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人的生命维系于气血
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维系于气血,而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动力在于气,如果气发生病变,如气虚、气滞、气郁,血的动力便受到影响,致使血行不畅甚至停滞,而形成血瘀,这就要生大病,是故气血为人生命之首保者。
《黄帝内经》谓,人体之气主要来源于五谷,五谷入胃,化生精微,其清纯者为营气,通行于经脉之内,上注于肺脉者与呼吸之氧气相结合而输布全身,在各脏腑内形成脏气,经心者****而生为血,以营养全身;其浓浊者为卫气,卫气循行于经脉之外,具有温养内外、启闭汗孔、护卫肌表、抵御病邪入侵的作用。所以血和气本是异名同类的东西,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
人体病之来源主要是气滞血瘀,而形成功能障碍,也有“百病皆生于气”的说法。所谓气病就是脏气受病而变乱。脏气受病的原因很多,其内因者多起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当,其外因者多起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热)侵袭:怒则气上,甚者为胸痛、呕血;喜则气缓,甚者为狂;悲则气消,甚者为目昏;恐则气下,可现遗精、遗尿等证;惊则气乱,多为痫证;思则气结,为不眠、纳呆、胸痞等;寒则气收,多见痛证;热则气泄,可见喘、呕、吐酸等;劳则气耗,多嗽血、腰痛、骨痿、阳痿等。肿瘤也可以说是气滞血瘀的结果。
气血的状态和五脏是相辅相成的。气血的状态正常则五脏安,气血的状态不正常,则会使五脏病变;五脏有病也会影响气血之运转。当然五脏健康对于气血的正常运转也有协调作用,如对于气,肺主宣发肃降,脾主生气,肝主疏泄,肾主纳气,心主营气运行;对于血,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肺主宣布,心主血脉运行,肾主藏精,精血同源。所以五脏相合共保气机、血源,也是气血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故,促使气血之正常运转,就会使五脏安而身体健。
寿星老人曾经讲:相传,魏王曾邀扁鹊②相谈,说你是天下很有名的医生,还有没有比你医术更高明的。扁鹊说,有,那就是我大哥和二哥。魏王问为何?扁鹊说,我大哥治病于未病,我二哥治病于初病,而我主要是治病于病甚,太迟了。据此,寿星老人得到启发,如何治病于未病?这必须是自己当自己的医生。他结合研究《内经》,摸索出了一套“运气行血保健法”,这套办法主要是通过经常性自我操作,使气血正常运行,通畅全身,随时消滞化瘀,祛除病邪以保健康长寿。这套办法已成为我们的传世珍宝,其主要者讲述于下。腹式深呼吸和作静功都是运行周身气血、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1.腹式深呼吸的操作
腹式深呼吸时要全身放松,吸气时舌尖顶住上腭,用口、鼻同时吸气,使气充满胸、腹,沉于丹田(位于脐下2横食指的石门穴处);胸、腹扩充达到最大限度时,随即舌尖放下,猛然呼出,由猛变慢,提肛调裆,使腹、胸收缩到最大限度,随即再舌顶上腭,猛然吸气,松肛放裆,由猛变慢,使气充满胸、腹,沉于丹田;周而复始,一吸一呼,共16次为宜。要注意,在呼吸过程中,始终意守丹田,要呼尽即吸,吸尽即呼,不要屏气,以免窒息。
腹式深呼吸是吸气时胸、腹部同时鼓起而纳气,呼气时胸、腹部同时收缩以吐气,它是一种完整而合理的呼吸动作。中医认为:人的呼出属肺,吸入属肾,呼吸动作是肾与肺相互协调进行的。肾在腹部,腹式深呼吸时腹部鼓起与收缩,可以使肾脏得到充分活动,以锻炼和增强其纳气功能,可以防止老年肾衰“肾不纳气”而出现呼多吸少的呼吸困难。
