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61

第61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4)

五代宋初的延寿是法眼宗文益的再传弟子,他对当时的禅风深为不满,说:“如今多重非心非佛、非理非事、泯绝之言,以为玄妙,不知但是遮诠治病之文,执此方便,认为标的,却不信表诠直指之教,顿遗实地,昧却真心。”[注释:《万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卷,959页上。]认为当时一些禅师[注释:实指洪州宗和石头宗中的曹洞宗等禅师。]一味讲非心非佛,非理非事,不懂这种泯绝一切的说法只是参禅的方便而已。如此不相信和否定佛典言教的作用,势必会流于空疏、放荡、昏昧、埋没真心。延寿根据法眼宗的“禅尊达摩,教尊贤首”的传统,吸取宗密华严禅的思路,把禅宗南宗的顿悟和华严宗的圆修结合起来,提倡“直入顿悟圆修”,力主禅教统一;又积极调和各教教义,宣传禅净合一,为禅宗开拓了新的走向,影响极为深远。

为了整合禅宗和其他宗派的义理,统一佛教的思想,延寿在其所编撰的百卷巨制《宗镜录》中提出以“一心为宗”的命题,竭力以“心宗”来统一佛教各宗各派的学说。他所阐发的一心思想与华严禅的心性论颇为相近。延寿拟通过整合各宗派,打通与南岳洪州宗的界限,但实际上仍表现出与洪州宗心性论,尤其是禅修方法的对立。

延寿在为《宗镜录》释名时说:“举一心为宗,照万物如镜。”[注释:《宗镜录》,《大正藏》第48卷,417页上。]“宗”,指正宗、宗旨。“举一心为宗”即是以一心为宗,心即是宗,即是佛教的正宗、宗旨。实际上,心宗也就是禅法、禅宗。“照万物如镜”,是说观照万物如同镜子一般明彻。在延寿看来,心在佛教教义中居于首要的、中心的地位,一切法唯心所造,“一切法中,心为上首”[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3页中。],“一切明中,心明为上”[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3页中。]。那么,延寿是怎样论述心的内涵、功能的呢?

延寿主要是从揭示众生成佛之原的角度来阐述心的,他说:“约今学人随见心性发明之处,立心为宗。”[注释:《宗镜录》卷1,《大正藏》第48卷,417页中。]他重视发明心性,他所讲的心是指真心、本心,也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他说:

一乘法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门。……心无形[无]色,无根无住,无生无灭,亦无觉观可行。若有可观行者,即是受想行识,非是本心,皆是有为功用。诸祖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从心所生,皆同幻化,但直了真心,自然有实。[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6页中。]

“觉观”,指寻求推度和思维作用。这是说,佛化导众生成佛的教法,是讲传一心,也即教人要守真如妙心。禅宗诸师就是以心传心,对直达本心者给予印可,此处并无他法。凡是由一般心识活动所产生的,都如同幻化一般,是不真实的,但若直接了悟真心,则是自然真实的。在延寿看来这一真心才是众生成佛的基础。

在把心性定为真心的同时,延寿还阐发了心的内涵、结构。《宗镜录》卷34载:

设有人问:“每闻诸经云,迷之即垢,悟之即净,纵之即凡,修之即圣,能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是何物?(此举功能义用问也)”答云:“是心。(举名答也)愚者认名,便为已识,智者应更问:何者是心?(征其体也)答:知即是心,(指其体也)[注释:以上四处括号内的文字,有的版本作为本文,有的作为注释,似应为注释。]此一言最亲最的。”[《大正藏》第48卷,616页下。]

这段话涉及心的名、体、用。延寿认为心是名字,能和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事物是心的功用,从体上说,“知即是心”,知是心之体,即心之所以为心的体性。那么,这里的知指什么呢?作为真心的本有体性,知是了了常知。延寿在阐释知的涵义时说:

问:“既云性自了了常知,何须诸佛开示?”答:“此言知者,不是证知,意说真性,不同虚空、木石,故云知也。非如缘境分别之识,非如照体了达之智,直是真如之性,自然常知。”[注释:同上书,615页上。]

延寿所讲的知,是指真知之性,即心的本有体性,它既不同于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分别“识”,也不是圣者独具的悟照体性了达实相的“智”。延寿认为,这种知是一种解知,不是证知(“智”)。众生自体的解知需要教义的印证,他引南阳慧师的话:“禅宗法者,应依佛语一乘了义,契取本原心地,转相传授,与佛道同”[注释:《宗镜录》卷1,《大正藏》第48卷,418页下。]强调要以教义来契取本原心地,即发明心性,达到解悟,以与佛道同。延寿认为在解知、解悟的基础上还应继续修习,以求证知、证悟,即能如实体验而证悟佛教真理,照体了达,进入佛境。

