一神性,此性能知痛痒。身坏之时神则出去,如舍被烧,舍主出去,舍即无常,舍主常矣。审如此者,邪正莫辨,孰为是乎?吾比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众,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谭,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若以见闻觉知是佛性者,《净名》不应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37页下、438页上。又,洪州宗一系的主张后来也受到宋明理学家的批评,他们指责那种主张是泛论见闻觉知,不分别当为当不为,是只讲心而不明性,有损佛教的道德性、纯正性和庄严性。]

文中把洪州宗自视的南方宗旨,归结为身有生灭,性无生灭,即身无常,性是常。在慧忠看来,性(心性、佛性、觉知)不灭说等于灵魂不灭说,实质上也是一种形灭神不灭的外道邪说。慧忠认为,南方宗旨纂改了《坛经》思想,使禅宗精神沦丧。这是禅宗内部的一次神灭神不灭的争论。

为了回应宗密和慧忠等人的批评,后来有的洪州宗禅师便说,众生日常行事不但是心的作用,而且是性的显现。他们引的论据是传说印度异见王(菩提达摩的叔父)和波罗提尊者(印度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门的弟子)的问答。波罗提主张“见性是佛”,并强调见性就表现在众生的日常行为之中。这段问答现保存在《景德传灯录》卷3“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传中,据说那是根据《宝林传》的记载,看来有可能是洪州门下自身的见地。文说:

问曰:“何者是佛?”答曰:“见性是佛……”王曰:“性在何处?”答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名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3,《大正藏》第51卷,218页中。]

这里讲的性的作用,就是指肉胎人身及其见闻觉知的活动,认为佛性与众生见闻觉知没有什么区别。“见性是佛”,是说若果悟知众生日常的见闻觉知与佛性无异,就是佛性的显现,这样也就见性而是佛了。

宋代理学家朱熹屡屡批评洪州宗人的“作用是性”说,他也批评荷泽宗人的“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说,并把这两种批评联结起来,认为二者都是无视“体”而只重视“用”。实际上这两种论说是不同的。正如宗密虽把荷泽宗和洪州宗同归于“直显心性宗”,但又激烈地批评了洪州禅缺乏“自性用”,不同于荷泽禅。在朱熹看来,“性”即“体”,“知”即“用”,这样就把上述两种论说都归结为以“用”为“体”,从而抹去了荷泽宗的“知”的心体意义。

洪州宗人的“平常心是道”的命题,在禅宗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祖强调无需向外寻求,而直观自心,即“直指人心”。马祖后继者进而强调无需分析思虑,只要透彻觉知自身具有的佛性,即是成就佛的境界。这也就是进而明确地提出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注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明确表述,最早见于黄檗希运所说,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84页上。]的主张。同时它又强调从现实生活,日常表现中去觉知自身具有的佛性和彻悟佛境,从而在心性的体用关系问题上由于过去对心体的自觉回归,转为强调心用的彻悟价值。荷泽宗人重视心体即灵知的作用,认为“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洪州人不同,他们以直指自心为佛性,认为整个自心的作用都是佛性的表现,强调“知之一字,众祸之门”[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6,《大正藏》第47卷,879页中。]荷泽宗和洪州宗在心性论上的对立,主要就表现为前者突出形而上的灵知作用,后者则突出整个心灵的现实作用;前者重视对心性本体的探讨,后者则重视对心性现实作用的肯定。显然洪州宗的主张具有更加感性化,经验化、生活化、行为化的特征,更为南宗所欢迎、接受,并取代了荷泽宗的地位。

荷泽宗的灵知说,强调众生本来具有般若智慧、绝对觉悟,这无疑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确认和赞美,同样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也是一种彻底的主体化理论。它不去分析心灵中迷妄与觉悟的区别,而是说整个平常心就是道,整个心的作用就是佛性的体现,这是洪州宗人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对人的感性存在的肯定。在中印佛教史上,这种对世间现象的前所未有的大胆而广泛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新的挖掘和开拓,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彻底的确认和颂扬。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的主张,把禅引向了生活化、行为经。既然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和行为都是佛性的体现,那么,佛性、佛道、真理并不存在于众生自身的外部世界,也并不是有待修行或借助自心本有的觉知而得,而是已经完全寓于众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实践之中的东西。这样也就可以说,日常生活就是禅修,就是禅。洪州宗赋予寻常生活实践以新的意义,同时也把禅修转移到了日常生活、日常行为轨道上来,这是一种生活化的禅,行为化的禅,是生活化的佛教,行为化的佛教。这种强调在最平常的世俗行为中体现了佛性作用和洋溢着禅味的主张,为佛教实践开辟了新天地、新途径,使禅在日常行事的自然运作中充分表现出生动、活泼、自然、质朴、灵活、幽默、娴静、奇峭等多姿多态的风采。

“平常心是道”,也就是“触类是道”。宗密在《圆觉经大疏钞》卷3之下把洪州宗禅法总结为“触类是道而任心”[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14套第3册,279页。]。“触类是道”是思想主张,“任心”是禅修实践。宗密解释触类是道说:

