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142

第142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3)

关于开善寺智藏的二谛一体说,《二谛义》卷下谓:「开善解云:假无自体,生而非有,故俗即真。真无体可假,故真即俗。俗即真,离无无有。真即俗,离有无无。故不二而二,中道即二谛。二而不二,二谛即中道。」〔注释:《大正藏》第45卷,105页上。〕智藏和僧旻不同,是竖依万物生志的次第,来说明二谛一体。认为万物是假名无自体,是空,所以俗谛即是真谛。真谛无体,是空即可假,所以真谛即是俗谛。二谛彼此不能相离,离真即无俗,离俗即无真。二谛同出一源,同以不二中道为体。也就是说二谛各各与中道相即,可见智藏讲的「即」是即是的即。和僧旻不讲中道不同,智藏归二谛于中道一谛,而立三种中道。吉藏《大乘玄论》卷2引智藏《成实论疏》云:

二谛中道,云何谈物耶?以诸法起者,未契法性也。既未契故有,有则此有是妄有,以其空故,是俗也。虚体即无相,无相即真也。真谛非有非无而无也,以其非妄有故,俗虽非有非无而有,以其假有故也。与物举体即真故,非有。举体即俗故,非无。则非有非无,真俗一中道也。真谛无相,故非有非无。真谛中道也。俗谛是因假,即因非即果故,非有。非不作果故,非无。此非有非无,俗谛中道也。〔注释:同上书,26页上。〕

智藏以有为俗谛,无为真谛。而所言的有是非有非无的有,所言的无是非有非无的无。所以,言有,是俗谛中道;言无,是真谛中道;毕竟是真俗二谛一体的中道,是为第三种中道。

僧绰是智藏的弟子,但他不赞成智藏的说法,主张二谛体异说。《二谛义》卷下云:

次龙光解二谛相即义,此师是开善大学士,彼云:空色不相离,为空即色,色即空。如《净名经》云:我此土常净。此有净土即在秽土处故,言此土净。非是净秽混成一土。何者?净土是净报,秽土是秽报。净土净业感,秽土秽业感。即有净报秽报,净业秽业故不得一,但不相离为即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105页上、中。〕

又云:「龙光亦尔,本开善学士,广难开善二谛一体义。二谛若一体,烧俗即烧真。俗生灭真即灭生。既有可烧不可烧异,生灭无生灭、常无常异故,二谛不可一体,故彼明异义也。」〔注释:同上书,106页下。〕僧绰认为,真俗二谛并不同体,在相上,世谛就有生灭、无常等相,真谛则是无生灭、无常等相,因此不能说二者一体,只能说二者互不相离。这种不相离,犹如《维摩诘经》中讲的净土一样,同一净土,所见不同,佛所见为净土,众生所见为秽土。这是由于业感不同,能感的业有染有净,只是所感的果同在一处不相离而已,并非净土秽土混成一土。僧绰主张二谛是异体的,二谛是由彼此相持、相依而构成相即,所以僧绰所言的「即」是不离的即。

三论学者对成实师的二谛相即说持否定的立场,他们抓住成实师学说的义理架构,尤其是以理境的实然层面确立二谛的基础理论,批判了成实师的理论观点,并系统地提出了三论的二谛相即观。

三论学者着重从两方面批评成实师的二谛相即说:一是从体性是实是空来说,指出成实师所讲的二谛体,不论是同体异体,都肯定有个实体的存在,这等于说万有是有真实自性的,从而与性空说相悖;二是从二谛确立的意义上说,指出成实师完全是在境界或道理上分别二谛,如此真俗势必形成对立的界畔,而不可能有纯粹的相即.如吉藏责难说:

今难,若二谛各体,如牛角,并违诸经论,不足难也。今问开善:色即空时,为色起时,空与色同起故,言色即空?为当色未起,已有此空故,言色即空耶?若使色未起时,已有即色之空者,即空本有,色即始生,本来始为异,云何相即?本有是常,始有无常,常无常异,不得即也。……若言一体者,俗即真时,俗应是常,二谛但常。若真即俗时,真应无常,二谛俱无常。若是一体而言俗无常真常者,我亦言一体故俗常真无常。〔注释:《大乘玄论》卷1,《大正藏》第45卷,21页下。又见《二谛义》卷下,《大正藏》第45卷,105页下。〕