延寿认为心具有性与相即体与用两个层次,他说:

性相二门,是自心之体用。若具有用而失恒常之体,如无水有波;若得体而缺妙用之门,似无波有水。且未有无波之水,曾无不湿之波。以波澈水源,水穷波末,如性穷相表,相达性源。[注释:同上书,416页中。]

这是说,心的性相体用,犹如水与波一样,是相成共存的关系,也是本与末、本原与现象的互显关系。延寿还把心性的相体用与心的空有、理事、真俗沟通对应起来,他说:

此空有二门,亦是理事二门,亦是性相二门,亦是体用二门,亦是真俗二门,……或相资相摄,相是相非,相遍相成,相害相夺,相即相在,相覆相违,一一如是,各各融通。今以一心无性之门。一时收尽,名义双绝,境观俱融,契旨忘言,咸归宗镜。[注释:《宗镜录》卷8,《大正藏》第48卷,458页下。]

“无性”即相空。这是说,空有、理事、性相等不同二门,都是相融相通的。今以“一心无性”的法门,收尽空有、理事、性相等二门,名义绝灭,主客相融,忘言契理,同归于禅旨。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延寿不仅把理事与性相、体用、真俗、空有打通,而且对理事尤为重视,他在回答“云何唯立一眩,以为宗镜”的问题时说:“此一心法,理事圆备。”[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4页下。]强调心中理事圆融是立一心为宗镜的根本原因。他在《万善同归集》卷上开宗明义就提出,万法唯心,而修行须依理事,并就理事关系展开论。他说:

若论理事,幽旨难明。细而推之,非一非异。是以性实之理,相虚之事、力用交彻,舒卷同时。……事同理立,……理因事彰。……若离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同尘无阂,自在随缘。一切施为,无非佛事。[注释:《大正藏》第48卷,958页中。]

这是说,理与事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应以理事圆融思想指导修持,如此则自由自在,随缘任运,一切修行都是佛事了。

延寿认为,具有上述内涵的真心是遍于凡圣的:“一切法界,十方诸佛、诸大菩萨、缘觉、声闻、一切众生,皆同此心。”[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4页下。]这一心法“是大悲父,般若母,法宝藏,万行原”[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4页下。]。众生若了悟真心则顿成佛慧。延寿总结性地强调真心是众生成佛的根源。

石头宗内部各派对于心性论的具体观点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主张是一致的。从以上我们对石头宗的心性论的简要论述来看,其间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石头宗的心性论的基石是真心(本心)说,这种真心说不仅和南宗荷泽宗一系的心性论同出一辙,而且和南宗洪州宗一系的心性论也并无二致,研究、了解和把握真心说,是打开慧能一系禅宗乃至全部禅学理论的钥匙。第二,石头宗一系的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宗都继承了希迁的灵源与枝派、理与事、本与末的思想,重视开发内在心性,突出事理圆融,从事见理,即事而真。但三宗也有一定的区别,相对而言,曹洞最重视理事圆融,重视心的本觉,云门强调一切现成,法眼宗突出“尽由心造”,也讲事理圆融。第三,石头宗人吸取华严禅和牛头禅的思想,既以知为心体,讲理事圆融,又提倡无心合道。其间,解知与无心如何协调,理事圆融与无心道合如何统一,禅师们虽在理论上作了沟通,但把解知与无心都定为不执著外物,把理与道对应等同起来,似乎尚有理论上的某些难点。第四,石头宗人继承了佛教的“尽由心造”的基本思想,然外物究竟如何由心造,是一个令不少禅师感到困惑的大问题;同时石头宗人吸取道家的最高范畴“道”,强调会道、合道,如此作为万物本原的心,和作为万物最高终极存在的道,就同为心性论的最基本范畴,心与道究竟如何在哲学思维上贯通起来,禅师们在论述时,似乎也有困惑。第五,石头宗的心性论,由于重视理事关系和心物关系的阐述,因此对宋明理学和心学所产生的影响是至深且巨的。

同类推荐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韩非子智慧讲堂

    韩非子智慧讲堂

    本书分为: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等。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儒家智慧一点通

    儒家智慧一点通

    一位圣者用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语言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关于儒家智慧的人生课,希望能以孔孟之道指点迷茫人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热门推荐
  • 未来特工之王牌缉捕将

