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对初中生进行一次人格因素测验,结果是39、11%的学生表现出冷淡、孤独、抑郁的人格特征;30、5%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偏执、冲动的人格畸形;17、8%的同学有强迫症的症状。
据北京市16所高校的联合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和退学的学生分别占休学和退学总数的47%和74、3%,每一千个大学生中有25人~26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约有3%的学生心理状态不良。
在中小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在我国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上网漫游,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难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仅上海市就有20万孩子拥有家庭电脑,电脑成为孩子学习和休闲的伙伴。在电脑网络传播的信息中,难免会夹杂一些假、恶、丑的东西,这对孩子们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上海市初二学生韦威平日性情孤僻,几乎不与同学说话,回家后整天扑在电脑上。起初家长很高兴,以为儿子在用功。后来偶然发现儿子在电脑中写出的日记,其中淫秽、暴力内容使父母大吃一惊,那些对男女交媾细节的描写,连人到中年的父母看了,也禁不住脸红。
那些沉湎于电脑的孤独者,大多性格畏缩孤僻,外表冷漠无情,内心焦虑抑郁,对他人充满敌意。他们既渴望引起别人注意,又缺乏情感表达能力,经常以自大掩盖其自卑。面对电脑屏幕,他们不会显露自己的缺陷和弱点,因而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得以排解。同时在电脑上,他们可以恣意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仇恨,抑或海阔天空地想入非非,抑或大做特做白日梦,幻想自己是最聪明、最强壮、最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他们借助电脑,筑起自我与社会隔绝的屏障,把电脑当成掩藏自我、畏缩退避的“龟壳”,越来越厚,越来越封闭,再也走不出也感受不到人类的情和爱,最终蜕变为“异类”.青少年犯罪大都从十三四岁开始,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事故多发期。在这个时期,父母要格外注意关心子女的细微变化。对子女的一些错误言行,既要严肃批评,又不能简单粗暴,要正面引导,防微杜渐,给子女讲清利害关系,帮助孩子走出思维混乱的困境,提高正常生活的自信心,成为一个心境灿烂的人。
2、“强人”必先“强心”: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
国家要强盛,“强人”是前提;“要强人”,必先要“强心”,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拥有健康积极心理素质,是孩子迈向未来成功的基石。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少有挫折感,偶遇挫折也能比较妥善地处理,并能在挫折中学习,把挫折变为动力而取得补偿或升华的效果。相反,心理不健康者,没病找病、自寻烦恼,在心理健康者心目中并不认为是障碍的,他可能认为是不可逾越的深渊。这种人在重大挫折面前没有不出乱子的。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应该让孩子平时注意个性修养,陶冶性情,培养健康心理。
所谓“强心”,是指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1)树立正确人生观
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才不会沉湎于身边琐事和儿女情长,从而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豁达大度,忍人之所不忍,处人之所不处,受得住各种挫折。张海迪之所以身残志坚,顽强乐观,就在于她懂得人生的真谛。
(2)接受现实的自我
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需要坦然地承认及欣然接受。因为在个人所具有的条件中,有很多是不能改变的,如容貌、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等。如果只了解自己而不能接受自己,势必增加个人的不安与痛苦。有些人狂妄自大,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另有一些人过分自卑,自己觉得在社会中毫无价值,是因为憎恨、拒绝自己。一个人只有欣然接受自己,才能避免心理冲突,耐受现实挫折;惟有接受现实的自我,才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创造出理想的自我。
(3)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
人应该有超越现实的理想,但不能总在梦幻之中度过,更不能不顾现实可能去蛮干,否则就要碰得头破血流。一个人只有眼睛望着理想,而双脚踏着现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就要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是什么,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发展变化趋势如何等等。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以扬长避短,挖掘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一方面与命运搏斗,改革客观,另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准,以避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情。
(4)在事业中获得心理的乐趣
每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一种轻松喜悦之感便油然而生。克服挫折越多,工作成绩越好,这种自慰感觉便越强烈。工作可以使人发觉自己的价值,产生成就感,并获得社会和团体的承认,因而对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益处。一个在事业上入了迷的人很少有这样那样的苦恼。一些西方国家,有所谓“工作疗法”与“职业疗法”,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工作或职业活动,使心理失常者获得成就上的满足而达到正常适应的目的。
(5)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我们常见的心理不健康多在情绪上有很大困扰,而情绪的困扰又多半表现在人际关系上,轻则自己有孤独、恐惧、焦虑之感,重则对人有怀疑、敌对、攻击之举。这是因为人有交际的需要,与亲属、朋友、同学、同事交往能使人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个人的苦闷有地方倾诉,不易积存郁结。性格孤僻者,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遇到挫折便会感到有苦无处诉。如果经常参加一些职业性或学术团体的活动,不但能密切与他人的关系,还可以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当然挫折感就会少了。
(6)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用脑卫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工作学习之余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紧张刻板的生活得到调剂,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活的乐趣。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规律而有节奏的生活,正常而活泼的娱乐,将使人身心更加健康。
(7)家长身体力行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家长应身体力行,因为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①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其一,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于消除、缓解青少年的焦虑、紧张、苦恼及孤独压抑的心理。
其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于孩子避免形成胆怯、缺乏自信、情绪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②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适度期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一,略高于孩子现有水平,但又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期望,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处于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
其二,对孩子要求和期望过高,使他们总不能达到目标,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缩、焦虑、压抑等消极心理。
其三,对孩子要求、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自信,阻碍他们正确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③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其一,家庭气氛愉快轻松,有利于松弛青少年的紧张和不安。
其二,父母之间的良好婚姻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平稳的生活环境。
其三,父母之间一致的管教方式,使青少年有确定的行为规则。
其四,家庭成员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有利于青少年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
④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均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一,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是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为。
其二,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很难真正长大成熟,往往依赖性较强而独立性较差,任性、自我中心、人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其三,在自由型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一般说来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也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如果把中小学生的生活比喻成一条清澈的河水,那么,心理障碍就是河水深处涌动的黑暗漩涡。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这漩涡可能会造成惊人的破坏!