这是说,龙光僧绰的二谛异体说,犹如牛头上的两只角,互不相干,直接违背了佛教义理,不值一驳。今着重问难开善智藏:以色即空来说,是空与色同时生起呢?还是色未生起时已有空存在?若是前者,空就不是常而是无常了,这是不符合经教的。若是后者,空为本有,色为始生;空是常,色是无常。作为实有的境界,本有与始起、常与无常又怎能相即呢?这是从宇宙论方面提出的问题。再从真理论方面,按照成实论师智藏的二谛同一实体的思想,真俗相即,就会出现二谛俱常、二谛俱无常和俗谛常真谛无常的三种矛盾,乃至谬误,因而是不能成立的。

在吉藏看来,成实论师所讲的二谛不是相即而是相碍:

若是由来人,二谛即有碍。三假为世谛,四忘为第一义谛。三假不得为第一义,四忘不得为世谛。第一义不得有名相,世谛不得无名相。所以大师云:彼作两橙解义:闻说诸法空,即内置真谛橙中;闻说诸法有,即内置世谛橙中。世谛不得空,真谛不得有,如此有无皆碍。〔注释:《二谛义》卷上,《大正藏》第45卷,85页中。〕

「由来人」,指成实论师。「大师」,法朗。这是引法朗的两橙譬,指斥成实论师真谛空和世谛空和世谛有是分隔对立,彼此有碍的。

那么,二谛相即应该怎样解说呢?吉藏说:

龙光二谛异体,开善一体。今明二谛非一非异,离四句为体。亦明非一非异,非不相离即,非即是即,离四句为即。〔注释:《大乘玄论》卷1,《大正藏》第45卷,21页下。〕

「离四句」,「四句」此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注释:《中论?观法品》云:「一切实,非实,非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大正藏》第30卷,24页上)。〕,这四句被认为穷尽了语句的所有形式,凡可用语言文字描述的事物均不出这四句范围。「离四句」即远离概念思考。这是说,二谛既非一体,也非异体;既非不相离即,也非即是即,而是远离概念思考为体,远离概念思考为即。在三论学者看来,二谛并非存有论意义的实有所诠,是为教化众生而讲的。二谛是对缘假说的方便,藉以显示事物实相的无得、性空。这种显示的方便,虽是相待的二谛,但所显示的实相终归于不二。所以,吉藏又说:「只洗净如此二谛一体、异体,毕竟无遗,即是二谛相即义。」〔注释:《二谛义》卷下,《大正藏》第45卷,106页中。〕真俗二谛都是假名,本无二物称为「空」「有」,从根本上说没有「即」或「不即」。只有洗尽二谛一体异体之谈,才是真正的二谛相即义。

如上所述,开善智藏在论述二谛体时,提出了三种中道:俗谛中道、真谛中道、真俗二谛一体中道。三论学者根据《中论》的「三是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注释:《观四谛品》,《中论》卷4,《大正藏》第30卷,33页中。〕,把缘起和性空都看成是假名,二者合起来成为中道。吉藏评论成实师的三种中道说:

他有有可有,则有生可生;则有生可生,则有灭可灭。有生可生,生不由灭;有灭可灭,灭不由生。生不由灭,生非灭生;灭不由生,灭非生灭。生非灭生故,生是自生;灭非生灭故,灭是自灭。自生则是实生,自灭则是实灭。实生实灭,则是二边,故非中道。〔注释:《中观论疏》卷1本,《大正藏》第42卷,11页上、中。〕

这是说成实师讲的生灭是现象界的实生实灭,生与灭,有与无,都受指谓对象的限定,互不交叉,互不等同,彼此分立,相互隔别,不能构成中道。

三论学者先后也立有新、旧二义的三种中道。吉藏叙述僧诠所立旧义三种中道云:

约八不明三种中道,言方新旧不同,而意无异趣也。山中师(僧诠)对寂正作之。语待不语,不语待语,语不语并是相待假名。故假语不名语,假不语不名不语。不名不语不为无,不名语不为有,即是不有不无世谛中道。但相待假故,可有说生,可无说灭,故以生灭合为世谛也。真谛亦然。假不语不名不语,假非不语不名非不语。不名非不语,不为非不无,不名不语,不为非不有;则是非不有非不无真谛中道也。相待假故,可有说不灭,可无说不生,即是不生不灭故合为真谛也。二谛合明中道者,假语不名语,假不语不名不语。非语非不语,即是非有非不有、非无非不无二谛合明中道也。生灭不生灭合明,类此可寻也。〔注释:《大乘玄论》卷2,《大正藏》第45卷,27页中、下。〕

