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沈祥和石头回到家中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晚饭的时候,沈祥少不了被母亲一顿说教。沈祥的母亲是一个年近四旬的妇人,鬓角已经发白,脸色微黄,看起来倒是和蔼可亲。沈祥的母亲娘家姓胡,并不是凤阳当地人。
沈父昔年游学在外,后来定居于漳州府,在漳州府成家立业,这胡氏便是漳州府的人。一年前,沈父亡故,胡氏便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长途跋涉来到了凤阳府。守寡的妇人拉扯两个年幼的儿子在外生活免不了受人欺负,而娘家又会不得,所以胡氏只得来凤阳寻求沈家族人的庇护。
胡氏是一个典型的慈母,这一顿场说教不疼不痒的,但是其中的饱含的溺爱却是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到了沈祥的心田当中。看着眼前的胡氏,沈祥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前世的母亲。自己前世的母亲和胡氏是多么的像,一样的慈祥,一样的宠爱自己。
一家三口人温馨的吃完了晚饭,沈祥便又去了书房。儿子好学,母亲自然开心,不过胡氏却是皱眉问道:“祥儿,莫不要累着,还是早些休息吧!”
沈祥自然知道母亲话中的意味,自己这具身体之前多病,根本不能劳心劳力,是个多年的药罐子。胡氏是担心沈祥劳心,所以才如此说道。
不过沈祥却是发现这具身体十分健康,并没有什么病症,只是有些虚弱罢了,多多锻炼,用不了多久便能和一个正常人一样。“母亲勿忧,孩儿识得大体。”沈祥恭敬的说道。
看到儿子如此说,胡氏也不再勉强什么了。不过心中却是欣喜,不知是不是错觉,胡氏今日忽然感觉到儿子似乎长大了!不过随之心中便是又有一丝悲楚,自丈夫去世后,自己受尽了多少白眼,辛辛苦苦拉扯着两个儿子,为的就是让这两个儿子成才,这才对得起亡夫在天之灵。
沈祥独自一人回到了书房中,并没有让石头跟来。弟弟沈凉白日在私塾学习,这时正在他自己的房内练字。沈父去世时,给家中留下了不少的财产。想来沈父做学官时,也是私下收取过钱财的,不过亡者为大,沈祥自然不能对这位便宜父亲有何不敬。沈父留下的钱财足够一家三口人安安生生的度过一辈子了,而且还有多余,所以胡氏便雇了几个仆人来照顾母子三人的饮食起居。
沈祥脑中对于那个便宜老爹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只能回忆起他大概的模样来。沈父似乎给家中留下的钱财不少,母子三人投奔到沈氏家族的时候,母亲似乎就给了家族十两纹银。所以,母子三人才能够在这沈家大院中有着比较宽敞的住房。在这大明朝,一两银子可是能做许多事情的。
书房中的书都是沈父留下的,几个大书架加起来起码有千余卷书。当年胡氏带着两个幼子从漳州府赶到凤阳府,对于这些书籍可是费了老大功夫。俗话说秀才搬家尽是书,这书可是比别的东西还要金贵,更何况沈父当年还是举人出身。
沈祥走入书房,先将窗户推开。
天已经放晴,此时窗外弯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在了地面上,仿佛地上有一层霜似的。
推开窗子,一股凉风吹了进来,沈祥突然感觉身子有些冷。
借着月光沈祥点燃了屋内的蜡烛,在这黑暗中一点光明慢慢的扩散。微风吹进了屋中,吹得蜡烛灯焰摇摇晃晃,险些就要灭掉。
此时此刻,沈祥忽然怀念起前世来。前世的霓虹,前世的灯火,在如今想来是多么的美丽迷人。只是如今,那些存在记忆里的东西却是再也找寻不到了。
沈祥总算是悟了什么叫做一灯如豆,也明白了夜晚的光明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美好。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这是古时学子的写照。若是自己不是重生在了这个还算小康的家庭中,恐怕自己也逃脱不了那样的命运。
