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实现这个目标的标志是什么?”有人问道。马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能成为像《时代》或《福布斯》的封面报导一样。”这在当时,是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甚至马云自己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就脱口而出。
说完,马云将自己身上的钱掏出来,往桌子上一摔,说道:“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
没有人表示反对,马云召开的会议头一次没有遭遇质疑而告结束。散会后,每个人秉承马云“不得向亲戚朋友借钱”的指示,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凑够了50万元人民币,就这样,马云的公司开始正式运作。
响亮的公司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号,这样一个精英集聚的公司,叫什么名字好呢?将要走向世界的网站,叫什么名字好呢?马云四处征求意见,网罗了100多个名字,全公司整天细细琢磨,想从中挑出一个叫得响的名字,但是,令所有人很困惑的是,每个名字都或多或少有些缺陷,为此,马云苦恼不已。
有一天马云吃西餐的时候,对英语极为敏感的他,忽然想到a li ba ba这个名字,他随即问餐厅的Waiter,知不知道阿里巴巴?Waiter笑了,说:“芝麻开门!”马云异常兴奋,马上来到街上,逢人就问:“你知道阿里巴巴吗?”每个人都微笑着回答:“芝麻开门”。回到家,马云又问自己的外婆和儿子,没有令他失望,不管老幼,都知道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故事。
“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中的发音都是‘a-li-ba-ba’,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没有困难地接受我们网站的名字。”而马云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全世界人民都能熟记的名字,因为这样琅琅上口的名字,一定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认知,这便于公司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马云认为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财富故事寓意也非常好:阿里巴巴凭借一句“芝麻开门”的咒语,打开了财富之门,而因特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马云就是要打造一个为全世界的商人敲开财富大门的平台。
将这个想法告诉创业伙伴时,所有的人都雀跃欢呼,因为,这是一个财富和幸运的代名词,必将给在因特网上发展的商人们带来财富和幸运。
名称也是生产力
对企业而言,名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名称,读起来琅琅上口,消费者喜欢,容易接受,容易记住,就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开端,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再做好生产经营,再注重自身品牌的建立,就很容易将自己的公司引入高速良好发展的轨道。对于名称所带来的无性效应,马云尤其看重。
当初起名字的时候,马云就煞费苦心,想到了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后,更是广泛地开展了“非正式抽样调查”,他曾与自己的同事在美国和香港的大街上随意拦截住30多个人,询问他们是否知道阿里巴巴的故事,回答令他们非常满意,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故事。其中很多人甚至能准确无误地拼写出阿里巴巴的英文。“从美国人到印度人,他们都知道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只要懂英语,都能拼出‘Alibaba’。”这样的结果,令马云他们下定决心,将要打造的改变世界因特网格局的网站的域名就是阿里巴巴了。
“阿里巴巴不带有本国色彩。”这是马云最为满意的地方,但这也成为了马云日后名正言顺地“占有”阿里巴巴最大的障碍。早在两年前,就有一个加拿大人注册了这个名字。为了拿回自己心仪的名称,马云费尽心机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双方谈了几个月都没有达成一致。“我凭直觉对方会同意。”志在必得的马云甚至在没有与对方达成一致的时候,就果断地将一笔数额可观的诚意金打入了对方的账户,虽然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但马云认为:“机会稍纵即逝。做因特网就像冲浪,不能等浪高再冲,要随浪而高,随风而变。”面对如此贴合梦想、前途的名字,马云没有退路,全面进攻的结局是取得了这个本该属于马云的名字。
毫无疑问,这个国际化的名称,使马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打造一个中小企业畅通交流的国际化的因特网平台。据此,马云确定了两大发展战略——第一,利用国际资本迅速打开海外市场;第二,利用国际资本长期培育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也就是说,当国外商人带着国际资本借助阿里巴巴这个平台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把融入的国际资本用来招揽世界级的一流人才,借助这些一流人才的能力开拓海外市场;然后,阿里巴巴利用流入的国际资本来培育中国本土的市场。