旧义三种中道是以「生灭合」为世谛中道,「不生不灭合」为真谛中道,「生灭不生灭合」为二谛合明中道。这是奠基于「相待假名」的理论立场上的,即认为佛说二谛乃至一切义理,都是施教假立的方便,是统一的,非对立的。佛关于万有实相的言说,集中体现在「生灭」、「断常」、「一异」、「去来」四对概念中,这些概念也是相待而不对立的。如「生灭」作为「相待假名」,离「生」无「灭」,离「灭」无「生」,「生」「灭」相待而立,所以,「生」「灭」可以合而有中道义,为世谛中道。至于「不生」与「不灭」、「有」与「无」、「真」与「俗」,也可同理类推。这样,以「不生不灭」为内涵的真谛,和以「生灭不生灭」为内涵的二谛合明,也都有中道义。三种中道说与历来的真俗二谛说相比较,可谓大异其趣,即认为世谛并不是众生分别的境界,而是佛教化众生的方便慧境。真谛则是真实慧境,由此产生的方便、真实二种智慧,是成就佛果的根本。

新义三种中道是以「不生不灭」为世谛中道,「非不生非不灭」为真谛中道,「非生灭非不生灭」为二谛合明中道。〔注释:详见《大乘玄论》卷2,《大正藏》第45卷,27页下。〕新义以旧义的真谛中道为世谛中道,相应地其它二种中道的内涵和表述也作了调整,其实「言方新旧不同,而意无异趣」,都是基于「相待假名」立言,只是新义在旧义的「生灭」、「不生不灭」、「生灭不生灭」的论述基础上翻转一重,推进一层而已。

二谛相即问题表面上是探讨真谛俗谛的关系,实质上涉及认识对象是实有的还是虚空的,真理内容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问题,这是真理论中两个根本问题。成实论师偏于承认认识对象的实有性和真理的客观性,而三论学者则彻底否定认识对象的实有性,并强调真理的随机性、主观性。

吉藏的破邪显正说与四重二谛说

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在对成实师等派别的批判过程中,除了论述二谛是言教非境理和真俗二谛的关系外,还提出有别于其它教派的破邪显正说与四重二谛说,从而阐发了极富特色的真理方法论与真理层次论。

一、重在无所得的破邪显正说

吉藏三论宗的破邪显正是探寻、显示真理的方法,是方法论与真理观相融合的学说,在整个三论宗学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吉藏强调破邪显正是自宗的理论纲领,并就邪正的区别、破立的关系以及破立的方法,都作了明确的论述。

吉藏在《三论玄义》中开宗明义地说:「论虽有三,义唯二辙:一曰显正,二曰破邪。破邪则下拯沉沦,显正则上弘大法。故振领提纲,理唯斯二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1页上。〕认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的义理只有两方面:显正与破邪,这也就是应当提挈的纲领。抓住了显正与破邪,就能拯救众生,弘扬大法。

邪正的区别何在?吉藏说:「就说教意中,凡有二意:一者破邪;二者显正。佛欲断如此等诸邪见,即破邪也;令知佛法故,谓显正也。」〔注释:《中观论疏》卷1,《大正藏》第42卷,16页上。〕「邪」,指邪见;「正」,指正理,即佛法。又说:「邪既无量,正亦多途,大略为言,不出二种,谓有得与无得。有得是邪,须破;无得是正,须申。」〔注释:详见《大乘玄论》卷5,《大正藏》第45卷,68页下。〕这是进一步明确「邪」与「正」的区别在于是「有得」还是「无得」,凡「有得」就是邪见,就是「邪」;「无得」才是佛法,才是「正」。「有得」即有所得,多是指在存有论上执着实有本原,肯定实体存在;「无得」即无所得,是指万有自性不实而不执为实有。三论宗人认为,从「外学」、小乘到大乘,凡到了最后主张有少分所得的,都归入有得邪执。「外学」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以外的学说,就中国来讲是指儒、道两家,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家。如道家的以无为本,有生于无的「本无论」就被认为是执着无为本原的邪见。佛教内部,如小乘执诸法实有,大乘地论、摄论诸师称有「真心」、「藏识」,如于实体,都是邪见。总之,一切有所得均属邪见,通通在遣破之列。三论宗人又把「正」开为体用二正。这是说「正」即正理是无所得,而无所得是离诸情执,绝诸名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为实相的理体,称为「体正」。为了令证入涅盘的众生悟此无所得的理体,于无名相中,强设名相,说真俗二谛。这真俗二谛,就是诠显无所得理的言教,称为「用正」。《三论玄义》云:

