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0200000022

第22章 “眼中” — “胸中” — “手中”(6)

用一代之体,则必似一代之文,而后为合格。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人者,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知此者,可与言诗也已矣。((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下册,932~933页,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顾炎武从历史变化的角度,说明文体代变的道理,并提出对于文学传统应取“未尝不似未尝似”的辩证态度。顾炎武的论述也很有价值,他的“似”又“未尝似”,就把握住了一种合理的“度”,因此是有启发性的。在继承传统和革新创造问题上,最值得重视的,还是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出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的理论原则。杜甫强调要创新,提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时又认为创新与以前人为师并不矛盾。但以前人为师又不是对某一个古代诗人的照搬照描,而是兼取众长,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即不论是谁之作,皆采取“清新丽句必为邻”的态度。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驱驾众家,才能卓然自成一家而雄视百代。

(三)“出语惊人”与“陌生化”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和韩愈的“惟陈言之务去”作为一种文学言语表达和创新理论,是符合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知觉规律的。在20世纪初,俄国产生了“形式主义”理论。他们认为文学所反映的生活、所抒发的感情都还不是文学本身所固有的,因而不能说明文学的特异之处。文学的特异之处就是它的“文学性”(literariness),而“文学性”不是别的,就是文学语言的“陌生化”(deviations,又译“奇特化”)。所以文学是一种扭曲了、陌生化的语言结构。显然,他们的文学观念未必妥当,因为他们把文学与生活割裂开来,完全否定文学内容的特性。但他们提出的文学语言陌生化理论,以及为此种特别理论所寻找到的心理学的依据,揭示了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仍具有借鉴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说的“陌生化”,与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及韩愈所说的“惟陈言之务去”不无相通之处。而且他们所阐明的“陌生化”原则所运用的知觉心理学规律,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杜甫、韩愈的语言创新理论也是合适的。

杜甫所追求的语言的“惊人”效果,韩愈所说的“惟陈言之务去”,以及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讲的语言“陌生化”,其文学语言观的相通之点是反对因袭、主张出新和对普通语言的某种疏离。因袭的、陈腐的、反复使用的语言不宜于诗,是因为这会使人的感觉“自动化”和“习惯化”。而一种语言若是自动化、习惯化了,那就必然会退到无意识领域,从而使人不再感觉到或强烈地意识到它。譬如,一个人学习一种外语,当你第一次用这种语言与一个外国人结结巴巴地对话,每说一句都不规范,不是让自己脸红,就是让对方感到尴尬。多少年后,你仍能记住这次谈话,你仍能感到这种“新鲜”的体验。后来,你的外语学得非常好。你甚至在国外操着那种外语过着日常生活。这时候,你说外语的感觉完全退到无意识领域,你不再感觉新鲜。试想,你能想起第一万次用外语与人对话的新鲜感吗?当然不会。因为这已经成为“自动化”、“习惯化”行为。文学语言的表达也存在这种自动化、习惯化的问题。当某些诗人第一次运用某些词语,人们会感到很新鲜很动人,人们不能不细细地体味它。但当这个词语已被反复使用过,已变成了陈词滥调,那么,你再去使用它时,人们就仅仅把它作为一个记号不加感觉地从自己的眼前溜过去,这个词语的表现功能已在反复使用中磨损耗尽。例如最初用“阳关三叠”、“一曲渭城”、“折柳”等词语来表现送别,本来是很生动的,能够使人细细体味的。但如果人人都用这几个词语来表现送别,那么它们就变成陈腐的语言,不再能够引起我们的新鲜感觉了。像古诗中“飘零”、“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孤影”、“残更”、“雁字”、“春山”、“夕阳”等词语,由于反复使用,其表现功能已经耗损殆尽,再用这些套话作诗,就必然引起人们感觉的自动化、习惯化,而使诗篇失去起码的表现力。由此可见,杜甫要求出语“惊人”,韩愈要求“陈言务去”,是有充分的心理学依据的。