起心动念,弹指、謦咳、扬眉,固所作所为,皆是佛性全体之用,无更第二主宰。如面作多般饮食,一一皆面,佛性亦尔。全体贪、瞋、痴、造善恶,受苦乐故,一一皆性。[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14套第3册,279页。]

这里,“触类”是指人们的各种日常行为,包括善恶苦乐,甚至包括贪、瞋、痴,即人类的一切行为动作。“道”即佛道,也即佛性,佛事(佛之所作)。认为人们的一切动作行为都是佛性,都是佛性全体的作用。在洪州宗人看来,人们的行为动作是平常心的体现,所以,“触类是道”,“平常心”也是“道”,两个命题意义是相同的。

“触类是道”的表述形式,显然是受僧肇《不真空论》的“触事而真”观念的直接影响。僧肇说:“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注释:《肇论》,《大正藏》第45卷,153页上。]“道”是佛道,佛理。“事”是事象,现象。“真”,真实,真理。“触事而真”是说,千差万别的事象即是常住真实的真理的体现,这也就是“道”,就是佛道。禅宗人喜用“触”字,如“触物指明”,“触类是道”,“触目皆是佛性”等,这是强调不要专向内心去观察体念,而是从一切事象去领会体悟,从当前事象中把握真实,求得解脱。

关于“任心”,宗密解释说: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热门推荐
  • 高中爱情

    高中爱情

    夏风,你爱过我吗?曾经爱.只是曾经。?不,现在依然爱着
  • 傀师志

    傀师志

    百余年前一本《尸经真言》的出现在圣元大陆上掀起了一场人域大战,人族的各方势力都卷入其中,然而这本《尸经真言》却就此下落不明,圣元大陆得到了百年的安宁。然而,百年后的今天,这本书却随着凌天成的出现而重新面世,一场激烈的纷争就此展开……
  • 樱的允诺

    樱的允诺

    出生在英国因为逼婚和妹妹逃到了中国遇到了他们不仅给自己找到了幸福还给了妹妹找到了他,他们在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因为意外所以樱的诺言弃文,谢谢请见谅
  • 纳尼亚传奇系列(套装共7册)

    纳尼亚传奇系列(套装共7册)

    这套《纳尼亚传奇》是英国著名作家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系列魔幻故事,分为《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女巫和魔衣柜》、《马儿与少年》、《卡斯宾王子》、《“黎明”号的远航》、《银椅子》、《最后的决战》七册,该套图书一经面世便广受赞扬,在英美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也被一些批评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认为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在半个世纪里,《纳尼亚传奇》的销售达到8500万册,至今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文字。
  • 我快要碎掉了

    我快要碎掉了

    本书试图以我们大多数人外化的存在状态:寻与不寻,猎手与猎物,探寻与之或对立或模糊或平行的内心世界。坏坏和走走相遇,一个寻者,一个等待者。他们相恋,交流,写作,倾诉,分手。“这种悲伤是他们两个人的:无法得到爱的悲伤,无法释放爱的悲伤。她就像个溺水的人,双手挥舞,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每一段感情其实都是生命的一次充满希望的挣扎,只有这种挣扎才能证明,她还活着。”就像一些梦境、一些对话、偶发事件、读过的诗歌、看过的小说、一次旅行、某次不起眼的悸动,会触动我们深藏的真实。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它需要你放下防备、放下束缚、放下犹疑、放下立场,梳理被遗忘或正被遗忘的片段,走进自己,才能走进它的世界。
  • 替婚,大叔可以了

    替婚,大叔可以了

    新婚在即,宁婉鱼被未婚夫抓到了出轨视频,怒指她不守妇道。小女人有屈难申欲哭无泪,竟还遭到绑架。床上的男人轻烟慢吐,随意的道,“把孩子给我,我让你走。”“孩子,什么孩子?”“你给我生的孩子。”“我什么时候给你生过孩子?”从初遇的那一刻起,龙耀阳便把小女人装进了心里,宠她上天入地至真至宝。“龙耀阳。”小女人忧心的问,“如果有一天你心爱的女人带着孩子回来了,我这个替婚的你打算怎么办?”男人眯眸浅笑,替婚吗?你把叔叔伺候好了,分分钟把你扶正。
  • 殇雪尘缘

    殇雪尘缘

    琉璃与沧海,白雪掩尘埃,千年奈何,这一世你是雪,我便是冬天,只怕我是尘,雪遇我即化,化作了纷飞的苦雨,我愿看着你空中起舞守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道之传奇

    天道之传奇

    上古时期,人类受妖魔屠虐,艰难生存。后有五大部落各自感应天道,使人可以使用自然之力。于是人类方能与妖魔抗衡,并且势力逐渐变得平衡,人类也出现了和平时期。五大部落也逐渐各自统一,发展为五大家族,以自然之“神力”肩负起守护人类的责任。但是随着人类在和平下的发展,可以使用自然之力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五大家族变得没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五大家族的后人也都没了音讯,成为上古传奇。而我们的故事,也从此开始……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