国际化的名字,带来国际化的发展思路,马云将这个理念运用的恰到好处。
3.破解因特网宝库的PASSWORD
十八“罗汉”在马云家里召开的这次会议,类似于一个“誓师”大会,在会议上,十八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立下了自己的誓言:“六个月以内,我们要建造一艘船,这就是阿里巴巴。我们还要训练一支高素质的船员队伍。”
拿到alibaba.com的域名后,马云带领着他的团队,正式展开了“造船”工作。
因为只有大家东拼西凑的50万元启动资金,所以在工作中,马云的团队不得不以一种极其“抠门”的作风工作:买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讨价还价至对方完全无利润的地步;买一张普通的桌子能从180元杀到135元,还要商家免费送货;为了节约运费,还要自己借三轮车,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还要当搬运工……就这样,他们把一分钱掰成三半花,还是日渐感觉到了经济的拮据。马云初略算了一下,50万元的经费大约可以撑8个月,如果到时候还没有盈利或者没有新的资金投入,马云就将自己的房子卖掉,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
公司开始正常运作后,马云他们都以一种极其疯狂的态度开始工作,每个人完全没有了时间概念,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不分日夜,醒了就来上班,累了就回家睡觉,从早上一刻不停息的工作到深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要工作16到18个小时。甚至有很多网络工程师,玩命的工作,经常熬通宵,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或者席地而卧,醒了就马上投入工作。每天早上前来上班的同事们,看到他们疲倦的身影,都不忍打扰,轻手轻脚地从他们身边悄悄走过,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深怕吵醒了不知何时入睡的工程师们。
马云周围的邻居非常奇怪,这是怎样一群怪人?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神秘?经常在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看他们离开这里,下午三、四点后竟然又悄悄地回来了;为什么他们房间里的灯经常彻夜不息,总有一两个人影晃动到凌晨?偶尔,还能看到他们成群结队地亲密的跟一家人似的出门,然后又快快乐乐地回来?为什么经常听到他们在和一个公鸭嗓子的人吵架,拍桌子,撂板凳的,一出门又像亲兄弟一样勾肩搭背?
邻居们不知道,他们有幸目睹了世界上最独特的全明星商务网站的成长之路。
马云的队友们,窝在拥挤的办公室里,正日夜不停地讨论项目的定位:究竟什么样的项目赚钱?马云给出了最直接却最切中的答案——赚那些渴望赚钱的人的钱才是最好赚的。
确立了这个主题后,他们孜孜不倦地开始讨论网站的设计理念:是大字报似的信息平台还是审核信息才能发布的公告平台?大字报似的信息平台就是不管是谁,不管什么商品,只要注册了后都可以挂在网站上卖,公司不审核信息的真假;审核信息后才能发布的公告平台是指所有的信息由商家自行发布,但是阿里巴巴要对其发布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并进行真假核实。
队友们一致商量后认为后者的模式更适宜长期发展……就这样,他们每天聚在一起讨论网页设计,激发创意,碰撞灵感,这样忙活了几个月后,凝聚了所有人心血的www.alibaba.com终于降生在因特网上了,马云把这个网站和公司都命名为“阿里巴巴”。
令每个人都始料未及的是,阿里巴巴一诞生,就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其买卖平台受到中外商家的青睐。有一个青岛商人,每年都要从韩国进口一批设备,而他坚信,这种设备应该就在中国生产的,但他费尽心机、四处打听都没有找到有关厂家的任何消息。后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在阿里巴巴上发布了一条设备的求购信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几天之后,就有生产这种设备的厂家和他取得了联系,而更令他吃惊的是,这个厂家居然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青岛。
阿里巴巴的名气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中小商家加入了他们的网站,在上面买与卖,好不热闹。越来越多的媒介开始关注阿里巴巴,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公司?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为何能异军突起?他们的公司在哪里?团队由哪些IT界的精英构成?媒介们查找了很久,却一无所获。
最终,还是美国《商业周刊》的记者嗅觉敏锐,他们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最终分析出阿里巴巴的总部其实设在杭州。但令他困惑的是,阿里巴巴的网站上竟然没有任何有关公司的信息,电话、传真一概没有,只有一个美国的E-mail地址。
美国《商业周刊》的记者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竟然找到了阿里巴巴,提出要采访。暂时不想告诉世人阿里巴巴是中国公司的马云,断然拒绝美国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