更进一步说,杜甫和韩愈的文学语言创新理论,实际上是要求文学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疏离与异化普通言语及用法。因为如果对普通言语及用法完全没有距离,没有丝毫的疏离与异化,那么也就必然是陈言累篇,达不到惊人的效果。“文学语言疏离或异化普通语言;然而,它在这样做的时候,却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和深入地占有经验。平时,我们呼吸于空气中但却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像语言一样,它就是我们的活动环境。但是,如果空气突然变浓或受到污染,它就会迫使我们警惕自己的呼吸,结果可能是我们的生命体验的加强。”([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5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对于这个心理学规律,韩愈、李渔似乎都认识到了。韩愈在《答刘正天书》中谈到语言必须创新时说:“夫为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又说:“足下家中万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乎是乎?”这就是说,对视觉而言,一般地讲,寻常之物不能成为一种强烈刺激,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诗人、作家作用的词语也是这样,某些异化的、扭曲的、偏离普通言语的词语,就易于引起读者的重视,而且有惊人的艺术力量。

前面曾提到杜甫的《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一诗中的句子:“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乱”、“悬”两个字用得极好,特别富于表现力。究其原因,是杜甫对普通言语作了某种疏离与异化。灯在江风中晃来摇去,因此,“春灯晃”或“春灯摇”似乎更贴切,但杜甫偏用与实际保持距离的“乱”字,把人的感觉情感投入进去了。“乱”不仅仅形容灯在春风中摇晃,而且透露出诗人因“雨湿不得上岸”,与朋友在此种情景中告别的那种骚动不安的心情。“江鸣夜雨悬”中的“悬”字也用得新鲜而奇特。人们只说“下雨”、“降雨”、“落雨”,从来不说“悬雨”,“悬雨”完全是一种陌生化语言,是对普通言语“下雨”、“降雨”、“落雨”的疏离与异化,但杜甫用一“悬”字,就把那雨似是永久悬在空中的情景,把江鸣雨响,无休无止,通宵不绝于耳的那种感觉,鲜明而强烈地表现出来了,这就使我们的生命体验大大加强。杜甫以他的创作实践提醒人们,他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着深刻理论内涵。如果作家们都有杜甫这样的语言自觉,那么就一定能把“胸中之竹”化为“手中之竹”,心象就一定能变成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却又定型了的艺术形象。

本章的重点在“胸中之竹”说上面,也就是在“心象”的探讨上面。西方的创作论,大体上不出“模仿”说。按其理论架构,是把自然分成“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第一自然”是客观存在着的原本的自然,“第二自然”则是作品中的“自然”,是经过人们艺术加工、改造的自然。那么“第一自然”如何转化为“第二自然”呢?最初是“镜子”说,意思是文学创作不过是像照镜子那样去镜映自然。直到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那里,也还是强调对自然的复制,后来觉得完全镜映、复制不可能,才提出“典型化”的思想,这可以看做是西方创作论的第一条思路,即现实主义的思路。第二条思路,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即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表现过程,重要的是内心的情感,创作就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写、宣泄、流露。

第三条思路是现代派的,其基本的创作观念是“变形”、“变态”以及无意识的升华等。大体上说来,西方的创作论有其特色,这是不容一笔抹杀的,但无论哪种理论,对“第一自然”如何转化为“第二自然”都说得不甚清楚。而中华古代文论的“胸有成竹”说,恰好重视“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转化的论述,就“胸中丘壑”提出不少新鲜见解,如加以深入阐释,足以弥补现代文学创作论的不足。

同类推荐
  • 至美之词:乐章集+阳春集+漱玉词+珠玉词(套装共4册)

    至美之词:乐章集+阳春集+漱玉词+珠玉词(套装共4册)