腹式深呼吸时,由于猛呼猛吸的内抽作用,所有经络都能得到充分活动,从而使全身气血通畅,达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和腠理的各个角落,减少生理死腔量,祛除蓄积在身体各处的致病毒素。特别是能按摩肝脏,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肝脏淤血;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胃、肠道淤血,增进消化功能;可使肺气肃降,大便通畅;呼吸时提肛调裆,可以锻炼****括约肌的收缩弹性,疏通气血,防治痔漏。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不进行腹式深呼吸锻炼为好,以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但可以简单仿效。
2.作静功是用意念驱驶气血运转于全身的方法
人一天经过各种活动,有可能外感风邪,内伤七情,产生气不宣达、血脉壅塞等不协调现象,此乃不能长寿之原因。故此,每天晚上应该作作静功,以宣达气血,溶化病灶,调息养神,益寿延年。
作静功有两种方式:一是坐式,二是卧式。
坐式操作
(1)预备姿势:宽衣松带,坐于凳上,凳面稍高于小腿;两足自然平铺于地,足距稍宽于肩;双手自然轻松地放在大腿面中部稍外,使劳宫穴对准伏兔穴;头正颈直,含胸拔背,脊骨端直;从头到足全身放松;舌舔上腭,两目轻闭,平心静气,排除杂念;以极慢的频率进行腹式呼吸,微呼微吸,呼时收腹,吸时鼓腹,气沉丹田,意守丹田3分钟。
(2)调和气血:意引丹田之气从脊柱里上行(使阳气沿督脉上升),经大椎、百会,沿头部正中线到前额,至鼻柱下方;接着舌抵上腭搭桥接通督脉与任脉(见第九章),使气经喉沿胸、腹部正中线下行(使阴气沿任脉下降),回到丹田。如此,缓慢循环三周,意守丹田3分钟。由于督脉为诸阳脉之海,任脉为诸阴脉之海,所以,这时全身气血会进一步活跃,全身经络调和互通,流向自如。
(3)返目内视引气行血:意引丹田之气进入眼球,返目内视,使气随意行,循经通络。先巡查眼底,再进入头颅,巡视大脑、小脑、面、鼻、口、喉、颈至大椎稍停,持续30秒钟;巡视气管、食道、心、肺、肝、胆、胃、脾、胰、肾、肠、膀胱、前列腺、子宫及盆腔底部;接着巡视臀部、股部、踝部、足部至5个趾尖;再按原路返回向上,至股部伏兔穴,经手劳宫穴至全手到5个指尖,持续30秒钟;再从腕、肘、向上巡视到腋、肩至大椎,持续30秒钟;从喉、口、鼻、面回到眼部,持续30秒钟,意念引气沿任脉(体前中线)下行,沉入丹田,意守3分钟。到此为一遍巡视。每晚睡前至少巡视三遍。若巡视途中意念偏离,可拉回重作。
(4)溶冲病灶:返目内视时,气随意走,血随气行。凡视线所到之处空荡无物,说明气血畅通,该处无病,意念就可前引。若巡视一遍,周身气血无阻,说明气血运转正常,身心健康。若意到某处,感到麻木、充实,则该处必有病症,此时必须凝神意守该处,约6分钟,以积聚气血能量,使该处温度升高,溶化病灶;无效时,可将意念拉回前一视区,稍停,再行向该区,以气血运之能量冲击病灶,再凝神意守约6分钟。一般小型病灶,通过意守溶化,或2~3次引气冲击,均可消除,达到气血畅通,如果2~3次还冲不通,就于次日晚再作。若病灶顽强,短期内不能消溶打通,只要坚持长期的意守和冲击,也能达到目的或有益于治疗。
(5)养神固精:于每晚巡视三遍后,意念引气,从眼沿任脉(体前中线)下行,归于丹田。意守丹田30分钟,养神固精。这时,你会感到非常轻松,怡然自得,就可上床入睡。
卧式操作
(1)预备姿势:仰卧于床,两腿平直自然;双臂屈肘约120°,自然放于体侧,手掌贴于床面;头正颈直,枕于颈项;周身放松,两目轻闭;舌舔上腭,平心静气,排除杂念;以极慢的频率进行腹式呼吸,微呼微吸,呼时收腹,吸时鼓腹,缓和自然,气沉丹田,意守丹田3分钟。
(2)调和气血(同坐式操作)。
(3)返目内视引气行血(同坐式操作)。
(4)溶冲病灶(同坐式操作)。
(5)养神固精:于每晚巡视三遍后,意念引气,从眼沿任脉(体前中线)下行,归于丹田,并意守丹田,你将在非常轻松、怡然自得的情况下,达到物、我、意皆无,即感觉不到有物、有自己、有意念之境地。此时,可在朦胧中右侧贴床,弓式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