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补药补误区 (1)
进补有百利而无一害
经常保持人体正气之充盛,是健康长寿的根本。
补药是指能够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正气以及治疗虚证的药物。虽然补药确实对身体有益,但不是绝对的,不要认为凡是滋补药对身体都有好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滋补药滥用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补品也随其补气、补血、补阳、补阴,用之对症增强体质,用之不当适得其反。如人参有大补元气之功效,多用于年老体弱,劳伤虚损,阴阳不足,心衰肾虚,精神不安等症;如若用于阴虚火盛者,可引起便秘、鼻衄;若长期过量使用,还可导致腹部胀满、食欲缺乏、失眠、烦躁、易激动等。又如给小孩滥用人参蜂王浆,引起性早熟,男孩****变粗,须毛早现;女孩八九岁乳房隆起,继之出现男性唇须。
确需进补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缺什么补什么。
进补就是养生保健
进补与养生保健不是同义词。进补是针对体虚而言的。许多事实也证明,进补不等于养生。许多长寿者,饮食多为粗茶淡饭,往往谈不上什么进补。
各种保健品的进补功效必须经过验证。曾一度风行的蜂王浆之类的补品,经实验证明其中含有性激素,而家长们盲目跟着广告宣传给孩子们服用之后均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性早熟症状。
养生保健应该是均衡的营养、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社会沟通,以及适当的锻炼身体,全面增强体质。
凡虚必补
中老年人入冬后服用一些传统补品,补虚扶弱,纠偏却病,不失为一种养生之道。但补虚只是中医许多治疗法则中之一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邃的内涵。进补而不识补,也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损害。各人体质情况不同,引起体虚的原因也不同,某些虚不受补者还不能随便进补,即使在冬季也是如此。所以,体弱之人一定要弄清自己属于哪一种虚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根据中医理论,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补益也可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如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舌淡、脉细者为气虚,宜用生晒参、红参、党参、黄芪、大枣等补品补药;烦热升火或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质红、舌苔光剥、脉细数者为阴虚,宜用西洋参、银耳之类。由于人的体质各异,男女老少有别。如果阴阳不辨,气血不分,补其有余,实其所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过:“病未去而用人参,则非独元气不足而病遂固,诸药罔治,终无愈期。”说的是不当进补的害处。所以,进补当以辨证论治为纲领,平其有余,补其不足。总之,用药要慎重,否则后患无穷。
进补不用太讲究
科学进补要辨证论治,对症进补,在进补的同时要加强消化功能,还要注意补品的剂型与用法。
在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此时进补宜温,有利于扶助正气,但应随地域而异。如北方可服人参、当归、熟地黄等;南方可服沙参、玉竹、生地黄等。中医于药补的同时,也很强调食补,如食用燕麦、豆豉、橘、大枣、花生等,但不宜吃生冷黏杂之物,以免损伤脾胃。
在夏季,酷暑逼人、挥汗如雨,可选用一些性味微凉,具有益气生津,清暑解热、健脾养胃之品,如藿香、佩兰、西瓜、绿豆及荷叶粥等。也可按体质虚弱情况,如老人出现气短、疲惫现象,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与山药、白术、银耳等,但不宜用过于温热厚腻之物。
秋季,口唇干燥、易伤津液,宜以滋阴润燥为主。如沙参、石斛、玉竹、百合等,并可食用蜂蜜、芝麻、枇杷、菠萝及乳制品等。应少食辣椒、大蒜、大葱、生姜等辛燥之品。
冬季,北方天寒地冻,宜用温补,如鹿茸、何首乌、肉桂、桂圆肉等;南方寒冷干燥,宜用温润之品,如人参、熟地黄、菟丝子、桑寄生等,也可按不同的虚损情况,选用阿胶、黄芪与枸杞子、冬虫夏草等。还可以热性食物治其寒,如羊肉、狗肉等。
若遇感冒发热、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呕吐泻痢等症应暂停进补,病愈后再酌情服用。还应禁烟酒与辛辣之品,以免影响效果。
进补不必忌口
冬天是进补的最好季节,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特别喜爱在冬季服用中药进补来达到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但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人抱怨服用补品后疗效不佳,于是查看处方也并未发现不妥之处,在经过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大部分是未“忌口”造成的。所谓“忌口”,实际上是防止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应该说大部分药物不会与食物产生明显的反应。