    本系列套装包括《阳春集》、《乐章集》、《漱玉词》、《珠玉词》四部词集,分别收录南唐冯延巳、宋代柳永、李清照和晏殊的词作,参考《全宋词》等版本,严格校勘,在原词的基础上,添加了注释、生僻字注音、译文和学者辑评,让读者在流畅阅读、轻松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品赏到词句的精妙之处。经典词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声声慢·寻寻觅觅》《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皆被收录其中。这四部词集,是了解中国诗词文化、品读诗词佳作必不可少的读本。
  • 冰心三部曲

    冰心三部曲

    本书收录了冰心的《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小橘灯》三部作品。这三部作品皆为冰心的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充分表达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冰心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在他理想的世界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
  • 世象警示录

    世象警示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物特写,第二部分案例写真,第三部分警网快讯,第四部分小说事态。收录了《怀念母亲》、《追忆父亲》、《风正一帆顺》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异能佣兵妃:狂妃霸天下

    异能佣兵妃:狂妃霸天下

    她,是21世纪佣兵榜上第一人,身负异能,杀伐果断,弹笑间夺人性命。他,是帝国王者,行事决绝,手段阴狠,冷酷铁血,名威天下。飞花成剑,碎花成针,这世上就没有她办不到的事情!当现代绝色女佣兵血色杀场上对上帝国王者,谁被谁降服。冰冷的手指抚上嫣红的薄唇,霸道至极的声音也随之响起:“记着,女人,你是我的!”讥讽的对上男人的眸子,女人薄唇轻扬:“你错了,我只属于我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本书记述了吴起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描述了他领兵打仗的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军事家令人叫绝的改革方法、极高的政治才能和用兵如神的精彩事迹。
  • 海贼之究极普通人

    海贼之究极普通人

    平静的海面,北风呼呼的吹着。陈玄是一名穿越者,穿越到了海贼王世界,可是陈玄并不想参加甚么打打杀杀的,他只想当个普通的普通人,可是世界不允许啊!开局就给他一个超强的果实!……/陈玄:“偶是正统的普通人!”“呵呵呵,要不是打不赢你小子,老子就信了你的邪了!”克洛克达尔极度不相信!/顶上战场,陈玄:“黑胡子,纳命来!”“卧槽,你小子怎么在这,mmp!”黑胡子一脸懵逼!/陈玄一直秉承自己原则,实力才是普通的资本…/这是一个陈玄只想当普通人的史实,但往往实力永远不允许……PS:作者是学生党(?>?<?)
  • 捕钱兽

    捕钱兽

    平行世界。大礼国里存在着一种‘钱兽’,它专门蛊惑人心,让人们为了钱无所不用其极。被穿越的张海山很快获得了让被捕钱兽吐钱的工作,于是。“让你卖假鸡蛋!让你卖假洗发水!让你弄假票房!让你……把钱都给我吐出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of 1800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of 1800

    In this brilliant historical classic, Dan Sisson provides the definitive window into key concepts that have formed the backdrop of our democracy: the nature of revolution, stewardship of power, liberty, and the ever-present danger of factions and tyranny.
  • 嗨我的世界全是你

    嗨我的世界全是你

    相亲撞见同事?已婚的谎言被揭穿。更糟糕的是……被她推出去用做“老公”的假象人物竟然就是公司刚刚上任的总裁……OMG!
  • 逆天特工毒妃

    逆天特工毒妃

    她,人尽皆知的废材,傻子,废物,被未婚夫和好友陷害,她特工毒医,一朝穿越,她变成她。他,人尽皆知的天才王爷,霸道腹黑,冷漠无情,还毒舌,不近女色,只近一个她。
  • 十八岁的惊鸿一瞥

    十八岁的惊鸿一瞥

    你是年少的欢喜,我想把这句话反过来告诉你。那年她的白衣少年闯入她的生活,那一眼便刻在了心里,她怎么也没想到会和她的白衣少年会有其他交集。只因那惊鸿一瞥,便定格了她整个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