救有多门,理唯一正……但欲出处众生,于无名相法,强名相说,令禀学之徒,因而得悟,故开二正:一者体正,二者用正。非真非俗,名为体正。真之与俗,目为用正。所以然者,诸法实相,言亡虑绝,未曾真俗,故名之为体。绝诸偏邪,目之为正。故言体正。所言用正者,体绝名言,物无由悟。虽非有无,强说真俗,故名为用。此真之与俗,亦不偏邪,目之为正。故名用正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7页中。〕

就是从体用两面论述正理。

破立的关系如何?三论宗人提出了与其它宗不同的观点。吉藏《中观论疏》卷1末在论述破邪与显正的涵义后说:「此是对邪所以说正,在邪若去,正亦不留。至道论门,未曾邪正。」〔注释:《大正藏》第42卷,16页上。〕这几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邪与正是相对而言的,是因对邪而说正。二是邪去,正不留,这即「只破不立」,「无依无得」。吉藏在《大乘玄论》卷5中讲到龙树的「破而不立」的传统方法,说:「今论不尔,唯破不立。所以然者,论主出世,唯为破颠倒断常,更无所立。」〔注释:《大正藏》第45卷,69页下。〕「论」,指《中论》。「论主」,指龙树。这是强调龙树的方法论是「唯破不立」,把一切都归于「无依无得」。这与其它宗派的破邪显正论是大异其趣的。通常所谓破邪显正是破斥邪见,彰显正理,即破邪之外另须显正。在三论宗人看来,这是增加有所得,是戏论。吉藏说:

他论有破有立,则有破别有所申。今论唯破不立,则唯破不申。所以然者,若经若论,唯破颠倒虚妄,更无所申。本由病故有教。在病既除,教药亦尽。……他论有破有立,此乃是增有所得。非唯不能申,亦不能破。自是有得,何能破他?〔注释:《大乘玄论》卷5,《大正藏》第45卷,69页下~70页上。〕

吉藏认为,破邪之外,无别显正,破邪即显正,既已破除邪见,无所得的真理自然显露出来。三论宗的方法论是着眼于无所得,无所得是不留一点执着为他人所破,也是相对于有得的偏见而言。三是悟入最高真理的法门是没有邪正分别的。分别邪正是教化众生的方便,从佛法本身来论是非邪非正,即不存在邪正之分的。这也是第二层意思「在邪若去,正亦不留」的理论根据。

三论宗人对于破邪显正的种类与方法、破邪的方式都作了论述,其中最富创造性和思辨性的是「四重四句」说。吉藏说:「实相虽绝四句之言,要因四句之言方得悟入实相」〔注释:《中观论疏》卷8,《大正藏》第42卷,126页下。〕四句涵括了可描述事物的全部范围。四句为方便,绝四句为实相,四句是有所得,绝四句是无所得。由四句到绝四句,就是破邪显正的过程。四句有四重,通过四句的重重否定,就能体证真理,悟入实相。

四重四句是:

单四句:一有,二无,三亦有亦无,四非有非无。〔注释:详见《净名玄论》卷1,《大正藏》第38卷,855页下。〕

同类推荐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一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部分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
  • 孔子说为人

    孔子说为人

    本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我们的存在或新的种族

    我们的存在或新的种族

    本书选用书中一篇文章做书目,以有机地连接12篇各不相干的文化批判随笔。在这些文章中,有些篇章由于引用了古人的著作片断,对已习惯使用现代汉语的读者来说,初读时,可能会引起一些难以避免的不习惯。但这些篇章同其余各篇一样,充满了思想的灵感的闪光,引文并不多,文章是易读的,值得读者品味,其中的独创性、新颖性,很有启发意义。
  • 古代哲学的智慧(译文经典)