以茶叶为例,茶叶具有兴奋作用,可令人不眠。而人参主要是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有显著的抗疲劳的作用。当茶叶同人参同服时,能使人参的兴奋作用加强,影响大脑皮质的抑制作用,从而出现头痛、头胀、失眠等不良反应,因此,服人参或含人参制剂时应忌饮茶。还有一些药物可与茶水的某些化学成分起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例如,服用鱼胶制剂时应忌饮茶水。
进补跟着感觉走
说到进补,许多男士想到的就是补肾,但是,中医对补肾非常讲究,每一位中医大夫都不会单纯地为患者补肾而补肾,因为中医讲究综合考虑,注重调治而非单纯地治疗。肾虚可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所以人们在买补药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病因,否则适得其反。比如人参是补肾阳虚的,肾阴虚就不适合用人参,否则会火上浇油。
另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慢性病中后期都会表现出一些肾虚所特有的症状,单凭感觉来补肾,更不可取。由于补肾虚的药品多滋腻,无肾虚而吃补肾药会损伤脾胃,时间长了就会引发食欲缺乏。因此,人们在有自觉有症状时,应先到医院进行确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
吃补品应当看广告
有些保健品宣传介绍过于偏颇,可能会引致人们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似乎只要吃了这些保健补品,健康便会自然向你走来。不少人也因此希望通过补品和保健品,使小孩聪明健壮,使老人健康长寿,使自己精力旺盛、体力充沛,使家庭幸福美满。
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但又不同于药品。在国外,将之又称为“功能食品”,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疾病有效,而是为了协调身体的各种功能。而且,每种保健品、补品的功效还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和检验。总之,通过广告介绍选择补品、保健品,甚至认为它“包治百病”肯定是不对的。
严格说来,如何根据各人的身体体质和功能状况进补、调理,服用哪一类补品更为适宜,收效更好,应当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滥用。
随时随地可以进补
所谓天时,指的是进补应与季节相适应,季节改变了,进补也得随季应变。一般人都喜欢在冬季进食温补和滋补品,诸如羊肉、牛肉、狗肉、桂元、阿胶、大枣、鹿茸、人参等在天寒地冻时食用,好比雪中送炭,而在炎炎夏日瓜果饮料则是应时补品。反之,随时随地任意进补则会适得其反。
生病时一定要进补
生病是否因为身体虚,这不能一概而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人体发病的原因谈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有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有因机体免疫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有因人体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改变引起的疾病;有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性疾病;有因长期接触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等引起的职业病;有因营养素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性疾病等。中医学认为,疾病有来自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和疫疠、创伤引起的;有因情绪过度波动而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所发生的疾病;有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出现痰、湿、瘀等病理性产物导致的疾病。由此可见,体质虚弱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用药补也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
那么,有哪些疾病应该用补药呢?中医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因病而虚的,祛病为主,补虚为辅;虚至极点,阳气将脱,当以补虚固脱为急,这种情况是很少的;病已痊愈,身体虚弱不复,可以专补其虚。二是因虚而病的,从虚治疗应该说是对的,但虚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之分,并且不同脏器虚证的治疗亦有区别。所以,必须区别清楚,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效果。