    未来特工之王牌缉捕将

    从现代穿越到了未来,只为了缉捕时空逃犯,开始了战神之路。结实了很多缉捕空间犯的伙伴,就为了刚开始的信仰。
  • 尊上又被抛弃了

    尊上又被抛弃了

    【正文已完结,新文《女配她成了大佬》打脸爽文】某三岁萌宝是个颜控,某天逮了个绝世美男想让他做自己的爹爹。某女一看直接摇头:“儿子你还是放弃吧,当年我那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为了害我,找了个巨丑的乞丐给我,所以你想要有个帅哥爹的梦想只能等下辈子了!”被拉来的某男一听脸瞬间就黑了。去他的巨丑乞丐!孩子亲爹就是他!某男咬牙:“我要颜有颜要权有权,你儿子认我做爹有什么不好的?”何况本来就是他的种!某女答:“我给孩子他爹守节。”某男咬牙切齿,守什么节!他还没死呢!
  • 八幡记

    八幡记

    一个普通的山贼,他没有什么野心,他的愿想很简单,吃饱喝足就行。可是造化弄人,养大他的老寨主神秘死亡,相依为命的妹妹离他而去,从小一起长大的众兄弟被人全灭。他不得已闯入修者世界,发现自己竟然是几支古老势力的传人,这几支势力以幡为名,他正是其中一幡的主人,从此之后背负上了未知的使命。语录:终于看到了终极,也终于跳出了轮回,可是回头看去,只剩我一个人独立于世间!如果能重来,我只想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山贼······qq群:434556931
  • 错过的那个补习生

    错过的那个补习生

    她是一个应届的学渣,整天无所事事,只因那一个月,她爱上啦那个补习生的学霸。因为他,她开始努力,只为和他在一所高中。结果却......
  • 华伦蒂是龙

    华伦蒂是龙

    这本小说来自于我看完第二遍《希灵帝国》后突然产生的想法在旧希灵帝国刚刚崩溃的时候,那些附属种族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当那些幸存下来的附属文明遇到深渊希灵的入侵的时候,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于是想着,要不我也写个同人吧。说说他们的故事。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已经几乎彻底遗忘了曾经岁月的幸存附属文明。这种遗忘是被人故意为之的。这个宇宙的背景原型设定是战锤40K的宇宙,因为我也是个锤粉。我对其做了修改,以便更好的和希灵帝国原著的那种气氛相称。不过这文不会偏向搞笑日常,因为它的原型是战锤40K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文明挣扎求生的故事
  • EXO之鹿晗,慢慢爱上你

    EXO之鹿晗,慢慢爱上你

    写的是冷晗(女主)和鹿晗(男主)的大学故事,中间也会出现几个EXO的成员。欢迎来围观!
  • 腹黑师父:王爷别靠近

    腹黑师父:王爷别靠近

    她,蓝静默,从21世纪穿越到异世大陆。后来才发现她穿越到自己的小说里。不知道言希走了什么桃花运!就算脸上有红斑,一大堆美男居然向她“涌过来”。妈妈咪呀!身边那么多妖孽,她可不是仙女,不可能把他们都收了啊!
  • 虫族主宰的复仇之路

    虫族主宰的复仇之路

    在虫巢中醒来后,乔林回想起了自己的仇恨,决定继承虫族主宰的意志与力量,成为新的主宰,带领虫族去完成复仇...然而,敌人比想象的还要强大,分裂的虫群、不断扩张的人类帝国、手段残忍的塔达林星灵,还有意图建立宇宙新秩序的"神"...乔林必须带领虫族不断地前进,直到完成自己与主宰的复仇!
  • 娇妻太美:恶魔总裁99次纠缠

    娇妻太美:恶魔总裁99次纠缠

    她迷糊中进错了房间,与他一夜缠绵,他向她丢下一纸契书。从此,她成为了他“见不得光”的妻子,在外面,他们装作互不相识,他继续若无其事的在外面勾三搭四,拈花惹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婚前婚后他的不一,曾经他眼底对她的柔情似水顷刻化作一缕烟火,她永远也忘不了他俩离婚的那天,他俊美非凡的脸上不着一丝情感,怀里搂着当红嫩模,眼眸不耐烦的瞥了她一眼。这一幕,刺痛了她的眼,眼泪在眼眶打转,同时心仿佛被撕裂般,这一刻,她心如死灰,明知道他的心是冰冷的,残酷的,可她的心终究还是陷了进去,无法挣脱。她垂下头咬咬牙,伸手抓起离婚协议书,毅然决然地离去……又名《瘾爱》
  • 蚩魔记

    蚩魔记

    蚩魔在上古时期的威名,那一年,他道法大成。那一年,他率领十万魔灵在古战场讨回公道!那一年,他悄然离世,无人知晓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