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外科疾病 (1)
落枕
落枕,又名“失枕”。本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多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或枕头高低不适或太硬,使颈部肌肉(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过长时间维持在过度伸展位或紧张状态,引起颈部肌肉静力性损伤或痉挛,或因起居不当、严冬受寒、夏日贪凉、受风寒湿邪侵袭,使肌肉气血凝滞,经脉瘀阻,或因患者事先无准备,致使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负物颈部肌肉扭伤或引起痉挛等因所致。
(症状)颈项强直、酸胀、转动失灵、强侧则痛。轻者可自行痊愈,严重可延至数周。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肩上区,颈椎及其两侧,颈侧区,肩胛区,肩胛冈区,枕区,锁骨上下区,肘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颈椎至胸12)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颈椎及其两侧3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颈侧区与肩上区(重点刮患侧)1~3行、枕区、肩胛区、肩胛冈区、锁骨上下区及肘弯区。每日1次,中病即止。手法力度视证情而定。
主治:落枕。
附记:程爵棠经验。若配合推拿手法效果更好。即先作筋通筋关,再按摩患部,然后医者(以颈右歪为例)站在患者背部,面向患者,左手握住患者下颌骨,右手握头部,先轻摇晃数下,再两手相反用力,使头颈项猛向右转一下(不可过度),听到“咯哒”声即效。据临床观察,二法并用,治疗各种落枕,1次即可,有效率达100%。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阿是穴、风池、后溪、落枕穴、绝骨、肩井、缺盆。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加刮配穴。刮后饮热开水250毫升,通身汗出。
主治:落枕。
附记:金春乐经验。多1次即愈。
配穴方三颈椎(患侧),痛处,肩上区,肘弯区及严重者加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颈椎,再重点刮痛处及肩上区,以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肘弯和膝弯区。
主治:落枕。
附记:黄其波经验。多1次即效。
配穴方四大椎、肩井及颈肩部、落枕、养老、外关。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大椎、肩井,再刮颈肩部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落枕穴、养老及外关。每日1次。
主治:落枕。
附记:程功文经验。一般1或2次即效。
配穴方五分2组:一为颈百劳、阿是穴、后溪、悬钟;二为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颈部颈百劳、阿是穴,再刮手掌后溪,最后刮下肢悬钟穴。用泻法,悬钟放痧,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肩颈部大椎、天柱、肩外俞,再刮上肢后溪、列缺,然后刮下肢悬钟。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主治:落枕(第1组主治气滞血瘀型,第2组主治风寒外袭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又取穴:先刮颈椎(天柱至胸椎),至痧斑出现,再刮后颈部(风池穴一带),肩上(颈侧至肩上)、外关(腕关节背面)、悬钟(外踝上方)。一般病变处刮数下可出现红点或青黑斑块,隔3~5天刮1次。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出现病理改变而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多因身体虚弱,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濡养欠乏,或气滞、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积累而致经络瘀滞,风寒湿邪外袭,痹阻于太阳经脉,经隧不通,筋骨不利而致病。
(症状)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肢体酸软乏力,甚则大小便失禁或瘫痪。若病变累及颈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肩上区,颈4~7与胸1~5及其两侧,肩胛区,肩胛冈区,颈侧区,肘弯区,臂前区,臂后区,臂外侧区及臂内侧区,肘前侧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至尾椎)轻刮3行,肩上区、颈侧区轻刮1~3行,均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颈4~7与胸1~5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肩胛、肩胛冈区,然后刮臂前、后、内、外侧区,肘弯区,肘前侧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病。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坚持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配合药物和按摩等综合疗法,则效果更佳。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风池、肩井、天柱、天宗、大杼、膈俞、肾俞、大椎;二为曲池、列缺、合谷穴。并随证配穴:经脉闭阻配颈椎夹脊穴、昆仑;气滞血瘀配血海、三阴交和极泉;肝肾不足配颈椎夹脊穴、完骨、太溪、太冲、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其中,极泉穴以针点刺(不刮)。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颈椎病。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对早期颈椎病是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的,若配合按摩疗法,则疗效更佳。同时,应每隔半小时左右要抬头做摇颈动作,缓解颈部肌肉群痉挛、紧张,睡眠宜用低枕。平时颈部不可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阿是穴(在病变椎体周围寻找压痛点或阳性反应区);二为颈4~7及其两侧(含大椎穴)和肩井。虚证配肾俞。
治法:用刮痧加拔罐法。先刮第1组穴,重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拔罐并留罐10~15分钟,再刮第2组穴,手法力度中等。虚证加刮配穴(轻刮)。每隔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综合征。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配穴方四分3组:一为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二为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三为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肾俞、太溪、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肩颈部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肩颈部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然后刮下肢部血海、三阴交、昆仑。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3组先刮肩颈部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腰部肾俞,然后刮下肢部太溪、太冲。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颈椎病(第1组主治经脉闭阻型,第2组主治气滞血瘀型,第3组主治肝肾不足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配穴方五百会、哑门、颈百劳、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心俞、肺俞、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足三里、丰隆、条口、阳陵泉。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头颈部百会、哑门、颈百劳、风池、大椎,理刮背部肩井、天宗、心俞、肺俞,然手刮上肢部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最后刮下肢部足三里、丰隆、条口、阳陵泉。用泻法或补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颈椎病。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经常受挤压、扭转等外力损伤而逐渐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退行性慢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男性。多数患者都有外伤或劳损腰痛史。属中医“痹证”、“腰痛”范畴。
(病因)凡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而向外侧突出(多数发生在腰4、5或腰5至骶1之间),加之肾虚,抗病力差,复感风寒湿邪侵袭而致气血凝滞,经脉痹阻,促使已有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突出所致。
(症状)病变在腰部,故多出现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初起多为间歇性,甚则持续性疼痛,压痛明显,活动时加重,并有放射性疼痛,活动困难,维持一定体位方可减轻疼痛。突出多偏向一侧。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正中线),臀前、后、内、外侧区,膝弯区,小腿内侧区,足背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手法力度中等,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下腹正中线及臀前、后、内、外侧区,然后刮膝弯区,小腿内侧区及足背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附记:程爵棠经验。应配合推拿、按摩疗法治疗之方可取得满意疗效。综合治疗比单一疗法为优。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次髎、环跳、殷门、委中、承山;二为阳陵泉、悬钟和昆仑穴。并随证配穴:寒湿侵袭配腰俞、志室、昆仑;肝肾亏损配关元、三阴交、太溪、秩边;瘀血停着配膈俞、血海、三阴交、阿是穴。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其中昆仑以指点揉3~5分钟。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中等(肝肾亏损型宜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附记:王平经验。应配合按摩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避免劳累,免受风寒,平卧木板床。尚应配合适度的功能锻炼,如背伸、拱桥、直腿、抬举、晃腰、双手举足等动作,以增强背部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以防再发。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二为命门、腰阳关、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阳陵泉、承山。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腰部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再刮下肢部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腰部命门、腰阳关、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再刮下肢部委中、阳陵泉、承山。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第1组)、退行性脊柱炎(第2组)。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腰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