    古代哲学的智慧(译文经典)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世界范围内研究古代哲学的权威皮埃尔·阿多的代表作品,他是法兰西学院荣誉教授,法兰西学院大奖获得者。阿多是福柯欣赏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把维特根斯坦介绍到法国的主要人物。本书是皮埃尔·阿多畅销的作品,版权已销售至美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墨西哥等14个国家。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在学院被教授的学问。何为哲学?学院传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在理论和体系中演绎,而且往往在基督教蔑视“智慧”的偏见之下推理。阿多是一个利用古代哲学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的经验,而不是一堆教条。他对于“何为哲学”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回答: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甚至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以来,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学总是来自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普遍世界观的方式,是对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动选择。古代哲学因此不是一种体系,它是为“智慧”做的准备练习,是一种精神实践。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夙念成诗忆锦年

    夙念成诗忆锦年

    有人云,凡间种种情爱欢畅,仙家往往无福消受。不知此生位列仙班,是福是祸?是幸亦或是不幸?如果注定是一场彼此真情的消耗,还不如各自安好,相忘于江湖。可是注定这天上地下,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仙啊,人啊,妖啊,魔啊,又有什么关系?沧海桑田,碧落黄泉,我爱的只是原本那个你因为恨我们相遇,因为爱我们分离。相聚的不相爱相爱的不相亲相亲的不相信莫不如一开始就没有爱如此便可以安稳一世了吧可是为什么到如今时,想起你时,我依旧泪眼朦胧连这漫天的云霞,也看不清楚
  • 迁徙

    迁徙

    讲述了主人公与命运斗争的故事。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主人公,经历了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的诱惑,其中有爱情的甜蜜和辛酸,工作上的辛劳与失落,还有面对命运的抗争与。本文试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自然主义是如何在本书中得到体现的,尤其是在主人公“我”的身上如何得到体现的。该书采用了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结构,以时间为序,线性铺设情节。故事通过主人公刘土“三段式”的人生遭际和其他人物的行为,展示了人在社会变革中的命途迁徙。故被称之为“中国版的‘在路上’”。
  • 理想中的火影

    理想中的火影

    火影爱好者心中的火影,纯个人喜爱,非专业作家。
  • 月牙神坠

    月牙神坠

    在星月神话中,天上曾有两个太阳两个月亮。一个月亮的力量来自一个太阳,另一个月亮的力量来自另一个太阳。后来因为太热,后羿把其中一个太阳射得掉落下来,因此那个和它有关联的月亮也掉落了下来。月牙神坠的守护者陈瑜之将在文中开展一段行侠仗义,维护和平之旅!
  • 女相攻略

    女相攻略

    穿越回民国,成了娇俏小师娘。靠人赏饭不好吃,女扮男装闯江湖。遇美男,进豪门,拜师父,学技艺,办茶馆,收徒弟——虽说困难不少,但是前途光明,且看她怎么把日子越过越滋润,生意越做越红火。
  • 灵界之雷尊

    灵界之雷尊

    茫然灵陆,帝国众多,门派林立。长河落日,高山小院,孤独少年。他身世不明,孤苦伶仃。变故突起,风涌雷动!看我手执天雷,踏天境,斩大成。万千世界,唯雷行天下!
  • 当律师有了外挂

    当律师有了外挂

    你是一名三线小城市的实习小律师,月收入为零,倍受生活的摧残,520当天,女朋友又向你提出了分手,你欲哭无泪。就在你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时候,人在酒桌坐,系统天上来,于是……你没有收入吗?系统给你提供工作奖励;你没有案源吗?系统给你提供案源;你没有经验吗?系统给你提供学习的机会;你遇到危险时,系统还给你提供人身保护;【叮!案件百宝箱分配任务:当事人咨询法律问题,完成后奖励,1、人民币10元,2、百宝箱积分+1,经验值+5!】“审判长,我反对!”“审判长,我请求支持我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审判长,我请求宣判我的当事人无罪!”自从有了系统,方少逸的人生就开了外挂,于是乎……情场职场双得意,律道江湖任纵横。翻身打脸无情女,律师也能变神豪!
  • 张艺兴相拥

    张艺兴相拥

    “张艺兴在等我长大。”“张艺兴我等你。”“张艺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