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适寒暑、和喜怒、调刚柔
(节选《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
本章论述人的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的产生、由来,以及和自然界的关系,从而明确养生之道,必须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否则会损伤五脏,发生不同的病变。
[内经诀要]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 解 读 ]
黄帝问岐伯:针刺治病的方法,必须先看病人的神气。人的血、脉、营、气、精、神均贮藏于五脏,到其损耗离脏,精气散失时,就魂魄飘荡,不能思虑,这是为何?是天遭之罪,还是人为之过?为什么说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是怎么生的?岐伯答:天赋予人的是天之气,地赋予人的是地之气,上下之气交合,人才能生。所以,有天之气才有生成万物的灵气——精,精在人身有阴有阳,****阳精相互搏动就是“神”,随神往来的叫“魂”,随精出入的叫“魄”,能胜任处理事物的叫“心”,心有所想就是“意”,通过意而决定信念的叫“志”,对志的变化需要考虑的叫“思”,因思而深谋的叫“虑”,由于深思熟虑而产生对事物处理的想法叫“智”。有智的人,其养生必然是顺着四季气候的变化,知道适应寒热冷暖而生活,调和喜怒哀乐而安居,调节自身的阴阳刚柔而御邪,这样就不至被贼风邪气所侵而长寿。
[内经诀要]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寒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痠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 解 读 ]
所以,惊恐思虑的人就伤神,伤神则会****不止。悲哀伤心的人,能使神气竭绝而丧生。喜乐过甚的人,神气过劳,外散而不得收藏。忧愁会使神气闭塞而不运行。大怒能使神气迷惑而不能治。胆小的人,神气会惊恐动荡而不收敛。
恐惧日久不解就伤精,精伤则骨骼酸痛痿缩而发冷,****不时下流。五脏是藏精的,所以不可伤,伤了就不能守精而造成阴虚,阴虚则不能化气,无气人就不能生存。所以,用针刺治病,须观察病人的形态,从而知道其精神魂魄的存亡得失之情况,若五脏之精气都受到损伤,针刺是治不了的。
肝是藏血的,血为魂之舍,肝气虚则易恐惧,肝气实则易发怒。脾是藏营气的,营气为意之舍,脾气虚则四肢不灵,五脏不和,脾气实则腹胀,月经和小便不利。心是藏脉的,脉为神之舍,心气虚则易生悲,心气实则常发笑。肺是藏气的,气为魄之舍,肺气虚则鼻塞,通气不利,呼吸气短,肺气实则气喘,胸满,仰头喘息。肾是藏精的,精为志之舍,肾气虚则易发冷,肾气实则胀,五脏不安定。因此,必须审查五脏之病情,从而谨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