借着微弱的灯光,沈祥开始在书房中的几个大书架上翻阅起来。沈父是一个本分的读书人,一生为科举而努力,这书房中的所有书籍大多都是经史子集,儒家经典。这些书看起来颇为的乏味,不过为了科举,这些东西是必须学习的。
当沈祥知道自己如今过目不忘之后,便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走科举的道路。一本《明心宝鉴》沈祥已经看完了,这《明心宝鉴》并不是太难,沈祥已经完全明白。诸如其他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沈祥也只不过是大致翻看了一下便放下了。
这类启蒙读物教育的多是处事待物的道理,并没有别的什么。一般考试也不会考这些东西的,科举考试考的一般就是儒家经典。接下来沈祥便拿起了四书五经,这四书五经对于沈祥并不陌生。但是,沈祥也不过是对它们的名字比较熟悉罢了。最熟悉的莫不过于论语了,当年上初中和高中时就学过不少。
沈祥借着微弱的烛光,翻看着《大学》。这本《大学》乃是由南宋的紫阳先生编排整理出来的《大学章句》,是如今文人必读的读物。这紫阳先生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沈祥如今过目不忘,对于这本《大学章句》没用多长的时间便已经通读完毕,其中的每一段每一句都烙印在了沈祥的心间。
读完了《大学章句》,沈祥却不由得苦笑起来。自己如今虽说是过目不忘,但是在科考这条道路上还是困难重重啊!过目不忘又如何?古往今来,天资聪颖者不在少数,能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者也不是没有。但是,他们又何尝逢考必过。能够金榜题名呢?
记住是一件事,理解又是一件事。能够过目不忘,并不代表能够完全理解书中的东西。反正,里面好多东西沈祥都是不太了解。在书架上又找寻了一番,沈祥拿起来了一本《四书章句集注》,这也是朱熹先生所著。
这本书显然有着一些年头了,沈祥小心翼翼的翻开书研读起来。不知道过了多久,屋内突然一下子黑了,把正在专心看书的沈祥惊醒。
“原来是蜡烛被风吹灭了!”沈祥又将蜡烛点燃,那微弱的灯光又慢慢的亮了起来。沈祥起身,发现自己的身体都有些僵硬了。已经不知道看书看了多久,半边身子都发麻了。
沈祥松散了一下筋骨,疲倦之感涌了上来。
起身将窗子关住,沈祥又坐回了椅子上。
“多久没有这么看过书了?”沈祥心中问着自己,“是三年?还是五年?”
随后沈祥又摇了摇头,暗叹自己似乎已经融入到了一个为科举而努力的书生身份。
轻轻的将书放回到书架上,看着房内烛影摇红,寂静的听不到一丝声音,突然感到十分的惬意。
“红袖添香夜读书。”沈祥的脑中突然冒出了这句话来,不过如今房内却是没有佳人。这书房中,甚至连那个长柄香炉都是灭着的。这句话在此时看来,实在是有些太不合时宜了。
将一切东西都收拾好,沈祥拿起烛台,推开书房的房门,向着卧室走去。
此时此景,沈祥却又想起来另一句话来。“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走在廊道中,手持蜡烛,夜已经深了,此时不正是秉烛夜行吗?
轻轻的推开卧室的房门,将烛台放在桌子上。弟弟沈凉已经睡熟了,根本没有发觉沈祥进入屋来。沈祥此时十分乏困,重生到这大明朝,沈祥还没有好好的睡过一觉。
吹灭蜡烛,去除衣衫,沈祥躺倒床上,不一会便睡着了。
等第二天沈祥醒过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旁边早已经不见了弟弟沈凉的身影,想来是去私塾上学去了。
沈祥梳洗完毕,用了点点心,便准备去向母亲胡氏请安。谁知道母亲却是出去采购一些东西,说是过两天要去龙兴寺拜佛。因为,佛祖寿诞快要到了。
四月初八,便是佛祖日。算算日子,今天已经是四月初四了。
母亲既然不在,沈祥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便又去了书房。