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彝族群众的住房问题,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的居住条件,是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凉山,听取州委汇报时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耀邦同志心里装着十亿人民,也装着凉山的一百多万彝族群众。他在来到凉山的短暂时间里,除了派出随行人员深入彝家访问外,在听取州委的汇报中,又仔细地询问了彝族社员特别是住在高山的彝族社员的居住情况后,作了精辟的分析和重要指示。
州委及时向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传达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并作了初步部署。广大彝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怀着对党的无限深情,激动地说:总书记关于解决少数民族住房问题的指示传开后,在群众中震动很大,大家心里乐开了花,好像人都长高了。有的通过回忆对比,深有体会地说: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没有说过解决少数民族的住房问题,只有共产党才挂在心上,像父母一样关心着他们的儿女,真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少数民族的幸福生活。许多彝族干部和社员表示:我们彝族人民同样有爱美之心,有住得好一点、生活得好一点的愿望,只是经济条件差,又不会经营,所以居住条件不如汉族老大哥。这次,总书记提出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硬是说到我们的心坎上了。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二大精神,加强同兄弟民族的团结、合作,努力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为改善居住条件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群众热情高,州委和州人民政府抓得紧,耀邦同志对解决彝族群众住房的指示,已经得到较快的传达贯彻。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四个县成立了农房建设领导小组,抽调干部成立办公室,并派出人员对彝族、其他少数民族和广大社员的住房现状进行调查。昭觉、会东、西昌三个县,分别选择了一至三个生产队或自然村,作为解决彝族群众住房问题,改善社员居住条件的试点。州农办和西昌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的农办,还选送了四名干部分别到国家和省里举办的农房建设培训班学习。不久前,州委、州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州农房建设工作会议,同时培训了各县农办的有关工作人员。在初步调查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州委、州人民政府已经向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报送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关于改善民族地区居住条件的初步规划。
在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蒙、回、苗等十多个民族。其中彝族一百三十多万人,约三十万户。他们大部分居住在海拔两千米到两千五百米的高寒山区,冬季气温低,夏季又有冰雹袭击,自然条件差,经济很贫困。他们的住房低矮、窄小,多系土筑墙,木板盖,或石头压茅草,没有窗牖,阴暗潮湿,人畜同居,极不卫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州委和州人民政府遵照耀邦同志的指示和省委的要求,从上述实际情况出发,初步规划是:从现在起至1983年,着重进行农房的调查研究,培训专业人员,搞好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做好准备。1983年以后全面铺开,1990年向省委和中央写出进展情况报告。到1992年庆祝凉山建州四十周年时,基本解决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住房问题。对住房的一般要求是:人畜分居。人有居室、厨房、厕所;睡觉有床铺、被盖、蚊帐;牲畜有圈舍;房屋周围有走道,生活讲究卫生。
为了落实总书记的指示,保证规划兑现,在预计的时期内完成这项移风易俗的艰巨任务,第一,要结合十二大文件的学习和宣传,进一步把耀邦同志关于解决彝族群众住房问题的指示,以及中央、省委对农房建设的政策规定,传达到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去,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解决少数民族住房问题的重大意义,鼓开创凉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劲,提学习和发扬共产主义思想的神。第二,深入宣传农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凉山州少数民族社员的住房现状,提出可行的方案,作出逐步解决的规划。第三,培训干部和技术人员,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队或自然村,切实搞好试点工作,认真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另外,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自愿的原则,不搞“一刀切”。还要考虑降低造价,节约木材,注意防震等。
解决彝族群众的住房问题,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的居住条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如耀邦同志视察凉山时讲的:过去搞民族斗争,民族压迫,不能修好房子、新房子。解放以后也没来得及想这个问题。现在不能不想了,十二大以后不能不想这个问题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都想一想,考虑考虑。新中国成立三十三年了,要解决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但不能只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呵!让我们遵循耀邦同志的指示,在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把解决彝族群众的住房问题,改善少数民族的居住条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户一户地落实,一步一步地解决,力争在庆祝凉山建州四十周年的时候胜利完成任务,向全州各族人民报喜,向党中央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