--[美]利萨尔迪
3、做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教孩子学会维护心理健康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中学生不仅要有一个健壮的体魂,还要有一种健全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孩子如何实现以及维护心理健康呢?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个体内心世界的核心,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体就能对社会,人生产生正确的认识。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会沉湎于身边的琐事,从而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才能对社会对人生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才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生活得有意义。例如,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我们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正是由于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确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最终能够实现的目标,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使个人需求得到满足,个人价值得以体现,自信心得以巩固,这种成功的体验对心理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2)学会自我调控,排除不良情绪
达尔文认为:人的情绪是人类灵魂的“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过量的情绪反应会造成“心”的异动而损伤机体健康,导致精神疾病。
例如,我国历史上的范进喜极而狂,周瑜三气而亡,牛皋气死金兀术后大笑而死等都是典型事例。
由此可见,情绪对心理疾病产生的影响极大。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对情绪的自我排遣和调控。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情绪反应,而不良情绪的长期压抑或不合理的爆发都会影响身心健康。对情绪的调控,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第一,合理宣泄。
例如,找机会向同学、好朋友、亲人或心理医生倾诉自己苦闷的心情,使郁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得以发泄,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采取痛哭的方式,以释放积聚的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或以日记、书信等方式,排遣不良情绪。
第二,适当控制。对不良情绪除采取宣泄以外,还可以采取控制的办法。
例如,理智克制、冷静思考、检讨反省等都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三,转移。当情绪发生后,有意识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就可使情绪得到缓解。
例如,听听音乐或看看电影、电视、小说,也可以下下棋或进行其他体育活动,使情绪得到缓解。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尽量做到:
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就是对自己的缺点要认真对待,坚决克服。宽以待人,就是对别人的不足不要求全责备。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从关怀、爱护出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搞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
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彼此取得认同,达到感情融洽的一种方法。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要以自我批评为主,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通过内省进行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知对消除自己心理上存在的人际关系障碍,有十分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批评他人,一要本着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二要态度端正,与人为善;三要做到实事求是。
除了以上几条途径和方法外,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孩子由于感情或心理上的创伤而产生的精神抑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解决方法可以是:给他一个交谈的机会,解除孩子的愤怒、恐惧和困惑,让孩子从抑郁中解脱出来。
--[英]约翰·劳恩斯
四、给孩子心灵减负:帮助孩子战胜“心魔”
不良情绪与不良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它不但影响孩子进步,还可能使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有害于孩子的一生。
--〔美〕比尔·罗恩
不良情绪与不良行为习惯扼杀了渴望与雄心,摧毁了勇气与斗志,使人丧失积极的自主性,是心理健康的大敌,也是人生道路上的最大障碍。调查表明,抑郁、焦虑、自卑、孤独是半数以上孩子易患的“精神疾病”,依赖、说谎、虚荣、攀比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有的不良习惯。改变与克服这些不良因素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循序渐进地加以克服。
1、让孩子头顶一片蓝天: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心境
孩子精神抑郁大多是由精神刺激、心理压力过大而引起的,与家庭缺乏温暖、父母教育方法不适当有直接的联系。
8岁的小玲有一段时间显得有点反常,食欲明显比以前下降了,有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者流眼泪,对妈妈的态度也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经验的家长向小玲的妈妈说,这个孩子很可能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心理上有了创伤。小玲的妈妈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小玲只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心理还很不成熟,不会有什么心理或精神创伤的,而且她自己也询问过小玲,小玲矢口否认。
其实,不要仅仅因为孩子说过“我没有”,妈妈就相信她真的什么事都没有。八九岁的孩子已经懂得掩饰自己的情感,他们想自己去解决问题,以免他们为之操心。他们也想否认自己的创伤,并且不愿面对它。
不要以为孩子会克服他们碰到的问题,能度过困惑时期,从中恢复过来并汲取教训或自己把它忘掉。这些问题在孩子心中淤积越久,越有可能导致问题以暴力或意外的方式进行。孩子遭受精神创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会因为某一件事受到伤害,如目睹暴力、飓风、洪水、火灾、地震等各种因素夺走家园,家庭成员去世,或仅仅是在医院里呆几天等。而有的孩子,生活在饱受战争之苦的地区,整天受到轰炸的威胁,目睹瞬间丧失一切的惨景,却相对具有弹性。但是,有一种原因是不会有人产生异议的,那就是性和身体虐待都会导致创伤,孩子应该接受精神健康治疗。
问问他是否发生了什么你所不知道的事情。让他知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都会和他一起应付处理的,让他根本不用害怕。向孩子清楚表明,不管对方如何威胁,你们都会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