多吃补品可强身
有不少患者得了****功能障碍、不育症,难于启齿,自做主张,滥服参茸丸等滋补强壮剂,结果不仅无疗效,反而病情加剧,有的患者原来只是数量少,误补后精子数变为零。
“虚”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病因,其他还有“湿热”和“气血瘀滞”等因素。后两种病因造成的不育是绝不能用滋补强壮来治疗的。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就是告诫人们必须注意补泻的运用。
如何正确应用滋补强壮药呢?中医认为,疾病的性质,除了寒、热、上、下之分外,还有虚实不同。虚证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以致气血阴阳有所不足;实证则大多由病邪侵犯人体所致。虚证应该选用具有补益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实证应该选用祛邪药物进行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则可以促使病人逐渐恢复健康,否则实证再用补性药物,必将促使病情日移加剧,造成不良后果。如人参、葶苈均能治喘,但人参补肺适宜于肺虚喘促;葶苈则泻肺而适用于痰多喘急。如果误投错用,危害大矣。
即使是虚证还有气血阴阳不足之分,同样也要根据病情施补,哪个脏腑有病,便选用相应的补药,同时尚要考虑到气血的不同与阴阳的偏衰。清代名医余听鸿,深谙功补之道,他说:“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服药者可不慎乎?”说明应用补药必须慎重。因此,应用滋补药物也必须遵循辨证施治原则。所用补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才能起到治疗作用。
医家说,“是药三分毒”。体内阴阳是相互消长的,如多用助阳药易损阴;多用滋阴药可损阳。凡此种种,误伤机体,均可能招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一家人可吃同一种补品
中医认为,如果身体健康,没有虚证的表现,就没有进补的必要,否则反而有害无益。因为正常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含量应保持在平衡范围,即中医所说的气血阴阳平衡。如果乱吃补品,使体内某种物质含量过高,反而引起人体不舒服,表现出医源性疾病。
至于病人的饮食内容,也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应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而有所不同。就是说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季节而异、因病而异。如阴虚的人不能吃甲鱼,夏天不能补生姜煨大枣、冬天不能补寒凉性食物,儿童不能乱补辛热、补气、温里、助阳乱的食品、补品,如儿童常因吃过量的巧克力、肉、蛋等食品而导致肥胖病,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乃至发生内分泌系统紊乱。老年饮食以多食清淡食品为宜,如需补益,也宜进食平补、清补之品。
近年来,食疗、药膳在我国方兴未艾,一些酒家、饭店纷纷推出花色品种繁多的系列药膳,如壮阳药膳、蚂蚁药膳等,一时吸引了大量的食客。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其性味、归经、主治、用量和禁忌,如果不讲阴阳盛衰、寒热虚实,不辨体质强弱、血压高低,对任何药膳不分男女老幼一概食之,岂非自寻不测?
吃进肚子就是补
进补是为了调养身体,补益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延年益寿的作用众所周知,但是,如进补不当,则会产生害处。药是以补偏治病的,用药物性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之偏,补品亦然。例如,人参能大补元气,安神生津,善治气虚诸症,对气虚欲脱或大失血等垂危之症尤为有用,确有“起死回生”的作用。然而,如用之不当,服之过量,或无病滥用,则会百病丛生,甚至中毒而死。因此,吃进肚子就是补的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法。
(1)根据虚弱程度进补:虚证明确的,宜选用药补。因为药补功效肯定,补力较强,见效相对较快。对于没有明确虚证,希望通过进补强身者,补药终究是药,此时选用食补更为合适。
(2)根据体质状况进补:老年人、儿童及消化功能低下的人,可选用粥补;阳虚畏寒的人、善酒者或需借助酒性使药力散布全身者,可选用补酒;外科手术后、产妇等精血大亏的人,可选食滋腻厚味的食物,如鸡、鸭、肉等。
(3)根据症状进补:补品和补药各有特性,有些病证宜于食物,有些病证则又非补药不能奏效,必须分别选用。例如血虚夜盲,服用猪肝、羊肝、鸡肝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以食补为宜;而气阴两虚,口渴、咽燥、疲乏无力者,服用西洋参以补气养阴,则以药补为上了。
(4)根据服食方法是否方便而定:休养在家,制作方便,可以用各种补虚食品作为点心食用,或佐餐服食;带虚工作,坚持上班或出差远行,则服补虚中成药比较方便。
补血就要多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